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

其实高考政治大题很明确,就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这四个。在学习每本书每个板块讲的主要是哪些原理,脑海里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考试看大题时才知道该回答哪些原理。以下是整理的2023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套路及技巧,大家可以看一看。

2023高考政治大题的答题套路有哪些

高考政治大题主要在强调了四个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这也是高考政治大题做题的第一步。不仅是读材料,更是读题干。题干中有知识范围限定,也有答题方向,所以每次拿到一道题,我们应该首先读题干。题干读过,对题目有大体认知,再去阅读材料。这项能力考查的不仅是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我们经常说,自己背的很熟,怎么到了做题或是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将题目与知识迅速联系到一起。其实根源还是知识不熟。

政治这个学科的记忆量十分大,但是也有诀窍。高考政治在文综三科中最有系统,按照课本的单元划分一目了然。备战高考的路上,无论多忙,将课本好好梳理一遍,是必要环节。

3、描述和阐释事物

我们找到了关键点,对应上了政治知识,这时需要总结答案,写到试卷上。不同的表述方法,虽然是相同的思路,得到的分数却是非常不同。大题表述答案,最重要的便是规范。规范,就是将对应的政治知识点准确无误的写出,就是认真对应材料,不含糊。

2023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二

【 #高二# 导语】在现实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想获得成功,你得先学会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用经历和阅历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正如你羡慕别人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你可知道他们从小接受了这方面多少系统的训练,克服了多少训练中的困难。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必修二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更好的学习!

【一】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根本区别);

第二,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理性认识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而获得;

第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二者的联系是: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另外,从认识的不同层次来看,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获得。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一观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2.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关系

(1)区别:

现象本质规律

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联系: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存在于大量的现象之中,大量合乎规律的现象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现形态。无论*还是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对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总之,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3.*和假象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第一,二者表现事物本质的方式不同。*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第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

(2)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都属于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第二,二者都与本质相联系。第三,二者都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都可以被认识。

4.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地、普遍地存在着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且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现象又总是从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在客观事物中,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或者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根据对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现象可分为*和假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直接一致的现象。假象则是指那些以否定的方式或者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虽是一种与本质对立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但它也是为本质所决定的,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只不过它是以否定的方式从反面来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列宁曾经指出“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就是说,假象与*一样,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总之,*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二】

(一)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理解。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不同的理想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理想的层次较高,驱动力就较大,反之则较小。因此,一个人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要有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远大崇高理想。

2、重点把握崇高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分析"有没有理想无所谓"的错误和危害性。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人能在一定理想的支配下,按一定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理想的人,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崇高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的力量源泉、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理想对青年学生尤为重要,青年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人民的前途结合起来,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才能有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青年如果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社会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入歧途。

(二)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理想是指层次的社会理想,是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共同理想是指人们共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合理的希望和设想,是经过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共同理想能够使国家、民族、集体和个人获得同向的内驱力。从奋斗时间的长短来看,崇高理想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而共同理想则属近期的具体理想。共同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理想只有一个,而共同理想先后可能有若干个。从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来看,理想的作用最根本、最持久,同时也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规定了方向。也就是说,共同理想必须在性质和方向上与理想相一致。可见,二者是有区别的。

但是,二者又是相一致的。共同理想是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表现,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了理想,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共同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必经阶段,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二者都是社会理想。可见,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1、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崇高的理想?这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少数人,更不是为剥削者、压迫者谋利益,而是要为全人类谋利益,使全人类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2、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进步的理想?这是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已经消亡;全体公民都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把劳动作为生活第一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3、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科学的社会理想?这是因为:第一,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第二,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三,它是150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首先,我们要懂得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其次,二者又是密切相联的。理想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来源于现实。并且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是理想的东西,今天已变成了现实,而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但要注意,理想转化为现实,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尤其要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

2、要明确不能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如有的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看到我国经济、科学文化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就失去信心,放弃理想;有的学生将理想看成是空洞渺茫的东西,只看眼前的实惠,而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

3、我们在正确选择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对职业理想的追求符合客观实际。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知识点 总结 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

其实高考政治大题很明确,就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这四个。在学习每本书每个板块讲的主要是哪些原理,脑海里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考试看大题时才知道该回答哪些原理。以下是整理的2023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套路及技巧,大家可以看一看。

