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单元)

九年级历史上第二课笔记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注意:1、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哪个阶层最有利:答案 刹帝利

2、归纳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3、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4、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答案 因为: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5、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衡水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及中考总复习word文档 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UiFXu1s8XXvbgZD7NMUNw

衡水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及中考总复习word文档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2kdq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2kdq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采纳啊!!!!!!不容易的!!!!!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丘),他整理了,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1)中世纪,基督教会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3)经济繁荣;

(4)人才优势; (5)丰富的文化遗产。

2、人文主义:

倡导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反对神性、神权、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主张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二、文艺复兴的表现:

人物 国家 作品 意义

但丁

(文学) 意大利 长诗《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绘画) 意大利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赋予画中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

莎士比亚(文学)

英国 “四大悲剧”:

《奥赛罗》、《李尔王》、

《哈姆雷特》、《麦克白》 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

一、原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东方贸易利润的驱使(黄金、香料......)

3、政治:欧洲各国王权的强化,积极扩张

4、宗教:传播基督教,用武力进行“圣战”

5、商业危机:东西方商道受阻

(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6、天文地理知识、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二、表现:

姓名 时间 事迹

迪亚士(葡) 1487-1488年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达•伽马(葡) 1497-1498年 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意) 1492年 发现美洲

麦哲伦(葡) 1519-1522年 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

1、促进欧洲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

2、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

3、欧洲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早期议会传统:-----《大宪章》:1215年

(目的:限制王权, 保障贵族特权和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长,要求掌权;

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标榜“君权神授”,破坏传统的议会政治。

2、经过:

1)1640年革命(目的:议会掌握国家政权)

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统治

3)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3、结果、影响: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1、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

2、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3、随着经济发展,北美殖民地人民迫切要求独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1、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2、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

1)通过《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有不可转让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旦政府破坏这些权利,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

2)宣布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

3)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组织反英斗争。

3、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10月)-----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英军在约克镇投降(1781年10月)-----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5、1783年美英《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1、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的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当时的社会状况: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人权宣言》:

(1)核心:人权和法治

(2)内容: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的议论、著述、出版自由和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意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为建立资产阶级政治提供依据。

3、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掌权

4、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1793):雅各宾派掌权

5、“热月政变”(1794、7、27):结束雅各宾派统治,法国大革命结束。

三、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拿破仑上台:“雾月政变”(1799、11、9)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拿破仑帝国(性质: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自由平等、所有权、契约原则;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

----后来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并扩大了法国疆域,

控制了欧洲的许多地方,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四、拿破仑的失败:滑铁卢之战(1815、6)

败因: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连年征战,造成法国经济困难。 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但丁《神曲》,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度的标志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作用:打破了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二课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注意:1、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哪个阶层最有利:答案 刹帝利

2、归纳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3、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4、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答案 因为: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5、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课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二月革命:

⒈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⒉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⒊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⒋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⒈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⒉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它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⑴目的:为了平定国内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⑵时间:1918年开始。

⑶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②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⑷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⑴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

⑵时间:1921年开始。

⑶内容: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⑷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⒊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一些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⒉工业国的建成: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⒊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行: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严重弊端:①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②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⒈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讨论对战败国(最主要是德国)的处置问题---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分赃会议)

⒉《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有: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赃会议”);③军事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④赔款: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⒊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①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②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⒈召开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⒉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主要是美国 (受惠最大)

⒊《九国公约》:⑴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⑵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此外,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法、日、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由凡尔塞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较快,美国尤为突出。

⒈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⒉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

⒋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化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

⒈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⒉目的: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⒊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④调整工业(是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与控制。

⒋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 (“新”的地方)

⒌评价罗斯福新政(作用、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09中考已考)

⒍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课程标准: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德国纳粹党上台

⒈背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⒉开始建立: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⒊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①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②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约600万)。③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④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⑤撕毁《凡尔塞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

三、日本法西斯化

⒈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

⒉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一、慕尼黑阴谋

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 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三、二战的扩大

⒈德国进攻苏联

①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②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③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⒉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⒈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⒉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⒊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地点:华盛顿

⒋内容:签字各国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⒌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课程标准: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⒈1942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⒉1942年,英军在北非战场上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在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⒊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二、诺曼底登陆战

1944年6月,

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重大会议

⒈为了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1943年冬,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决定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⒉1945年2月,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讨论组建联合国。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⒈柏林战役 1945年5月8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⒉日本投降

⑴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①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消灭了日本关东军;③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开展全面反攻。

⑵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①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影响: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⒋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第9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课标: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09中考已考)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依据其特点可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断扩大。由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动摇。

