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2021(七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2021(七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2021年郑州市惠济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副卷)_百度知...

2022.01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yǎn)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qī)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方。

B.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hé)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个教堂,钟楼也已经坍(tān)塌了。

C. 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bǔ)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zhēn)怪有些外行人批评。

D.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téng),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jiàng),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膝(qī)上——xī;

C.嗔(zhēn)怪——chēn;

D.泥浆(jiàng)——jiāng;

故选B。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你只会感到更高渺、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静美、开阔的大地。

B.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C.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D.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渺——高邈。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B. 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络绎不绝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C. 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D.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不求甚解: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断,前后相接。此处用来形容“流淌着的泉水”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C.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用来句中形容“矮树丛和臭椿树苗”有高有低很不整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符合句中“不由得满心欢喜”的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动词)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代词)

C.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形容词)

D.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的臂弯里。(名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美丽的街市”中“美丽”为形容词;

B.“土里”的“里”是“里面”之意,是名词;

C.“能”是动词,“能愿动词”;

故选D。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B.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D.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都是“我”所说的话,故而应将“喊着”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 《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C.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冷静简洁地叙述故事,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D. 《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古香书屋存草》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不是明代;另外,《古香书屋存草》也非其作品,是其友人张嵋所写,蒲松龄曾为此文作序。

故选D。

二、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a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b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c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d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7.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 a B. b C. c D. d

8. 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9. 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芙蓉鸟事件”的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正确的一项是( )

A.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B. 买鸟---凝望----蒙冤---被疑---受罚---真相

C. 买鸟---凝望----蒙冤---受罚---被疑---真相

D. 买鸟---凝望----被疑---受罚---蒙冤---真相

10.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艺术上看,选文心理描写真挚细腻。文中不仅写了猫,还写了人,尤其是人的所思所想,不同的感情浓度表达得恰如其分。

B. 选文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作者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这份忏悔非常真诚而感人。

C. 作者描写了真实的家庭生活,选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没有虚构的成份,因此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震撼更加的强烈。

D. 文末加点的“永不”一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答案】7. C 8. B 9. A 10.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还原句子。句子内容及语境内容相符才能填入。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是针对某种所谓猫的罪证来说的,所以要考虑哪一处语境,体现了好像是猫的罪证。第⑧段a处前的句子“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只是表达“我”的愤怒,我的猜测,不能证明这就是猫的罪证,不适合。第⑩段b处前句子,“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妻子这段话,能说明猫对鸟有企图,似乎可以证明猫有作案动机,但是下文“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与妻子的话联系紧密,不适合放到b处。张妈不能为猫辩护,才进一步能证实猫真的吃了芙蓉鸟了。故“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适合放到第⑪段的c处。第⑫段d处前句子三妹的话,只是证明猫的去处,也不是证明猫罪证的,故不适合。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的方法。

根据画线句子“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中“我想”体现属于心理描写。“拿起”“追过去”“打”属于动作描写。故B项符合。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第③段句子“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可概括情节为“买鸟”;根据第③段句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可概括情节为“凝望”;根据第④段句子“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可概括为“被疑”;根据第⑧段句子“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可概括为“蒙冤”;根据第⑬段句子“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可概括为“受罚”;根据第⑮段句子“,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可概括为“真相”。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C.《猫》是郑振铎的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作品。故《猫》这篇文章是小说,故C项中的“选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没有虚构的成份”的说法是错误的。小说中的故事时虚构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故选C。

三、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2.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意与日去(去:丧失)

B. 非宁静无以致远(致:专心致志。)

C. 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D. 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

13.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B.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互相勉励,冒险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真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B. 文中的“俭”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C. 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第二个条件是学习,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D. 文章先正面论害,再反面说理,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表现了一位父亲在油将燃尽之时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答案】11. D 12. B 13. C 14.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划分错误,应划为“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B.句意: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C.砺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正确翻译为: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文章先从正面说理,再从反面论害,因此本项中“先反面论害,后正面说理”有误;

故选D。

【点睛】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是用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的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这是诗人的想学,此句也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B.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风正”,两岸才显得宽阔。“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的“江春”一语作铺垫。

C.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真快,令人感慨万千!

