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目录

苏教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苏教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教育目标是这样的。

1、在具体的生活风景中,感知和理解公里的意义;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的过程中,确立了1千米的长度概念,明白了1千米=1000米。

既能解决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又能切实感受到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堂前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检索数据,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积极学习数学,提高感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

教育的重点难点:

切身感受到了公里的长度。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资源:课件,实物投影。

教育课程:

一、交互式对话——这是产生“千米”的概念。

1、问:你认识哪些常见的长度单位?1厘米、1米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学生用手势将米或随身物品的长度表示为1厘米或1米)。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胶的长度是4()学校跑道的一圈长度是250()从安镇到无锡的道路的长度大概是14()

师:我们到无锡的道路长度,为什么是以公里为单位呢?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叙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以“公里”为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

(板书:千米)学习千米的读法。

4、例:千米,你见过或听过的地方是哪里?(相机提示照片:铁路、公路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志、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缩尺等)你知道每一张照片的意思吗?

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1公里”概念的构建

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与米之间的进率。

(1)推测:千米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猜猜看!

(2)观察:1公里到底有多长?仔细观察道路的长度,把看到的东西记下来。

多媒体演示:每测量100m,就放大显示“100m”“200m”“300m”。“900米”,最后播放音乐,“1000米”变成“1公里”。

(3)问:明白了什么?

(1公斤=1000米,1000米中有10个100米。

)。

(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读这个式子,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留出空隙。

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一公里”的概念。

(1)计算:上课前已经量出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250米)几圈是1公里,明确250米为一圈跑道,4圈为1公里。

(2)上课前已经让大家去操场走一走了,一周大概走了几步,大概花了几分钟?你能想象走多少步就是1公里吗?走一公里大概要花几分钟?

(3)“你觉得1公里很长吗?”自由交流。

从学校到附近约1公里是哪里?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一公里吗?

三、生活应用——这是激活“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公里”

(1)“我想试试看”问题1

让学生们比画一公里的长度。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是一公里,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想想再做”问题2

让学生说明从这张图中知道什么、想要什么。

独立练习,交流。

强调米和公斤的换算方法。

2、理解“1公里=1000米”

“考虑一下再做”问题3

学生一个人做。

组织沟通,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想想看。”问题4。

学生讨论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进行交流。

4、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考虑一下再做”问题5

让学生直接比较了河的长度。

每条河都有几千米长。

(2)“考虑一下再做”问题6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计算,第2、第3小题由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换想法。

四、小结的延伸——就是拓展“千米”知识。

1、问:今天学到了什么新东西?和至今为止学过的什么东西有关系吗?学习有什么用?

2、实践作业。

课后检查各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区间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车辆名称。

轿车。

列车。

轮船。

飞机。

一般的时速。

部分。

路程。

安镇——无锡市

无锡——上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行走、估算、思考等活动,体验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

我们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千米这个单位太大了,很难产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感觉。

因此,我首先从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开始复习。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1公里到底有多长?”就是这样。这个题目,连大人都难以衡量,何况是孩子。上课时,先让学生走100米,确认走多少步、需要花多少小时。

以此为基础,让他们计算走一千米需要走多少步、花多少小时。

为了体验1公里到底有多长。

接着向两个学生伸出手,让学生说多长?“两米多一点。

“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人,加到9个人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量一量有多少米,“大约10米。

“20米有多少人,30米有多少人?”40米吗?我们班同学都伸手平连约40米,那5个班约200米,那1000米要几个班?“把25个班级的手伸出来,牵在一起。”“1000米是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用数学思考1公里的长度之前,让学生们实际感受一下现实中的10米、100米,将教科书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结合起来。

最后,介绍一个小时大约可以走3000米,让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在当天的作业中,让孩子们以假设的1000米的步数走,记住感觉,记录下这是多远的距离,花了多少时间,进而想象1公里的距离。加深了。

