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笔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有理数的乘方笔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初二数学

归纳如下:(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 =(a+b)2a2-2ab+b2 =(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扩展资料:概念口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合并同类项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解方程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参考资料: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 方法 :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一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y=kx+b(k为常数,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二)函数三要素 1.定义域:设x、y是两个变量,变量x的变化范围为D,如果对于每一个数x∈D,变量y遵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x∈D,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数集D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在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在函数现代定义中是指定义域中所有元素在某个对应法则下对应的所有的象所组成的集合。如:f(x)=x,那么f(x)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f(x)的值域。 3.对应法则:一般地说,在函数记号y=f(x)中,“f”即表示对应法则,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变量x的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y列成一个表来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0)(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交点,坐标为(0,b)。当y=0时,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的交点坐标为(-b/k,0)。 3.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4.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象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5.函数图象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平行;当k不同,且b相等,图象相交于Y轴;当k互为负倒数时,两直线垂直。 6.平移时:上加下减在末尾,左加右减在中间。 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等于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关于初二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 初二数学课文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2021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 ★ 新版初二数学知识点 ★ 初二数学单元的知识点 ★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课文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考点总结

有很多学生在复习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考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考点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正数和负数的笔记

1、正数:像小学学过的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正数负数的判断方法:

⑴具体的数:看是否有负号“-”,如果有“-”就是负数,否则是正数。

⑵含字母的数:如-a要看a本身的符号,如a是负的,则-a是正数,如a是正的则-a是负数,如a是0则-a是0。

4、 0的含义:

①0表示起点。

②0表示没有。

③0表示一种温度。

④0表示编号的位数。

⑤0表示精确度。

⑥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

⑦0表示海拔平均高度。

5、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 正负数的作用: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什么是乘方

乘方的概念

一.乘方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读写

求n个相同乘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算是一个三级运算。

在a^n中,相同的乘数a叫做底数,a的个数n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a^n叫做幂。a^n读作a的n次方,如果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则读作a的n次幂。a的二次方(或a的二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平方;a的三次方(或a的三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立方。

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看作这个数的一次方,也叫作一次幂。如:8可以看作8^1。当指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1.相同乘数相乘的积用乘方表示

2.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出答案

1)9^4; 2)0^6。

9^4=9×9×9×9=6561

0^6=0×0×0×0×0×0=0

可以看出0^n=0

4.区别易混的概念

1)8^3与8×3;   2) 5×2与5^2; 3)4×5^2与(4×5)^2。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除,原来的底数作底数,指数的和或差作指数。用字母表示为:

a^m×a^n=a^(m+n) 或  a^m÷a^n=a^(m-n) (m、n均为自然数)

1)15^2×15^3; 2)3^2×3^4×3^8; 3)5×5^2×5^3×5^4×…×5^90

1)15^2×15^3=15^(2+3)=15^5

2)3^2×3^4×3^8=3^(2+4+8)=3^14

3)5×5^2×5^3×5^4×…×5^90=5^(1+2+3+…+90)=5^4095

幂的乘方法则

a^m又叫做幂,如果把a^m看作是底数,那么它的n次方就可以表示为(a^m)^n。这就叫做幂的乘方。我们先来计算(a^3)^4。

把a3看作是底数,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a^3)^4=a^3×a^3×a^3×a^3=a^(3+3+3+3)=a^(3×4)=a^12  即:(a^3)^4=a^(3×4)

同样,(a^2)^5=a^2×a^2×a^2×a^2×a^2=a^(2+2+2+2+2)=a^(2×5)=a^10 即:(a^2)^5=a^(2×5)

由以上例子可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m)^n=a^(m×n)

(x^4)^2; (a^2)^4×(a^3)^5

(x^4)^2=x^(4×2)=x^8

(a^2)^4×(a^3)^5=a^(2×4)×a^(3×5)=a^8×a^15=a^(8+15)=a^23

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乘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b)^n=a^n×b^n

这个积的乘方法则也适用于三个以上乘数积的乘方。如:

(a×b×c)^n=a^n×b^n×c^n

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用字母表示为:

(a+b)×(a-b)=a^2-b^2

这个公式叫做平方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例 用简便方法计算104×96。

解:原式=(100+4)×(100-4)=100^2-42=10000-16=9984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的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用字母表示为: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上面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使一些乘方计算变得简便。

例 计算下面各题: 1)105^2; 2)196^2。

1)105^2=(100+5)^2=100^2+2×100×5+5^2=10000+1000+25=11025

2)196^2=(200-4)^2=200^2-2×100×4+4^2=40000-800+16=39216

平方数的速算

有些较特殊的数的平方,掌握规律后,可以使计算速度加快,现介绍如下。

1.求由n个1组成的数的平方

我们观察下面的例子。

1^2=1

11^2=121

111^2=12321

1111^2=1234321

11111^2=123454321

111111^2=12345654321

……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求由n个1组成的数的平方,先由1写到n,再由n写到1,即:

