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九年级上册物理磁生电教案

物理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磁生电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磁生电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别直流电和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电频率是50 Hz。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铁架台、蹄形磁铁、细线、矩形线圈、电流计、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若干导线、发电机原理挂图、磁针、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 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

以前学过的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

【引导】

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是可以产生电,它是由磁产生的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新旧连贯;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0-5磁生电

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回忆、思考并回答奥斯特实验内容及电流方向与磁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知识点二:发电机

【演示实验】

将发光二极管接在微风扇的插头处,用手旋转叶片。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手转动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提问】

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换?

【引导点拨】

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能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

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展示】

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电流。

【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进多角度的实验尝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精神。)

【实验方法指导】

1.电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转换法,根据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是否有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实验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提示点拨】

利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磁体的磁场方向不变,让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2.再使导体ab与磁感线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3.使导体ab沿平行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对比探究】

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    ;保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    。

【实验记录】

依据实验记录情况分析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评估能力、勇于发表自我见解的精神。)

【过渡】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精神,用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

【实物展示】

发电机的实物

【演示实验】

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

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的能力。)

【现象思考】

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左右摆动呢?

【点拨提示】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会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且随着转速的改变偏转角度也发生改变。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是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交流电。

【引导自学】

看书后回答:发电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发电机模型。

【引导思考】

线圈通过两个铜环与外部电路相通,铜环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提示】

线圈转动过程中,有两个边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通过铜环的连接使外部电路中也有了和线圈中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交流电。

【课件动画播放】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当线圈在外力的带动下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的两个边分别切割磁感线,且切割的方向不同,所以它们主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也不同,这正好使线圈沿着某一个方向向外流出电流。当线圈转过图中的这个位置时,两边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变成了倾斜的方向,使得切割磁感线的条数减少,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减小,所以出现一大一小的指针摆动现象。当线圈转过了180度以后,线圈的每条边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故它们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反,所以还会出现电流表指针方向一会儿向左偏一会儿向右偏的现象。

【自学阅读】阅读课本140页,了解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是什么?

3.我国交流电频率为多少?一个周期的时间?

4. 实际发电机的构造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交流电的频率。)

【强调拓展】

实际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小型发电机采用线圈转动,磁场不动的方式;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动,磁场转动的方式,因为大型发电机的电流大,电刷与滑环间容易产生电火花,很不安全,故采用旋转磁极的方式发电。发电机发电过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际发电是由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拓展补充】动圈式话筒的工作过程

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设计意图:巩固落实知识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认真观察并思考

观察、体验、思考后回答:磁能生电。并指出此装置(实验)中能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结合“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原理”,进行实验设计。

1.让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2.使导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3.使导体ab沿平行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对比电动机的转动方向的影响因素回答: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体的磁场方向。

根据表格实验现象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

结合实验认真观察观察构造,然后回答:小灯泡发光和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交流讨论:

看书回答:它是由磁体、线圈、滑环、电刷组成。与电动机相似,但没有电动机的换向器。

交流讨论回答:

保证外部电路中的交流电和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方向一致。

观看视频了解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阅读回答: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每秒周期性变化次数叫频率;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 Hz一个周期的时间为0.02s,电流方向一秒钟改变100次;实际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听讲

【盘点收获】 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

【板书设计】

§16-4磁生电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 ②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3.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发电机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2.频率:交变电流每秒周期性变化次数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

4.实际发电机的构造

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大型发电机的电流大,通常采用旋转磁极的方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

本 教学设计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指导的学习模式,在本节教学中用简单的事例、形象的动画展示、生动的实验,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点明主题。 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另外,本节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突破了这一难点,让学生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需改进之处: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中功的教学,要怎么设计吗?下面我分享了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供你参考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社会实践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 .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来源:数理化网]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 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 机械功(简称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 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

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

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即功=力×距离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顿o米 1J=1Nom

〔例题1〕一台 拖拉机 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 做了多少功?

[例题2]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 3× 105焦耳的功。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 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 。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oS公式求得。

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小结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巩固检测:

[例题 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 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

(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 到桌面上, 拉力分别做功多少?

(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

A.1000焦 B.1焦 C.0焦 D.无法确定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 画出力的示意图

课后小结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1牛·米。

初二物理功知识点:功的定义及公式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 足球 ,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一)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教案,但是这件事对那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来说就不是什么容易事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目录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主要内容:

1、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

2、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

5、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九年级上册物理磁生电教案

物理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蓝图,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磁生电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磁生电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别直流电和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电频率是50 Hz。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铁架台、蹄形磁铁、细线、矩形线圈、电流计、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若干导线、发电机原理挂图、磁针、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 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

以前学过的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

【引导】

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是可以产生电,它是由磁产生的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新旧连贯;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0-5磁生电

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回忆、思考并回答奥斯特实验内容及电流方向与磁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知识点二:发电机

【演示实验】

将发光二极管接在微风扇的插头处,用手旋转叶片。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手转动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提问】

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换?

