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三部分知识点】

解析几何、复数、立体几何

知识点整理-------老刘祝大家周末愉快!别忘记好好做周末卷哦!

一、直线和圆

1.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存在性及其取值范围;

直线方向向量的意义(a =λ(1,k ) 或λ(0,1)(λ≠0) ) 及其直线方程的向量式

((x -x 0, y -y 0) =λa (a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

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 ,但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 轴时,即斜率k 不存在的情况?

2. 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x =0;知直线横截距x 0,常设其方程为x =m y +x 0(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 或y =0. 知直线过点(x 0, y 0) ,常设其方程为y =k (x -x 0) +y 0或x =x 0.

注意: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矩式、一般式、点方向式、点法向式.以及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矩式呢?) ★ 好用的直线系: 与直线l :Ax +By +C =0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Ax +By +C 1=0; 与直线l :Ax +By +C =0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Bx -Ay +C 1=0; 过点P (x 0, y 0) 与直线l :Ax +By +C =0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A (x -x 0) +B (y -y 0) =0;

过点P (x 0, y 0) 与直线l :Ax +By +C =0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

B (x -x 0) -A (y -y 0) =0.

(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3. 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0,],

2夹角公式tan θ=|

k 1-k 21+k 1k 2

|=|

A 1B 2-A 2B 1A 1A 2+B 1B 2

|,

4.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特别:l 1⊥l 2⇔k 1k 2=-1(k 1、k 2都存在时) ⇔A 1A 2+B 1B 2=0;

l 1//l 2⇔

=k A B =A B

; (k 、k 都存在时) ⇔{{b k ≠b A C ≠A C

A B =A B k =k

l 、l 重合⇔{(k 、k 都存在时) ⇔{b =b A C =A C 或B C

11

=B 2C 1

5. 圆的方程:最简方程x 2+y 2=R 2; 标准方程(x -a ) 2+(y -b ) 2=R 2;

一般式方程x 2+y 2+D x +Ey +F =0(D 2+E 2-4F >0) ; 参数方程

x =R cos θ

(θ为参数) ;

y =R sin θ

直径式方程(x -x 1)(x -x 2) +(y -y 1) (y -y 2) =0.

注意:

(1)

在圆的一般式方程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 -), R =22(2)圆的参数方程为“三角换元”提供了样板,常用三角换元有:

x +y =1→x =cos θ, y =sin θ,

x +y =2→x =

22

θ, y =θ

x +y ≤1→x =r cos θ, y =r sin θ(0≤r ≤1) ,

x +y ≤

2→x =r cos θ, y =r sin θ(0≤r ≤

6. 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重要的是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 的作用! ”

(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 y 0) 圆的切线方程是:xx 0+yy 0=R 2, 过圆(x -a ) 2+(y -b ) 2=R 2上一点P (x 0, y 0) 圆的切线方程是:

(x -a )(x 0-a ) +(y -a )(y 0-a ) =R ,

过圆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 上一点P (x 0, y 0) 圆的切线方程是:

xx 0+yy 0+D (x +x 0) +E (y +y 0) +F =0.

22

如果点P (x 0, y 0) 在圆外,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过点P 两切线上两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如果点P (x 0, y 0) 在圆内,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与圆相离且垂直于O 1P (O 1为圆心) 的直线方程,|O 1P |⋅d =R 2(d 为圆心O 1到直线的距离).

7. 曲线C 1:f (x , y ) =0与C 2:g (x , y ) =0的交点坐标⇔方程组

{g f ((x x , , y y ) ) ==00的解;

过两圆C 1:f (x , y ) =0、C 2:g (x , y ) =0交点的圆(公共弦) 系为f (x , y ) +λg (x , y ) =0,当且仅当无平方项时,f (x , y ) +λg (x , y ) =0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二、圆锥曲线

1.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2.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圆锥曲线的范围、圆锥曲线的特殊点线、. 重视“特征直角三角形、焦半径的最值、焦点弦的最值及其‘顶点、焦点、准线等相互之间与坐标系无关的几何性质’”,尤其是双曲线中焦半径最值、焦点弦最值的特点. 注意:等轴双曲线的意义和性质.