虽然这门课的活动很多,但是很明显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目录

苏教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苏教数学《认识千米》教案

教育目标是这样的。

1、在具体的生活风景中,感知和理解公里的意义;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的过程中,确立了1千米的长度概念,明白了1千米=1000米。

既能解决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又能切实感受到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堂前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检索数据,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积极学习数学,提高感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

教育的重点难点:

切身感受到了公里的长度。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资源:课件,实物投影。

教育课程:

一、交互式对话——这是产生“千米”的概念。

1、问:你认识哪些常见的长度单位?1厘米、1米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学生用手势将米或随身物品的长度表示为1厘米或1米)。

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胶的长度是4()学校跑道的一圈长度是250()从安镇到无锡的道路的长度大概是14()

师:我们到无锡的道路长度,为什么是以公里为单位呢?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叙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以“公里”为单位。

介绍千米的符号。

(板书:千米)学习千米的读法。

4、例:千米,你见过或听过的地方是哪里?(相机提示照片:铁路、公路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志、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缩尺等)你知道每一张照片的意思吗?

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1公里”概念的构建

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与米之间的进率。

(1)推测:千米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猜猜看!

(2)观察:1公里到底有多长?仔细观察道路的长度,把看到的东西记下来。

多媒体演示:每测量100m,就放大显示“100m”“200m”“300m”。“900米”,最后播放音乐,“1000米”变成“1公里”。

(3)问:明白了什么?

(1公斤=1000米,1000米中有10个100米。

)。

(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读这个式子,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留出空隙。

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一公里”的概念。

(1)计算:上课前已经量出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250米)几圈是1公里,明确250米为一圈跑道,4圈为1公里。

(2)上课前已经让大家去操场走一走了,一周大概走了几步,大概花了几分钟?你能想象走多少步就是1公里吗?走一公里大概要花几分钟?

(3)“你觉得1公里很长吗?”自由交流。

从学校到附近约1公里是哪里?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一公里吗?

三、生活应用——这是激活“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公里”

(1)“我想试试看”问题1

让学生们比画一公里的长度。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是一公里,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2)“想想再做”问题2

让学生说明从这张图中知道什么、想要什么。

独立练习,交流。

强调米和公斤的换算方法。

2、理解“1公里=1000米”

“考虑一下再做”问题3

学生一个人做。

组织沟通,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想想看。”问题4。

学生讨论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进行交流。

4、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考虑一下再做”问题5

让学生直接比较了河的长度。

每条河都有几千米长。

(2)“考虑一下再做”问题6

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计算,第2、第3小题由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换想法。

四、小结的延伸——就是拓展“千米”知识。

1、问:今天学到了什么新东西?和至今为止学过的什么东西有关系吗?学习有什么用?

2、实践作业。

课后检查各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区间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车辆名称。

轿车。

列车。

轮船。

飞机。

一般的时速。

部分。

路程。

安镇——无锡市

无锡——上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行走、估算、思考等活动,体验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

我们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千米这个单位太大了,很难产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感觉。

因此,我首先从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开始复习。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1公里到底有多长?”就是这样。这个题目,连大人都难以衡量,何况是孩子。上课时,先让学生走100米,确认走多少步、需要花多少小时。

以此为基础,让他们计算走一千米需要走多少步、花多少小时。

为了体验1公里到底有多长。

接着向两个学生伸出手,让学生说多长?“两米多一点。

“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人,加到9个人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量一量有多少米,“大约10米。

“20米有多少人,30米有多少人?”40米吗?我们班同学都伸手平连约40米,那5个班约200米,那1000米要几个班?“把25个班级的手伸出来,牵在一起。”“1000米是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用数学思考1公里的长度之前,让学生们实际感受一下现实中的10米、100米,将教科书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结合起来。

最后,介绍一个小时大约可以走3000米,让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在当天的作业中,让孩子们以假设的1000米的步数走,记住感觉,记录下这是多远的距离,花了多少时间,进而想象1公里的距离。加深了。

虽然这门课的活动很多,但是很明显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