11…1^2=1234…(n-1)n(n-1)…4321

n个1

注意:其中n只占一个数位,满10应向前进位,当然,这样的速算不宜位数过多。

2.由n个3组成的数的平方

我们仍观察具体实例:

3^2=9

33^2=1089

333^2=110889

3333^2=11108889

33333^2=111108889

由此可知:

33…3^2 = 11…11 0 88…88 9

n个3 (n-1)个1 (n-2)个8

3.个位数字是5的数的平方

把a看作10的个数,这样个位数字是5的数的平方可以写成;(10a+5)^2的形式。根据完全平方式推导;

(10a+5)^2=(10a)^2+2×10a×5+5^2

=100a^2+100a+25

=100a×(a+1)+25

=a×(a+1)×100+25

由此可知:个位数字是5的数的平方,等于去掉个位数字后,所得的数与比这个数大1的数相乘的积,后面再写上25。

例 计算 1)45^2; 2)115^2。

解:1)原式=4×(4+1)×100+25 2)原式=11×(11+1)×100+25

=2000+25 =11×12×100+25

=2025 =13200+25

=13225

4.同指数幂的乘法

a^2×b^2是同指数的幂相乘,可以写成下面形式:

a^2×b^2=a×a×b×b=(a×b)×(a×b)=(a×b)^2

由此可知:同指数幂的乘法,等于底数的乘积做底数,指数不变。根据这个法则可以使计算简便。如:  2^2×5^2=(2×5)^2=10^2=100

2^3×5^3=(2×5)^3=10^3=1000  2^4×5^4=(2×5)^4=10^4=10000

根据上面算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一.乘方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读写

求n个相同乘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算是一个三级运算。

在a^n中,相同的乘数a叫做底数,a的个数n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a^n叫做幂。a^n读作a的n次方,如果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则读作a的n次幂。a的二次方(或a的二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平方;a的三次方(或a的三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立方。

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看作这个数的一次方,也叫作一次幂。如:8可以看作8^1。当指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1.相同乘数相乘的积用乘方表示

2.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出答案

1)9^4; 2)0^6。

9^4=9×9×9×9=6561

0^6=0×0×0×0×0×0=0

可以看出0^n=0

4.区别易混的概念

1)8^3与8×3;   2) 5×2与5^2; 3)4×5^2与(4×5)^2。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二数学

归纳如下:(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 =(a+b)2a2-2ab+b2 =(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a(m+ n)+b(m +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a(m+ n)+b(m+ n)=(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六)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七)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八)分数的加减法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扩展资料:概念口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合并同类项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解方程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参考资料: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 方法 :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一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y=kx+b(k为常数,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二)函数三要素 1.定义域:设x、y是两个变量,变量x的变化范围为D,如果对于每一个数x∈D,变量y遵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x∈D,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数集D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在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在函数现代定义中是指定义域中所有元素在某个对应法则下对应的所有的象所组成的集合。如:f(x)=x,那么f(x)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f(x)的值域。 3.对应法则:一般地说,在函数记号y=f(x)中,“f”即表示对应法则,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变量x的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y列成一个表来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0)(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交点,坐标为(0,b)。当y=0时,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的交点坐标为(-b/k,0)。 3.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4.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象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5.函数图象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平行;当k不同,且b相等,图象相交于Y轴;当k互为负倒数时,两直线垂直。 6.平移时:上加下减在末尾,左加右减在中间。 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等于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关于初二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 初二数学课文知识点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2021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 ★ 新版初二数学知识点 ★ 初二数学单元的知识点 ★ 初中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课文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考点总结

有很多学生在复习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考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重要考点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正数和负数的笔记

1、正数:像小学学过的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正数负数的判断方法:

⑴具体的数:看是否有负号“-”,如果有“-”就是负数,否则是正数。

⑵含字母的数:如-a要看a本身的符号,如a是负的,则-a是正数,如a是正的则-a是负数,如a是0则-a是0。

4、 0的含义:

①0表示起点。

②0表示没有。

③0表示一种温度。

④0表示编号的位数。

⑤0表示精确度。

⑥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

⑦0表示海拔平均高度。

5、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 正负数的作用: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什么是乘方

乘方的概念

一.乘方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读写

求n个相同乘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算是一个三级运算。

在a^n中,相同的乘数a叫做底数,a的个数n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a^n叫做幂。a^n读作a的n次方,如果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则读作a的n次幂。a的二次方(或a的二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平方;a的三次方(或a的三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立方。

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看作这个数的一次方,也叫作一次幂。如:8可以看作8^1。当指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1.相同乘数相乘的积用乘方表示

