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课堂笔记(初一历史课堂笔记怎么记记什么?)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初一历史课堂笔记怎么记记什么?)

历史复习笔记?(初一的)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如下:

1、夏朝的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都城是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商朝的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定都亳。盘庚迁殷后,商朝社会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的侄子武丁继位,商朝国力达到鼎盛。到商纣王时,政治上暴虐无道,导致诸侯和百姓的不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讨伐商纣王,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3、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为了巩固统治,周朝实行了分封制。

4、疆域的扩大:周朝的疆域在武王和成王时期得到扩大,东至海、南至淮河、北至辽东、西至甘肃一带。

5、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进步。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怎么记记什么?

如何做好历史课堂笔记

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我为我们的课堂深感担忧,也为老师们一节课的辛勤付出感到悲哀。我发现老师们认真背了一节自认为相当精彩的课,结果课后发现学生们的书上仍是白板一片,就如同我们还没学这节课一样。为此我很伤心,于是就有了跟大家谈谈“做历史课堂笔记”的这篇习作,希望对老师和同学都能有所帮助。

一、做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学生,做课堂笔记应该始终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堂教学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难点,并且为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历史课堂笔记“记”什么、如何记

作为历史这门科目,依据中招考试要求,我们一般把笔记做在课本上就行,不需要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了。

那么,历史课堂笔记都要记什么、如何记呢?

1、记基础知识。

这是学生自学课文时自主能够做到的。我们一般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来自学课文,在自学完成导学案的同时,要将导学案中的相关语句从课本中找出来并画出横线,这句话中需要填空的那个词语在导学案中填出来,但同时要在课本中用括号括出来。如果导学案中有小标题,那么也需要同学在课本相应位置标出小标题来。

2、记补充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还会依据中招考试要求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那么此时就需要同学在课本相关知识点旁边做出补充批注。比如在讲三民主义的内容时,老师会给大家分析出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而未完成的是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是民生主义。在讲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时也需要学生在课本上做出补充。在讲一战、二战性质时都需要同学在课本上作出补充批注的。类似于这样的知识在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很普遍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做补充批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记图解、表解或者提纲。

图解往往是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者知识脉络,它是灵活掌握历史知识的必要能力。一旦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这样的内容时,同学们务必要工整的在课本一个显眼的地方记录下来了。比如在讲人教版九下第三、第四课时,我就连续为同学板书了两个图解,以帮助他们把握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七年级历史北京人知识点如下:

1.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其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部。

2.北京人生活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打制石器狩猎和采集,同时也会使用天然火来烹饪食物、驱赶野兽并取暖。

3.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类相似,但头部较为厚重,脸部狭长,鼻梁挺直,下颌突出,与现代人的直立行走姿势相适应。

4.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5.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工具,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采集、狩猎等。

6.北京人善于用火,他们使用火烤肉、煮食、照明、驱赶野兽等,火的使用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第1课

第一课 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 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 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用时六年。

追答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历史复习笔记?(初一的)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 大统一的汉朝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 战国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 战国末期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 “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赋税严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导致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笔记如下:

1、夏朝的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都城是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商朝的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定都亳。盘庚迁殷后,商朝社会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的侄子武丁继位,商朝国力达到鼎盛。到商纣王时,政治上暴虐无道,导致诸侯和百姓的不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讨伐商纣王,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3、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为了巩固统治,周朝实行了分封制。

4、疆域的扩大:周朝的疆域在武王和成王时期得到扩大,东至海、南至淮河、北至辽东、西至甘肃一带。

5、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进步。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怎么记记什么?

如何做好历史课堂笔记

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我为我们的课堂深感担忧,也为老师们一节课的辛勤付出感到悲哀。我发现老师们认真背了一节自认为相当精彩的课,结果课后发现学生们的书上仍是白板一片,就如同我们还没学这节课一样。为此我很伤心,于是就有了跟大家谈谈“做历史课堂笔记”的这篇习作,希望对老师和同学都能有所帮助。

一、做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学生,做课堂笔记应该始终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堂教学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难点,并且为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历史课堂笔记“记”什么、如何记

作为历史这门科目,依据中招考试要求,我们一般把笔记做在课本上就行,不需要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了。

那么,历史课堂笔记都要记什么、如何记呢?

1、记基础知识。

这是学生自学课文时自主能够做到的。我们一般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案来自学课文,在自学完成导学案的同时,要将导学案中的相关语句从课本中找出来并画出横线,这句话中需要填空的那个词语在导学案中填出来,但同时要在课本中用括号括出来。如果导学案中有小标题,那么也需要同学在课本相应位置标出小标题来。

2、记补充知识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还会依据中招考试要求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那么此时就需要同学在课本相关知识点旁边做出补充批注。比如在讲三民主义的内容时,老师会给大家分析出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而未完成的是民生主义;在三民主义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是民生主义。在讲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时也需要学生在课本上做出补充。在讲一战、二战性质时都需要同学在课本上作出补充批注的。类似于这样的知识在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很普遍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做补充批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记图解、表解或者提纲。

图解往往是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者知识脉络,它是灵活掌握历史知识的必要能力。一旦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这样的内容时,同学们务必要工整的在课本一个显眼的地方记录下来了。比如在讲人教版九下第三、第四课时,我就连续为同学板书了两个图解,以帮助他们把握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七年级历史北京人知识点如下:

1.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其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部。

2.北京人生活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他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打制石器狩猎和采集,同时也会使用天然火来烹饪食物、驱赶野兽并取暖。

3.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类相似,但头部较为厚重,脸部狭长,鼻梁挺直,下颌突出,与现代人的直立行走姿势相适应。

4.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5.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工具,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采集、狩猎等。

6.北京人善于用火,他们使用火烤肉、煮食、照明、驱赶野兽等,火的使用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第1课

第一课 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 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 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用时六年。

追答

初一历史课堂笔记(初一历史课堂笔记怎么记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