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例题大全(初三物理中考真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例题大全(初三物理中考真题及答案)

几道初中物理题,急

第一题:1.将一根棒A的一端放在另一根棒B中点处,能吸引则A有磁性,不能吸引则B有磁性

2.将两根棒用细线绑在中点处,悬空,来回摆动的有磁性

3.用小磁针的一极靠近棒A的一端,①若吸引,则用磁针的同一极靠近A的另一端,若吸引则A无磁性,若排斥则A有磁性

第二题:用第一题的方法找出磁铁棒(只不过有三根棒),用磁铁棒吸引剩下的两根棒,能吸引的是铁棒,不能的是铜棒

第三题:用一张稍厚的纸(大一点)盖住磁体,上面撒一些磁性材料——铁粉,轻轻敲击纸片,观察铁粉的分布,就是磁感线的分布啦,找到磁极,剩下判断NS极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应该会吧)

第四题:(现有资料,写的还好,给你整下来了)

1. 磁石的吸铁性及其应用

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磁石吸铁和同性相斥的应用事例。例如《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命方士栾大用磁石做成的棋子“自相触击”;而《椎南万毕术》(西汉刘安)还有“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则相拒不休”的详细记载。南北朝(512~518年)的《水经注》(郦道元)和另一本《三辅黄图》都有秦始皇用磁石建造阿房宫北阙门,“有隐甲怀刃人门”者就会被查出的记载。《晋书•马隆传》的故事可供参考:相传3世纪时智勇双全的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命士兵将大批磁石堆垒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镗,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溜碍”)。

古代,还常常将磁石用于医疗。《史记》中有用“五石散”内服治病的记载,磁石就是五石之一。晋代有用磁石吸出体内铁针的病案。到了宋代,有人把磁石放在耳内,口含铁块,因而治愈耳聋。

磁石只能吸铁,而不能吸金、银、铜等其他金属,也早为我国古人所知。《淮南子》中有“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2. 磁石的指向性及其应用

在我国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制出了指向仪器 司南。《鬼谷子》中有“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的记载。稍后的《韩非子》中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有“司南之杓(勺子),投之于地(中央光滑的地盘),其柢(勺的长柄)指南”。

不言而喻,司南的指向性较差。北宋时曾公亮与丁度(990~1053)编撰的《武经总要》(1044年)在前集卷十五记载了指南鱼的使用及其制作方法:“若遇天景噎(阴暗)霾,夜色瞑黑,又不能辨方向……出指南车或指南鱼,以辨所向……鱼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极为清晰地论述了热退磁现象的应用。当烧至通赤时,温度超过居里点,磁畴瓦解,这时成为顺磁体。再用水冷却,磁畴又重新恢复。这时鱼尾正对子位(北方),在地磁场作用下,磁畴排列具有方向性,因而被磁化。还应注意到,“钤鱼首出火”时“没尾数分”,鱼呈倾斜状,此举使鱼体更接近地磁场方向,磁化效果会更好。从司南到指南鱼,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在使用上仍多有不便。我国古籍中,关于指南针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该书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用法:水法,用指南针穿过灯芯草而浮于水面;指法,将指南针搁在指甲上;碗法,将指南针放在碗沿;丝悬法,将独股蚕丝用蜡粘于针腰处,在无风处悬挂。磁针的制作,采用了人工磁化方法。正是由于指南针的出现,沈括最先发现了磁偏现象,“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南宋时,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述了将指南龟支在钉尖上。由水浮改为支撑,对于指南仪器这是在结构上的一次较大改进,为将指南针用于航海提供了方便条件。

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录,最早见于宋代朱彧(yù)的《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以后,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极丰。到了明代,遂有郑和下西洋,远洋航行到非洲东海岸之壮举。西方“关于指南针航海的记载,是在1207年英国纳肯(A. Neckam,1157~1217)的《论器具》中。