3. 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 特别是:

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必要条件是他们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当出现一元二次方程时,务必“判别式≥0”,尤其是在应用韦达定理解决问题时,必须先有“判别式≥0”.

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交于两点) 、双曲线位置关系(相交的四种情况) 的特殊性,应谨慎处理.

③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常与“弦”相关,“平行弦”问题的关键是“斜率”、“中点弦”问题关键是“韦达定理”或“小小直角三角形”或“点差法”、“长度(弦长) ”问题关键是长度(弦长) 公式

(|AB |=|AB |=

|x 2-x 2|=

|a |

|AB |=y 1-y 2|=

|a |

④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那么可选择应用“斜率”为桥梁转化. (共线)

4. 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

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 ,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注意:①如果问题中涉及到平面向量知识,那么应从已知向量的特点出发,考虑选择向量的几何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还是选择向量的代数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

②曲线与曲线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寻求轨迹或轨迹方程时应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

③在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综合题中,常借助于“平面几何性质”数形结合(如角平分线的双重身份) 、“方程与函数性质”化解析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化整为零分化处理、“求值构造等式、求变量范围构造不等关系”等等.

三、复数

1、i 的周期性:

i 4=1,所以,i 4n+1=i, i4n+2=-1, i4n+3=-i, i4n n ∈Z )

4n

+i

4n +1

+i

4n +2

+i

4n +3

=0(n ∈Z )

2、复数的代数形式:a +b i (a , b ∈R ),a 叫实部,b 叫虚部,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C ={a +bi |a , b ∈R }叫做复数集。N Z Q R C.

3、复数相等:a +bi =c +di ⇔a =c 且b=d;a +bi =0⇔a =0且b=0

⎧实数 (b=0)

4、复数的分类:复数Z =a +bi ⎨⎧一般虚数(b≠0, a ≠0)

⎪虚数 (b≠0) ⎨

⎩纯虚数(b≠0, a =0) ⎩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即使是3+i , 6+2i 也没有大小。 5、复数的模:若向量OZ 表示复数z ,则称OZ 的模r 为复数z 的模,

z =|a +bi |=

z 1z 2

z 1z 2

积或商的模可利用模的性质(1)z 1⋅ z n =z 1⋅z 2⋅ ⋅z n ,(2)6、复数的几何意义:

(z

≠0)

7其中x 轴叫做实轴,

y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8、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

复数z 1与z 2的和:z 1+z 2=(a +bi )+(c +di )=(a +c )+(b +d ) i . (a , b , c , d ∈R ) 复数z 1与z 2的差:z 1-z 2=(a +bi )-(c +di )=(a -c )+(b -d ) i . (a , b , c , d ∈R )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复数z 1=a +bi ,z 2=c +di (a , b , c , d ∈R );OZ = OZ 1+OZ

=(a ,b )+(c ,

d )=(a +c ,b +d ) =(a +c )+(b +d ) i

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z 1-z 2的差(a -c )+(b -d ) i Z 2Z 1=OZ 1-OZ 2,两个

复数的差z -z 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 zB -z A . ,z =AB =z 9. 特别地,z -z A 为两点间的距离。 B A B AB

|z -z 1|=|z -z 2|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线段Z 1Z 2的垂直平分线;|z -z 0|=r , z对应的点的

轨迹是一个圆;|z -z 1|+|z -z 2|=2a (Z 1Z 2

|z -z 1|-|z -z 2|=2a (Z 1Z 2>2a ), z对应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z 1-z 2≤z 1±z 2≤z 1+z 2

10、显然有公式:

z 1+z 2

+z 1-z 2

=2z 1

+z 2

11、复数的乘除法运算:

复数的乘法:z 1z 2= (a +bi )(c +di )=(ac -bd )+(bc +ad ) i . (a , b , c , d ∈R ) 复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实数集R 中正整数指数的运算律, 在复数集C 中仍然成立. 即对z ,z ,z ∈C 及m,n ∈N 有:

123m n m+nm n mn n n n z z =z, (z) =z, (zz ) =zz .

