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书(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人教版

学生即将接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课本知识,其中目录有哪些知识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课本的目录,让大家对即将要学的知识进行了解。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目录: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 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 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科学家的故事 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 “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学·技术·社会 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目录: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 节水农业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科学·技术·社会 现代化温室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科学·技术·社会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

学习 七年级生物 课本知识内容,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还在其次。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一)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 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二)

1、 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光线经过显微镜的路线:

最早发现光学显微镜的是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线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的。

2、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b.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为了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b.染色时用稀碘液。

c.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的位置?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气泡的区别:气泡边缘是粗黑的,中间没有细胞核,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

7、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8、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的细胞液

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和选择透过性)

10、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1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的有机物。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

12、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1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复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在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4、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5、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6、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7、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8、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19、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0、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22、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3、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4、课本70页草履虫的结构。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三)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 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7、观察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气孔)—保护组织、叶肉(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徒手切片法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3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3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④提供氧气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36、演示实验与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7、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38、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a有机物(纤维素、蛋白质和脂类、DNA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的组成成分)b从器官水平(种子、萝卜和红薯的根、马铃薯的茎大部分都是有机物)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9、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分别说明:呼吸时放热、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呼吸时消耗氧气。

40、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41、呼吸作用的部位:线粒体

4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说是活细胞的共同特征

4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二氧化碳(低温、少氧、多二氧化碳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同时要联系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甜)

45、植被的概念: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46、植被的类型:荒漠、草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47、郑州植被类型属于落叶阔叶林

48、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49、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力求是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重点知识

2.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目录

3.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教材目录

4.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

5.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冀教版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秦皇岛市第十中学 李智敏

教材分析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并上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常用实验器具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将逐步接触到,本节课做一般了解即可。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实验中最常用到的观察仪器,所以关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初一新生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实验室常有一种神秘感,他们没有受过在实验室内学习的规范教育,进入实验室后,很有可能不知道遵守实验室规则,不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组织好教学。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认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包括示范镜)、培养几名参观实验室的引导员。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组织教学

一、引言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⑴能做实验

⑵能观察生物

等等

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二、讲授新课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向往实验,渴望在实验室学习。

1.组织参观实验室

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分成四个小组:

⑴参观实验室的布局、设施;

⑵参观实验室内橱窗、模型、标本;

⑶参观教师制作的动、植物标本;

⑷参观学生制作的动、植物标本。

坐回实验台。

分成小组避免拥挤,节约时间。

激发他们热爱实验室,尊敬老师的情感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规则”

引导学生讨论:

⑴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

看课本第3页上图示资料。

分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策略,而且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补充一些在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应让学生知道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了解实验室常常用到的一些实验器具

引导学生按照书上彩图,认识常用实验器具。

鼓励学生说出各器具的主要功能并给与补充。这些实验器具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会逐步接触、了解它们,指出显微镜是我们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

边看书边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器具。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各器具的功能,互相补充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要求学生按照书上彩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并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小组学习。

在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对照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作为“评委”,主要指出:

⑴做得好的地方

⑵不足之处。

活动后要给与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

肯定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把主要部分如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的作用再加以强调。

指出物镜、目镜镜头上标有的数字为放大倍数。

为后面介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作准备。

4.用显微镜观察毛发

课前已调好的两台示范镜放在讲桌上。

按小组有秩序地到前边观察毛发(其他同学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结构)。

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不清楚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在学生观察时,可尽快在学生实验台上再多调几台显微镜,并指导观察。

兴趣浓厚,观察认真。

学生没使用过显微镜,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好焦距。

提出问题:显微镜下观察的毛发与肉眼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踊跃回答。

如粗了,放大了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时指出: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150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认同显微镜的作用。

请一名同学到示范镜前计算毛发被放大的倍数。

告诉其他同学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并计算出毛发被放大的倍数。

5.显微镜的用途、发展史

创设情境:半个多世纪前,许多地方瘟疫肆虐,使人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不明,从第一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认识到病原体的存在,为战胜疾病创造了条件。

显微镜为人类开启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

在实验室中显微镜为常用的实验仪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知道哪些地方还用到显微镜吗?