D. 颈联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6. 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B.“‘潮平’,帆才有悬空

态势;‘风正’,两岸才显得宽阔。”表述错误。正确的说法是:“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故选B。

【16题详解】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思念和安慰;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达的也是思乡思亲之情。

故选D。

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一上册语文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试题是很必要的,因为其有固定基础的作用。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一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 . 基础(22分)

1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⑴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

⑵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游子之悲的诗句是:□□□□,□□□□□□。(2分)

⑸ 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母亲xìn fú( )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⑵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ɡ( )地响着。

⑶我páo ɡēn wèn dǐ(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⑷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shà yǒu jiè shì( )地问他价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 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4.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夏天的大北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把“季节”改为“地方”)

B. 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删去“和生活”)

C. 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删去“由于”或者“使”)

D. 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把“讨论”改为“研究”)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 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意思相承或相关。(4分)

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

二.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9分)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思而不学则殆 ⑵人不堪其忧 ⑶三军可夺帅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3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 思考。

C. 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7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⑴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⑵孤往者尝为邺令

10.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11.说说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

(三)(8分)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12. 给这段话拟一个标题。(2分)

13.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把标志方位的词语列出来。(4分)

14. 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分)

(四)(14分)

还情

孙道荣

⑴一对老夫妻报警:他们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包裹里是整整1万元。

⑵钱是假的?警察帮他们检验,100张百元钞票,张张都是真的。这是一个陷阱?包裹里夹着一张纸条:“本公司抽出10位幸运人士,这1万元是公司送你的幸运钱,别担心有诈,请放心。”警察分析,一般的诈骗案中,骗子都是找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钱,哪有骗子直接送钱的?不像是骗局,也看不出有什么陷阱啊。

⑶有人劝他们:“既然是真钱,又确实是寄给你们的,你们就收下。”可不弄清楚钱的来路,老两口哪敢要这个钱?为了这个来路不明的包裹,老两口愁得茶饭不思,老太太更是急得病倒了。

⑷事情到了这一步,寄包裹的人终于现身了。她是老两口的一个忘年交,两家常有走动。问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老两口寄钱,她说是为了还情。

⑸原来,她孩子小的时候就在附近的小学读书。那时候,孩子下午3点多就放学,而她和丈夫快6点才下班,这中间的近3个小时成了空白时段,孩子没人管。她让孩子在学校边上的车棚里等她,而老两口就在车棚边经营着一家小店。有一次,在车棚里等妈妈的孩子咳嗽得很厉害,老太太闻声心疼地将孩子喊进了自己的店里,给孩子倒了杯热水。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⑹问清了孩子的情况,老两口对她说,今后,就让孩子放学后坐在他们的小店里等她吧。就这样,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坐到了小学毕业,一坐,就是6年。老两口还特地给孩子弄了张小桌椅,方便孩子做作业。有时候,她来接迟了,孩子已经跟老两口一起吃过了晚饭。

⑺对老两口,她一直心存感激。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⑻中秋节到了,她买了一盒月饼,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两口,老两口喜滋滋地收下了。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盒月饼。她自然坚决不肯收,老两口脸都变了:要是不肯收,下次再也别来了。她只好收下。

⑼快过年了,她托人从乡下买了一条家养的猪后腿作为年货送给老两口。老两口一见礼物,乐得合不拢嘴,好多年没吃过正宗的乡下家养猪肉了。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条金华火腿,老两口说:“火腿太硬,我们吃不动了,你们帮帮忙。”她只好无奈地收下。

⑽重阳节到了,她给老两口每人定做了一件唐装,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这一次,老两口没回送她礼物。可是,第二年儿童节,老两口给孩子买了一个新书包,还有一套漂亮的服装。

⑾她发现,每次送 老两口礼物,老人一定加倍送还。她觉得自己欠老两口的越来越多,于是她想出了这个主意,偷偷地给老两口寄钱。

⑿事情真相大白,老两口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老人将钱还给她,对她说:“经常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们,比什么礼物都好。”

⒀她点点头,豁然明白:有些情,是不需要还的;有些情,是一辈子也还不完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5.第⑴至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中的“她”为了“还情”具体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其中三件。(每件事不超过8个 字)(3分)

17.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18.你觉得文中的老两口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三. 作文(40分)

19.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

请以“我的七年级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可写人,可记事,写出真情实感;④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⑤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22分

