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万能模板)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万能模板)

初中语文考试后反思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考点教给学生 赏文之道 和 为文之法 ,那么日常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一定程度脱节的尴尬局面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考试后 反思 ,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考试后反思篇一

时光飞逝,转眼学期过半了,通过期中考试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两个月的教学工作。

期中考试顺利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感到自己和学生的付出有了一些回报!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进步很大,增长的每一分都凝聚着师生的血汗。对于学生这样可喜的成绩,我很是欣慰,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的情况,我发现了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比较灵活,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试卷包括字、词、句、阅读、 作文 几个方面。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做到题型多样灵活,知识面广,并蕴涵了一定的思想 教育 于试题之中。从学生的考试结果看较难。现就本次测试做如下反思:

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和 方法 ,总以为语文是熏陶和渐染的过程,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几个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都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先教好学好最基本的,然后才能够加深和拓展教材的内容。

其次是学生的 学习态度 和策略。本此考试类型仍然是积累,阅读,写作三大块,本次失分较多的是阅读。阅读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方法与态度及知识面的能力,虽然平时已经注重给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与指导,但是练习得不够扎实。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的题目不会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细,理解错题目意思。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写作方面虽然有了进步,但还应继续努力。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如下:

1、分析:做题的状态决定发挥水平,细不细心等。之前学习知识的时候,由于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导致知识或题型掌握不到位。

2、措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解力和写作能力,字音字词知识积累,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多写日记多练笔,多读优秀的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一、语文

语文是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在中华文化传统中,语文是指汉字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语文学科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翻译等方面,涉及到语言文字的各个层面和方面。语文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教育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一个关于思维、文化、生活的综合性过程。

通过语文学习,人们可以了解和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掌握有效的沟通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语文学习也是人们认识、理解和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发扬中华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万能模板

导语: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以下我为大家介绍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

全县统一举行的中考模拟测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适应当今改革的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试卷作一个全面、具体的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36人,参加考试的有35人,合格人数25人,合格率为70.05%,优秀人数5人,优秀率为4.5%,最高分119分,最低分66分。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5篇)

语文教学,老师们教起来是那么辛苦,学生们学起来是那么困难,每次考试,它都是失分最多的项目,除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一些语文试题束手无策。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的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的试卷分析 篇1

“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来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 ” 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2020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与思考

王桂香

2020年中考已经过去两个月了。隔了两个月再来解析中考试题,其目的是为了给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启发和思考,因为中考真题往往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方向和范围,让我们知道该从哪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至于用力用偏。

说到这里我想起王校长经常在会上反复叮咛,要研究中招真题,其原因就在于此吧。研究近几年的中招真题,可以避免很多的无用功,比如平时大量的课外练习,把教师和学生深陷于题海战术之中,这可能适用于理科,可能短时间能提升成绩,但我们不是教一届学生几个月,而是一年,以后可能是两年三年;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明白要抓住课堂练习这个环节,借助课文习得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课堂上扎扎实实训练,一课一得;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把握住教学重点,去除课堂上无效或低效环节,让课堂走向有效甚至高效,让每一个学生走出课堂觉得自己有收获;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懂得抓语文就是抓阅读抓写字抓积累这些基本素养,当我们抱怨学生不好好看题审题不清,其实是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所以会遗漏题目中的信息,而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明白字体工整规范对作文分数的重要性。

于是想到一句顺口溜,“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是一句旧社会北方皮袄店的顺口溜,意思是只要抓住裘皮大衣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其他所有的毛边都会顺顺溜溜。这些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已经是一个教学用语,比喻要抓住事情最主要的地方去处理,现在通常用于教学设计,这个“领”可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课堂的一条线索,或者一个切入点。也可以理解为教学重点难点,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概念来说就是“交集点”,抓住了它,教学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百毛皆顺。我觉得研究中招试卷,对我们一学年的教学来说,也会有这样的效果,深入下去,你也会深有同感。

综合来看,2020年的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稍大,稳中有变,能够有效考查出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积累、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四大题型,一一解析,并对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重积累,考素养。