1212复数的除法:

z 1z 2

=(a+bi)÷(c+di)=

a +bi c +di

ac +bd c +d

bc -ad c +d

i (a , b , c , d ∈R ),分母实

数化是常规方法

12、共轭复数:若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虚部是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互为共轭复数;特别地,虚部不为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

z =a +bi , z =a -bi (a , b ∈R ),两共轭复数所对应的点或向量关于实轴对称

。z =|z |=

z ⋅z =a +b ∈R , z ⋅z =z

1i

22

=z ,z 1±z 2=z 1±z 2, z 1⋅z 2=z 1⋅z 2,

1+i 1-i

⎛z 1⎫z 1

= ⎪z ⎝2⎭z 2

1-i 1+i

=-i

22

13、熟记常用算式:=-i ,(1+i ) =2i ,(1-i ) =-2i ,

=i ,

14、复数的代数式运算技巧:

1+i

(1)①

(1+i ) =2i

(1-i ) =-2i

③1-i

=i

1-i

④1+i

=-i

ω=-

(2)“1”的立方根

12

32

的性质:

ω+

1=-1

1=ω

①ω=1 ②ω

32

=ω ③1+ω+ω

=0 ④

⑤ω

1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问题:

(1)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实根 x 1, x 2。

(2)当∆=b 2-4ac

此时有 x 1

=x 2=x 1x 2=

c a

且x 1, 2=

-b ±

2a

-∆i

注意两种题型:(1)x 1-x 2 (2)x 1+x 2

四、直线、平面、简单多面体(后面的一并给你)

1. 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

2. 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 计算二面角的大小主要有: 定义法(先作其平面角后计算大小) 、 公式法(cos θ=

S 影S 原

) 、

向量法(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

等价转换法等等. 二面角平面角的主要作法有:定义法(取点、作垂、构角) 、三垂线法(两垂一连,关键是第一垂(过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 、垂面法.

4. 计算空间距离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先作垂线段后计算) 、等积法、转换法(平行换点、换面) 等.

5.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依据相关定义、公理、定理和空间向量进行,模式是: 线线关系

线面关系

面面关系,请重视线面平行关系、线面垂直关系(三垂线定理

及其逆定理) 的桥梁作用. 注意:书写证明过程需规范.

特别声明:①证明计算过程中,若有“中点”等特殊点线,则常借助于“中位线、重心”等知识转化.

②在证明计算过程中常将运用转化思想,将具体问题转化 (构造) 为特殊几何体(如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等) 中问题,并获得去解决. ③如果根据已知条件,在几何体中有“三条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往往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运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

6. 直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棱锥、正棱锥关于侧棱、侧面、对角面、平行于底的截面的几何体性质.

如长方体中:对

角线长l =

,棱长总和为4(a +b +c ) ,全(表) 面积为

2(ab +bc +ca ) ,(结合(a +b +c ) =a +b +c +2ab +2bc +2ca 可得关于他们的等量

关系,结合基本不等式还可建立关于他们的不等关系式) ,cos 2α+cos 2β+cos 2γ=2(1); 如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长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 且顶点在底上在底面内⇔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内心.

如正四面体和正方体中:

arccos

7. 求几何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公式法、割补法、等积(转换) 法、比例(性质转换) 法等. 注意:补形:三棱锥⇒三棱柱⇒平行六面体 分割:三棱柱中三棱锥、四三棱锥、三棱柱的体积关系是 .

8. 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棱柱和棱锥是特殊的多面体.

正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以每个顶点为其一端都有相同数目的棱,这样的多面体只有五种, 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关于多面体的概念间有如下关系:

⊃⊃⊃

{多面体} ≠ {简单多面体} ≠ {凸多面体} ≠ {正多面体};

⊃⊃⊃⊃ {凸多面体} ≠ {棱柱} ≠ {直棱柱} ≠ {正棱柱} ≠ {正方体};

⊃⊃ {凸多面体} ≠ {棱锥} ≠ {正棱锥} ≠ {正四面体}.

欧拉公式(V +F 一E =2) 是简单多面体的重要性质,在运用过程中应重视“各面的边数总和等于各顶点出发的棱数总和、等于多面体棱数的两倍”.“简单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是(V -2) ×3600”.

过一个顶点有n 条棱,每个面是m 边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看看-----很有趣!如果让你画,你能画出来吗???

