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上册的答案)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上册的答案)

五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课件 (一)整数

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9、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10、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11、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12、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4、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5、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6、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17、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18、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9、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20、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21、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3、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4、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5、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3、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5、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例题:求20和45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方法一列举法(通用):20的因数: 1、20、2、10、4、5;45的因数: 1、45、3、15、5、9,所以20和45的公因数是:1、5;

20和45的最大公因数:5

方法二:短除法(运用短除法,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

5|20 45

4 9

所以2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求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一: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60。

方法二:用短除法:(运用短除法,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

2|12 30

3|6 15

2 5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60。

(五) 约分和通分

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1、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五)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一.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系统本册教材的1-3单元的内容;

2.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

3. 巩固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四则运算及简算;

4. 巩固复习多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及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 正确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2. 正确灵活地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本周教学内容的知识概况

本册教材1-3单元内容:

1. 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 四则混合运算

4. 平面图形

总复习过程:

(一)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法则

1. 小数乘法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3.5×4表示4个3.5相加是多少。或表示3.5的4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例:25×0.17,表示25的百分之十七是多少。

2.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75和其中一个因数0.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或表示0.75是0.5的多少倍。

(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小数除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常用单位

* 千米(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厘米 =10 毫米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分米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第三章 代数初步知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 s=(a+b)h/2

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口算

537-98 100-0.91 1.25×8 4.3×1.01

2.3×11 500×0.001 7÷1.25 100-0.1

13÷0.25 4.2÷0.02 7.28÷0.7 0.6×0.9

二. 填空

1. 3.07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0.55时=( )分 1时15分=( )时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4.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15平方厘米,已知它的上底6.3厘米,高是3.4厘米,它的下底是( )厘米

5.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

6. 8.036464……用简便记法是( ),精确到百分位的是( )

三. 判断

1. 当 时,a一定大于0.27( )

2. 不是方程( )

3. ( )

4. ( )

四.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

3.

4.

五. 按要求列式计算

1. 8.2除以0.2的商减去8与2.4的积,差是多少?

2. 8.35与3.7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六.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七. 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1. 一辆卡车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65千米,3.2小时到达。实际由于堵车,比原计划多用0.8小时到达乙地,实际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师徒二人共要加工368个零件,师傅先加工6小时,每小时完成24个,剩下的由徒弟加工,徒弟每小时加工16个,徒弟需要加工几小时才能完成?

3. 农机厂生产一批喷物器,每天生产240台,要26天完成,技术革新后,每天生产260台,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4. 用一批布料制作儿童服装,一条裤子用布0.8米,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用布0.4米。如果全部做裤子可以做150条,如果全部做上衣可以做多少件?

5. 学校召开“亲子运动会”,同学们要做10面小旗(如图),一共要用彩纸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题:下图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已知AB=8分米,BC=3分米,CD=5分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试题答案】

一. 口算

二. 填空

1. 3.07平方米=(307)平方分米

2. 0.55时=(33)分 1时15分=(1.25)时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

4.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15平方厘米,已知它的上底6.3厘米,高是3.4厘米,它的下底是(3.2)厘米

5.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

6. 8.036464……用简便记法是( ),精确到百分位的是(8.04)

三. 判断

1. 当 时,a一定大于0.27(×)

2. 不是方程(√)

3. (×)

4. (√)

四.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13.02

3.

=1.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

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9.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13.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4.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16.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1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1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19.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

20.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1.梯形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扩展资料:

1.小数分类

(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

(3)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0.5656……

(4)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0.03333……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2.循环节的表示方法:

小数化分数分成两类。

一类:纯循环小数化分数,循环节做分子;连写几个九作分母,循环节有几位写几个九。

另一类:混循环小数化分数(问题就是这类的),小数部分减去不循环的数字作分子;连写几个9再紧接着连写几个0作分母,循环节是几个数就写几个9,不循环(小数部分)的数是几个就写几个0.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

4.三角形的面积

(1)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

(3)S△=abc/(4R)(R是外接圆半径)

(4)S△=[(a+b+c)r]/2(r是内切圆半径)

(5)S△=c2sinAsinB/2sin(A+B)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上册的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部分如下:

填空题

1、根据18x64=1152,可知1.8x0.64=_,11.52=6.4=_。

2、686.8=0.68的商的位在()位上,结果是_。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_,可能是_。

4、34.864864...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_。

5、不计算,在o里填“>""<”或。0.5=0.9_0.5、0.55x0.9_0.55。36-0.01_3.6x100、7.3-0.3_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_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_本。

8、0.62公顷=_平方米2时45分=_时。

9、2.03公顷=_公顷_平方米0.6分=_秒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_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_种结果,摸出_球的可能性,可能性是_。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_。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应用题

【 #五年级# 导语】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量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分为两类:只用加、减、乘、除一步运算进行解答的称简单应用题;需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进行解答的称复合应用题。 无 准备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道》,供大家练习。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道(1)

1、食堂运来3吨煤,计划烧2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可比计划节约30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2、食堂运来3吨煤,计划烧20天。由于改进炉灶,这批煤比计划多烧了5天。实际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1、甲乙两城相距42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40千米,当两辆相遇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

1、一块地有5公顷,用3台拖拉机来耕,2.5小时耕完,照这样计算,耕7.5公顷地需要多少小时?

1、有一块底250米,高180米的三角形实验田,全年共产粮食4.5吨,平均每公顷产粮多少吨?

