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批注)
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批注)

《开国大典》课文分几个段落?

不分8段,课文的分段方法有两种。

1、开国大典分段方法1

(1)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2)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3)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

阅兵式开始的情况;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

(4)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5)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2、开国大典分段方法2

(1)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

(2)第二段(第5至10自然段):开国大典的盛况。

(3)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阅兵盛况。

扩展资料

《开国大典》的创作背景: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

李普说:新闻记者的幸运在于,他们的岗位使他们能够接触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场景,在历史发展的最近处观察和记录历史的进程。

主题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后世影响

《开国大典》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26课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14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18课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11] 等课文中。

作者简介

李普(1918年8月~2010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属涟源);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长沙县嵩北区委书记、《新华日报》记者、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社长、中原总分社采访部主任等;

解放战争期间,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总社采访部副主任、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中宣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南局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73年回新华社工作,历任北京分社社长,核心小组成员、党组成员、副社长。代表作品有《开国大典》、《我们的民主传统》、《开国前后的信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普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革命岁月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人文主题,教材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

《七律·长征》全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翻五岭、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灯光》通过叙写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的话语,引发了对“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也表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本单元的课文虽然体裁不一,但内容均与革命岁月有关,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爱国奉献、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让学生学习写场面的方法:既要注意整体场面的勾勒,也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灯光》这三篇课文,通过对中国现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场面的描写,来展示民族精神,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场面的同时,逐步掌握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又各有侧重,如《七律·长征》让学生通过理解诗意,感受战争的场面。《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群体和每位战士的描写,明白群体是“面”,个人是“点”,即点面结合的写法。《开国大典》通过聚焦阅兵式部分,让学生知道在点面结合中要学会按顺序、从不同角度来写。《灯光》一课中,让学生知道场面描写中也要有细节描写。“交流平台”对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为单元习作写“多彩的活动”做好铺垫。

2.从书分析

与本单元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六上2《岁月如歌》,丛书中有“经典诵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三部分。

“经典诵读”安排了六篇古诗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感受经典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专题阅读”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一”“自由阅读二”板块。针对本单元的双线要素,“范文阅读”中的《和毛主席长征诗》对应《七律·长征》,两篇都是关于长征的主题,通过理解诗句含义来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对应《狼牙山五壮士》,两篇文章都有人物群体及个体描写,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对应《开国大典》,阅读时可以借助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感受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七根火柴》对应《灯光》,两篇文章都是以一个事物为线索展开叙事,阅读中要抓住场面中的细节描写,体会革命者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组文阅读”的三篇选文都有场面描写,可以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

“自由阅读一”“自由阅读二”的选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渗透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深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学会关注场面中的细节描写。

“整本书阅读”推荐的是王愿坚的作品集《小游击队员》。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战争岁月,关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律”“崖”等32个生字,读准“手榴弹、沉着、绷、千钓一发”中加点字的读音,积累“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等词语。

2.学习课文,关注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3.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在实践运用中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进行演讲。

5.确定“多彩的活动”的主题,会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进行写作。

6.积累关于爱国的诗词名句。背诵《七律·长征》。

反思: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写场面,既要注意整体场面的勾勒,又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学演讲!

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批注

开国大典的批注如下: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找出表示时间或时间节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所以说1-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1~3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会场的位置和布置。

什么是批注?

在阅读时,把自己读书的感想、疑难的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深入思考。批注可以是批语、注释,也可以是你的心得体会。

批注的三种形式:

根据批注的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旁批和尾批。眉批就是将批注写在文章的开头。旁批则是指将批注写在自然段或句子旁边的空白处。尾批是将批注写在一段或全文之后。要想做好批注,首先要学会使用批注符号。

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顺序

《开国大典》课文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开国大典》课文分几个段落?

不分8段,课文的分段方法有两种。

1、开国大典分段方法1

(1)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2)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3)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

阅兵式开始的情况;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

(4)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5)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2、开国大典分段方法2

(1)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

(2)第二段(第5至10自然段):开国大典的盛况。

(3)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阅兵盛况。

扩展资料

《开国大典》的创作背景: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

李普说:新闻记者的幸运在于,他们的岗位使他们能够接触历史发展的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场景,在历史发展的最近处观察和记录历史的进程。

主题思想: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后世影响

《开国大典》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26课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14课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第18课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11] 等课文中。

作者简介

李普(1918年8月~2010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属涟源);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长沙县嵩北区委书记、《新华日报》记者、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社长、中原总分社采访部主任等;

解放战争期间,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总社采访部副主任、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中宣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南局办公厅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73年回新华社工作,历任北京分社社长,核心小组成员、党组成员、副社长。代表作品有《开国大典》、《我们的民主传统》、《开国前后的信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普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革命岁月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人文主题,教材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

《七律·长征》全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翻五岭、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灯光》通过叙写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看到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的话语,引发了对“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也表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本单元的课文虽然体裁不一,但内容均与革命岁月有关,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爱国奉献、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让学生学习写场面的方法:既要注意整体场面的勾勒,也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灯光》这三篇课文,通过对中国现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场面的描写,来展示民族精神,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场面的同时,逐步掌握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但在具体的课文中又各有侧重,如《七律·长征》让学生通过理解诗意,感受战争的场面。《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群体和每位战士的描写,明白群体是“面”,个人是“点”,即点面结合的写法。《开国大典》通过聚焦阅兵式部分,让学生知道在点面结合中要学会按顺序、从不同角度来写。《灯光》一课中,让学生知道场面描写中也要有细节描写。“交流平台”对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为单元习作写“多彩的活动”做好铺垫。

2.从书分析

与本单元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六上2《岁月如歌》,丛书中有“经典诵读”“专题阅读”“整本书阅读”三部分。

“经典诵读”安排了六篇古诗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感受经典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专题阅读”分为“范文阅读”“组文阅读”“自由阅读一”“自由阅读二”板块。针对本单元的双线要素,“范文阅读”中的《和毛主席长征诗》对应《七律·长征》,两篇都是关于长征的主题,通过理解诗句含义来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八百壮士守四行(节选)》对应《狼牙山五壮士》,两篇文章都有人物群体及个体描写,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对应《开国大典》,阅读时可以借助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感受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七根火柴》对应《灯光》,两篇文章都是以一个事物为线索展开叙事,阅读中要抓住场面中的细节描写,体会革命者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组文阅读”的三篇选文都有场面描写,可以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

“自由阅读一”“自由阅读二”的选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渗透点面结合的写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深入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学会关注场面中的细节描写。

“整本书阅读”推荐的是王愿坚的作品集《小游击队员》。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战争岁月,关注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律”“崖”等32个生字,读准“手榴弹、沉着、绷、千钓一发”中加点字的读音,积累“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等词语。

2.学习课文,关注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3.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在实践运用中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进行演讲。

5.确定“多彩的活动”的主题,会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进行写作。

6.积累关于爱国的诗词名句。背诵《七律·长征》。

反思: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写场面,既要注意整体场面的勾勒,又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学演讲!

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批注

开国大典的批注如下: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找出表示时间或时间节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概括1~3自然段的内容,所以说1-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1~3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会场的位置和布置。

什么是批注?

在阅读时,把自己读书的感想、疑难的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深入思考。批注可以是批语、注释,也可以是你的心得体会。

批注的三种形式:

根据批注的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旁批和尾批。眉批就是将批注写在文章的开头。旁批则是指将批注写在自然段或句子旁边的空白处。尾批是将批注写在一段或全文之后。要想做好批注,首先要学会使用批注符号。

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顺序

《开国大典》课文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

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