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有哪些内容,要详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本册教科书由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元组成。具体如下:六年下册 一、负数 (负数的认识、比较大小;负数在日常生活及数学中的应用) 二 、圆柱与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三、比例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正比例图像;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 ● 自行车里的数学 四、统计 (统计图的科学选择和使用) 五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节约用水 六、 整理与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北师大版:1.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重点章节) 包括:认识;圆柱表面积的求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求法。2.比例的相关知识 包括: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个是重点中的重点,而且不太好理解),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其余都是总复习。人教版:1.2.都有,同时还有一章是“负数”的相关知识。然后是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如何把《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讲解得生动呢?别着急,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

=1.6×10 =1.25×12.8

=16(元) =16(元)

(5)激励引新

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6)探讨新知

提出问题,同桌讨论: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7)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8= x∶10

8x=12.8×10

8x=128

x=128÷8

x=16 答:略。

(8)概括总结:象这样的题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变式练习。

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条件: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它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改编后的题目。

(3)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用的水数为x吨,列出等式是:12.8∶8=19.2∶x

(5)想一想: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应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小黑板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① “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是一定的。

②( )和( )成( )比例。

③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 )相等。

④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请你列出方程。

2、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讨论并请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它的解答步骤是怎样的呢?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

一条公路全长1500米,一个工程队前3天修了600米,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公路修好?

第二课时

一、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2、能力 目标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2、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 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

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 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 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 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X元。

28:8=X:10

8 X=28×10

X=28×10÷8

X=35

(三)课堂练习

63页练习十一第3、4、6、7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部分知识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实践应用。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们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比归纳、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

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当我出示例5后,学生默读题目,独立分析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不到1分钟,同学们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现在桌面上,个个跃跃欲试,当2名学生将自己的思索展现在黑板上时,我不禁一惊,这两位学生竟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除了以前学过的归一、归总法,又出现了今天的新课方法,按我预先设计的方案,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后,我将会出示一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按思路来用比例解决,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理解题意,学会用比例解决。没想到学生自己就能列出正确的比例,我顺势请板演的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自己的思考,真没想到,这个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把我的“活”儿抢了。同学们听了她的讲解,顿时茅塞大开,把我连续出示的两个基本练习做得漂漂亮亮。

课后我反思这个环节,异常感慨,本来以为丝丝相扣的自学提示,会让学生在老师无形的指挥下,理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没想到一个不到1分钟的独立尝试,就让学生破解了我的预设,而后我的顺势相邀——请学生讲解,却让课程呈现了更为灿烂的一幕。课堂永远是无法预设的,当出现与预设不相符的状况时,教师一定要会调控,得当的调节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二、错误点就是生成点

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展示,马彪同学出现的错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成,我们习惯应用“总价÷数量=单价”,当单价一定时,可以列成正比例式,而马彪同学却将等式的左边写成“数量÷总价”,班内同学议论纷纷,我借势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关系的对应量对等的要点,使一个比例式拓展成了两个,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和依存关系。课堂中无意的错误点,生成了新的知识点,让学广开世面,更深层次地理解最简单的函数知识。

三、真实的课堂,回生阻道

我喜欢真实的课堂,这节公开课,课前我一点儿都没有提示前面的知识。课堂上,当提问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时,很多学生都有些生疏,对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有些陌生,经过老师提示后,学生们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这部分所用的时间比预先多用了1分钟左右,虽然是大约1分钟的时间,却给我敲响了警钟,知识一定要常温常故,尽量避免学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识的断层。

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看了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的人还看:

1.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苏教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量量比比”——发现规律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议议做做”——应用规律这一部分,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1.播放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片段(故事简介: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师:故事看完了,你们觉得阿凡提怎么样?生: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师: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巴依大老爷不甘心就此认输,一直在寻找着报复的机会。过了几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门,巴依便带着几个打手来到了树下,把乘凉的长工们撵到一边,然后命令打手们把大树砍倒。附近只有这么一棵大树,枝叶茂密,正是长工们避暑的唯一去处。长工们纷纷恳求巴依大老爷不要砍树,这下正中了他的诡计。只见巴依眼珠一转,奸笑了两声说:“不砍树也行。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不然的话,你们还是凑足100个钱再来这儿乘凉吧!”长工们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着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时阿凡提能出现在这儿呀![评:用《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笔者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二、找寻规律,巧解难题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给大伙出个点子,帮助长工们粉碎巴依大老爷的诡计呢?1、积极思考,各抒己见。①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发言。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爷不注意时偷偷爬上树,放下一根和大树一样高的绳子,量量绳子有多长,大树就有多高;生:可以把几根竹竿绑成一根长竹竿,竖在大树旁,如果和大树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长度就行了;生:利用影子。在太阳照射时,当我们的影子与我们的身高相同,说明大树的影子也与大树的高度相同,马上测量大树的影子。生:赶快派人去找阿凡提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张大树和一样东西的照片,看看大树的高度相当于这样东西的几倍,然后量出这样东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就是它的几倍。生:在氢气球下扎一根很长的塑料绳,把氢气球放上天,当它与大树同样高度时,量出塑料绳的长度。……[评:这一环节中虽然有的同学出的点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爷的要求,有的点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结果也不甚精确,但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积极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不但维持了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更是较好地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仔细观察,找寻规律。①刚才老师听到有一个同学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个事件其实就是因树荫(也就是树的影子)而起,我们看看,能不能想个法,还从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树的高度呢?②(课件出示)一幅画面:父子俩迎着夕阳,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长一短两条影子。师: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生:父亲个子高,影子就长;儿子个子矮,影子就短③课前老师也让同学们测量了长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长度,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在了这张表格(P78表格)上。请你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却不同呢?说明: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比如说有的同学是上午量的,有的则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点可能不同,所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④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测得的三组数据,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影子长度与实际高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⑤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到:在同一时间,物体实际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并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评:在学生己有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真正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3.利用规律,巧解难题。①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影长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关系,怎样利用这个关系帮助长工们解决难题呢?②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演示下面过程: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5米,大树的影长为2.8米。根据以上数据,请学生分组算出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组同学用的方法最多?③各组同学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方法一:因为竹竿长度是其影长的2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其影长的2倍。列式为:2.8×(1÷0.5)方法二:因为竹竿影长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树影长也是其高度的1/2。列式为:2.8÷(0.5÷l)方法三:因为大树影长是竹竿影长的5.6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列式为:1×(2.8÷0.5)方法四:因为竹竿影长是大树影长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树高度的5/28。列式为:l÷(0.5÷2.8)方法五:……[评: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继续探索,深入实践1.师:同学们真的动了脑筋,连阿凡提都表扬我们了,看:(课件出示)阿凡提冲着大家一竖大拇指说:六(*)班的同学,亚克西!。师:看到巴依耷拉着脑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学们高兴们?是啊,我们用智慧帮助长工们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阴谋,的确值得的高兴。2.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算出它的实际高度来。准备工作:①小组为单位,开始分工②在实际测算过程中思考:有没有更巧妙的测量方法?3.实地测量、记录、计算4.情况反馈活动总结各小组汇报测量及计算结果允许有小小的误差,若出入较大,帮助查找错误原因并现场纠正。[评:新课标指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融为一体。]四、激励评价,问题延伸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识的?你学得开心吗?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评:课堂总结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奠基意义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 引导 互动 启发 掌握方程组的方法 就会解不等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视频人教版2023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ygY_ZDzQlndDVBx-mzrCQ

小 学 六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同 步 课 人 教 新 课 标(916M高清视频)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axuf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axuf

学科网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课人教新课标,百度网盘小学数学课程916M高清视频。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视频人教版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ygY_ZDzQlndDVBx-mzrCQ

小 学 六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同 步 课 人 教 新 课 标(916M高清视频)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axuf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axuf