2023高考政治大题的答题套路有哪些

高考政治大题主要在强调了四个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这也是高考政治大题做题的第一步。不仅是读材料,更是读题干。题干中有知识范围限定,也有答题方向,所以每次拿到一道题,我们应该首先读题干。题干读过,对题目有大体认知,再去阅读材料。这项能力考查的不仅是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我们经常说,自己背的很熟,怎么到了做题或是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将题目与知识迅速联系到一起。其实根源还是知识不熟。

政治这个学科的记忆量十分大,但是也有诀窍。高考政治在文综三科中最有系统,按照课本的单元划分一目了然。备战高考的路上,无论多忙,将课本好好梳理一遍,是必要环节。

3、描述和阐释事物

我们找到了关键点,对应上了政治知识,这时需要总结答案,写到试卷上。不同的表述方法,虽然是相同的思路,得到的分数却是非常不同。大题表述答案,最重要的便是规范。规范,就是将对应的政治知识点准确无误的写出,就是认真对应材料,不含糊。

2023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二

【 #高二# 导语】在现实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想获得成功,你得先学会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用经历和阅历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正如你羡慕别人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你可知道他们从小接受了这方面多少系统的训练,克服了多少训练中的困难。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必修二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更好的学习!

【一】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根本区别);

第二,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到的,理性认识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而获得;

第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二者的联系是: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产生理性认识。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另外,从认识的不同层次来看,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获得。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一观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2.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关系

(1)区别:

现象本质规律

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事物的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

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联系: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存在于大量的现象之中,大量合乎规律的现象是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表现形态。无论*还是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对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总之,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3.*和假象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第一,二者表现事物本质的方式不同。*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第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

(2)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都属于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第二,二者都与本质相联系。第三,二者都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都可以被认识。

4.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地、普遍地存在着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且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现象又总是从特定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在客观事物中,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或者不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

根据对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现象可分为*和假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和本质直接一致的现象。假象则是指那些以否定的方式或者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虽是一种与本质对立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但它也是为本质所决定的,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只不过它是以否定的方式从反面来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列宁曾经指出“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就是说,假象与*一样,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总之,*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而假象比*带有更大的迷惑性。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二】

(一)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理解。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不同的理想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理想的层次较高,驱动力就较大,反之则较小。因此,一个人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要有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远大崇高理想。

2、重点把握崇高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分析"有没有理想无所谓"的错误和危害性。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人能在一定理想的支配下,按一定目标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理想的人,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崇高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的力量源泉、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理想对青年学生尤为重要,青年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社会理想,才能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人民的前途结合起来,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才能有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青年如果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社会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走入歧途。

(二)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理想和共同理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理想是指层次的社会理想,是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共同理想是指人们共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合理的希望和设想,是经过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共同理想能够使国家、民族、集体和个人获得同向的内驱力。从奋斗时间的长短来看,崇高理想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而共同理想则属近期的具体理想。共同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理想只有一个,而共同理想先后可能有若干个。从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来看,理想的作用最根本、最持久,同时也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规定了方向。也就是说,共同理想必须在性质和方向上与理想相一致。可见,二者是有区别的。

但是,二者又是相一致的。共同理想是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具体表现,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了理想,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共同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必经阶段,理想是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二者都是社会理想。可见,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1、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崇高的理想?这是因为:它代表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少数人,更不是为剥削者、压迫者谋利益,而是要为全人类谋利益,使全人类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2、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进步的理想?这是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描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已经消亡;全体公民都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把劳动作为生活第一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3、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是最科学的社会理想?这是因为:第一,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第二,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第三,它是150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四)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首先,我们要懂得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有区别的。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成现实。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奋斗目标了。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区别、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人们改造现实,实现理想。其次,二者又是密切相联的。理想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来源于现实。并且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是理想的东西,今天已变成了现实,而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但要注意,理想转化为现实,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其中,尤其要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

2、要明确不能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如有的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看到我国经济、科学文化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就失去信心,放弃理想;有的学生将理想看成是空洞渺茫的东西,只看眼前的实惠,而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

3、我们在正确选择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对职业理想的追求符合客观实际。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