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教案是老师在课前准备的上课资料,课前准备充分会让课堂氛围更好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例范文100篇

数学 教育 越来越关注学习过程,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1: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和 经验 ,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并积极思维,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经过独立思考,艰辛的探索,成功的愉悦,从小培养他们探索,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才能。鉴于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在发现了单根不够减时,就打开一捆和3单根合起来再减这一单一的思考 方法 ,而是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3—7=16,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用小棒来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且让学生比较得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也同时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这基本理念。我没有统一强制算法择优,而是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去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2:

教“总价=单价X数量”的前三天至一个星期,教师就布置学生调查商店、饭店、地摊等地点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了解如何算总价。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 报告 单价情况。有的学生说,一只钢笔是10.5元;有的说,地摊上的气球1元买3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的调查情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尽情地投入,为计算公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单价表示的多样性,是教师难以一时说清的,而学生在自己的调查中却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这正是“问题解决”所追求的教学情境。

再如学生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就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 说说 怎样购买物品最合理;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精简的旅游计划。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可以请学生在家里设计一些家电的外壳包装的材料等。有一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当学生接触这道题时,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的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大面积减小面积等求面积的方法进行选择,看着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点(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3: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者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的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看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 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

3.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案例

5.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

教案是老师在课前准备的上课资料,课前准备充分会让课堂氛围更好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老师教案范文2021【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1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例范文100篇

数学 教育 越来越关注学习过程,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1: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原有的知识和 经验 ,尝试探索解决新问题,并积极思维,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经过独立思考,艰辛的探索,成功的愉悦,从小培养他们探索,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才能。鉴于此,在设计此环节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在发现了单根不够减时,就打开一捆和3单根合起来再减这一单一的思考 方法 ,而是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3—7=16,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用小棒来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方法时,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且让学生比较得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通过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也同时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这基本理念。我没有统一强制算法择优,而是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去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2:

教“总价=单价X数量”的前三天至一个星期,教师就布置学生调查商店、饭店、地摊等地点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了解如何算总价。上课时教师首先请学生 报告 单价情况。有的学生说,一只钢笔是10.5元;有的说,地摊上的气球1元买3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告自己的调查情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尽情地投入,为计算公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单价表示的多样性,是教师难以一时说清的,而学生在自己的调查中却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这正是“问题解决”所追求的教学情境。

再如学生学习了四则计算后,就可以创设商品购买的情景,让学生 说说 怎样购买物品最合理;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些旅游点的价格,然后制定一份最精简的旅游计划。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可以请学生在家里设计一些家电的外壳包装的材料等。有一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当学生接触这道题时,积极性十分高涨。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的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大面积减小面积等求面积的方法进行选择,看着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这样,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了长方形的知识点(计算简单的组合图形),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篇3: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 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者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的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看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 小学生数学减负案例

3.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案例

5.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