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试卷(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试卷(地理会考知识点)

2015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海淀区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2015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海淀区模拟考试

地 理 试 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2.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每年10月4日至10日为“世界空间周”。目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观测和监测站”。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其绕日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空间站能够进行全球观测和监测,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图

2014年10月8日晚,“红月亮”亮相我国上空。本次月全食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开始“初亏”。据此完成3、4题。

3.月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4.本次月全食“初亏”时,伦敦正值

A.中午 B.傍晚 C.早晨 D.上午

图1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 图1中箭头序号分别代表不同辐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太阳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B. ②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 ③为大气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D. ④为大气逆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

6. 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7.近地面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图2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图3是由气象台发布的某城市的天气预报。读图,回答8、9题。

图3

8.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的实际状况是

A.云量增多 B.气温降低 C.风速减小 D.气压降低

9.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图4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字母a、b分别表示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 地表径流

B.下渗 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降水

11.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5为“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13.图中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D.P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腾冲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边陲,境内有97处火山群、62处地热泉,盛产翡翠玉石。读图6,回答14~16题。

14.腾冲多火山、地热泉,主要是因为该地处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15.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图中表示翡翠玉石形成过程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16.腾冲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形成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据预测,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终年积雪将在十年后消失殆尽。据此回答17、18题。

17.导致该山山顶积雪逐渐消失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18.随着该山山顶终年积雪消失,当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19.决定全球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的迁移

读图8,回答20~22题。

20.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图8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回答23~26题。

2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数量

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4.从图8中可看出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

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D. 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25.关于两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过程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过程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的发展必将会扩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

D.城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6.随着两省城市化不断发展,可能会对周边乡村产生的社会环境问题

A.农业良田不断减少 B.交通设施更加落后

C.居民住房条件拥挤 D.大气环境得到治理

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至哈密段正式通车,使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路程缩短至50多分钟,也给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此回答27~29题。

27.哈密瓜味甘如蜜,奇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地区盛产哈密瓜的突出气候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降水丰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8.目前,新疆在发展特色农业同时不断研究核桃、石榴、葡萄等果蔬精深加工新工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其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 C.政策 D.交通运输

29.北京的网友感慨“动动手指”就能吃到新疆和田大枣和吐鲁番的葡萄干,这得益于地域联系的不断发展,下列地域联系类型中没有参与此过程的是

A.邮政通信 B.电信通信 C.交通运输 D.国际贸易

图9为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分布,读图回答30、31题。

30.图中我国主要钢铁工业的分布

A.在行政中心 B.东部沿海

C.集中在东南部 D.向西部转移

31.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工业基础雄厚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市场需求量大 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读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分布现状图(图10),回答32、33题。

图10

32.我国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分布的特点

A.东部沿海地区中各省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分布较均匀

B.西部经济地带中青、藏、新、云省区尚无文化创意产业

C.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较高的省区有粤、京、沪、赣、鲁

D.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区域

33.北京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海淀区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全长7.2千米的“西山文化创意大道”。该“大道”从城市功能区上讲属于

A.居住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34.“2014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同济大学拉开帷幕,有50多个国家的近300多名学生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样的会议有利于

①转变观念 ②调整行为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贸易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5.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B.区域界线是自然存在的

C.区域划分的指标是单一的 D.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同的

读图11,回答36~40题。

36.决定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气候和植被 D.地形和水文

37.甲区域从东往西,植被依次是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森林-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8.丙区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季风气候显著

C.均位于湿润地区 D.多河流的发源地

39.南水北调中线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用水紧张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0.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B.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

图12为海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1、42题。

41.海河水系下游地区受洪涝威胁大,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①对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②跨流域调水,把该地区多余的水调入其他地区

③保护上游地区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对中游地区河道裁弯取直,兴修水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该水系下游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短缺

C.劳动力不足 D.技术力量薄弱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据此,回答43~45题。

43.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44.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③地表破碎,坡度大 ④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5.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措施是

A.放弃全部耕地B.开发水田 C.植树种草 D.开发水能

图13表示我国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46、47题。

46.图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7.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农业生产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图14为某市1985~2010年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48、49题

48.该市各项指标变化的特点是

A.1990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一产业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D.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49.我国某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该区域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C.该区域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该区域的城市化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

50.科技人员开发了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通过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该“伴行包”和服务商采用的技术分别对应

A.GPS和RS B.RS和GIS C.GPS和GIS D. RS和GPS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1.读图15、16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5 图16