你知道显微镜的发展史吗?

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而感到自豪。

发散思维,举手发言,互相交流。

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

给予肯定性、鼓励性评价。

通过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展示图片或通过投影等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中几台典型的显微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播放录像。

认真观看图片、投影或录像。

感受显微镜制作技术的发展。

三、小结

用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学生总结,并互相补充。

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使之结构化、条理化。

四、讨论题

生物存在于我们周围,生物学问题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探究生物学问题,除在实验室进行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呢?请同学们思考,举例说明。

学生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五、结束语

鼓励同学们掌握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学会观察

秦皇岛市第十中学 李智敏

教材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节课中以学生观察月季花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而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又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涉及到的模仿临时装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观察过很多生物,如蜗牛、鱼、昆虫、种子、花等,所以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另外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也没有做过临时装片,这方面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强的。

设计理念

通过对“课件”显示内容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意义,在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独立使用显微镜,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纠正其他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⑴图片(可以是风景、动物或植物)

⑵课件(骆驼、骆驼刺、旗形树的图片。并配有解说,说明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⑶带花的月季枝条(4人1枝)、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按实验组准备)

学生:⑴预习书第7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花、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一、引入

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容,从而引出观察的课题

通过观察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会获得哪些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科学“观察”方法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观察、描述图片内容。

二、讲授新课

播放课件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生存。

观看“课件”,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没有“课件”可以用图片替代,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表达出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学生观察,总结观察结果。

此策略主要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骆驼的结构有驼峰,生活习性是很少排尿,只有在460C以上才出汗,适应沙漠生活;

骆驼刺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倍多,能在沙漠中生活;

旗型树树冠象一面旗帜的形态,使它能在长期受一侧风作用的环境下生存。

指出观察的意义。

进一步阐明,同学们观察的重点都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也告诉我们: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目的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

有成就感,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对同学观察的结果予以肯定性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重点强调:

观察是使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的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的第一步。

进一步设疑,面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地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探究竟”活动1~3。

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的过程和方法。

动手操作

小组分工合作,有的粘贴

有的记录

小组进行交流,代表发言。

通过动手操作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真体会事物的本质,并注意发现规律。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注意体会观察方位上的特点。(强调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对学生交流中不完整、不正确的应及时补充、纠正。

总结在观察方位上的特点,归纳科学观察的正确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等。

小组发言,互相质疑讨论。

培养学生会交流的科学品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进入更微观的世界,看一看花粉粒的真面目。

引导学生看教材“探究竟”活动4。

看书,在预习的基础上熟悉显微镜规范操作过程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这一步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对显微镜不熟悉,只靠预习是很不够的。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巡视时注意发现问题,以便能在总结时有的放矢。

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对没有看到物象的同学,教师应给于鼓励和安慰,避免因第一次失败而影响以后对实验的兴趣和信心。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观察花粉粒的整个过程。

倾听、观察、寻找、发现与自己操作不一样的地方。

此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实现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操作的方法”。

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包括操作过程、易出现错误的步骤、很难把握的操作以及存在的困难等)。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此活动,使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得到加强。

强调镜筒升降时,眼睛注视的位置以及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等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再一次观察

动手操作。

熟能生巧,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是很必要的。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与书第6页图1—5比较。

讨论、交流二者的不同及不同的原因。

因使用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不同,所以看到的效果不同。

从肉眼观察图片、实物到放大镜观察花粉粒、显微镜观察花粉粒,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你认为观察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回答可能比较杂乱,教师及时联系前边的观察操作加以纠正总结,得出观察的正确方法:确定观察的对象→制定计划和观察程序→准备工具和记录表→准备材料→按计划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 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科学家的故事 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 “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学·技术·社会 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 节水农业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科学·技术·社会 现代化温室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科学·技术·社会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人教版

学生即将接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课本知识,其中目录有哪些知识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课本的目录,让大家对即将要学的知识进行了解。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目录: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目录: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 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 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科学家的故事 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 “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学·技术·社会 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目录: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 节水农业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科学·技术·社会 现代化温室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科学·技术·社会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

