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简介50字左右(辛亥革命的简介50字)
辛亥革命简介50字左右(辛亥革命的简介50字)

简述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简介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辛亥革命的简介

辛亥革命的简介: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有说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背景

清朝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亥革命的简介50字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前因后果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造成的。清朝政府的贪污腐败,使得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使得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辛亥革命的操作步骤

1.组织革命团体

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团体来组织和领导。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就是这样一支团体。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同盟会通过秘密组织和宣传活动,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发动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有一次有力的武装起义来推翻清朝政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攻占了武昌城,并迅速占领了湖北、湖南等省份。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军,通过武装斗争,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

3.推翻清朝政府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清朝政府在起义军的攻势下,最终崩溃瓦解。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辛亥革命的简介故事

由电影《辛亥革命》浅谈对辛亥革命的思考

中国的璀璨文化中,君主帝王专制制度占据了几千年的历史,它在我们的历史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二十世纪初,一场辛亥革命却改变了历史,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终结,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时代。

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这一段历史是不堪回首的,其中包含了太多国家的屈辱与太多人付出的血泪,当然也有着很多革命人奉献的热血。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悲剧的开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方列强打开了一扇侵占中国的大门。那时的清政府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外部,列强虎视眈眈,一遇时机就咬一口,没有不占的便宜;内部,清朝官员招权纳贿,痛民误国,只贪图自己的一己私利,在国家大难面前都在为自己的小利益争破头。正是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更是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心担当“洋人的朝廷”。这是让多少国人所唾弃的。

列强在华各处扩张势力,清政府的无能,使得人民对国家的怨言不断。政府的财政紧缺,只得对人民多方压迫,民众叫苦声不断,而政府根本就没有精力去顾及。在这样的环境中,革命的爆发一触可及:率先醒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他们都是对世界的情势与国家的民族危机有敏锐认识的人,并且也怀着救国必胜的决心,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们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2、革命的艰难到成功

革命是什么?在电影片头,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其实在我看来,革命就是一种必须的手段,让我们整个民族不再受列强的压迫,我们自己真正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之上。在影片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镜头,青年战士们怀着对革命的热情,身上随时都揣着写给家人的信,应该算是遗书吧,他们在战场上也不退缩,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革命;革命烈士们的家人都全力支持革命,就算失去亲人他们伤心,他们也坚信革命是必须的。但是觉醒参加革命的人却只是小一部分,大部分的民众都是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状态。革命人受刑时,民众们却是在旁边充满好奇的围观,他们的脸上没有悲愤没有痛心,有的只是对受刑这个小小事件的看热闹心情。看到这里我是感到很悲凉的,民众是革命的目的,而民众却不理解,这样得来的结果又有什么好处呢。

唤醒沉睡的人民,也许这才是革命的关键。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澄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并肩战斗。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 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简述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简介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辛亥革命的简介

辛亥革命的简介: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有说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背景

清朝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亥革命的简介50字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河。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前因后果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造成的。清朝政府的贪污腐败,使得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同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使得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辛亥革命的操作步骤

1.组织革命团体

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团体来组织和领导。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就是这样一支团体。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同盟会通过秘密组织和宣传活动,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发动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的爆发,需要有一次有力的武装起义来推翻清朝政府。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攻占了武昌城,并迅速占领了湖北、湖南等省份。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军,通过武装斗争,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

3.推翻清朝政府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清朝政府在起义军的攻势下,最终崩溃瓦解。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辛亥革命的简介故事

由电影《辛亥革命》浅谈对辛亥革命的思考

中国的璀璨文化中,君主帝王专制制度占据了几千年的历史,它在我们的历史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二十世纪初,一场辛亥革命却改变了历史,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终结,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时代。

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这一段历史是不堪回首的,其中包含了太多国家的屈辱与太多人付出的血泪,当然也有着很多革命人奉献的热血。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悲剧的开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方列强打开了一扇侵占中国的大门。那时的清政府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外部,列强虎视眈眈,一遇时机就咬一口,没有不占的便宜;内部,清朝官员招权纳贿,痛民误国,只贪图自己的一己私利,在国家大难面前都在为自己的小利益争破头。正是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更是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心担当“洋人的朝廷”。这是让多少国人所唾弃的。

列强在华各处扩张势力,清政府的无能,使得人民对国家的怨言不断。政府的财政紧缺,只得对人民多方压迫,民众叫苦声不断,而政府根本就没有精力去顾及。在这样的环境中,革命的爆发一触可及:率先醒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他们都是对世界的情势与国家的民族危机有敏锐认识的人,并且也怀着救国必胜的决心,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们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2、革命的艰难到成功

革命是什么?在电影片头,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其实在我看来,革命就是一种必须的手段,让我们整个民族不再受列强的压迫,我们自己真正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之上。在影片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镜头,青年战士们怀着对革命的热情,身上随时都揣着写给家人的信,应该算是遗书吧,他们在战场上也不退缩,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革命;革命烈士们的家人都全力支持革命,就算失去亲人他们伤心,他们也坚信革命是必须的。但是觉醒参加革命的人却只是小一部分,大部分的民众都是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状态。革命人受刑时,民众们却是在旁边充满好奇的围观,他们的脸上没有悲愤没有痛心,有的只是对受刑这个小小事件的看热闹心情。看到这里我是感到很悲凉的,民众是革命的目的,而民众却不理解,这样得来的结果又有什么好处呢。

唤醒沉睡的人民,也许这才是革命的关键。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澄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并肩战斗。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以图大业。 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 自此,革命形势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简介50字左右(辛亥革命的简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