3. 其他与磁有关的自然现象

极光源于宇宙中的高能荷电粒子,它们在地磁场作用下折向南北极地区,与高空中的气体分子、原子碰撞,使分子、原子激发而发光。我国研究人员在历代古籍中业已发现,自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751年,有关极光记载达474次。在公元1~10世纪的180余次记载中,有确切日期的达140次之多。在西方最早记载极光的,当推亚里士多德,他称极光为“天上的裂缝”。“极光”这一名称,始于法国哲学家伽桑迪。

太阳黑子,也是一种磁现象。在欧洲人还一直认为太阳是完美无缺的天体时,我国先人早已发现了太阳黑子。根据我国研究人员搜集与整理,自前165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史书中观测黑子记录为127次。这些古代观测资料为今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翔实可靠的资料。

遗憾的是,关于磁的认识尽管极为丰富,而关于磁现象的本质及解释,往往又是含糊的,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就连被称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对磁现象也认为,“莫可原其理”,“未深考耳”,致使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未能产生可与英国吉尔伯特《论磁》比美的著作。 1.把一根竖着立在另一根横着的中点,离开桌面,如果不掉下来那就竖着这根有磁性。如果掉下来了,横着那根有磁性。

可以用小磁针吧?先让小磁针端南正北,分别把那两根刚在小磁针周围试下,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有磁性。

用一个已知磁极的磁铁的N极先吸引其中一根,再反过来用S极吸引,如果两面都吸引说明它没磁性,如果一个吸引一个排斥说明它有磁性。

4.指南针,司南,指南鱼

不好意思啊,技术到这儿了。

初中物理所有物理公式每个十个解答题及步骤答案求助随便写几个吧_百度...

1、简单的求速度问题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其跨海隧道全长5300m,一辆小轿车匀速通过跨海隧道的时间是265s,则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是多长?

2、过桥问题(或隧道问题)

(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米的大桥,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长120米,匀速通过长360米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3)一列长310米的火车,用13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1min10s的时间,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3、比值问题

(1)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多少?

4、速度大小的比较问题

甲同学骑车行驶45km用3h,乙同学跑400米的纪录是1min20s,他们两人谁的速度大?

5、爆炸离开问题

(1)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2400px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20px/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

(2)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若引火线燃烧速度是12.5px/s,求引火线的长度。

6、追赶问题

(1)步行人的速度为v1=5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km/h,若步行人先出发t=30min,则骑车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

(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10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min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

求:①乙车的速度。

②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

③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

④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7、相遇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300m,小明和小红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步行速度都是1.5m/s,同时有一只小狗在两人之间来回奔跑,其速度为6m/s,则小明和小红相遇时,小狗奔跑了多少路程?

(2)速度都是30km/h的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相向行驶,当它们相距60km时,一只鸟以60km/h的速度离开甲车头直向乙车飞去,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继续在两车头间来回飞着,试问到甲乙两车车头相遇时,这只鸟共飞行了多少路程?

8、平均速度问题

(一)一般的求平均速度问题

(1)一运动物体通过240m的路程,前一半路程用了1min,后一半路程用了40s。

求:①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②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全程的平均速度。

(2)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s,如果他前6s的平均速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二)已知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汽车在90km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求汽车在这9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2)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一个同学早晨跑步,上山的速度是4m/s,下山的速度是6m/s,那么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已知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10、速度的加减问题

(1)两码头相距144km,水流的速度为10.8km/h,某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8km/h,那么轮船在两码头间往返一次需多长时间?

(2)乘客坐在一辆以速度v1=14m/s行驶的列车车窗旁,看到平行直道上迎面驶来的另一列车,此车的全长是450m,速度v2=16m/s。问这列火车全部通过窗口需多长时间?

(3)一列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迎面而来一列长300m的货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客车上乘客通过窗口看到货车从他跟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4)有两列火车,速度分别是54km/h和10m/s,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0m和300m,若两车想向行驶,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错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5)火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扶梯不动,人沿扶梯走上去需3min,则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11、声音来回问题

(1)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

(2)某人在距海面6.8m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声音信号,经过0.54s 接收到反射信号,求此处海的深度?(当时气温15°C,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30m/s.)

(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 听到了回声,求:①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②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密度的应用

1. 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

2.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3. 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求金属块的密度.

