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概括(十六年前的回忆分为几部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概括(十六年前的回忆分为几部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这是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但与《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比起来,《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却不像一般的回忆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学价值的同时,更具史料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从文章标题看,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

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儿,又是一名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她选择这一标题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想把文章处理成一个纯私人的、纯粹父女情感表达的文本。从语言表述看,有意识地注重叙事符合客观实际,用语很慎重。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讲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 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道理感悟:(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资料拓展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讲的是: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1、中心思想:《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作品出处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

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要学习李大钊那种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和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临危不惧;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分为几部分

课文分为五个大段,分别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第2-7自然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第8-17自然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第18-29自然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第30-32自然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家人沉痛的心情。

“法庭上”部分是分到第29自然段而不是28自然段,因为在29自然段中,作者描写的还是李大钊和家人在法庭上事情,情景还未离开法庭,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法庭上见的最后一面。

拓展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 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作者李星华

童年每一章的梗概

《童年》各章大意(共十三章)

一,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父亲在船上死了,弟弟降生了,父亲在一个陆上的城市里安葬了,外祖母叫我哭,我却哭不出来,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二,雅科夫舅舅与米哈伊尔舅舅成天为了家产争来争去,几乎一见面就吵。有一个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他们俩见到我与母亲,很害怕我与母亲将家产抢走,吵得更厉害了。外祖父毒打外孙们表现得很凶残,外祖父来病床看我,他的身世值得同情。

三,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有一双金不换的手;我和外婆一起度过了一场热闹的家庭舞会;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在一次搬十字架地时候,由于雅科夫舅舅地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四,外婆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五,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六,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七,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小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阶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这是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但与《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比起来,《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却不像一般的回忆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学价值的同时,更具史料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从文章标题看,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

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儿,又是一名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她选择这一标题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想把文章处理成一个纯私人的、纯粹父女情感表达的文本。从语言表述看,有意识地注重叙事符合客观实际,用语很慎重。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讲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 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道理感悟:(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资料拓展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讲的是: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1、中心思想:《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作品出处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

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要学习李大钊那种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和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临危不惧;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分为几部分

课文分为五个大段,分别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第2-7自然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第8-17自然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第18-29自然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第30-32自然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家人沉痛的心情。

“法庭上”部分是分到第29自然段而不是28自然段,因为在29自然段中,作者描写的还是李大钊和家人在法庭上事情,情景还未离开法庭,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法庭上见的最后一面。

拓展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十六周年时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 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作者李星华

童年每一章的梗概

《童年》各章大意(共十三章)

一,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父亲在船上死了,弟弟降生了,父亲在一个陆上的城市里安葬了,外祖母叫我哭,我却哭不出来,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二,雅科夫舅舅与米哈伊尔舅舅成天为了家产争来争去,几乎一见面就吵。有一个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他们俩见到我与母亲,很害怕我与母亲将家产抢走,吵得更厉害了。外祖父毒打外孙们表现得很凶残,外祖父来病床看我,他的身世值得同情。

三,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有一双金不换的手;我和外婆一起度过了一场热闹的家庭舞会;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在一次搬十字架地时候,由于雅科夫舅舅地自私,“小茨冈”被压死了。

四,外婆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良善、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五,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六,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七,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小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阶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概括(十六年前的回忆分为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