1、工程队开凿一条长0.7千米的隧道,原来每天开凿0.024千米,开凿了15天。余下的用1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开凿多少天?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五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课件 (一)整数

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9、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10、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11、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12、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4、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5、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6、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17、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

18、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9、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20、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21、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3、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4、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5、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3、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三)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5、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例题:求20和45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方法一列举法(通用):20的因数: 1、20、2、10、4、5;45的因数: 1、45、3、15、5、9,所以20和45的公因数是:1、5;

20和45的最大公因数:5

方法二:短除法(运用短除法,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

5|20 45

4 9

所以2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求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一: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60。

方法二:用短除法:(运用短除法,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

2|12 30

3|6 15

2 5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60。

(五) 约分和通分

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1、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五)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一.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系统本册教材的1-3单元的内容;

2.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

3. 巩固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四则运算及简算;

4. 巩固复习多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及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 正确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2. 正确灵活地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本周教学内容的知识概况

本册教材1-3单元内容:

1. 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 四则混合运算

4. 平面图形

总复习过程:

(一)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法则

1. 小数乘法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3.5×4表示4个3.5相加是多少。或表示3.5的4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例:25×0.17,表示25的百分之十七是多少。

2.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75和其中一个因数0.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或表示0.75是0.5的多少倍。

(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小数除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常用单位

* 千米(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厘米 =10 毫米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分米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 吨 t * 千克 kg * 克 g

(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第三章 代数初步知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 =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 s=(a+b)h/2

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口算

537-98 100-0.91 1.25×8 4.3×1.01

2.3×11 500×0.001 7÷1.25 100-0.1

13÷0.25 4.2÷0.02 7.28÷0.7 0.6×0.9

二. 填空

1. 3.07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0.55时=( )分 1时15分=( )时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4.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15平方厘米,已知它的上底6.3厘米,高是3.4厘米,它的下底是( )厘米

5.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

6. 8.036464……用简便记法是( ),精确到百分位的是( )

三. 判断

1. 当 时,a一定大于0.27( )

2. 不是方程( )

3. ( )

4. ( )

四.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

3.

4.

五. 按要求列式计算

1. 8.2除以0.2的商减去8与2.4的积,差是多少?

2. 8.35与3.7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六.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七. 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1. 一辆卡车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65千米,3.2小时到达。实际由于堵车,比原计划多用0.8小时到达乙地,实际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师徒二人共要加工368个零件,师傅先加工6小时,每小时完成24个,剩下的由徒弟加工,徒弟每小时加工16个,徒弟需要加工几小时才能完成?

3. 农机厂生产一批喷物器,每天生产240台,要26天完成,技术革新后,每天生产260台,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4. 用一批布料制作儿童服装,一条裤子用布0.8米,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用布0.4米。如果全部做裤子可以做150条,如果全部做上衣可以做多少件?

5. 学校召开“亲子运动会”,同学们要做10面小旗(如图),一共要用彩纸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题:下图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已知AB=8分米,BC=3分米,CD=5分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试题答案】

一. 口算

二. 填空

1. 3.07平方米=(307)平方分米

2. 0.55时=(33)分 1时15分=(1.25)时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

4.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15平方厘米,已知它的上底6.3厘米,高是3.4厘米,它的下底是(3.2)厘米

5.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

6. 8.036464……用简便记法是( ),精确到百分位的是(8.04)

三. 判断

1. 当 时,a一定大于0.27(×)

2. 不是方程(√)

3. (×)

4. (√)

四.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13.02

3.

=1.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

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9.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13.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4.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16.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1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1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19.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

20.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1.梯形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扩展资料:

1.小数分类

(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

(3)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0.5656……

(4)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0.03333……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2.循环节的表示方法:

小数化分数分成两类。

一类:纯循环小数化分数,循环节做分子;连写几个九作分母,循环节有几位写几个九。

另一类:混循环小数化分数(问题就是这类的),小数部分减去不循环的数字作分子;连写几个9再紧接着连写几个0作分母,循环节是几个数就写几个9,不循环(小数部分)的数是几个就写几个0.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

4.三角形的面积

(1)S△=1/2*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S△=1/2acsinB=1/2bcsinA=1/2absinC(三个角为∠A∠B∠C,对边分别为a,b,c,参见三角函数)

(3)S△=abc/(4R)(R是外接圆半径)

(4)S△=[(a+b+c)r]/2(r是内切圆半径)

(5)S△=c2sinAsinB/2sin(A+B)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上册的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部分如下:

填空题

1、根据18x64=1152,可知1.8x0.64=_,11.52=6.4=_。

2、686.8=0.68的商的位在()位上,结果是_。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_,可能是_。

4、34.864864...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_。

5、不计算,在o里填“>""<”或。0.5=0.9_0.5、0.55x0.9_0.55。36-0.01_3.6x100、7.3-0.3_73-3。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_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_本。

8、0.62公顷=_平方米2时45分=_时。

9、2.03公顷=_公顷_平方米0.6分=_秒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_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_种结果,摸出_球的可能性,可能性是_。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_。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应用题

【 #五年级# 导语】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量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分为两类:只用加、减、乘、除一步运算进行解答的称简单应用题;需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进行解答的称复合应用题。 无 准备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道》,供大家练习。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道(1)

1、食堂运来3吨煤,计划烧2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可比计划节约30千克,这批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2、食堂运来3吨煤,计划烧20天。由于改进炉灶,这批煤比计划多烧了5天。实际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1、甲乙两城相距425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货车每小时40千米,当两辆相遇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

1、一块地有5公顷,用3台拖拉机来耕,2.5小时耕完,照这样计算,耕7.5公顷地需要多少小时?

1、有一块底250米,高180米的三角形实验田,全年共产粮食4.5吨,平均每公顷产粮多少吨?

1、工程队开凿一条长0.7千米的隧道,原来每天开凿0.024千米,开凿了15天。余下的用10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开凿多少天?

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五年级数学总复习上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