第1.2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关于字音,题目出现较多的是多音字和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如鲜为人知的鲜,果脯的脯等,易读错的字如锐不可当的当、徘徊的徊等。关于字形,今年题型虽然有少许变化,但依然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形近字辨析。两道题都是选择题而非考前练习中见到的书写题,其实是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借这两道题反思我们平时关于字词的教学,我们可以朝这两个方向努力:1.平时要让学生多一些浪漫识字,重视课文朗读,鼓励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辨析易混词。2.要精确识字。字词教学虽然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但也要注重精确,尤其是课后字词出现多音字,我们要与学生一块儿辨析,也要辨析形近字、音近字,比如前天教学《敬业与乐业》,我花了几分钟时间辨析心无旁骛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因为这两个字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平时容易混淆。

第3题古诗文默写,分别考查了《论语》《礼记》《岳阳楼记》《次北固山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语句默写。默写范围从以诗词为主悄悄变为以文言文和古诗词各四句,这与这几年我们国家注重传统文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看来我们以后要加强文言文的名句默写练习了。

第4题名著阅读依然是任选一题,变化体现在不再紧抓《水浒传》和《西游记》不放,两部名著,一中一外,中国的作品是红色经典《红岩》,外国的是《简爱》。相对来说,学生更熟悉《简爱》,这提示我们平时要红色经典的阅读指导,不能让名著阅读停留于从学生的阅读喜好出发。这两道题都考查的是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平时指导名著阅读的时候,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题理解,这几个活动都不可少。

第5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选择和语句的补写,难度不大,平时练习此类题,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上下文,细推敲,还要代入检查。

第6题材料分析题难度也不大,考查学生的整合提炼信息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平时我们练习此类试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材料中发现共性,从主题出发解读材料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提升阅读力是关键。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我们通常称之为记叙文阅读,依然是四道题,我们看一下四道题的题型:

第7题,题目是问“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提炼,和前几年梳理文章内容属于同一类题目。我们平时训练这类题目时,要让学生从原文中找答案,标序号分条作答,而且要按顺序作答。

第8题让考生分析第六段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的,考生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实际上考查的是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即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心情,一是侧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一是正面描写人物的活动;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生如果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抓住写景和写人两个描写角度也可以。也就是说,这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这类题型以前没有出现过,平时练习很少,但并没有超纲:《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一句表述: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平时教学,不但要学生学会辨析这五种表达方式,还要明白某一种表达方式的分类和目的是什么,比如描写,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描写,从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心情或情感等。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一篇课文,可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是承载某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比如七年级的《散步》,我们可能借助它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制造“分歧”这一叙事生动的方法,如果把一个单元的课文孤立教学,老师和学生都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单元复习的时候,期中复习或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的活动把文章学知识给系统化,让学生的大脑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考试的时候,面对一个具体的题目,他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相应的知识坐标,知道考查的是什么,该从哪些方面作答。每一单元、每一学期,多画几次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会越来越清晰。也许这些知识树或知识导图会在资料上见到,但学生自己总结、动手画和看资料上现成的知识框架,前者才是在学习,后者只是单纯的记忆。

第9题考查的是组织材料的方法,就是写法的问题,即如何写的。可以从线索串联故事、详略安排和写作顺序三个方面选两个来思考作答。这和上一题一样,是种新的题型,中考前学生做过那么多题,可是这种题型没有练过,估计这两道题都是失分较多的题目。但是,认真读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这道题也不难作答。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也就是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所以平时记叙文阅读训练,让学生养成通读全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再答题的习惯就很关键了。

第10题考查写作目的,也是让学生提炼文章中心。从文章最后一段我们看到,作者不仅是为了感激、崇敬和赞美“太爷老师”,更是表达对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的崇敬和赞美,想要借太爷老师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这一社会群体的关注与关心。从一个人到一类人到一个群体,从一件事到一个道理或一点启发,我们平时在教学写人记事类文章时,也要训练学生提炼中心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二篇是说明文阅读,两个有关的文本,一长一短,一个侧重说明月球和地球关系,一个侧重说明月球如何诞生。一共三道题目。

第11题是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语段内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等。做这类题,只能用排除法,将选项放到原文中去对照,判断正误。这道题兼顾了说明文的多个考点,不但题型变了,而且如果不认真审题,考生可能只选一项,这也是我们平时应该让学生留心的,无论什么题目,把握题目中所有的重要信息很重要。