4. 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取质量相同的这两种金属做成合金,试证明该合金的密度为(假设混合过程中体积不变).

5. 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体积为150px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纯金(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

6. 设有密度为和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若取体积分别为和的这两种液体混合,且,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证: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或。

7. 密度为0.8g/cm3的甲液体1000px3和密度为1.2g/cm3的乙液体500px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8.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声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初三物理中考真题及答案

答案选D

分析:

A错误:两物体密度都小于甲液体密度,都漂浮,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体积相等,物体A的密度大,所以质量大,因此A受到的浮力大

B错误:两物体密度都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都沉底,两者体积相等,利用F浮=ρ液gV排,可得浮力相等

C错误,A放入乙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重力F浮=GA=ρAgV,B放入甲中沉底,浮力利用F浮=ρ甲gV排可以得到,因为ρ甲>ρA,所以B受到的浮力大

D正确:将A放入甲液体,漂浮F浮=GA=ρAgV,将B放入乙液体,沉底,F浮=ρ乙gV排=ρ乙gV

所以两者浮力之比为ρA:ρ乙

【俊狼猎英】团队为您回答,祝您开心! C、正确 ,此时的排水量相同,则浮力相同,其他不成立。

初中物理经典例题及解析

1、将质量为3×10-2k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物体静止后从容器中排出的水了2×10负5m3,求物体浮力大小。

解:F浮=G排=m排g=(1000kg/m^3)x(2×10负5m3x9.8N/kg=0.0196kg

2、挂着标语的氢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球受到重力(),气球受到浮力()(选择,增大,减小,不变)

解:挂着标语的氢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球受到重力(不变),气球受到浮力(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上来的`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它受到的重力(),浮力(),浸在水里的体积()(选择,增大,减小,不变)最后的合力()

解:浮上来的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减小),浸在水里的体积(减小),最后的合力(为零)(因为最终处于漂浮状态,这时必然存在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合力为零)

4、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往瓶内道一点开水,晃动几下后倒掉,并迅速盖紧瓶盖。随后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解:盖紧瓶盖后气体温度很快降低,从而使得瓶压低于瓶外气压,所以将看到的现象是(瓶子瘪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5、我们在大气中时刻承受着大气压强,由于xxxxxx所以我们通常感觉不到。但又是也有例外,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起飞到高空时,我们便会感觉到耳朵受压而不舒服,这是因为xxxxxxxxx。

解:我们在大气中时刻承受着大气压强,这是因为人体内也有气压,体内外压强差为0,所以我们通常感觉不到,当然这也与人长期在地球大气中生活从而适应了的结果。但又是也有例外,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起飞到高空时,我们便会感觉到耳朵受压而不舒服,这是因为高空压强低,体内外压强差不为0。

6、抗洪人员穿的救生衣是用泡沫做成的,为了安全必须使人的头部露出水面,某抗洪人员的体重为600牛,头部体积占总体积的十分之一,泡沫材料的密度为10kg每立方米,则此人救生衣的体积不得少于多少?(人体密度为1.06x10^3千克/立方米,g=10牛每千克)

解:

(1)抗洪人员的体重为600牛,人体密度为1.06x10^3千克/立方米,人的体积为:

V=m/ρ=(600/10)/1.06x10^3=5.66x10^-2m^3

(2)最小浸入(除头部)体积:0.0566立方米x(9/10)=0.05094立方米

(3)假设泡沫材料的体积为V,则:

Vx10kg每立方米x10牛每千克+600=(V+0.05094)x10^3x10

解得:V=0.00915m^3

7、为什么把重为5N,体积为600立方厘米的物体投入水中,浮力为5N而不是6N?

