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
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

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精选初中的文言文【五篇】

【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 无 分享的精选初中的文言文【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 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注释

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经过。

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gèng):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3.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先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启示

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注释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皆:全,都。

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激:冲击,拍打。

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好:美丽的。

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见:看见。

日:太阳,阳光。

5.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放弃。

而:然后

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震慑。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之:去,往,到。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以:凭借,靠。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

不一样。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是一本针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辅导书,它涵盖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包括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型、翻译等方面。该书内容全面,讲解详细,适合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使用。《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读》也是一本针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辅导书,它侧重于对文言文的解读和理解。该书对每篇文言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的主旨、重点词汇的解释、句型的分析等方面。此外,该书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和《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读》不一样。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都是很好的文言文学习辅导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本进行学习。如果你需要更加全面的文言文知识,可以选择《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如果你需要更加深入的文言文解读,可以选择《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读》。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全部

面对2020年这个特殊的寒假,【古诗文经典诵读】公众号,特别为学生们整理出初中语文7~9年级6册教材中的116篇古诗文(同时推出小学版、高中版)。

学生可通过登录【古诗文经典诵读——小程序】公众号配套音频,在线诵读原文标准语音朗诵。

学生们每天朗诵并上传自己的诵读作品,听到自己的朗诵作品,学生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和习惯也从此激发和养成。

老师、家长朋友们也可陪伴参与哦! 初中7~9年级所有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有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5.爱莲说 周敦颐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精选初中的文言文【五篇】

【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 无 分享的精选初中的文言文【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 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注释

亦:也。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莫:没有。

则: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经过。

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gèng):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3.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先秦〕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被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启示

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注释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皆:全,都。

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激:冲击,拍打。

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好:美丽的。

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见:看见。

日:太阳,阳光。

5.精选初中的文言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放弃。

而:然后

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

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震慑。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之:去,往,到。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以:凭借,靠。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

不一样。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是一本针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辅导书,它涵盖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包括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型、翻译等方面。该书内容全面,讲解详细,适合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使用。《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读》也是一本针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辅导书,它侧重于对文言文的解读和理解。该书对每篇文言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的主旨、重点词汇的解释、句型的分析等方面。此外,该书还提供了一些练习题和模拟试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和《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读》不一样。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都是很好的文言文学习辅导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本进行学习。如果你需要更加全面的文言文知识,可以选择《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如果你需要更加深入的文言文解读,可以选择《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读》。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全部

面对2020年这个特殊的寒假,【古诗文经典诵读】公众号,特别为学生们整理出初中语文7~9年级6册教材中的116篇古诗文(同时推出小学版、高中版)。

学生可通过登录【古诗文经典诵读——小程序】公众号配套音频,在线诵读原文标准语音朗诵。

学生们每天朗诵并上传自己的诵读作品,听到自己的朗诵作品,学生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和习惯也从此激发和养成。

老师、家长朋友们也可陪伴参与哦! 初中7~9年级所有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有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5.爱莲说 周敦颐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