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鸡兔同笼的趣味导入)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鸡兔同笼的趣味导入)

鸡兔同笼教学方法

鸡兔同笼教学方法如下:

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如果给每只鸡都安上两只脚,那么就有8x4=32只脚,这样就多了32-26=6只脚,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也就是有6÷2=3只鸡,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之一,小学教材中,关于“鸡兔同笼”以及由“鸡兔同笼”演变而来的问题比较常见,解答起来也十分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从简单直观入手,先引导学生列表或图示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鸡和兔的只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鸡兔同笼的趣味导入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接下来我搜集了人教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3——P104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列表法或假设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表法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两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鸡兔同笼的5种解法

1、假设法:(总脚数-总头数×2)÷2=兔子数、总头数-兔子数=鸡数。

2、判定法:(总头数×4-总脚数)÷2=鸡数、总头数-鸡数=兔子数。

3、抬脚法: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总头数-兔子数=鸡数。

4、学习法:(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5、口诀法:假“兔”得“鸡”(第一次算得的数)。

6、假“鸡”得“兔”类型:(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7、假“兔”得“鸡”类型:(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1、(兔的脚数 × 总只数 - 总脚数)÷(兔的脚数 - 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

总只数 - 鸡的只数 = 兔的只数

2、(总脚数 - 鸡的脚数 × 总只数)÷(兔的脚数 - 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

总只数 - 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3、总脚数 ÷ 鸡的脚数 - 总头数 = 兔的只数

总只数 -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4、兔脚数*X + 鸡脚数(总数-X)=总脚数 (X = 兔,总数 - X = 鸡数。)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鸡兔同笼教学方法

鸡兔同笼教学方法如下:

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如果给每只鸡都安上两只脚,那么就有8x4=32只脚,这样就多了32-26=6只脚,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脚,也就是有6÷2=3只鸡,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之一,小学教材中,关于“鸡兔同笼”以及由“鸡兔同笼”演变而来的问题比较常见,解答起来也十分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从简单直观入手,先引导学生列表或图示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鸡和兔的只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鸡兔同笼的趣味导入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接下来我搜集了人教版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3——P104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列表法或假设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表法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两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鸡兔同笼的5种解法

1、假设法:(总脚数-总头数×2)÷2=兔子数、总头数-兔子数=鸡数。

2、判定法:(总头数×4-总脚数)÷2=鸡数、总头数-鸡数=兔子数。

3、抬脚法: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总头数-兔子数=鸡数。

4、学习法:(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5、口诀法:假“兔”得“鸡”(第一次算得的数)。

6、假“鸡”得“兔”类型:(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7、假“兔”得“鸡”类型:(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1、(兔的脚数 × 总只数 - 总脚数)÷(兔的脚数 - 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

总只数 - 鸡的只数 = 兔的只数

2、(总脚数 - 鸡的脚数 × 总只数)÷(兔的脚数 - 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

总只数 - 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3、总脚数 ÷ 鸡的脚数 - 总头数 = 兔的只数

总只数 -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4、兔脚数*X + 鸡脚数(总数-X)=总脚数 (X = 兔,总数 - X = 鸡数。)

鸡兔同笼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鸡兔同笼的趣味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