学习 七年级生物 课本知识内容,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还在其次。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一)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 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富集)课本p26;课本p27页1题;注意DDT的例子p31 ; p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二)

1、 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光线经过显微镜的路线:

最早发现光学显微镜的是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学显微镜的光线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的。

2、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a.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b.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清水;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为了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b.染色时用稀碘液。

c.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的位置?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气泡的区别:气泡边缘是粗黑的,中间没有细胞核,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

7、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8、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的细胞液

9、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和选择透过性)

10、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将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1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的有机物。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

12、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1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复制加倍在平均分配在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4、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5、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16、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7、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8、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19、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0、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2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22、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3、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4、课本70页草履虫的结构。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三)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 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7、观察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气孔)—保护组织、叶肉(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徒手切片法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3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3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④提供氧气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36、演示实验与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7、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38、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a有机物(纤维素、蛋白质和脂类、DNA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的组成成分)b从器官水平(种子、萝卜和红薯的根、马铃薯的茎大部分都是有机物)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9、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分别说明:呼吸时放热、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呼吸时消耗氧气。

40、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41、呼吸作用的部位:线粒体

4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说是活细胞的共同特征

4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二氧化碳(低温、少氧、多二氧化碳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同时要联系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甜)

45、植被的概念: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46、植被的类型:荒漠、草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47、郑州植被类型属于落叶阔叶林

48、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49、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力求是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重点知识

2.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目录

3.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本教材目录

4.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目录

5.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知识内容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冀教版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

秦皇岛市第十中学 李智敏

教材分析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并上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常用实验器具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将逐步接触到,本节课做一般了解即可。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实验中最常用到的观察仪器,所以关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初一新生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实验室常有一种神秘感,他们没有受过在实验室内学习的规范教育,进入实验室后,很有可能不知道遵守实验室规则,不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组织好教学。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认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包括示范镜)、培养几名参观实验室的引导员。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组织教学

一、引言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⑴能做实验

⑵能观察生物

等等

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二、讲授新课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向往实验,渴望在实验室学习。

1.组织参观实验室

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分成四个小组:

⑴参观实验室的布局、设施;

⑵参观实验室内橱窗、模型、标本;

⑶参观教师制作的动、植物标本;

⑷参观学生制作的动、植物标本。

坐回实验台。

分成小组避免拥挤,节约时间。

激发他们热爱实验室,尊敬老师的情感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规则”

引导学生讨论:

⑴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

⑵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

看课本第3页上图示资料。

分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策略,而且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补充一些在实验中经常碰到的、应让学生知道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了解实验室常常用到的一些实验器具

引导学生按照书上彩图,认识常用实验器具。

鼓励学生说出各器具的主要功能并给与补充。这些实验器具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会逐步接触、了解它们,指出显微镜是我们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仪器。

边看书边认识实验台上的实验器具。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各器具的功能,互相补充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要求学生按照书上彩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并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小组学习。

在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对照显微镜说出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作为“评委”,主要指出:

⑴做得好的地方

⑵不足之处。

活动后要给与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

肯定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把主要部分如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的作用再加以强调。

指出物镜、目镜镜头上标有的数字为放大倍数。

为后面介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作准备。

4.用显微镜观察毛发

课前已调好的两台示范镜放在讲桌上。

按小组有秩序地到前边观察毛发(其他同学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结构)。

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不清楚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在学生观察时,可尽快在学生实验台上再多调几台显微镜,并指导观察。

兴趣浓厚,观察认真。

学生没使用过显微镜,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好焦距。

提出问题:显微镜下观察的毛发与肉眼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踊跃回答。

如粗了,放大了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时指出: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150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认同显微镜的作用。

请一名同学到示范镜前计算毛发被放大的倍数。

告诉其他同学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并计算出毛发被放大的倍数。

5.显微镜的用途、发展史

创设情境:半个多世纪前,许多地方瘟疫肆虐,使人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不明,从第一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认识到病原体的存在,为战胜疾病创造了条件。

显微镜为人类开启了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

在实验室中显微镜为常用的实验仪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知道哪些地方还用到显微镜吗?