(1)在①位置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 。(填序号)

(3)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此时图16中四地白昼最长的是____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 (选择填空)。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丙乙甲 D.丙乙丁甲

(4)地球由①向②位置运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__ ___(南、北)移动。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地区_______(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C.日落时刻越来越早 D.正午时人的影长逐渐变短

(5)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A.甲地区正值农业播种时期 B.乙地区可能出现伏旱灾害

C.丙地区草木葱绿鲜花盛开 D.丁地区频繁受到寒潮影响

2.读图17、图18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7中①是 气压带,并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画出信风带的风向。

(2)图17所示的季节,地中海沿岸区受 的控制,气候特征表现为 。与此同时,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特征表现为 。

(3)图18中A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其形成原因是 。

(4)图18中温带海洋气候区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名称为 ,同纬度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为 带。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B.海陆间水循环仅联系了大气圈和水圈

C.洋流系统促进海洋和内陆间热量交换 D.海洋温度发生变化会影响全球气候

3.图19为我国东北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纬度位置看,东北地区地处五带中的 带;地形以 、 和高原为主。

(2)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两区域分别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和 。

(3)丙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该区 (选择填空)。

A.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B.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D.机械化水平较高

(4)请你在甲和丁两地中任选一地,说出该地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以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能源,目前秸秆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生活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图2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1)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A 、B 、C 。

①饲料 ②肥料 ③沼气

(2)图中秸秆利用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 B.降低资源利用率

C.加剧该地区环境污染 D.提高土壤肥力

(3)该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4)利用图中信息,具体说出该经济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5.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读图21,回答问题。(10分)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

(选择填空)。

A.能源资源充足,交通条件好

B.文物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

C.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D.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请举其中一地为例说说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

(4)以下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产业转移一定会造成产业移入地环境质量下降

B.产业移出后往往会导致移出地经济的全面衰退

C.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应遵循市场规律,尽量减少政府干预

海淀区高中地理会考练习参考答案

2014.12

题号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1.(10分)

(1)图略(1分) (2)② ④(2分)

(3)北回归线 甲 B(3分) (4)南 BC (3分)

(5)C(1分)

2.(10分)

(1)赤道低 图略(2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3分)

(3)寒流与暖流交汇,有丰富的饵料。(1分)

(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 (5)AD(2分)

3.(10分)

(1)北温 平原 山地(3分) (2)畜牧业 林业(2分) (3)BD(2分)

(4)(3分,说出问题1分,建议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甲地 问题:土地荒漠化。建议: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培养良种、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等。

丁地 问题:湿地破坏。建议:退耕还湿、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如制药业等。

4.(10分)

(1)① ③ ② (3分) (2)AD(2分)

(3)生态 社会(2分)

(4)(3分,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题要点:

①模式图中的作物以及加工产品,通过销售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改变秸秆利用方式,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5.(10分)

(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答出其中三项得3分)

(2)CD(2分)

(3)(任选三地中的一地回答,每项1分,共3分)

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

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等。

(4)CD(2分)

望采纳~~~~

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

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习的却如此,当你知道的东西越多时,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会变得更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学习中了解的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与  阶段最相似。 (  )

A、① -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地理会考知识点

【一】

(1)复种制度,即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一年种植作物两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两年内种植作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两年三熟。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我国的积温数北方少而南方多,比如,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积温逐渐增加,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在1600℃~3400℃,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为3400℃~4500℃,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积温为8000℃,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及云南南部积温为8000℃以上.为一年三熟。一年种植四次以上的复种,主要用于蔬菜栽培。

(2)复种指数全年内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000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复种指数为200%,说明该生产单位种植农作物平均能达到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也叫

“农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

(3)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

【二】

1东北地区的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②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③政治地理位置。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④地缘经济区位。东北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与周边国家贸易活跃。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

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该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6、森林景观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的天然林区,图片展示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树木是寒温带针叶林区的代表树种——兴安落叶松,它是最喜光又最耐寒的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

【三】 (1)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概念及生产条件

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2)农业分区专业化在世界的分布和发展状况

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各种专用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封闭式自动化饲养场的出现,更加深了农业分区专业化。

地理会考真题试卷免费

最佳答案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这个很简单的,很好过的,不用担心,只要跟着老师好好复习就好!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15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海淀区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2015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海淀区模拟考试