1 10分 (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 1分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 1分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⑶ 2分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⑷ 2分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⑸ 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 4分 ⑴ 信服 ⑵ 嘹亮 ⑶刨根问底 ⑷煞有介事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2分 D

4 2分 D

5 4分 参考示例:海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广阅博览。/ 红梅傲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勇敢。 (句式基本相同2分,意思相承或相关2分。)

二 38分

( 一)9分

6 3分 ⑴ 疑惑 ⑵能忍受 ⑶改变(各1分)

7 3分 译文: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情况,仁德就在其中了。

(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 3分 B (应该是从学习方法的角度)

(二)7分

9 2分 (1)称赞,赞许 (2)曾经

10 2分 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每处0.5分)

11 3分 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1分)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1分)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1分)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 问:“令尊在太丘县任职,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三)8分

12 2分 参考示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3 4分 妙(1分) 空间顺序(1分) 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2分)

14 2分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四)14 分

15 3分 第⑴至⑶段写老两口收到神秘包裹,交代事件缘起,(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1 分)为下文展开情节做了铺垫。(1分)

16 3分 参考示例:中秋送月饼,年前送猪腿,重阳送唐装。

17 4分 “心急如焚”形象地写出了“她”赶往车棚接孩子时的急切、焦虑心理;“惊喜”写出了“她”见到孩子在小店里安静地写作业时的惊奇与 喜悦之情。

18 4分 老两口热心、慈爱、善良、正直、不贪财、助人不图回报。他们六年如一日热心地帮“她”照顾放学后的孩子;每次收到礼物都加倍回赠;收到1万元钱后报警,为来路不明的钱愁得茶饭不思。(意思对即可)

三 40分

19 40分 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导语:期末试题是所有考生最大的需求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将下面语句认真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正确、规范、美观。(2分)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贪婪 ( lán) 匿笑 ( nì ) 浑为一谈 花团锦簇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1年郑州市惠济外国语学校上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副卷)_百度知...

2022.01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yǎn)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qī)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方。

B.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hé)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个教堂,钟楼也已经坍(tān)塌了。

C. 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bǔ)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zhēn)怪有些外行人批评。

D.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téng),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jiàng),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膝(qī)上——xī;

C.嗔(zhēn)怪——chēn;

D.泥浆(jiàng)——jiāng;

故选B。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你只会感到更高渺、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静美、开阔的大地。

B.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C.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D.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渺——高邈。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B. 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络绎不绝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C. 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D.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不求甚解: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断,前后相接。此处用来形容“流淌着的泉水”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C.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用来句中形容“矮树丛和臭椿树苗”有高有低很不整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符合句中“不由得满心欢喜”的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动词)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代词)

C.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形容词)

D.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的臂弯里。(名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美丽的街市”中“美丽”为形容词;

B.“土里”的“里”是“里面”之意,是名词;

C.“能”是动词,“能愿动词”;

故选D。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B.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D.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都是“我”所说的话,故而应将“喊着”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 《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C.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冷静简洁地叙述故事,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D. 《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古香书屋存草》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不是明代;另外,《古香书屋存草》也非其作品,是其友人张嵋所写,蒲松龄曾为此文作序。

故选D。

二、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a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b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c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d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7.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 a B. b C. c D. d

8. 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9. 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芙蓉鸟事件”的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正确的一项是( )

A. 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B. 买鸟---凝望----蒙冤---被疑---受罚---真相

C. 买鸟---凝望----蒙冤---受罚---被疑---真相

D. 买鸟---凝望----被疑---受罚---蒙冤---真相

10.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艺术上看,选文心理描写真挚细腻。文中不仅写了猫,还写了人,尤其是人的所思所想,不同的感情浓度表达得恰如其分。

B. 选文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作者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这份忏悔非常真诚而感人。

C. 作者描写了真实的家庭生活,选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没有虚构的成份,因此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震撼更加的强烈。