你知道显微镜的发展史吗?

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而感到自豪。

发散思维,举手发言,互相交流。

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

给予肯定性、鼓励性评价。

通过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展示图片或通过投影等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中几台典型的显微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播放录像。

认真观看图片、投影或录像。

感受显微镜制作技术的发展。

三、小结

用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学生总结,并互相补充。

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使之结构化、条理化。

四、讨论题

生物存在于我们周围,生物学问题也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探究生物学问题,除在实验室进行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呢?请同学们思考,举例说明。

学生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五、结束语

鼓励同学们掌握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学会观察

秦皇岛市第十中学 李智敏

教材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节课中以学生观察月季花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而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又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涉及到的模仿临时装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观察过很多生物,如蜗牛、鱼、昆虫、种子、花等,所以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另外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也没有做过临时装片,这方面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强的。

设计理念

通过对“课件”显示内容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意义,在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独立使用显微镜,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纠正其他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⑴图片(可以是风景、动物或植物)

⑵课件(骆驼、骆驼刺、旗形树的图片。并配有解说,说明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⑶带花的月季枝条(4人1枝)、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按实验组准备)

学生:⑴预习书第7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花、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一、引入

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容,从而引出观察的课题

通过观察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会获得哪些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科学“观察”方法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观察、描述图片内容。

二、讲授新课

播放课件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解释它们为什么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生存。

观看“课件”,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没有“课件”可以用图片替代,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表达出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学生观察,总结观察结果。

此策略主要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骆驼的结构有驼峰,生活习性是很少排尿,只有在460C以上才出汗,适应沙漠生活;

骆驼刺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倍多,能在沙漠中生活;

旗型树树冠象一面旗帜的形态,使它能在长期受一侧风作用的环境下生存。

指出观察的意义。

进一步阐明,同学们观察的重点都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也告诉我们: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目的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

有成就感,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对同学观察的结果予以肯定性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重点强调:

观察是使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的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的第一步。

进一步设疑,面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地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探究竟”活动1~3。

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的过程和方法。

动手操作

小组分工合作,有的粘贴

有的记录

小组进行交流,代表发言。

通过动手操作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真体会事物的本质,并注意发现规律。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注意体会观察方位上的特点。(强调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对学生交流中不完整、不正确的应及时补充、纠正。

总结在观察方位上的特点,归纳科学观察的正确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等。

小组发言,互相质疑讨论。

培养学生会交流的科学品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进入更微观的世界,看一看花粉粒的真面目。

引导学生看教材“探究竟”活动4。

看书,在预习的基础上熟悉显微镜规范操作过程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这一步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对显微镜不熟悉,只靠预习是很不够的。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巡视时注意发现问题,以便能在总结时有的放矢。

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对没有看到物象的同学,教师应给于鼓励和安慰,避免因第一次失败而影响以后对实验的兴趣和信心。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观察花粉粒的整个过程。

倾听、观察、寻找、发现与自己操作不一样的地方。

此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实现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操作的方法”。

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包括操作过程、易出现错误的步骤、很难把握的操作以及存在的困难等)。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此活动,使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得到加强。

强调镜筒升降时,眼睛注视的位置以及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等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再一次观察

动手操作。

熟能生巧,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是很必要的。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与书第6页图1—5比较。

讨论、交流二者的不同及不同的原因。

因使用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不同,所以看到的效果不同。

从肉眼观察图片、实物到放大镜观察花粉粒、显微镜观察花粉粒,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你认为观察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回答可能比较杂乱,教师及时联系前边的观察操作加以纠正总结,得出观察的正确方法:确定观察的对象→制定计划和观察程序→准备工具和记录表→准备材料→按计划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 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科学家的故事 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 “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产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科学·技术·社会 朊病毒、疯牛病、克雅氏病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 节水农业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科学·技术·社会 现代化温室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科学·技术·社会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七年级上册生物书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