解:此题易犯的错误是直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去求,结果是6N,这个错误在于忽略了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假如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肯定为6N,但物体的重力只有5N,物体必不能保持这种浸没状态,而是要上浮直至漂浮,而物体在漂浮时,物体受到和浮力与它自身的重力相等,因而最终物体受到的浮力为5N。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几道初中物理题,急

第一题:1.将一根棒A的一端放在另一根棒B中点处,能吸引则A有磁性,不能吸引则B有磁性

2.将两根棒用细线绑在中点处,悬空,来回摆动的有磁性

3.用小磁针的一极靠近棒A的一端,①若吸引,则用磁针的同一极靠近A的另一端,若吸引则A无磁性,若排斥则A有磁性

第二题:用第一题的方法找出磁铁棒(只不过有三根棒),用磁铁棒吸引剩下的两根棒,能吸引的是铁棒,不能的是铜棒

第三题:用一张稍厚的纸(大一点)盖住磁体,上面撒一些磁性材料——铁粉,轻轻敲击纸片,观察铁粉的分布,就是磁感线的分布啦,找到磁极,剩下判断NS极的事就交给你了(你应该会吧)

第四题:(现有资料,写的还好,给你整下来了)

1. 磁石的吸铁性及其应用

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我国古代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磁石吸铁和同性相斥的应用事例。例如《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命方士栾大用磁石做成的棋子“自相触击”;而《椎南万毕术》(西汉刘安)还有“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则相拒不休”的详细记载。南北朝(512~518年)的《水经注》(郦道元)和另一本《三辅黄图》都有秦始皇用磁石建造阿房宫北阙门,“有隐甲怀刃人门”者就会被查出的记载。《晋书•马隆传》的故事可供参考:相传3世纪时智勇双全的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命士兵将大批磁石堆垒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磁石吸住,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镗,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溜碍”)。

古代,还常常将磁石用于医疗。《史记》中有用“五石散”内服治病的记载,磁石就是五石之一。晋代有用磁石吸出体内铁针的病案。到了宋代,有人把磁石放在耳内,口含铁块,因而治愈耳聋。

磁石只能吸铁,而不能吸金、银、铜等其他金属,也早为我国古人所知。《淮南子》中有“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2. 磁石的指向性及其应用

在我国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制出了指向仪器 司南。《鬼谷子》中有“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的记载。稍后的《韩非子》中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有“司南之杓(勺子),投之于地(中央光滑的地盘),其柢(勺的长柄)指南”。

不言而喻,司南的指向性较差。北宋时曾公亮与丁度(990~1053)编撰的《武经总要》(1044年)在前集卷十五记载了指南鱼的使用及其制作方法:“若遇天景噎(阴暗)霾,夜色瞑黑,又不能辨方向……出指南车或指南鱼,以辨所向……鱼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极为清晰地论述了热退磁现象的应用。当烧至通赤时,温度超过居里点,磁畴瓦解,这时成为顺磁体。再用水冷却,磁畴又重新恢复。这时鱼尾正对子位(北方),在地磁场作用下,磁畴排列具有方向性,因而被磁化。还应注意到,“钤鱼首出火”时“没尾数分”,鱼呈倾斜状,此举使鱼体更接近地磁场方向,磁化效果会更好。从司南到指南鱼,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在使用上仍多有不便。我国古籍中,关于指南针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该书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用法:水法,用指南针穿过灯芯草而浮于水面;指法,将指南针搁在指甲上;碗法,将指南针放在碗沿;丝悬法,将独股蚕丝用蜡粘于针腰处,在无风处悬挂。磁针的制作,采用了人工磁化方法。正是由于指南针的出现,沈括最先发现了磁偏现象,“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南宋时,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述了将指南龟支在钉尖上。由水浮改为支撑,对于指南仪器这是在结构上的一次较大改进,为将指南针用于航海提供了方便条件。

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录,最早见于宋代朱彧(yù)的《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以后,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极丰。到了明代,遂有郑和下西洋,远洋航行到非洲东海岸之壮举。西方“关于指南针航海的记载,是在1207年英国纳肯(A. Neckam,1157~1217)的《论器具》中。

3. 其他与磁有关的自然现象

极光源于宇宙中的高能荷电粒子,它们在地磁场作用下折向南北极地区,与高空中的气体分子、原子碰撞,使分子、原子激发而发光。我国研究人员在历代古籍中业已发现,自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751年,有关极光记载达474次。在公元1~10世纪的180余次记载中,有确切日期的达140次之多。在西方最早记载极光的,当推亚里士多德,他称极光为“天上的裂缝”。“极光”这一名称,始于法国哲学家伽桑迪。