第12题问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这考查的是作者的说明事理的思路(议论文有一个考点是分析论证思路),这个考点,又是我们平时很少训练的,但是也并不难,概括三个段落的段意,围绕说明对象“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来介绍就可以了。

第13题问对同一个知识在两个文本详略不同的原因,实际是考查考生对两个文本说明对象的准确把握。我们知道,详略是由中心决定的,这在记叙文教学和写作教学时我们经常向学生强调的,说明文写作也是如此,它要借助详略安排,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

总之,说明文阅读的三道题目,所以都是新题型,其实并没有脱离课标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比如前两道题落实的是课标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第13题落实了课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以,老师们,中考题型每一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被动等待变化,不如主动揣摩说明文教学教什么,这时候,研读课标的相应要求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王校长经常向大家强调的一个个体教研活动,结合我们的教学课文的例子,把课程标准这本小书读厚,再提炼总结,对课标内容融会贯通,外化为教学行为。另外,推荐大家阅读一本书,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书,《实用文教学教什么》,这是系列丛书,同系列的还有《小说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等,也能帮我们把握教学重点。

三.古诗文阅读:夯实基础,注重理解

相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题型没有太大变化,难度适中。所考的文言文是《富贵不能淫》,古诗词是《卖炭翁》。

第14题考查字词解释,题型由选择题变成填空,难度略有增加,题型的变化提示我们平时要注重文言文字词积累,夯实基础知识。第15题翻译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第16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的辨析,对修辞方法作用的表述,难度不大;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段中“大丈夫”这个概念的理解,相当于数学中的“应用题”,概括课外文段中何易于的所作所为,以及所作所为表现出的“大丈夫”品质即可。课外文段比较简单易懂,关键在于课内文段要理解透彻。

上学年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专家猜测哪些课文考查概率更大,但从这些题目来看,猜测押题可能会押错,不如让学生逐篇过关,老老实实积累,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古诗词赏析题型也有变化,之前的中考古诗词赏析一是考诗句赏析,一是考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但是2020年的中考试题,第18题考查对诗歌故事的概括,因为这是一首叙事诗;第19题考查诗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第18题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句子,用我们常教学生的“人加事加结果”的句式表述,主语“卖炭翁”已经给出了,那么就可以将答案定为“烧炭卖炭却横遭掠夺”。第19题的诗句是对宫使的行为描写,塑造了宫使仗势欺人、粗暴蛮横的形象,间接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作者写卖炭翁这个人,也是为了写一类人,表达自己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站在底层人民对立面的强权者罪恶的控诉。这道题一共3分,考生应该根据分值确定三个答题方向,也就是写出三个方面的作用。

这些题目,复习的时候是复习不到的,那么怎么应对中考呢?平时的诗词教学怎么办?还是要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教给学生一些赏析的“武器”,这是赏析诗歌的前提。

四.作文:学会审题,中心明确,字体很重要

2020年的中考作文写作任务和往年相比也有大的变化,给考生一个“危机”的话题,关于危机的解释和多重理解,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文。一个是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一个是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评改试卷,发现有几个常见的问题:一是选材上,把“危机”理解为外在危机的比较多,比如溺水啊走路遇到坏人啊遭遇车祸啊等等,内部危机比如学业上性格上心理上的问题写得较少,造成材料撞车,了无新意;二是详略安排上,遭遇危机写得很详细,化解危机的过程则较为简略,这就是详略不得当;三是很多考生写今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但题目是“我的危机故事”,内容上却写解放军、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等这些人的故事,显然跑题了;四是自拟题目,却写成了记叙文,不符合作文要求;五是自拟题目,写的也是议论文,却没有充足的论据和论证过程,都是空洞的议论,读来味同嚼蜡,干瘪乏味;六是字体普遍不够大方,改卷老师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作文是经过缩小后的作文,如果字体不够清晰大方,最多36分左右。这些问题导致今年的作文的确是拉开了分值。

