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新 课 标第 一网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太多了,你留个邮箱吧?看对不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雨和雪教案

《雨点儿》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雨点儿》教案,希望能帮到您!

《雨点儿》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古利古拉医用硅胶原材料奶瓶 古利古拉医用硅胶原材料奶瓶 古利古拉 是公司旗下的喂养用品品牌,产品以奶瓶、硅胶奶嘴、杯壶、儿童餐具等系列为主。产品原材料均采用进口安全的PP、PES、医用硅胶原材料,印刷用的油墨全部是采用环保型,不含重金属。所有产品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标准且通过.....·将空气卖给石油大王 石油大享 话说有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 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情景感知·提炼概括·策略创造 情景感知·提炼概括·策略创造 ——谈应用题教学的几个环节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 潘小明) 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已成为广大教师 的共识。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重视以下环节的...·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现行.....·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新 课 标第 一网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太多了,你留个邮箱吧?看对不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雨和雪教案

《雨点儿》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雨点儿》教案,希望能帮到您!

《雨点儿》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古利古拉医用硅胶原材料奶瓶 古利古拉医用硅胶原材料奶瓶 古利古拉 是公司旗下的喂养用品品牌,产品以奶瓶、硅胶奶嘴、杯壶、儿童餐具等系列为主。产品原材料均采用进口安全的PP、PES、医用硅胶原材料,印刷用的油墨全部是采用环保型,不含重金属。所有产品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标准且通过.....·将空气卖给石油大王 石油大享 话说有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 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情景感知·提炼概括·策略创造 情景感知·提炼概括·策略创造 ——谈应用题教学的几个环节 (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 潘小明) 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已成为广大教师 的共识。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重视以下环节的...·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现行.....·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