D. 文末加点的“永不”一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答案】7. C 8. B 9. A 10.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还原句子。句子内容及语境内容相符才能填入。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是针对某种所谓猫的罪证来说的,所以要考虑哪一处语境,体现了好像是猫的罪证。第⑧段a处前的句子“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只是表达“我”的愤怒,我的猜测,不能证明这就是猫的罪证,不适合。第⑩段b处前句子,“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妻子这段话,能说明猫对鸟有企图,似乎可以证明猫有作案动机,但是下文“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与妻子的话联系紧密,不适合放到b处。张妈不能为猫辩护,才进一步能证实猫真的吃了芙蓉鸟了。故“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适合放到第⑪段的c处。第⑫段d处前句子三妹的话,只是证明猫的去处,也不是证明猫罪证的,故不适合。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的方法。

根据画线句子“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中“我想”体现属于心理描写。“拿起”“追过去”“打”属于动作描写。故B项符合。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第③段句子“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可概括情节为“买鸟”;根据第③段句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可概括情节为“凝望”;根据第④段句子“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可概括为“被疑”;根据第⑧段句子“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可概括为“蒙冤”;根据第⑬段句子“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可概括为“受罚”;根据第⑮段句子“,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可概括为“真相”。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C.《猫》是郑振铎的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作品。故《猫》这篇文章是小说,故C项中的“选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没有虚构的成份”的说法是错误的。小说中的故事时虚构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故选C。

三、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2.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意与日去(去:丧失)

B. 非宁静无以致远(致:专心致志。)

C. 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D. 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

13.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B.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互相勉励,冒险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真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B. 文中的“俭”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C. 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第二个条件是学习,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D. 文章先正面论害,再反面说理,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表现了一位父亲在油将燃尽之时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答案】11. D 12. B 13. C 14.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划分错误,应划为“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B.句意: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C.砺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正确翻译为: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文章先从正面说理,再从反面论害,因此本项中“先反面论害,后正面说理”有误;

故选D。

【点睛】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是用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的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这是诗人的想学,此句也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B.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风正”,两岸才显得宽阔。“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的“江春”一语作铺垫。

C.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真快,令人感慨万千!

D. 颈联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6. 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B.“‘潮平’,帆才有悬空

态势;‘风正’,两岸才显得宽阔。”表述错误。正确的说法是:“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故选B。

【16题详解】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思念和安慰;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表达的也是思乡思亲之情。

故选D。

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一上册语文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试题是很必要的,因为其有固定基础的作用。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一上册语文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 . 基础(22分)

1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⑴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1分)

⑵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⑶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游子之悲的诗句是:□□□□,□□□□□□。(2分)

⑸ 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⑴母亲xìn fú( )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⑵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ɡ( )地响着。

⑶我páo ɡēn wèn dǐ(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⑷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shà yǒu jiè shì( )地问他价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 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4.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夏天的大北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把“季节”改为“地方”)

B. 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删去“和生活”)

C. 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删去“由于”或者“使”)

D. 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把“讨论”改为“研究”)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 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意思相承或相关。(4分)

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

二.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9分)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思而不学则殆 ⑵人不堪其忧 ⑶三军可夺帅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3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 思考。

C. 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二)(7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⑴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⑵孤往者尝为邺令

10.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11.说说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3分)

(三)(8分)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12. 给这段话拟一个标题。(2分)

13. 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把标志方位的词语列出来。(4分)

14. 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分)

(四)(14分)

还情

孙道荣

⑴一对老夫妻报警:他们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包裹里是整整1万元。

⑵钱是假的?警察帮他们检验,100张百元钞票,张张都是真的。这是一个陷阱?包裹里夹着一张纸条:“本公司抽出10位幸运人士,这1万元是公司送你的幸运钱,别担心有诈,请放心。”警察分析,一般的诈骗案中,骗子都是找各种理由让当事人汇钱,哪有骗子直接送钱的?不像是骗局,也看不出有什么陷阱啊。

⑶有人劝他们:“既然是真钱,又确实是寄给你们的,你们就收下。”可不弄清楚钱的来路,老两口哪敢要这个钱?为了这个来路不明的包裹,老两口愁得茶饭不思,老太太更是急得病倒了。

⑷事情到了这一步,寄包裹的人终于现身了。她是老两口的一个忘年交,两家常有走动。问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老两口寄钱,她说是为了还情。