10.球是一种常见的简单几何体.球的位置由球心确定,球的大小仅取决于半径的大小.球包括球面及球面围成的空间区域内的所有的点.球面是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 的点的集合.球的截面是圆面,其中过球心的截面叫做大圆面.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劣弧长,计算球面距离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经纬度等条件,先寻求球面上两点间的弦长”,因为此弦长既是球面上两点间的弦长,又是大圆上两点间的弦长.注:“经度是‘小小半径所成角’,纬度是‘大小半径的夹角’”.

球体积公式V =

43

πR ,球表面积公式S =4πR ,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

32

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解决球的相关问题务必注意球的几何性质(尤其是“球的半径、球心截面距、小圆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球与多面体相切或相接时,组合体的特殊关联关系).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产生及意义手抄报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认识小数点小报手抄报

小数知识的手抄报了解小数点我们都快乐数学手抄报了解小数点我们都

五年级上的小数知识手抄报 五年级上册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由来的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由来和使用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知识点手抄报

小数的意义整理手抄报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基本性质与意义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手抄报四年级下册手抄报

四年级5班 数学《小数比较大小》知识点手抄报

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点的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意义加减法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认识手抄报

认识小数 - 手抄报基地

小数及小数的加减法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义和性质的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应用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教材通过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减少生活中小数在本节课内容中的比重,突出名数的改写练习,突出重点,根据重点增加练习量。 教学中,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教材通过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减少生活中小数在本节课内容中的比重,突出名数的改写练习,突出重点,根据重点增加练习量。 教学中,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认识小数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新知识点:

1、认识小数。 (1)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2)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3)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位小数的加法。 (2)一位小数的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恩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观察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三部分知识点】

解析几何、复数、立体几何

知识点整理-------老刘祝大家周末愉快!别忘记好好做周末卷哦!

一、直线和圆

1.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存在性及其取值范围;

直线方向向量的意义(a =λ(1,k ) 或λ(0,1)(λ≠0) ) 及其直线方程的向量式

((x -x 0, y -y 0) =λa (a 为直线的方向向量)).

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 ,但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 轴时,即斜率k 不存在的情况?

2. 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x =0;知直线横截距x 0,常设其方程为x =m y +x 0(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 或y =0. 知直线过点(x 0, y 0) ,常设其方程为y =k (x -x 0) +y 0或x =x 0.

注意: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矩式、一般式、点方向式、点法向式.以及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矩式呢?) ★ 好用的直线系: 与直线l :Ax +By +C =0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Ax +By +C 1=0; 与直线l :Ax +By +C =0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Bx -Ay +C 1=0; 过点P (x 0, y 0) 与直线l :Ax +By +C =0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A (x -x 0) +B (y -y 0) =0;

过点P (x 0, y 0) 与直线l :Ax +By +C =0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

B (x -x 0) -A (y -y 0) =0.

(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3. 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0,],

2夹角公式tan θ=|

k 1-k 21+k 1k 2

|=|

A 1B 2-A 2B 1A 1A 2+B 1B 2

|,

4.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特别:l 1⊥l 2⇔k 1k 2=-1(k 1、k 2都存在时) ⇔A 1A 2+B 1B 2=0;

l 1//l 2⇔

=k A B =A B

; (k 、k 都存在时) ⇔{{b k ≠b A C ≠A C

A B =A B k =k

l 、l 重合⇔{(k 、k 都存在时) ⇔{b =b A C =A C 或B C

11

=B 2C 1

5. 圆的方程:最简方程x 2+y 2=R 2; 标准方程(x -a ) 2+(y -b ) 2=R 2;

一般式方程x 2+y 2+D x +Ey +F =0(D 2+E 2-4F >0) ; 参数方程

x =R cos θ

(θ为参数) ;

y =R sin θ

直径式方程(x -x 1)(x -x 2) +(y -y 1) (y -y 2) =0.

注意:

(1)

在圆的一般式方程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 -), R =22(2)圆的参数方程为“三角换元”提供了样板,常用三角换元有:

x +y =1→x =cos θ, y =sin θ,

x +y =2→x =

22

θ, y =θ

x +y ≤1→x =r cos θ, y =r sin θ(0≤r ≤1) ,

x +y ≤

2→x =r cos θ, y =r sin θ(0≤r ≤

6. 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重要的是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 的作用! ”

(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 y 0) 圆的切线方程是:xx 0+yy 0=R 2, 过圆(x -a ) 2+(y -b ) 2=R 2上一点P (x 0, y 0) 圆的切线方程是:

(x -a )(x 0-a ) +(y -a )(y 0-a ) =R ,

过圆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 上一点P (x 0, y 0) 圆的切线方程是:

xx 0+yy 0+D (x +x 0) +E (y +y 0) +F =0.