太阳黑子,也是一种磁现象。在欧洲人还一直认为太阳是完美无缺的天体时,我国先人早已发现了太阳黑子。根据我国研究人员搜集与整理,自前165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史书中观测黑子记录为127次。这些古代观测资料为今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翔实可靠的资料。

遗憾的是,关于磁的认识尽管极为丰富,而关于磁现象的本质及解释,往往又是含糊的,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就连被称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对磁现象也认为,“莫可原其理”,“未深考耳”,致使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未能产生可与英国吉尔伯特《论磁》比美的著作。 1.把一根竖着立在另一根横着的中点,离开桌面,如果不掉下来那就竖着这根有磁性。如果掉下来了,横着那根有磁性。

可以用小磁针吧?先让小磁针端南正北,分别把那两根刚在小磁针周围试下,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有磁性。

用一个已知磁极的磁铁的N极先吸引其中一根,再反过来用S极吸引,如果两面都吸引说明它没磁性,如果一个吸引一个排斥说明它有磁性。

4.指南针,司南,指南鱼

不好意思啊,技术到这儿了。

初中物理所有物理公式每个十个解答题及步骤答案求助随便写几个吧_百度...

1、简单的求速度问题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其跨海隧道全长5300m,一辆小轿车匀速通过跨海隧道的时间是265s,则这辆小轿车的速度是多长?

2、过桥问题(或隧道问题)

(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米的大桥,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长120米,匀速通过长360米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3)一列长310米的火车,用13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1min10s的时间,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3、比值问题

(1)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多少?

4、速度大小的比较问题

甲同学骑车行驶45km用3h,乙同学跑400米的纪录是1min20s,他们两人谁的速度大?

5、爆炸离开问题

(1)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2400px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20px/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

(2)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若引火线燃烧速度是12.5px/s,求引火线的长度。

6、追赶问题

(1)步行人的速度为v1=5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km/h,若步行人先出发t=30min,则骑车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

(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10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min后,乙车才出发去追甲车。

求:①乙车的速度。

②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

③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

④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7、相遇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300m,小明和小红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步行速度都是1.5m/s,同时有一只小狗在两人之间来回奔跑,其速度为6m/s,则小明和小红相遇时,小狗奔跑了多少路程?

(2)速度都是30km/h的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相向行驶,当它们相距60km时,一只鸟以60km/h的速度离开甲车头直向乙车飞去,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继续在两车头间来回飞着,试问到甲乙两车车头相遇时,这只鸟共飞行了多少路程?

8、平均速度问题

(一)一般的求平均速度问题

(1)一运动物体通过240m的路程,前一半路程用了1min,后一半路程用了40s。

求:①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②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全程的平均速度。

(2)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s,如果他前6s的平均速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二)已知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汽车在90km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求汽车在这9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2)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一个同学早晨跑步,上山的速度是4m/s,下山的速度是6m/s,那么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已知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

10、速度的加减问题

(1)两码头相距144km,水流的速度为10.8km/h,某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8km/h,那么轮船在两码头间往返一次需多长时间?

(2)乘客坐在一辆以速度v1=14m/s行驶的列车车窗旁,看到平行直道上迎面驶来的另一列车,此车的全长是450m,速度v2=16m/s。问这列火车全部通过窗口需多长时间?

(3)一列客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迎面而来一列长300m的货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客车上乘客通过窗口看到货车从他跟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4)有两列火车,速度分别是54km/h和10m/s,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0m和300m,若两车想向行驶,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错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5)火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扶梯不动,人沿扶梯走上去需3min,则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11、声音来回问题

(1)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

(2)某人在距海面6.8m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声音信号,经过0.54s 接收到反射信号,求此处海的深度?(当时气温15°C,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30m/s.)

(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 听到了回声,求:①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②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密度的应用

1. 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水的质量是1.2kg,求油的密度.

2.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3. 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求金属块的密度.