⑸原来,她孩子小的时候就在附近的小学读书。那时候,孩子下午3点多就放学,而她和丈夫快6点才下班,这中间的近3个小时成了空白时段,孩子没人管。她让孩子在学校边上的车棚里等她,而老两口就在车棚边经营着一家小店。有一次,在车棚里等妈妈的孩子咳嗽得很厉害,老太太闻声心疼地将孩子喊进了自己的店里,给孩子倒了杯热水。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⑹问清了孩子的情况,老两口对她说,今后,就让孩子放学后坐在他们的小店里等她吧。就这样,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坐到了小学毕业,一坐,就是6年。老两口还特地给孩子弄了张小桌椅,方便孩子做作业。有时候,她来接迟了,孩子已经跟老两口一起吃过了晚饭。

⑺对老两口,她一直心存感激。她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⑻中秋节到了,她买了一盒月饼,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两口,老两口喜滋滋地收下了。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盒月饼。她自然坚决不肯收,老两口脸都变了:要是不肯收,下次再也别来了。她只好收下。

⑼快过年了,她托人从乡下买了一条家养的猪后腿作为年货送给老两口。老两口一见礼物,乐得合不拢嘴,好多年没吃过正宗的乡下家养猪肉了。可是,临走时老两口硬是送还她两条金华火腿,老两口说:“火腿太硬,我们吃不动了,你们帮帮忙。”她只好无奈地收下。

⑽重阳节到了,她给老两口每人定做了一件唐装,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这一次,老两口没回送她礼物。可是,第二年儿童节,老两口给孩子买了一个新书包,还有一套漂亮的服装。

⑾她发现,每次送 老两口礼物,老人一定加倍送还。她觉得自己欠老两口的越来越多,于是她想出了这个主意,偷偷地给老两口寄钱。

⑿事情真相大白,老两口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老人将钱还给她,对她说:“经常带着孩子来看看我们,比什么礼物都好。”

⒀她点点头,豁然明白:有些情,是不需要还的;有些情,是一辈子也还不完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5.第⑴至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文中的“她”为了“还情”具体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其中三件。(每件事不超过8个 字)(3分)

17.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天黑了,当她心急如焚地赶到车棚接孩子时,惊喜地看见,孩子正坐在店里安静地做着作业呢。

18.你觉得文中的老两口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4分)

三. 作文(40分)

19.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踏入初中,我们因结识新朋友而开心快乐,因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同时大概也不乏成长的烦恼和郁闷……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相信你也品尝过各种不同的味道。

请以“我的七年级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可写人,可记事,写出真情实感;④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⑤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22分

1 10分 (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 1分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 1分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⑶ 2分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⑷ 2分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⑸ 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 4分 ⑴ 信服 ⑵ 嘹亮 ⑶刨根问底 ⑷煞有介事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2分 D

4 2分 D

5 4分 参考示例:海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广阅博览。/ 红梅傲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勇敢。 (句式基本相同2分,意思相承或相关2分。)

二 38分

( 一)9分

6 3分 ⑴ 疑惑 ⑵能忍受 ⑶改变(各1分)

7 3分 译文: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情况,仁德就在其中了。

(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 3分 B (应该是从学习方法的角度)

(二)7分

9 2分 (1)称赞,赞许 (2)曾经

10 2分 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每处0.5分)

11 3分 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1分)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1分)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1分)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 问:“令尊在太丘县任职,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道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三)8分

12 2分 参考示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13 4分 妙(1分) 空间顺序(1分) 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2分)

14 2分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四)14 分

15 3分 第⑴至⑶段写老两口收到神秘包裹,交代事件缘起,(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1 分)为下文展开情节做了铺垫。(1分)

16 3分 参考示例:中秋送月饼,年前送猪腿,重阳送唐装。

17 4分 “心急如焚”形象地写出了“她”赶往车棚接孩子时的急切、焦虑心理;“惊喜”写出了“她”见到孩子在小店里安静地写作业时的惊奇与 喜悦之情。

18 4分 老两口热心、慈爱、善良、正直、不贪财、助人不图回报。他们六年如一日热心地帮“她”照顾放学后的孩子;每次收到礼物都加倍回赠;收到1万元钱后报警,为来路不明的钱愁得茶饭不思。(意思对即可)

三 40分

19 40分 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导语:期末试题是所有考生最大的需求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将下面语句认真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正确、规范、美观。(2分)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贪婪 ( lán) 匿笑 ( nì ) 浑为一谈 花团锦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2021(七年级数学上册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