22

如果点P (x 0, y 0) 在圆外,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过点P 两切线上两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如果点P (x 0, y 0) 在圆内,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与圆相离且垂直于O 1P (O 1为圆心) 的直线方程,|O 1P |⋅d =R 2(d 为圆心O 1到直线的距离).

7. 曲线C 1:f (x , y ) =0与C 2:g (x , y ) =0的交点坐标⇔方程组

{g f ((x x , , y y ) ) ==00的解;

过两圆C 1:f (x , y ) =0、C 2:g (x , y ) =0交点的圆(公共弦) 系为f (x , y ) +λg (x , y ) =0,当且仅当无平方项时,f (x , y ) +λg (x , y ) =0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二、圆锥曲线

1.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2.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圆锥曲线的范围、圆锥曲线的特殊点线、. 重视“特征直角三角形、焦半径的最值、焦点弦的最值及其‘顶点、焦点、准线等相互之间与坐标系无关的几何性质’”,尤其是双曲线中焦半径最值、焦点弦最值的特点. 注意:等轴双曲线的意义和性质.

3. 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 特别是:

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必要条件是他们构成的方程组有实数解,当出现一元二次方程时,务必“判别式≥0”,尤其是在应用韦达定理解决问题时,必须先有“判别式≥0”.

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不一定交于两点) 、双曲线位置关系(相交的四种情况) 的特殊性,应谨慎处理.

③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常与“弦”相关,“平行弦”问题的关键是“斜率”、“中点弦”问题关键是“韦达定理”或“小小直角三角形”或“点差法”、“长度(弦长) ”问题关键是长度(弦长) 公式

(|AB |=|AB |=

|x 2-x 2|=

|a |

|AB |=y 1-y 2|=

|a |

④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那么可选择应用“斜率”为桥梁转化. (共线)

4. 要重视常见的寻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定义法、几何法、代数

法、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等) ,这是解析几何的两类基本问题,也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出发点.

注意:①如果问题中涉及到平面向量知识,那么应从已知向量的特点出发,考虑选择向量的几何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还是选择向量的代数形式进行“摘帽子或脱靴子”转化.

②曲线与曲线方程、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寻求轨迹或轨迹方程时应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

③在与圆锥曲线相关的综合题中,常借助于“平面几何性质”数形结合(如角平分线的双重身份) 、“方程与函数性质”化解析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分类讨论思想”化整为零分化处理、“求值构造等式、求变量范围构造不等关系”等等.

三、复数

1、i 的周期性:

i 4=1,所以,i 4n+1=i, i4n+2=-1, i4n+3=-i, i4n n ∈Z )

4n

+i

4n +1

+i

4n +2

+i

4n +3

=0(n ∈Z )

2、复数的代数形式:a +b i (a , b ∈R ),a 叫实部,b 叫虚部,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C ={a +bi |a , b ∈R }叫做复数集。N Z Q R C.

3、复数相等:a +bi =c +di ⇔a =c 且b=d;a +bi =0⇔a =0且b=0

⎧实数 (b=0)

4、复数的分类:复数Z =a +bi ⎨⎧一般虚数(b≠0, a ≠0)

⎪虚数 (b≠0) ⎨

⎩纯虚数(b≠0, a =0) ⎩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即使是3+i , 6+2i 也没有大小。 5、复数的模:若向量OZ 表示复数z ,则称OZ 的模r 为复数z 的模,

z =|a +bi |=

z 1z 2

z 1z 2

积或商的模可利用模的性质(1)z 1⋅ z n =z 1⋅z 2⋅ ⋅z n ,(2)6、复数的几何意义:

(z

≠0)

7其中x 轴叫做实轴,

y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8、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

