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目录

高一必修1,化学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

化学基础。

1.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物质分类:。

(1)单质: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元素符号:由一个或多个字母组成,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4.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的组成由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反映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5.质量、物质量、摩尔:质量是物质的重量,物质量是物质的量,摩尔是物质量的计量单位。

6.相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7.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8.化学反应: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9.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质量除以其摩尔数。摩尔质量的计量单位是克/摩尔。

10.摩尔浓度:摩尔浓度等于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的计量单位是摩尔/升。

化学元素。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分类元素。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指的是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性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1A~8A族元素,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3B~2B族元素。

4.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5.卤素元素和惰性气体元素:卤素元素是周期表中7A族元素,惰性气体元素是周期表中8A族元素。

6.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元素。

7.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8.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分子。

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化学平衡:当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速率的前后相等,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速率。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5.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在动态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

6.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能量变化。

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一种描述反应速率的物理量。

化学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组成的化合物。

2.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是由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结构式则反映了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

4.氧化数:原子的氧化数是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荷状态的一种数值。

5.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酸碱性等。

6.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高一必修1,化学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一、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二、特点: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与还原同时并存缺一不可,而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三、有关概念关系: (1)氧化、被氧化。

同一概念。

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

化合价升高。

(2)还原、被还原。

同一概念。

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化合价降低。

(3)氧化性、氧化能力、氧化剂:同一概念。

指得电子的物质。

本身被还原,使对方被氧化指反应物。

(4)还原性、还原能力、还原剂:同一概念。

指失电子的物质。

本身被氧化,使对方被还原指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成的生成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成的生成物。

四、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 (1)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I-,S2-等。

(2)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Fe3+,H+,S+6等。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关系: (1)是化学反应的两种不同的分类法。

即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分解反应:部份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 (1)单线桥式: 特点:明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而且箭头 (2)双线桥式: 特点:明确表示氧化或还原时元素本身得失电子变化情况。

箭头不表示电子转移方向。

而且箭头都是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所以在线桥上一定要注明“得”或“失”。

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 (1)可依据若干反应条件的差异判断: 条件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而不是以得失电子数多少。

例:判断反应中氧化剂的强弱。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能力:KMnO4>MnO2>O2 (2)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排位越后的金属,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但是氧化性Fe3+>Cu2+) ※(3)可依据元素在同期表的位置判断: 同周期(适用于二、三周期): 从左到右:金属单位的还原性依次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加强。

从上到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4)可依据具体反应进行判断: 理论根据:氧化剂1+还原剂1=氧化剂2(氧化产物)+还原剂2(还原产物)。

氧化能力:氧化剂1>氧化剂2(氧化产物)。

还原能力:还原剂1>还原剂2(还原产物)。

例:判断下列反应中氧化性强弱。

①I2+SO2+2H2O=2HI+H2SO4;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氧化性:D ※(5)依据电极反应判断: 在电解池中阴极上哪种金属的阳离子先析出(被还原)则氧化性越强,而由这种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其金属活泼性越弱。

※例: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实验确定它们还原性强弱顺序:①将A与B浸在稀H2SO4中用导线连接,A上有气体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A.A>B>C; B.B>A>C; C.B>C>A; D.C>A>B 选:B (6)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对同一元素而言,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如:Fe3+>Fe2+;Cu2+>Cu+,(但有例外如氧化性:HClO>HClO3>HClO4)。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目录

高一必修1,化学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

化学基础。

1.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物质分类:。

(1)单质: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元素符号:由一个或多个字母组成,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4.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的组成由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反映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5.质量、物质量、摩尔:质量是物质的重量,物质量是物质的量,摩尔是物质量的计量单位。

6.相变: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7.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8.化学反应: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9.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质量除以其摩尔数。摩尔质量的计量单位是克/摩尔。

10.摩尔浓度:摩尔浓度等于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的计量单位是摩尔/升。

化学元素。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分类元素。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指的是周期表中相邻元素的性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1A~8A族元素,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3B~2B族元素。

4.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元素则相反。

5.卤素元素和惰性气体元素:卤素元素是周期表中7A族元素,惰性气体元素是周期表中8A族元素。

6.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元素。

7.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

8.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分子。

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化学平衡:当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反应速率的前后相等,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速率。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5.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在动态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

6.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能量变化。

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一种描述反应速率的物理量。

化学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组成的化合物。

2.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是由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结构式则反映了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

4.氧化数:原子的氧化数是表示原子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荷状态的一种数值。

5.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酸碱性等。

6.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指的是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高一必修1,化学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一、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二、特点: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与还原同时并存缺一不可,而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三、有关概念关系: (1)氧化、被氧化。

同一概念。

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

化合价升高。

(2)还原、被还原。

同一概念。

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化合价降低。

(3)氧化性、氧化能力、氧化剂:同一概念。

指得电子的物质。

本身被还原,使对方被氧化指反应物。

(4)还原性、还原能力、还原剂:同一概念。

指失电子的物质。

本身被氧化,使对方被还原指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成的生成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成的生成物。

四、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 (1)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I-,S2-等。

(2)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Fe3+,H+,S+6等。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关系: (1)是化学反应的两种不同的分类法。

即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分解反应:部份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 (1)单线桥式: 特点:明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而且箭头 (2)双线桥式: 特点:明确表示氧化或还原时元素本身得失电子变化情况。

箭头不表示电子转移方向。

而且箭头都是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所以在线桥上一定要注明“得”或“失”。

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 (1)可依据若干反应条件的差异判断: 条件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而不是以得失电子数多少。

例:判断反应中氧化剂的强弱。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能力:KMnO4>MnO2>O2 (2)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排位越后的金属,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但是氧化性Fe3+>Cu2+) ※(3)可依据元素在同期表的位置判断: 同周期(适用于二、三周期): 从左到右:金属单位的还原性依次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加强。

从上到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4)可依据具体反应进行判断: 理论根据:氧化剂1+还原剂1=氧化剂2(氧化产物)+还原剂2(还原产物)。

氧化能力:氧化剂1>氧化剂2(氧化产物)。

还原能力:还原剂1>还原剂2(还原产物)。

例:判断下列反应中氧化性强弱。

①I2+SO2+2H2O=2HI+H2SO4;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氧化性:D ※(5)依据电极反应判断: 在电解池中阴极上哪种金属的阳离子先析出(被还原)则氧化性越强,而由这种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其金属活泼性越弱。

※例: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实验确定它们还原性强弱顺序:①将A与B浸在稀H2SO4中用导线连接,A上有气体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A.A>B>C; B.B>A>C; C.B>C>A; D.C>A>B 选:B (6)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对同一元素而言,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如:Fe3+>Fe2+;Cu2+>Cu+,(但有例外如氧化性:HClO>HClO3>HClO4)。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