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必修五重点知识归纳,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五重点知识归纳,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高二数学必修五重点知识归纳目录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我们在学习当中认真预习好新的课程,上课专心听讲;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放学回来要认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并且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好好温习一遍;这样才能把学过的内容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数学 必修五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1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_

三、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_,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2

一、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有a-baa-b=0a-ba0,则有a/baa/b=1a/ba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a

(3)可加性:aa+cb+c,ab,ca+c

(4)可乘性:ab,cacb0,c0bd;

(5)可乘方:a0bn(nN,n

(6)可开方:a0

(nN,n2).

注意:

一个技巧

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一种 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3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

4、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abc???2R. 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sin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a?2Rsin?,b?2Rsin?,c?2RsinC; abc,sin??,sinC?; 2R2R2R

a?b?cabc???③a:b:c?sin?:sin?:sinC;④. sin??sin??sinCsin?sin?sinC②化边为角:sin??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7、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 222222c2?a2?b2?2abcosC.

b2?c2?a2a2?c2?b2a2?b2?c2

8、余弦定理的推论:cos??,cos??,cosC?. 2bc2ac2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

9、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b、c是???C的角?、?、C

的对边,则:

①若a?b?c,则C?90;②若a?b?c,则C?90;

③若a?b?c,则C?90.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学霸提分秘籍: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

★ 高中数学必修5全部公式

★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

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1. 正弦定理 : (R为 外接圆的半径).

2.余弦定理:

; ; .

3.

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在△ABC中,有

.

5.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1) ,其中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为末项。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 为末项。

(2)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

注:若 的等差中项,则有2 n、m、p成等差。

(2)、若 、 为等差数列,则 为等差数列。

(3)、 为等差数列, 为其前n项和,则 也成等差数列。

(4)、 ;

(5) 1+2+3+…+n=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1)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3)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

注:若 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成等比。

(2)、若 、 为等比数列,则 为等比数列。

6.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 .

(5)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9极值定理: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3)已知 ,若 则有

(4)已知 ,若 则有

7. 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

.

8.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2.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_2!_.._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二数学必修五重点知识归纳目录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我们在学习当中认真预习好新的课程,上课专心听讲;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放学回来要认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并且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好好温习一遍;这样才能把学过的内容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数学 必修五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1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_

三、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_,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2

一、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有a-baa-b=0a-ba0,则有a/baa/b=1a/ba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a

(3)可加性:aa+cb+c,ab,ca+c

(4)可乘性:ab,cacb0,c0bd;

(5)可乘方:a0bn(nN,n

(6)可开方:a0

(nN,n2).

注意:

一个技巧

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一种 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3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

4、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abc???2R. 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sin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a?2Rsin?,b?2Rsin?,c?2RsinC; abc,sin??,sinC?; 2R2R2R

a?b?cabc???③a:b:c?sin?:sin?:sinC;④. sin??sin??sinCsin?sin?sinC②化边为角:sin??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

7、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 222222c2?a2?b2?2abcosC.

b2?c2?a2a2?c2?b2a2?b2?c2

8、余弦定理的推论:cos??,cos??,cosC?. 2bc2ac2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

9、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b、c是???C的角?、?、C

的对边,则:

①若a?b?c,则C?90;②若a?b?c,则C?90;

③若a?b?c,则C?90.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学霸提分秘籍: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

★ 高中数学必修5全部公式

★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 高二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

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1. 正弦定理 : (R为 外接圆的半径).

2.余弦定理:

; ; .

3.

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在△ABC中,有

.

5.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1) ,其中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为末项。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 (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 为末项。

(2)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

注:若 的等差中项,则有2 n、m、p成等差。

(2)、若 、 为等差数列,则 为等差数列。

(3)、 为等差数列, 为其前n项和,则 也成等差数列。

(4)、 ;

(5) 1+2+3+…+n=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前n项和:(1)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3)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

注:若 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成等比。

(2)、若 、 为等比数列,则 为等比数列。

6.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 .

(5)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9极值定理: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若和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3)已知 ,若 则有

(4)已知 ,若 则有

7. 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

.

8.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2.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_2!_.._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高二数学必修五重点知识归纳,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