复数z 1与z 2的和:z 1+z 2=(a +bi )+(c +di )=(a +c )+(b +d ) i . (a , b , c , d ∈R ) 复数z 1与z 2的差:z 1-z 2=(a +bi )-(c +di )=(a -c )+(b -d ) i . (a , b , c , d ∈R )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复数z 1=a +bi ,z 2=c +di (a , b , c , d ∈R );OZ = OZ 1+OZ

=(a ,b )+(c ,

d )=(a +c ,b +d ) =(a +c )+(b +d ) i

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z 1-z 2的差(a -c )+(b -d ) i Z 2Z 1=OZ 1-OZ 2,两个

复数的差z -z 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 zB -z A . ,z =AB =z 9. 特别地,z -z A 为两点间的距离。 B A B AB

|z -z 1|=|z -z 2|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线段Z 1Z 2的垂直平分线;|z -z 0|=r , z对应的点的

轨迹是一个圆;|z -z 1|+|z -z 2|=2a (Z 1Z 2

|z -z 1|-|z -z 2|=2a (Z 1Z 2>2a ), z对应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z 1-z 2≤z 1±z 2≤z 1+z 2

10、显然有公式:

z 1+z 2

+z 1-z 2

=2z 1

+z 2

11、复数的乘除法运算:

复数的乘法:z 1z 2= (a +bi )(c +di )=(ac -bd )+(bc +ad ) i . (a , b , c , d ∈R ) 复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实数集R 中正整数指数的运算律, 在复数集C 中仍然成立. 即对z ,z ,z ∈C 及m,n ∈N 有:

123m n m+nm n mn n n n z z =z, (z) =z, (zz ) =zz .

1212复数的除法:

z 1z 2

=(a+bi)÷(c+di)=

a +bi c +di

ac +bd c +d

bc -ad c +d

i (a , b , c , d ∈R ),分母实

数化是常规方法

12、共轭复数:若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虚部是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互为共轭复数;特别地,虚部不为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

z =a +bi , z =a -bi (a , b ∈R ),两共轭复数所对应的点或向量关于实轴对称

。z =|z |=

z ⋅z =a +b ∈R , z ⋅z =z

1i

22

=z ,z 1±z 2=z 1±z 2, z 1⋅z 2=z 1⋅z 2,

1+i 1-i

⎛z 1⎫z 1

= ⎪z ⎝2⎭z 2

1-i 1+i

=-i

22

13、熟记常用算式:=-i ,(1+i ) =2i ,(1-i ) =-2i ,

=i ,

14、复数的代数式运算技巧:

1+i

(1)①

(1+i ) =2i

(1-i ) =-2i

③1-i

=i

1-i

④1+i

=-i

ω=-

(2)“1”的立方根

12

32

的性质:

ω+

1=-1

1=ω

①ω=1 ②ω

32

=ω ③1+ω+ω

=0 ④

⑤ω

15、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问题:

(1)当∆=b 2-4ac ≥0时,方程有两个实根 x 1, x 2。

(2)当∆=b 2-4ac

此时有 x 1

=x 2=x 1x 2=

c a

且x 1, 2=

-b ±

2a

-∆i

注意两种题型:(1)x 1-x 2 (2)x 1+x 2

四、直线、平面、简单多面体(后面的一并给你)

1. 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

2. 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 计算二面角的大小主要有: 定义法(先作其平面角后计算大小) 、 公式法(cos θ=

S 影S 原

) 、

向量法(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

等价转换法等等. 二面角平面角的主要作法有:定义法(取点、作垂、构角) 、三垂线法(两垂一连,关键是第一垂(过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 、垂面法.

4. 计算空间距离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先作垂线段后计算) 、等积法、转换法(平行换点、换面) 等.

5.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主要依据相关定义、公理、定理和空间向量进行,模式是: 线线关系

线面关系

面面关系,请重视线面平行关系、线面垂直关系(三垂线定理

及其逆定理) 的桥梁作用. 注意:书写证明过程需规范.

特别声明:①证明计算过程中,若有“中点”等特殊点线,则常借助于“中位线、重心”等知识转化.

②在证明计算过程中常将运用转化思想,将具体问题转化 (构造) 为特殊几何体(如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等) 中问题,并获得去解决. ③如果根据已知条件,在几何体中有“三条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往往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运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

6. 直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正四面体、棱锥、正棱锥关于侧棱、侧面、对角面、平行于底的截面的几何体性质.