第三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第二课笔记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注意:1、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哪个阶层最有利:答案 刹帝利

2、归纳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3、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4、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答案 因为: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5、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衡水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及中考总复习word文档 百度网盘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UiFXu1s8XXvbgZD7NMUNw

衡水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及中考总复习word文档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2kdq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2kdq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采纳啊!!!!!!不容易的!!!!!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丘),他整理了,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1、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1)中世纪,基督教会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3)经济繁荣;

(4)人才优势; (5)丰富的文化遗产。

2、人文主义:

倡导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反对神性、神权、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主张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二、文艺复兴的表现:

人物 国家 作品 意义

但丁

(文学) 意大利 长诗《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绘画) 意大利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赋予画中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

莎士比亚(文学)

英国 “四大悲剧”:

《奥赛罗》、《李尔王》、

《哈姆雷特》、《麦克白》 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

一、原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东方贸易利润的驱使(黄金、香料......)

3、政治:欧洲各国王权的强化,积极扩张

4、宗教:传播基督教,用武力进行“圣战”

5、商业危机:东西方商道受阻

(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6、天文地理知识、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二、表现:

姓名 时间 事迹

迪亚士(葡) 1487-1488年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达•伽马(葡) 1497-1498年 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

哥伦布(意) 1492年 发现美洲

麦哲伦(葡) 1519-1522年 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

1、促进欧洲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

2、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

3、欧洲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早期议会传统:-----《大宪章》:1215年

(目的:限制王权, 保障贵族特权和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长,要求掌权;

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标榜“君权神授”,破坏传统的议会政治。

2、经过:

1)1640年革命(目的:议会掌握国家政权)

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统治

3)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3、结果、影响: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1、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

2、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3、随着经济发展,北美殖民地人民迫切要求独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1、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2、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

1)通过《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有不可转让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旦政府破坏这些权利,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

2)宣布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

3)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组织反英斗争。

3、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10月)-----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英军在约克镇投降(1781年10月)-----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5、1783年美英《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1、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的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当时的社会状况: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人权宣言》:

(1)核心:人权和法治

(2)内容: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的议论、著述、出版自由和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意义:推动了革命的进程;为建立资产阶级政治提供依据。

3、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掌权

4、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1793):雅各宾派掌权

5、“热月政变”(1794、7、27):结束雅各宾派统治,法国大革命结束。

三、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拿破仑上台:“雾月政变”(1799、11、9)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拿破仑帝国(性质: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1、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自由平等、所有权、契约原则;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

----后来成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并扩大了法国疆域,

控制了欧洲的许多地方,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四、拿破仑的失败:滑铁卢之战(1815、6)

败因: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连年征战,造成法国经济困难。 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但丁《神曲》,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度的标志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作用:打破了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二课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注意:1、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哪个阶层最有利:答案 刹帝利

2、归纳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3、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

4、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答案 因为: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5、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课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二月革命:

⒈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⒉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⒊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⒋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⒈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⒉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它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⑴目的:为了平定国内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⑵时间:1918年开始。

⑶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②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⑷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⑴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

⑵时间:1921年开始。

⑶内容: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⑷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⒊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一些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⒉工业国的建成: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⒊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行: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严重弊端:①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②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⒈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讨论对战败国(最主要是德国)的处置问题---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分赃会议)

⒉《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有: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赃会议”);③军事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④赔款: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⒊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①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②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⒈召开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⒉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主要是美国 (受惠最大)

⒊《九国公约》:⑴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⑵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此外,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法、日、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由凡尔塞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较快,美国尤为突出。

⒈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⒉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

⒋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化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

⒈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⒉目的: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⒊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④调整工业(是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与控制。

⒋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 (“新”的地方)

⒌评价罗斯福新政(作用、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09中考已考)

⒍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课程标准: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德国纳粹党上台

⒈背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⒉开始建立: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⒊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①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②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约600万)。③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④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⑤撕毁《凡尔塞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

三、日本法西斯化

⒈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

⒉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一、慕尼黑阴谋

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 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三、二战的扩大

⒈德国进攻苏联

①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②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③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⒉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⒈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⒉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⒊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地点:华盛顿

⒋内容:签字各国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⒌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课程标准: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⒈1942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⒉1942年,英军在北非战场上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在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⒊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二、诺曼底登陆战

1944年6月,

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重大会议

⒈为了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1943年冬,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决定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⒉1945年2月,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讨论组建联合国。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⒈柏林战役 1945年5月8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⒉日本投降

⑴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①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消灭了日本关东军;③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开展全面反攻。

⑵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①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影响: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⒋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第9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课标: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09中考已考)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依据其特点可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断扩大。由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动摇。

第三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笔记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