地 理 试 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2.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每年10月4日至10日为“世界空间周”。目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空间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观测和监测站”。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其绕日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空间站能够进行全球观测和监测,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图

2014年10月8日晚,“红月亮”亮相我国上空。本次月全食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开始“初亏”。据此完成3、4题。

3.月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4.本次月全食“初亏”时,伦敦正值

A.中午 B.傍晚 C.早晨 D.上午

图1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 图1中箭头序号分别代表不同辐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太阳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B. ②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 ③为大气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D. ④为大气逆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

6. 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7.近地面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图2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图3是由气象台发布的某城市的天气预报。读图,回答8、9题。

图3

8.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的实际状况是

A.云量增多 B.气温降低 C.风速减小 D.气压降低

9.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图4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字母a、b分别表示水循环的环节是

A.蒸发 地表径流

B.下渗 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降水

11.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5为“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13.图中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D.P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腾冲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边陲,境内有97处火山群、62处地热泉,盛产翡翠玉石。读图6,回答14~16题。

14.腾冲多火山、地热泉,主要是因为该地处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15.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图中表示翡翠玉石形成过程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16.腾冲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形成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据预测,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终年积雪将在十年后消失殆尽。据此回答17、18题。

17.导致该山山顶积雪逐渐消失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18.随着该山山顶终年积雪消失,当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19.决定全球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的迁移

读图8,回答20~22题。

20.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图8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回答23~26题。

23.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数量

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4.从图8中可看出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

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D. 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25.关于两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过程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过程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的发展必将会扩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

D.城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6.随着两省城市化不断发展,可能会对周边乡村产生的社会环境问题

A.农业良田不断减少 B.交通设施更加落后

C.居民住房条件拥挤 D.大气环境得到治理

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至哈密段正式通车,使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路程缩短至50多分钟,也给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此回答27~29题。

27.哈密瓜味甘如蜜,奇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地区盛产哈密瓜的突出气候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降水丰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8.目前,新疆在发展特色农业同时不断研究核桃、石榴、葡萄等果蔬精深加工新工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其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 C.政策 D.交通运输

29.北京的网友感慨“动动手指”就能吃到新疆和田大枣和吐鲁番的葡萄干,这得益于地域联系的不断发展,下列地域联系类型中没有参与此过程的是

A.邮政通信 B.电信通信 C.交通运输 D.国际贸易

图9为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分布,读图回答30、31题。

30.图中我国主要钢铁工业的分布

A.在行政中心 B.东部沿海

C.集中在东南部 D.向西部转移

31.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工业基础雄厚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市场需求量大 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读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分布现状图(图10),回答32、33题。

图10

32.我国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分布的特点

A.东部沿海地区中各省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分布较均匀

B.西部经济地带中青、藏、新、云省区尚无文化创意产业

C.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较高的省区有粤、京、沪、赣、鲁

D.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区域

33.北京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海淀区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全长7.2千米的“西山文化创意大道”。该“大道”从城市功能区上讲属于

A.居住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34.“2014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同济大学拉开帷幕,有50多个国家的近300多名学生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样的会议有利于

①转变观念 ②调整行为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贸易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5.有关区域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B.区域界线是自然存在的

C.区域划分的指标是单一的 D.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同的

读图11,回答36~40题。

36.决定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气候和植被 D.地形和水文

37.甲区域从东往西,植被依次是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森林-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8.丙区域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季风气候显著

C.均位于湿润地区 D.多河流的发源地

39.南水北调中线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用水紧张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0.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B.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

图12为海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1、42题。

41.海河水系下游地区受洪涝威胁大,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①对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②跨流域调水,把该地区多余的水调入其他地区

③保护上游地区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对中游地区河道裁弯取直,兴修水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该水系下游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短缺

C.劳动力不足 D.技术力量薄弱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据此,回答43~45题。

43.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44.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③地表破碎,坡度大 ④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5.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措施是

A.放弃全部耕地B.开发水田 C.植树种草 D.开发水能

图13表示我国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46、47题。

46.图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7.导致①②③④四地农业生产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图14为某市1985~2010年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48、49题

48.该市各项指标变化的特点是

A.1990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一产业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D.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49.我国某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该区域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C.该区域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该区域的城市化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

50.科技人员开发了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通过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该“伴行包”和服务商采用的技术分别对应

A.GPS和RS B.RS和GIS C.GPS和GIS D. RS和GPS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1.读图15、16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5 图16

(1)在①位置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 。(填序号)