4. 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取质量相同的这两种金属做成合金,试证明该合金的密度为(假设混合过程中体积不变).

5. 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体积为150px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纯金(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

6. 设有密度为和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若取体积分别为和的这两种液体混合,且,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证: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或。

7. 密度为0.8g/cm3的甲液体1000px3和密度为1.2g/cm3的乙液体500px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8.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声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初三物理中考真题及答案

答案选D

分析:

A错误:两物体密度都小于甲液体密度,都漂浮,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体积相等,物体A的密度大,所以质量大,因此A受到的浮力大

B错误:两物体密度都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都沉底,两者体积相等,利用F浮=ρ液gV排,可得浮力相等

C错误,A放入乙中漂浮,浮力等于自身重力F浮=GA=ρAgV,B放入甲中沉底,浮力利用F浮=ρ甲gV排可以得到,因为ρ甲>ρA,所以B受到的浮力大

D正确:将A放入甲液体,漂浮F浮=GA=ρAgV,将B放入乙液体,沉底,F浮=ρ乙gV排=ρ乙gV

所以两者浮力之比为ρA:ρ乙

【俊狼猎英】团队为您回答,祝您开心! C、正确 ,此时的排水量相同,则浮力相同,其他不成立。

初中物理经典例题及解析

1、将质量为3×10-2k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物体静止后从容器中排出的水了2×10负5m3,求物体浮力大小。

解:F浮=G排=m排g=(1000kg/m^3)x(2×10负5m3x9.8N/kg=0.0196kg

2、挂着标语的氢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球受到重力(),气球受到浮力()(选择,增大,减小,不变)

解:挂着标语的氢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气球受到重力(不变),气球受到浮力(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上来的`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它受到的重力(),浮力(),浸在水里的体积()(选择,增大,减小,不变)最后的合力()

解:浮上来的木块,从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在水面上,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减小),浸在水里的体积(减小),最后的合力(为零)(因为最终处于漂浮状态,这时必然存在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合力为零)

4、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往瓶内道一点开水,晃动几下后倒掉,并迅速盖紧瓶盖。随后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解:盖紧瓶盖后气体温度很快降低,从而使得瓶压低于瓶外气压,所以将看到的现象是(瓶子瘪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5、我们在大气中时刻承受着大气压强,由于xxxxxx所以我们通常感觉不到。但又是也有例外,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起飞到高空时,我们便会感觉到耳朵受压而不舒服,这是因为xxxxxxxxx。

解:我们在大气中时刻承受着大气压强,这是因为人体内也有气压,体内外压强差为0,所以我们通常感觉不到,当然这也与人长期在地球大气中生活从而适应了的结果。但又是也有例外,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起飞到高空时,我们便会感觉到耳朵受压而不舒服,这是因为高空压强低,体内外压强差不为0。

6、抗洪人员穿的救生衣是用泡沫做成的,为了安全必须使人的头部露出水面,某抗洪人员的体重为600牛,头部体积占总体积的十分之一,泡沫材料的密度为10kg每立方米,则此人救生衣的体积不得少于多少?(人体密度为1.06x10^3千克/立方米,g=10牛每千克)

解:

(1)抗洪人员的体重为600牛,人体密度为1.06x10^3千克/立方米,人的体积为:

V=m/ρ=(600/10)/1.06x10^3=5.66x10^-2m^3

(2)最小浸入(除头部)体积:0.0566立方米x(9/10)=0.05094立方米

(3)假设泡沫材料的体积为V,则:

Vx10kg每立方米x10牛每千克+600=(V+0.05094)x10^3x10

解得:V=0.00915m^3

7、为什么把重为5N,体积为600立方厘米的物体投入水中,浮力为5N而不是6N?

解:此题易犯的错误是直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去求,结果是6N,这个错误在于忽略了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假如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则物体受到的浮力肯定为6N,但物体的重力只有5N,物体必不能保持这种浸没状态,而是要上浮直至漂浮,而物体在漂浮时,物体受到和浮力与它自身的重力相等,因而最终物体受到的浮力为5N。

初中物理例题大全(初三物理中考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