这给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哪些提醒呢?我的反思有四:第一,平时训练要精确。写人叙事的作文,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在练,但是否进行具体而精确训练了呢?美国的写作训练,是把写作拆分为若干训练点来训练的,比如叙事,一个学期,可以从选材、结构、详略、描写、照应等若干方面进行精准练习。第二,养成写前构思的习惯很重要。就是在动笔之前,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写作提纲,反复修改提纲后再下笔成文,这样可以避免详略不分、结构混乱等现象发生。第三,教会学生审题更重要。审题不清,比如该写记叙文的却写成了议论文,该写议论文的却写成了记叙文,这就跑题了。比如这次“我的危机故事”,内容结构应该是出现危机-化解危机-获得经验,结果只突出危机之危,没有化解的过程,不能突出青少年积极向上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心态。第四,认真练字不可松懈,中考作文凡是40分以上的作文,字体都是比较好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我建议,无论你教哪一年级,学生练字绝对应该是狠抓常抓的,可以培养一些小组长帮我们检查,挑选优秀练字作业展览,千方百计刺激学生练字的热情,不断让学生看到字体的进步,树榜样,有底线,不能虎头蛇尾,也希望学校能把激励学生练字当一项长久工程来抓,多管齐下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老师们,解析已经结束,但我还想说的是,阅读和写作,其实都不只是课堂上的活动。我在给新教师做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到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认知三段理论。比如阅读,我们课堂上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精读,这是“精确”阶段,课堂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浪漫”阶段,没有前期大量的浪漫做基础,精确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考试就是“综合”阶段,是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考试题目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你可以调查一下,小学阶段有过大量阅读的同学太少,我们农村孩子的阅读太贫瘠,造成的后果是阅读力不高,而中考语文试卷哪一道题不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所以,我们学校让班级组建图书角,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想办法扩大图书角规模,抓住各种时机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的阅读走向广阔;课堂上借助课文和名著,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也许一个月不见效果,但一年,两年,久久为功,我们就为学生的学业和生命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当然,“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除了阅读,还有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写作、练字,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发力,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仅为了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为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而且当我们和学生一起往这几个方面努力时,提升的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了,阅读能力提升了,思想境界提升了,真正做到“才高为师,学为世范”,受益的会是更多的学生啊!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考试后反思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考点教给学生 赏文之道 和 为文之法 ,那么日常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一定程度脱节的尴尬局面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考试后 反思 ,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考试后反思篇一

时光飞逝,转眼学期过半了,通过期中考试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两个月的教学工作。

期中考试顺利结束了,看着学生的成绩,让我感到自己和学生的付出有了一些回报!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进步很大,增长的每一分都凝聚着师生的血汗。对于学生这样可喜的成绩,我很是欣慰,看到了更大的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的情况,我发现了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比较灵活,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试卷包括字、词、句、阅读、 作文 几个方面。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做到题型多样灵活,知识面广,并蕴涵了一定的思想 教育 于试题之中。从学生的考试结果看较难。现就本次测试做如下反思:

首先是教师教学方式和 方法 ,总以为语文是熏陶和渐染的过程,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几个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都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先教好学好最基本的,然后才能够加深和拓展教材的内容。

其次是学生的 学习态度 和策略。本此考试类型仍然是积累,阅读,写作三大块,本次失分较多的是阅读。阅读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方法与态度及知识面的能力,虽然平时已经注重给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与指导,但是练习得不够扎实。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的题目不会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细,理解错题目意思。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写作方面虽然有了进步,但还应继续努力。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如下:

1、分析:做题的状态决定发挥水平,细不细心等。之前学习知识的时候,由于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好,导致知识或题型掌握不到位。

2、措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解力和写作能力,字音字词知识积累,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多写日记多练笔,多读优秀的范文,提高写作能力。

一、语文

语文是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在中华文化传统中,语文是指汉字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语文学科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听力、翻译等方面,涉及到语言文字的各个层面和方面。语文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教育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一个关于思维、文化、生活的综合性过程。

通过语文学习,人们可以了解和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掌握有效的沟通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语文学习也是人们认识、理解和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发扬中华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万能模板

导语: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以下我为大家介绍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

全县统一举行的中考模拟测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适应当今改革的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试卷作一个全面、具体的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36人,参加考试的有35人,合格人数25人,合格率为70.05%,优秀人数5人,优秀率为4.5%,最高分119分,最低分66分。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5篇)

语文教学,老师们教起来是那么辛苦,学生们学起来是那么困难,每次考试,它都是失分最多的项目,除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对一些语文试题束手无策。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的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的试卷分析 篇1