【引导点拨】

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能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

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展示】

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电流。

【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进多角度的实验尝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精神。)

【实验方法指导】

1.电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转换法,根据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是否有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实验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提示点拨】

利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磁体的磁场方向不变,让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2.再使导体ab与磁感线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3.使导体ab沿平行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对比探究】

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    ;保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    。

【实验记录】

依据实验记录情况分析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评估能力、勇于发表自我见解的精神。)

【过渡】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精神,用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

【实物展示】

发电机的实物

【演示实验】

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

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的能力。)

【现象思考】

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左右摆动呢?

【点拨提示】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会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且随着转速的改变偏转角度也发生改变。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是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交流电。

【引导自学】

看书后回答:发电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发电机模型。

【引导思考】

线圈通过两个铜环与外部电路相通,铜环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提示】

线圈转动过程中,有两个边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通过铜环的连接使外部电路中也有了和线圈中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交流电。

【课件动画播放】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当线圈在外力的带动下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的两个边分别切割磁感线,且切割的方向不同,所以它们主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也不同,这正好使线圈沿着某一个方向向外流出电流。当线圈转过图中的这个位置时,两边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变成了倾斜的方向,使得切割磁感线的条数减少,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减小,所以出现一大一小的指针摆动现象。当线圈转过了180度以后,线圈的每条边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故它们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反,所以还会出现电流表指针方向一会儿向左偏一会儿向右偏的现象。

【自学阅读】阅读课本140页,了解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是什么?

3.我国交流电频率为多少?一个周期的时间?

4. 实际发电机的构造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交流电的频率。)

【强调拓展】

实际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小型发电机采用线圈转动,磁场不动的方式;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动,磁场转动的方式,因为大型发电机的电流大,电刷与滑环间容易产生电火花,很不安全,故采用旋转磁极的方式发电。发电机发电过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际发电是由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拓展补充】动圈式话筒的工作过程

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设计意图:巩固落实知识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认真观察并思考

观察、体验、思考后回答:磁能生电。并指出此装置(实验)中能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结合“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原理”,进行实验设计。

1.让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2.使导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3.使导体ab沿平行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对比电动机的转动方向的影响因素回答: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体的磁场方向。

根据表格实验现象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场方向。

结合实验认真观察观察构造,然后回答:小灯泡发光和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交流讨论:

看书回答:它是由磁体、线圈、滑环、电刷组成。与电动机相似,但没有电动机的换向器。

交流讨论回答:

保证外部电路中的交流电和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方向一致。

观看视频了解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阅读回答: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每秒周期性变化次数叫频率;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 Hz一个周期的时间为0.02s,电流方向一秒钟改变100次;实际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听讲

【盘点收获】 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

【板书设计】

§16-4磁生电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 ②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3.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发电机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2.频率:交变电流每秒周期性变化次数

3.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

4.实际发电机的构造

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大型发电机的电流大,通常采用旋转磁极的方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

本 教学设计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指导的学习模式,在本节教学中用简单的事例、形象的动画展示、生动的实验,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点明主题。 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另外,本节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突破了这一难点,让学生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需改进之处: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中功的教学,要怎么设计吗?下面我分享了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供你参考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社会实践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 .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来源:数理化网]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 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 机械功(简称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 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

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

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讲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但物理学中功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的提书包和提书的实验中,我们所说的“累”的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即功=力×距离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顿o米 1J=1Nom

〔例题1〕一台 拖拉机 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 做了多少功?

[例题2] 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 3× 105焦耳的功。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 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 。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oS公式求得。

答: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小结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巩固检测:

[例题 3]回忆上课起始做的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 4本书所需的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的大小:

(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 到桌面上, 拉力分别做功多少?

(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小结: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小共同决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离长的过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的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的功()

A.1000焦 B.1焦 C.0焦 D.无法确定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 画出力的示意图

课后小结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1牛·米。

初二物理功知识点:功的定义及公式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 足球 ,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一)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教案,但是这件事对那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来说就不是什么容易事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用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ax+b)2-k=0(k≥0)的方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目录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主要内容:

1、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二节内能、第三节比热容。

2、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第二节热机的效率、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第五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第二节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三节电阻、第四节变阻器、

5、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