学科网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课人教新课标,百度网盘小学数学课程916M高清视频。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有哪些内容,要详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本册教科书由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与复习等六个单元组成。具体如下:六年下册 一、负数 (负数的认识、比较大小;负数在日常生活及数学中的应用) 二 、圆柱与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三、比例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正比例图像;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 ● 自行车里的数学 四、统计 (统计图的科学选择和使用) 五 、数学广角 (抽屉原理) ●节约用水 六、 整理与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应用 北师大版:1.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重点章节) 包括:认识;圆柱表面积的求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求法。2.比例的相关知识 包括: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个是重点中的重点,而且不太好理解),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其余都是总复习。人教版:1.2.都有,同时还有一章是“负数”的相关知识。然后是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如何把《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讲解得生动呢?别着急,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

=1.6×10 =1.25×12.8

=16(元) =16(元)

(5)激励引新

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6)探讨新知

提出问题,同桌讨论: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7)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8= x∶10

8x=12.8×10

8x=128

x=128÷8

x=16 答:略。

(8)概括总结:象这样的题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变式练习。

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条件: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它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改编后的题目。

(3)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用的水数为x吨,列出等式是:12.8∶8=19.2∶x

(5)想一想: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应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小黑板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① “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是一定的。

②( )和( )成( )比例。

③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 )相等。

④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请你列出方程。

2、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讨论并请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它的解答步骤是怎样的呢?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

一条公路全长1500米,一个工程队前3天修了600米,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公路修好?

第二课时

一、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2、能力 目标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2、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 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

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 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 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 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X元。

28:8=X:10

8 X=28×10

X=28×10÷8

X=35

(三)课堂练习

63页练习十一第3、4、6、7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部分知识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实践应用。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们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比归纳、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课堂永远是无法完全预设的

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当我出示例5后,学生默读题目,独立分析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不到1分钟,同学们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现在桌面上,个个跃跃欲试,当2名学生将自己的思索展现在黑板上时,我不禁一惊,这两位学生竟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除了以前学过的归一、归总法,又出现了今天的新课方法,按我预先设计的方案,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后,我将会出示一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按思路来用比例解决,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理解题意,学会用比例解决。没想到学生自己就能列出正确的比例,我顺势请板演的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自己的思考,真没想到,这个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把我的“活”儿抢了。同学们听了她的讲解,顿时茅塞大开,把我连续出示的两个基本练习做得漂漂亮亮。

课后我反思这个环节,异常感慨,本来以为丝丝相扣的自学提示,会让学生在老师无形的指挥下,理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没想到一个不到1分钟的独立尝试,就让学生破解了我的预设,而后我的顺势相邀——请学生讲解,却让课程呈现了更为灿烂的一幕。课堂永远是无法预设的,当出现与预设不相符的状况时,教师一定要会调控,得当的调节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二、错误点就是生成点

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展示,马彪同学出现的错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成,我们习惯应用“总价÷数量=单价”,当单价一定时,可以列成正比例式,而马彪同学却将等式的左边写成“数量÷总价”,班内同学议论纷纷,我借势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关系的对应量对等的要点,使一个比例式拓展成了两个,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和依存关系。课堂中无意的错误点,生成了新的知识点,让学广开世面,更深层次地理解最简单的函数知识。

三、真实的课堂,回生阻道

我喜欢真实的课堂,这节公开课,课前我一点儿都没有提示前面的知识。课堂上,当提问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时,很多学生都有些生疏,对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有些陌生,经过老师提示后,学生们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这部分所用的时间比预先多用了1分钟左右,虽然是大约1分钟的时间,却给我敲响了警钟,知识一定要常温常故,尽量避免学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识的断层。

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看了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的人还看:

1.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苏教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量量比比”——发现规律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议议做做”——应用规律这一部分,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1.播放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片段(故事简介: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师:故事看完了,你们觉得阿凡提怎么样?生: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师: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巴依大老爷不甘心就此认输,一直在寻找着报复的机会。过了几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门,巴依便带着几个打手来到了树下,把乘凉的长工们撵到一边,然后命令打手们把大树砍倒。附近只有这么一棵大树,枝叶茂密,正是长工们避暑的唯一去处。长工们纷纷恳求巴依大老爷不要砍树,这下正中了他的诡计。只见巴依眼珠一转,奸笑了两声说:“不砍树也行。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不然的话,你们还是凑足100个钱再来这儿乘凉吧!”长工们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着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时阿凡提能出现在这儿呀![评:用《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笔者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二、找寻规律,巧解难题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给大伙出个点子,帮助长工们粉碎巴依大老爷的诡计呢?1、积极思考,各抒己见。①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发言。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爷不注意时偷偷爬上树,放下一根和大树一样高的绳子,量量绳子有多长,大树就有多高;生:可以把几根竹竿绑成一根长竹竿,竖在大树旁,如果和大树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长度就行了;生:利用影子。在太阳照射时,当我们的影子与我们的身高相同,说明大树的影子也与大树的高度相同,马上测量大树的影子。生:赶快派人去找阿凡提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张大树和一样东西的照片,看看大树的高度相当于这样东西的几倍,然后量出这样东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就是它的几倍。生:在氢气球下扎一根很长的塑料绳,把氢气球放上天,当它与大树同样高度时,量出塑料绳的长度。……[评:这一环节中虽然有的同学出的点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爷的要求,有的点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结果也不甚精确,但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积极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不但维持了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更是较好地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仔细观察,找寻规律。①刚才老师听到有一个同学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个事件其实就是因树荫(也就是树的影子)而起,我们看看,能不能想个法,还从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树的高度呢?②(课件出示)一幅画面:父子俩迎着夕阳,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长一短两条影子。师: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生:父亲个子高,影子就长;儿子个子矮,影子就短③课前老师也让同学们测量了长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长度,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在了这张表格(P78表格)上。请你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却不同呢?说明: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比如说有的同学是上午量的,有的则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点可能不同,所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④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测得的三组数据,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影子长度与实际高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⑤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到:在同一时间,物体实际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并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评:在学生己有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真正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3.利用规律,巧解难题。①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影长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关系,怎样利用这个关系帮助长工们解决难题呢?②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演示下面过程: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5米,大树的影长为2.8米。根据以上数据,请学生分组算出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组同学用的方法最多?③各组同学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方法一:因为竹竿长度是其影长的2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其影长的2倍。列式为:2.8×(1÷0.5)方法二:因为竹竿影长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树影长也是其高度的1/2。列式为:2.8÷(0.5÷l)方法三:因为大树影长是竹竿影长的5.6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列式为:1×(2.8÷0.5)方法四:因为竹竿影长是大树影长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树高度的5/28。列式为:l÷(0.5÷2.8)方法五:……[评: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继续探索,深入实践1.师:同学们真的动了脑筋,连阿凡提都表扬我们了,看:(课件出示)阿凡提冲着大家一竖大拇指说:六(*)班的同学,亚克西!。师:看到巴依耷拉着脑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学们高兴们?是啊,我们用智慧帮助长工们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阴谋,的确值得的高兴。2.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算出它的实际高度来。准备工作:①小组为单位,开始分工②在实际测算过程中思考:有没有更巧妙的测量方法?3.实地测量、记录、计算4.情况反馈活动总结各小组汇报测量及计算结果允许有小小的误差,若出入较大,帮助查找错误原因并现场纠正。[评:新课标指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融为一体。]四、激励评价,问题延伸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识的?你学得开心吗?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评:课堂总结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奠基意义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 引导 互动 启发 掌握方程组的方法 就会解不等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视频人教版2023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ygY_ZDzQlndDVBx-mzrCQ

小 学 六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同 步 课 人 教 新 课 标(916M高清视频)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axuf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axuf

学科网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课人教新课标,百度网盘小学数学课程916M高清视频。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视频人教版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ygY_ZDzQlndDVBx-mzrCQ

小 学 六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同 步 课 人 教 新 课 标(916M高清视频)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axuf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axuf

学科网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课人教新课标,百度网盘小学数学课程916M高清视频。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