“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来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 ” 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2020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与思考

王桂香

2020年中考已经过去两个月了。隔了两个月再来解析中考试题,其目的是为了给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启发和思考,因为中考真题往往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方向和范围,让我们知道该从哪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至于用力用偏。

说到这里我想起王校长经常在会上反复叮咛,要研究中招真题,其原因就在于此吧。研究近几年的中招真题,可以避免很多的无用功,比如平时大量的课外练习,把教师和学生深陷于题海战术之中,这可能适用于理科,可能短时间能提升成绩,但我们不是教一届学生几个月,而是一年,以后可能是两年三年;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明白要抓住课堂练习这个环节,借助课文习得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课堂上扎扎实实训练,一课一得;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把握住教学重点,去除课堂上无效或低效环节,让课堂走向有效甚至高效,让每一个学生走出课堂觉得自己有收获;研究中招真题,能让我们懂得抓语文就是抓阅读抓写字抓积累这些基本素养,当我们抱怨学生不好好看题审题不清,其实是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不够,所以会遗漏题目中的信息,而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明白字体工整规范对作文分数的重要性。

于是想到一句顺口溜,“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是一句旧社会北方皮袄店的顺口溜,意思是只要抓住裘皮大衣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其他所有的毛边都会顺顺溜溜。这些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已经是一个教学用语,比喻要抓住事情最主要的地方去处理,现在通常用于教学设计,这个“领”可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课堂的一条线索,或者一个切入点。也可以理解为教学重点难点,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概念来说就是“交集点”,抓住了它,教学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百毛皆顺。我觉得研究中招试卷,对我们一学年的教学来说,也会有这样的效果,深入下去,你也会深有同感。

综合来看,2020年的河南中考语文试题难度稍大,稳中有变,能够有效考查出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积累、审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四大题型,一一解析,并对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重积累,考素养。

第1.2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关于字音,题目出现较多的是多音字和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如鲜为人知的鲜,果脯的脯等,易读错的字如锐不可当的当、徘徊的徊等。关于字形,今年题型虽然有少许变化,但依然是选择题,考查的是形近字辨析。两道题都是选择题而非考前练习中见到的书写题,其实是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借这两道题反思我们平时关于字词的教学,我们可以朝这两个方向努力:1.平时要让学生多一些浪漫识字,重视课文朗读,鼓励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辨析易混词。2.要精确识字。字词教学虽然不是我们语文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但也要注重精确,尤其是课后字词出现多音字,我们要与学生一块儿辨析,也要辨析形近字、音近字,比如前天教学《敬业与乐业》,我花了几分钟时间辨析心无旁骛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因为这两个字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平时容易混淆。

第3题古诗文默写,分别考查了《论语》《礼记》《岳阳楼记》《次北固山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语句默写。默写范围从以诗词为主悄悄变为以文言文和古诗词各四句,这与这几年我们国家注重传统文化的趋势是一致的,看来我们以后要加强文言文的名句默写练习了。

第4题名著阅读依然是任选一题,变化体现在不再紧抓《水浒传》和《西游记》不放,两部名著,一中一外,中国的作品是红色经典《红岩》,外国的是《简爱》。相对来说,学生更熟悉《简爱》,这提示我们平时要红色经典的阅读指导,不能让名著阅读停留于从学生的阅读喜好出发。这两道题都考查的是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平时指导名著阅读的时候,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题理解,这几个活动都不可少。

第5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选择和语句的补写,难度不大,平时练习此类题,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上下文,细推敲,还要代入检查。

第6题材料分析题难度也不大,考查学生的整合提炼信息能力和信息解读能力,平时我们练习此类试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材料中发现共性,从主题出发解读材料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提升阅读力是关键。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我们通常称之为记叙文阅读,依然是四道题,我们看一下四道题的题型:

第7题,题目是问“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提炼,和前几年梳理文章内容属于同一类题目。我们平时训练这类题目时,要让学生从原文中找答案,标序号分条作答,而且要按顺序作答。