(3)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此时图16中四地白昼最长的是____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 (选择填空)。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丁丙乙甲 D.丙乙丁甲

(4)地球由①向②位置运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__ ___(南、北)移动。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地区_______(选择填空)。

A.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B.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

C.日落时刻越来越早 D.正午时人的影长逐渐变短

(5)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A.甲地区正值农业播种时期 B.乙地区可能出现伏旱灾害

C.丙地区草木葱绿鲜花盛开 D.丁地区频繁受到寒潮影响

2.读图17、图18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7中①是 气压带,并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画出信风带的风向。

(2)图17所示的季节,地中海沿岸区受 的控制,气候特征表现为 。与此同时,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特征表现为 。

(3)图18中A海域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其形成原因是 。

(4)图18中温带海洋气候区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名称为 ,同纬度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为 带。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B.海陆间水循环仅联系了大气圈和水圈

C.洋流系统促进海洋和内陆间热量交换 D.海洋温度发生变化会影响全球气候

3.图19为我国东北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纬度位置看,东北地区地处五带中的 带;地形以 、 和高原为主。

(2)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两区域分别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和 。

(3)丙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该区 (选择填空)。

A.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B.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D.机械化水平较高

(4)请你在甲和丁两地中任选一地,说出该地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以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能源,目前秸秆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生活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图2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1)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A 、B 、C 。

①饲料 ②肥料 ③沼气

(2)图中秸秆利用方式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 B.降低资源利用率

C.加剧该地区环境污染 D.提高土壤肥力

(3)该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4)利用图中信息,具体说出该经济发展模式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5.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读图21,回答问题。(10分)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

(选择填空)。

A.能源资源充足,交通条件好

B.文物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

C.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D.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请举其中一地为例说说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

(4)以下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产业转移一定会造成产业移入地环境质量下降

B.产业移出后往往会导致移出地经济的全面衰退

C.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应遵循市场规律,尽量减少政府干预

海淀区高中地理会考练习参考答案

2014.12

题号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1.(10分)

(1)图略(1分) (2)② ④(2分)

(3)北回归线 甲 B(3分) (4)南 BC (3分)

(5)C(1分)

2.(10分)

(1)赤道低 图略(2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3分)

(3)寒流与暖流交汇,有丰富的饵料。(1分)

(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 (5)AD(2分)

3.(10分)

(1)北温 平原 山地(3分) (2)畜牧业 林业(2分) (3)BD(2分)

(4)(3分,说出问题1分,建议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甲地 问题:土地荒漠化。建议: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培养良种、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等。

丁地 问题:湿地破坏。建议:退耕还湿、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如制药业等。

4.(10分)

(1)① ③ ② (3分) (2)AD(2分)

(3)生态 社会(2分)

(4)(3分,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题要点:

①模式图中的作物以及加工产品,通过销售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改变秸秆利用方式,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5.(10分)

(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答出其中三项得3分)

(2)CD(2分)

(3)(任选三地中的一地回答,每项1分,共3分)

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

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等。

(4)CD(2分)

望采纳~~~~

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

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习的却如此,当你知道的东西越多时,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会变得更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试卷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学习中了解的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与  阶段最相似。 (  )

A、① -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地理会考知识点

【一】

(1)复种制度,即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一年种植作物两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两年内种植作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两年三熟。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我国的积温数北方少而南方多,比如,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积温逐渐增加,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在1600℃~3400℃,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为3400℃~4500℃,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积温为8000℃,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及云南南部积温为8000℃以上.为一年三熟。一年种植四次以上的复种,主要用于蔬菜栽培。

(2)复种指数全年内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000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复种指数为200%,说明该生产单位种植农作物平均能达到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也叫

“农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

(3)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

【二】

1东北地区的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②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③政治地理位置。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④地缘经济区位。东北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与周边国家贸易活跃。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

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该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6、森林景观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的天然林区,图片展示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树木是寒温带针叶林区的代表树种——兴安落叶松,它是最喜光又最耐寒的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

【三】 (1)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概念及生产条件

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这就是地区专业化生产,也叫分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2)农业分区专业化在世界的分布和发展状况

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在地区分布上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各地区农业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各种专用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封闭式自动化饲养场的出现,更加深了农业分区专业化。

地理会考真题试卷免费

最佳答案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 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 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这个很简单的,很好过的,不用担心,只要跟着老师好好复习就好!

高中地理会考试卷(地理会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