如长方体中:对

角线长l =

,棱长总和为4(a +b +c ) ,全(表) 面积为

2(ab +bc +ca ) ,(结合(a +b +c ) =a +b +c +2ab +2bc +2ca 可得关于他们的等量

关系,结合基本不等式还可建立关于他们的不等关系式) ,cos 2α+cos 2β+cos 2γ=2(1); 如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 ⇔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长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 且顶点在底上在底面内⇔顶点在底上射影为底面内心.

如正四面体和正方体中:

arccos

7. 求几何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公式法、割补法、等积(转换) 法、比例(性质转换) 法等. 注意:补形:三棱锥⇒三棱柱⇒平行六面体 分割:三棱柱中三棱锥、四三棱锥、三棱柱的体积关系是 .

8. 多面体是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棱柱和棱锥是特殊的多面体.

正多面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以每个顶点为其一端都有相同数目的棱,这样的多面体只有五种, 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关于多面体的概念间有如下关系:

⊃⊃⊃

{多面体} ≠ {简单多面体} ≠ {凸多面体} ≠ {正多面体};

⊃⊃⊃⊃ {凸多面体} ≠ {棱柱} ≠ {直棱柱} ≠ {正棱柱} ≠ {正方体};

⊃⊃ {凸多面体} ≠ {棱锥} ≠ {正棱锥} ≠ {正四面体}.

欧拉公式(V +F 一E =2) 是简单多面体的重要性质,在运用过程中应重视“各面的边数总和等于各顶点出发的棱数总和、等于多面体棱数的两倍”.“简单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是(V -2) ×3600”.

过一个顶点有n 条棱,每个面是m 边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看看-----很有趣!如果让你画,你能画出来吗???

10.球是一种常见的简单几何体.球的位置由球心确定,球的大小仅取决于半径的大小.球包括球面及球面围成的空间区域内的所有的点.球面是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 的点的集合.球的截面是圆面,其中过球心的截面叫做大圆面.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劣弧长,计算球面距离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经纬度等条件,先寻求球面上两点间的弦长”,因为此弦长既是球面上两点间的弦长,又是大圆上两点间的弦长.注:“经度是‘小小半径所成角’,纬度是‘大小半径的夹角’”.

球体积公式V =

43

πR ,球表面积公式S =4πR ,是两个关于球的几何度量公式.它们

32

都是球半径及的函数.解决球的相关问题务必注意球的几何性质(尤其是“球的半径、球心截面距、小圆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球与多面体相切或相接时,组合体的特殊关联关系).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产生及意义手抄报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认识小数点小报手抄报

小数知识的手抄报了解小数点我们都快乐数学手抄报了解小数点我们都

五年级上的小数知识手抄报 五年级上册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由来的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由来和使用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知识点手抄报

小数的意义整理手抄报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基本性质与意义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手抄报四年级下册手抄报

四年级5班 数学《小数比较大小》知识点手抄报

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点的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意义加减法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认识手抄报

认识小数 - 手抄报基地

小数及小数的加减法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义和性质的手抄报 关于小数的手抄报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应用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教材通过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减少生活中小数在本节课内容中的比重,突出名数的改写练习,突出重点,根据重点增加练习量。 教学中,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教材通过主题图中呈现了四个不同情境中的小数,包括质量、身高、成绩、体温,并且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说出每个小数的具体含义。

2.从生活情景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按身高排队的情境,呈现了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从而产生了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必要,引出例1的教学。

3.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既可以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也可以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比较身高的方法,为例1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在生活中的小数中,呈现的情景太多,导致前紧后松,出现练习名数改写的时间过少。

2.练习题中生活中的小数练习所占比重过大,导致没有时间练习巩固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的题目。

再教设计:

减少生活中小数在本节课内容中的比重,突出名数的改写练习,突出重点,根据重点增加练习量。 教学中,我先复习一些常见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作铺垫比较好,然后通过实例“比高矮”,引出统一单位进行比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名数改写的方法,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认识小数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新知识点:

1、认识小数。 (1)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2)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3)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一位小数的加法。 (2)一位小数的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恩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观察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仅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