第8题让考生分析第六段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的,考生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实际上考查的是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即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心情,一是侧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一是正面描写人物的活动;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考生如果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分析,抓住写景和写人两个描写角度也可以。也就是说,这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作答。这类题型以前没有出现过,平时练习很少,但并没有超纲:《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一句表述: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平时教学,不但要学生学会辨析这五种表达方式,还要明白某一种表达方式的分类和目的是什么,比如描写,有对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物的描写,从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心情或情感等。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一篇课文,可能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是承载某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比如七年级的《散步》,我们可能借助它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制造“分歧”这一叙事生动的方法,如果把一个单元的课文孤立教学,老师和学生都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单元复习的时候,期中复习或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的活动把文章学知识给系统化,让学生的大脑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考试的时候,面对一个具体的题目,他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相应的知识坐标,知道考查的是什么,该从哪些方面作答。每一单元、每一学期,多画几次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会越来越清晰。也许这些知识树或知识导图会在资料上见到,但学生自己总结、动手画和看资料上现成的知识框架,前者才是在学习,后者只是单纯的记忆。

第9题考查的是组织材料的方法,就是写法的问题,即如何写的。可以从线索串联故事、详略安排和写作顺序三个方面选两个来思考作答。这和上一题一样,是种新的题型,中考前学生做过那么多题,可是这种题型没有练过,估计这两道题都是失分较多的题目。但是,认真读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这道题也不难作答。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也就是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所以平时记叙文阅读训练,让学生养成通读全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再答题的习惯就很关键了。

第10题考查写作目的,也是让学生提炼文章中心。从文章最后一段我们看到,作者不仅是为了感激、崇敬和赞美“太爷老师”,更是表达对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的崇敬和赞美,想要借太爷老师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这一社会群体的关注与关心。从一个人到一类人到一个群体,从一件事到一个道理或一点启发,我们平时在教学写人记事类文章时,也要训练学生提炼中心的方法。其实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二篇是说明文阅读,两个有关的文本,一长一短,一个侧重说明月球和地球关系,一个侧重说明月球如何诞生。一共三道题目。

第11题是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语段内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等。做这类题,只能用排除法,将选项放到原文中去对照,判断正误。这道题兼顾了说明文的多个考点,不但题型变了,而且如果不认真审题,考生可能只选一项,这也是我们平时应该让学生留心的,无论什么题目,把握题目中所有的重要信息很重要。

第12题问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这考查的是作者的说明事理的思路(议论文有一个考点是分析论证思路),这个考点,又是我们平时很少训练的,但是也并不难,概括三个段落的段意,围绕说明对象“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来介绍就可以了。

第13题问对同一个知识在两个文本详略不同的原因,实际是考查考生对两个文本说明对象的准确把握。我们知道,详略是由中心决定的,这在记叙文教学和写作教学时我们经常向学生强调的,说明文写作也是如此,它要借助详略安排,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

总之,说明文阅读的三道题目,所以都是新题型,其实并没有脱离课标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比如前两道题落实的是课标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第13题落实了课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以,老师们,中考题型每一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与其被动等待变化,不如主动揣摩说明文教学教什么,这时候,研读课标的相应要求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王校长经常向大家强调的一个个体教研活动,结合我们的教学课文的例子,把课程标准这本小书读厚,再提炼总结,对课标内容融会贯通,外化为教学行为。另外,推荐大家阅读一本书,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书,《实用文教学教什么》,这是系列丛书,同系列的还有《小说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等,也能帮我们把握教学重点。

三.古诗文阅读:夯实基础,注重理解

相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题型没有太大变化,难度适中。所考的文言文是《富贵不能淫》,古诗词是《卖炭翁》。

第14题考查字词解释,题型由选择题变成填空,难度略有增加,题型的变化提示我们平时要注重文言文字词积累,夯实基础知识。第15题翻译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第16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的辨析,对修辞方法作用的表述,难度不大;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段中“大丈夫”这个概念的理解,相当于数学中的“应用题”,概括课外文段中何易于的所作所为,以及所作所为表现出的“大丈夫”品质即可。课外文段比较简单易懂,关键在于课内文段要理解透彻。

上学年复习文言文阅读的时候,专家猜测哪些课文考查概率更大,但从这些题目来看,猜测押题可能会押错,不如让学生逐篇过关,老老实实积累,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