2.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出答案

1)9^4; 2)0^6。

9^4=9×9×9×9=6561

0^6=0×0×0×0×0×0=0

可以看出0^n=0

4.区别易混的概念

1)8^3与8×3;   2) 5×2与5^2; 3)4×5^2与(4×5)^2。

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除,原来的底数作底数,指数的和或差作指数。用字母表示为:

a^m×a^n=a^(m+n) 或  a^m÷a^n=a^(m-n) (m、n均为自然数)

1)15^2×15^3; 2)3^2×3^4×3^8; 3)5×5^2×5^3×5^4×…×5^90

1)15^2×15^3=15^(2+3)=15^5

2)3^2×3^4×3^8=3^(2+4+8)=3^14

3)5×5^2×5^3×5^4×…×5^90=5^(1+2+3+…+90)=5^4095

幂的乘方法则

a^m又叫做幂,如果把a^m看作是底数,那么它的n次方就可以表示为(a^m)^n。这就叫做幂的乘方。我们先来计算(a^3)^4。

把a3看作是底数,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a^3)^4=a^3×a^3×a^3×a^3=a^(3+3+3+3)=a^(3×4)=a^12  即:(a^3)^4=a^(3×4)

同样,(a^2)^5=a^2×a^2×a^2×a^2×a^2=a^(2+2+2+2+2)=a^(2×5)=a^10 即:(a^2)^5=a^(2×5)

由以上例子可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m)^n=a^(m×n)

(x^4)^2; (a^2)^4×(a^3)^5

(x^4)^2=x^(4×2)=x^8

(a^2)^4×(a^3)^5=a^(2×4)×a^(3×5)=a^8×a^15=a^(8+15)=a^23

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乘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b)^n=a^n×b^n

这个积的乘方法则也适用于三个以上乘数积的乘方。如:

(a×b×c)^n=a^n×b^n×c^n

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用字母表示为:

(a+b)×(a-b)=a^2-b^2

这个公式叫做平方差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

例 用简便方法计算104×96。

解:原式=(100+4)×(100-4)=100^2-42=10000-16=9984

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的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用字母表示为: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上面这两个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使一些乘方计算变得简便。

例 计算下面各题: 1)105^2; 2)196^2。

1)105^2=(100+5)^2=100^2+2×100×5+5^2=10000+1000+25=11025

2)196^2=(200-4)^2=200^2-2×100×4+4^2=40000-800+16=39216

平方数的速算

有些较特殊的数的平方,掌握规律后,可以使计算速度加快,现介绍如下。

1.求由n个1组成的数的平方

我们观察下面的例子。

1^2=1

11^2=121

111^2=12321

1111^2=1234321

11111^2=123454321

111111^2=12345654321

……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求由n个1组成的数的平方,先由1写到n,再由n写到1,即:

11…1^2=1234…(n-1)n(n-1)…4321

n个1

注意:其中n只占一个数位,满10应向前进位,当然,这样的速算不宜位数过多。

2.由n个3组成的数的平方

我们仍观察具体实例:

3^2=9

33^2=1089

333^2=110889

3333^2=11108889

33333^2=111108889

由此可知:

33…3^2 = 11…11 0 88…88 9

n个3 (n-1)个1 (n-2)个8

3.个位数字是5的数的平方

把a看作10的个数,这样个位数字是5的数的平方可以写成;(10a+5)^2的形式。根据完全平方式推导;

(10a+5)^2=(10a)^2+2×10a×5+5^2

=100a^2+100a+25

=100a×(a+1)+25

=a×(a+1)×100+25

由此可知:个位数字是5的数的平方,等于去掉个位数字后,所得的数与比这个数大1的数相乘的积,后面再写上25。

例 计算 1)45^2; 2)115^2。

解:1)原式=4×(4+1)×100+25 2)原式=11×(11+1)×100+25

=2000+25 =11×12×100+25

=2025 =13200+25

=13225

4.同指数幂的乘法

a^2×b^2是同指数的幂相乘,可以写成下面形式:

a^2×b^2=a×a×b×b=(a×b)×(a×b)=(a×b)^2

由此可知:同指数幂的乘法,等于底数的乘积做底数,指数不变。根据这个法则可以使计算简便。如:  2^2×5^2=(2×5)^2=10^2=100

2^3×5^3=(2×5)^3=10^3=1000  2^4×5^4=(2×5)^4=10^4=10000

根据上面算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一.乘方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及读写

求n个相同乘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算是一个三级运算。

在a^n中,相同的乘数a叫做底数,a的个数n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a^n叫做幂。a^n读作a的n次方,如果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则读作a的n次幂。a的二次方(或a的二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平方;a的三次方(或a的三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立方。

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看作这个数的一次方,也叫作一次幂。如:8可以看作8^1。当指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1.相同乘数相乘的积用乘方表示

2.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出答案

1)9^4; 2)0^6。

9^4=9×9×9×9=6561

0^6=0×0×0×0×0×0=0

可以看出0^n=0

4.区别易混的概念

1)8^3与8×3;   2) 5×2与5^2; 3)4×5^2与(4×5)^2。

有理数的乘方笔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