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六年级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六年级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能量怎么写

六年级下《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知道能量的特点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工作”

2、知道能量的特点、作用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学具准备:

烧瓶、音叉、气球、小鼓、黄豆、热水、水槽、实验报告单、乒乓球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玩具小车,请生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并说一说是什么使小车运动的?

2、根据学生汇报师引导并板书(风、电、水、食物、汽油等)

3、师小结: 风、电、水、食物、汽油等都具有让物体运动或“工作”的本领,这种本领就叫做“能量”(板书:能量)

4、谈话:我们把水所拥有的这种本领叫做水能,风……电……

5、讲解: 食物和汽油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才能够体现出他们的能量,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化学能.

6、谈话:除了这些能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7、请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能量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小结并完善板书: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探究能量的特点

1、谈话:关于各种各样的能量,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

2、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探究吧!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热能和声能,老师想问一下:你们能看到热能和声能吗?(板书:看不见)

3、提问:既然我们看不见热能和声能,那我们怎么证明它们的存在吗?

4、出示相关器材,请各小组选择自己组喜欢的器材进行讨论:如何做?这么做能证明什么?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5、请各小组根据自己选的器材进行汇报并演示

6、根据实验师小结:虽然我们看不到热能和声能,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气球被吹起、水花被溅起等现象来证明热能和声能在起作用,来感受到热能和声能的存在.(板书:感觉到)

7、谈话:虽然我看不到风能,但是我可以通过树叶的摇摆来感受到风能的存在.谁还能像老师这样举出证明是能量在起作用,体现出能量特点的例子?

8、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课件出示:虽然你看不见能量,却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有发热、发光、冷却、移动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三、讨论各种能量的作用

1、谈话:能量的特点我们知道,那你知道这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吗?老师这里列举了5种能量及其一个作用,各小组根据老师所给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能继续讨论,找一找它还有哪些作用.(课件出示5种能量)

2、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同时师课件出示相关能量的作用进行补充.

3、提问:正如我们大家所说的,能量有着这么多的作用,但这也只是能量作用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说能量是无所不在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了能量,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4、引导学生汇报:如果没有光能……如果没有电能……如果……

5、请生用一句话来总结如果没能量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这就是能量的重要作用.

6、提问:既然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呢?

7、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小学六年级科学《悄悄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科学《悄悄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的变化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知识的了解。

2、意识到青春期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要从科学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科学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六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套教案,共46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六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最新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有多种方法。

②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和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电池和发电站怎样得到电能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及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引导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资料法 教学准备:课件(含有各种电池图片)、手摇发电机、导线、带灯座的小灯泡、

指南针、溜溜球的绳子、小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以抢答的形式复习旧知。 2、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知道了能量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哪种?(电能) 对,电的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7 电能从哪里来)

3、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同时课件出示用电器图片,问:这些用电器使用的电从哪里来?

4、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过渡到新知探究,自然且符合儿童探究规律)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1、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

2、电池是一种可以带着走的“电能” ,电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出示图片)这些电池你认识吗?

3、小组讨论:这些电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电池吗?

请小组代表介绍汇报,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介绍的形式,充分发掘了学生中的知识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六年级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能量怎么写

六年级下《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2、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知道能量的特点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工作”

2、知道能量的特点、作用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学具准备:

烧瓶、音叉、气球、小鼓、黄豆、热水、水槽、实验报告单、乒乓球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玩具小车,请生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并说一说是什么使小车运动的?

2、根据学生汇报师引导并板书(风、电、水、食物、汽油等)

3、师小结: 风、电、水、食物、汽油等都具有让物体运动或“工作”的本领,这种本领就叫做“能量”(板书:能量)

4、谈话:我们把水所拥有的这种本领叫做水能,风……电……

5、讲解: 食物和汽油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才能够体现出他们的能量,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化学能.

6、谈话:除了这些能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7、请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能量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小结并完善板书:各种各样的能量)

二、探究能量的特点

1、谈话:关于各种各样的能量,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

2、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探究吧!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热能和声能,老师想问一下:你们能看到热能和声能吗?(板书:看不见)

3、提问:既然我们看不见热能和声能,那我们怎么证明它们的存在吗?

4、出示相关器材,请各小组选择自己组喜欢的器材进行讨论:如何做?这么做能证明什么?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5、请各小组根据自己选的器材进行汇报并演示

6、根据实验师小结:虽然我们看不到热能和声能,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气球被吹起、水花被溅起等现象来证明热能和声能在起作用,来感受到热能和声能的存在.(板书:感觉到)

7、谈话:虽然我看不到风能,但是我可以通过树叶的摇摆来感受到风能的存在.谁还能像老师这样举出证明是能量在起作用,体现出能量特点的例子?

8、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课件出示:虽然你看不见能量,却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有发热、发光、冷却、移动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三、讨论各种能量的作用

1、谈话:能量的特点我们知道,那你知道这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吗?老师这里列举了5种能量及其一个作用,各小组根据老师所给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能继续讨论,找一找它还有哪些作用.(课件出示5种能量)

2、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同时师课件出示相关能量的作用进行补充.

3、提问:正如我们大家所说的,能量有着这么多的作用,但这也只是能量作用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说能量是无所不在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了能量,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4、引导学生汇报:如果没有光能……如果没有电能……如果……

5、请生用一句话来总结如果没能量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这就是能量的重要作用.

6、提问:既然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呢?

7、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小学六年级科学《悄悄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科学《悄悄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的变化特点,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知识的了解。

2、意识到青春期的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要从科学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科学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六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套教案,共46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六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最新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有多种方法。

②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和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电池和发电站怎样得到电能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及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引导法,观察法、实验法、阅读资料法 教学准备:课件(含有各种电池图片)、手摇发电机、导线、带灯座的小灯泡、

指南针、溜溜球的绳子、小电动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以抢答的形式复习旧知。 2、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知道了能量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是哪种?(电能) 对,电的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7 电能从哪里来)

3、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同时课件出示用电器图片,问:这些用电器使用的电从哪里来?

4、学生说一说:我们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过渡到新知探究,自然且符合儿童探究规律)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1、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

2、电池是一种可以带着走的“电能” ,电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课件出示图片)这些电池你认识吗?

3、小组讨论:这些电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电池吗?

请小组代表介绍汇报,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介绍的形式,充分发掘了学生中的知识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六年级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