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目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

表十一:丰富多彩的事物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1 .物质的组成。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某个分子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只有一个原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数量的电子围绕着核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具有更小的微观结构(夸克等)。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模型:

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很小,排列很有规律,粒子之间用很强的力量将分子捆绑在一起。

分子在振动,但它们的位置是稳定的。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在液体物质中,分子之间的间隔较窄,分子的位置不固定,所以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有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大,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1nm=10-9m,一般分子的直径是0.3nm-0.4nm。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公斤(千克),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计量器。

1、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变化。

1吨=1000kg 1公斤= 1000g。

1g = 1000mg。

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个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式:m=ρV V=m/ρ

3、单位:主单位为kg/m3,一般单位为g/cm3。

1g/ m3=103kg/m3 1kg/m3=10- 3g /m3 1、密度是物质的性质。同一物质的密度不会因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力、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定物质密度1、原理:ρ=

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体积V,最后用公式ρ=计算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异常膨胀: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12:运动和力量。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上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指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被这个标准选中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动作也不同。

运动的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2、速度公式:v=。

变型:s=vt t=s/v速度单位:

主要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 /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时间测量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米(m),一般有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是小时(h)、分(min)等1、误差: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即为误差。

我们不可能消除误差,但可以尽量减小误差。

2、1公里=103米。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箭头的线段粗略地表示力的三要素的东西叫做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

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声学现象

1、声音的产生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会振动,振动停止,发出声音也就停止。

声音之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声音都能传到人耳。

2、声音之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递声音。

(1)声音之间以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为媒介进行传播,这些作为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即使是去往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也需要无线电。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异。一般来说,V固体> V液体> V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听到的声音叫做回声

(1)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在0.1秒以下,声音反射回来,可以强化原声。

(3)回声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和声音的距离。

4、乐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

声音的三个要素:声音、回响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这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振幅的大小有关。另外,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它能分辨各种声音。

5、噪声和源

物理上的噪声是指音体不规则、杂乱地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都会干扰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的等级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区分声音的等级。30db - 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影响会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少的途径

声源(消音),传播中(吸音),耳朵(隔音)都会减弱。

8、超声波和副声音

进入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是20hz到2000hz。

频率在200hz以上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20hz以下的声音被称为副语音。

超声波的应用:能量传递:碎石。

超声波,声呐定位,超声波导航。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目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

表十一:丰富多彩的事物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1 .物质的组成。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某个分子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只有一个原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数量的电子围绕着核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具有更小的微观结构(夸克等)。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模型:

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很小,排列很有规律,粒子之间用很强的力量将分子捆绑在一起。

分子在振动,但它们的位置是稳定的。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在液体物质中,分子之间的间隔较窄,分子的位置不固定,所以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有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隔大,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1nm=10-9m,一般分子的直径是0.3nm-0.4nm。

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公斤(千克),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计量器。

1、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变化。

1吨=1000kg 1公斤= 1000g。

1g = 1000mg。

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个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式:m=ρV V=m/ρ

3、单位:主单位为kg/m3,一般单位为g/cm3。

1g/ m3=103kg/m3 1kg/m3=10- 3g /m3 1、密度是物质的性质。同一物质的密度不会因质量和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力、状态不变)。

2、记住水的密度:

1.0×103kg/m3。

测定物质密度1、原理:ρ=

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体积V,最后用公式ρ=计算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1、鉴别物质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异常膨胀:水凝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12:运动和力量。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上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指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被这个标准选中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动作也不同。

运动的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2、速度公式:v=。

变型:s=vt t=s/v速度单位:

主要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m /s=3.6 km/h。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时间测量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米(m),一般有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是小时(h)、分(min)等1、误差: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即为误差。

我们不可能消除误差,但可以尽量减小误差。

2、1公里=103米。

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03nm

3、1h=60min=3600s。

力的作用效果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有箭头的线段粗略地表示力的三要素的东西叫做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

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

声学现象

1、声音的产生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会振动,振动停止,发出声音也就停止。

声音之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声音都能传到人耳。

2、声音之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递声音。

(1)声音之间以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为媒介进行传播,这些作为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即使是去往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也需要无线电。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异。一般来说,V固体> V液体> V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听到的声音叫做回声

(1)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在0.1秒以下,声音反射回来,可以强化原声。

(3)回声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和声音的距离。

4、乐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

声音的三个要素:声音、回响和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这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振幅的大小有关。另外,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它能分辨各种声音。

5、噪声和源

物理上的噪声是指音体不规则、杂乱地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都会干扰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的等级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区分声音的等级。30db - 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影响会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少的途径

声源(消音),传播中(吸音),耳朵(隔音)都会减弱。

8、超声波和副声音

进入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是20hz到2000hz。

频率在200hz以上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20hz以下的声音被称为副语音。

超声波的应用:能量传递:碎石。

超声波,声呐定位,超声波导航。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人教版 初二物理知识归纳(定义、规律、公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