古诗词赏析题型也有变化,之前的中考古诗词赏析一是考诗句赏析,一是考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但是2020年的中考试题,第18题考查对诗歌故事的概括,因为这是一首叙事诗;第19题考查诗句“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第18题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句子,用我们常教学生的“人加事加结果”的句式表述,主语“卖炭翁”已经给出了,那么就可以将答案定为“烧炭卖炭却横遭掠夺”。第19题的诗句是对宫使的行为描写,塑造了宫使仗势欺人、粗暴蛮横的形象,间接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作者写卖炭翁这个人,也是为了写一类人,表达自己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站在底层人民对立面的强权者罪恶的控诉。这道题一共3分,考生应该根据分值确定三个答题方向,也就是写出三个方面的作用。

这些题目,复习的时候是复习不到的,那么怎么应对中考呢?平时的诗词教学怎么办?还是要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教给学生一些赏析的“武器”,这是赏析诗歌的前提。

四.作文:学会审题,中心明确,字体很重要

2020年的中考作文写作任务和往年相比也有大的变化,给考生一个“危机”的话题,关于危机的解释和多重理解,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文。一个是以“我的危机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一个是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对危机的思考和认识。

评改试卷,发现有几个常见的问题:一是选材上,把“危机”理解为外在危机的比较多,比如溺水啊走路遇到坏人啊遭遇车祸啊等等,内部危机比如学业上性格上心理上的问题写得较少,造成材料撞车,了无新意;二是详略安排上,遭遇危机写得很详细,化解危机的过程则较为简略,这就是详略不得当;三是很多考生写今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但题目是“我的危机故事”,内容上却写解放军、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等这些人的故事,显然跑题了;四是自拟题目,却写成了记叙文,不符合作文要求;五是自拟题目,写的也是议论文,却没有充足的论据和论证过程,都是空洞的议论,读来味同嚼蜡,干瘪乏味;六是字体普遍不够大方,改卷老师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作文是经过缩小后的作文,如果字体不够清晰大方,最多36分左右。这些问题导致今年的作文的确是拉开了分值。

这给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哪些提醒呢?我的反思有四:第一,平时训练要精确。写人叙事的作文,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在练,但是否进行具体而精确训练了呢?美国的写作训练,是把写作拆分为若干训练点来训练的,比如叙事,一个学期,可以从选材、结构、详略、描写、照应等若干方面进行精准练习。第二,养成写前构思的习惯很重要。就是在动笔之前,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写作提纲,反复修改提纲后再下笔成文,这样可以避免详略不分、结构混乱等现象发生。第三,教会学生审题更重要。审题不清,比如该写记叙文的却写成了议论文,该写议论文的却写成了记叙文,这就跑题了。比如这次“我的危机故事”,内容结构应该是出现危机-化解危机-获得经验,结果只突出危机之危,没有化解的过程,不能突出青少年积极向上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心态。第四,认真练字不可松懈,中考作文凡是40分以上的作文,字体都是比较好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我建议,无论你教哪一年级,学生练字绝对应该是狠抓常抓的,可以培养一些小组长帮我们检查,挑选优秀练字作业展览,千方百计刺激学生练字的热情,不断让学生看到字体的进步,树榜样,有底线,不能虎头蛇尾,也希望学校能把激励学生练字当一项长久工程来抓,多管齐下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老师们,解析已经结束,但我还想说的是,阅读和写作,其实都不只是课堂上的活动。我在给新教师做培训的时候,经常提到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认知三段理论。比如阅读,我们课堂上用课文来指导学生精读,这是“精确”阶段,课堂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浪漫”阶段,没有前期大量的浪漫做基础,精确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考试就是“综合”阶段,是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考试题目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你可以调查一下,小学阶段有过大量阅读的同学太少,我们农村孩子的阅读太贫瘠,造成的后果是阅读力不高,而中考语文试卷哪一道题不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所以,我们学校让班级组建图书角,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想办法扩大图书角规模,抓住各种时机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的阅读走向广阔;课堂上借助课文和名著,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也许一个月不见效果,但一年,两年,久久为功,我们就为学生的学业和生命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当然,“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除了阅读,还有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写作、练字,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发力,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仅为了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也是为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而且当我们和学生一起往这几个方面努力时,提升的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了,阅读能力提升了,思想境界提升了,真正做到“才高为师,学为世范”,受益的会是更多的学生啊!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