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子)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子)

初二语文上期末考试卷|初二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做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的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这是我整理的初二语文上期末考试卷,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四大题 ,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石破天惊 刚毅不屈

答案:石破天惊 刚毅不屈

解析:字迹工整、楷书、不要超出田字格、不可连笔。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羸弱 (2)阴霾 (3)正(jīn)危坐 (4)抑扬顿(cuò)

答案:léi mái 襟 挫

解析:平时语言文字基础的积累。

3.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4分)

①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小心翼翼。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③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掉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然而”改为“所以(因此)” 。

(2)第②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把“一个”调到“无法”前 。

(3)第③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错误,它是 珍重 ,应改为 慎重 。

答案:①“然而”改为“所以(因此)” ②把“一个”调到“无法”前③珍重 慎重

解析:①连词错误,不是转折而是因果关系。②语序不当。③词语意思理解。“珍重”为重视爱惜、保重之意;“慎重”为谨慎持重之意。

4.默写填空。(12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兰诗》)

(4)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优而优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6)在王安石的《登飞来锋》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解析:识记积累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把握。

5.名著阅读。(6分)

(1)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4分)

成语:

人物及故事: ;

(2)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今年来自己所读名著做的一个总结序语,请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答案:(1)示例一: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示例二: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示例三: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2)例如:读《格列佛游记》,我们能了解到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解析: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人物的掌握、成语积累及(2)题中语言整理格式要统一。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a href="/" target="_blank">事迹迫找曰埂L?a href="/" target="_blank">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中文加点的词。(3分)

(1)走送之 (2)人多以书假余 (3)尝趋百里外

答案:(1)它,代指书。 (2)借。 (3)曾经

解析:课内文言文字词积累。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答案:手指冻得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懈怠抄书(读书)。

解析:弗:不;怠:懈怠;之:代抄书、读书。

8.文段中宋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2分)

答案: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辞辛苦;求师不畏艰难。

解析:课内文言文掌握。首先文段事件概括,讲述了宋濂借书、抄书、求师三件事,然后关注“创造条件读书”的概括:不失信、不怕苦、不畏艰难。

(二)

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②,诏狱逮徙系③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④。妾愿没入⑤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除肉刑。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注释】①淳于公:姓淳于,名意, 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②刑:刑罚。这里指受肉刑。③狱:狱官。逮:逮捕。系:囚禁。缓急:偏义复词,指紧急情况。④其道无由:指无法走向改过自新的道路。⑤没入:指被收进官府。

9.下列句中的“为”,与“妾父为吏”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妾愿没入为官婢(《缇萦救父》)

B.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核舟记》)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

答案:A

解析:A“为”译为“做、当”;B“为”动词,做,这里可以引申为雕刻之意。;C“为”译为“是”;D“为”译为“是”。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答案: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解析;“虽”“其”作为断句标志,“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句式一样可作为断句参考,最后根据断句翻译通顺一下检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答案:他(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随着父亲一起西去长安。

解析:“其”代齐太仓令淳于意;“少女”古今异义,是小女儿之意;“伤”:对……感到伤感;“乃”:于是,就。最后整理句序成答案。

12.从文中可以看出缇萦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案:缇萦是一个有孝心,有胆识,勇敢的人。

解析:有孝心:因父亲的话而伤感,并决定代父受罚;有胆识、勇敢:小小年纪上书明理,替父受罚。

(三)野 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描绘了一幅……的……的山水画。”通过翻译和全文把握可以概括出。抒发了悠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水体富营养化

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由干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从而引起的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调查表明,全球有30%-40%的湖泊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的影响。如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②根据水处理原理的不同,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工程技术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和自然净化法。

③物理净化法是通过引水稀释、机械打捞、污水过滤或疏浚底泥对污染水体进行人工净化的方法。这类方法技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短期内处理效果十分明显。南京玄武湖曾出现水质恶化、污染物大量淤积的现象,后来完成清淤,并灌入相对清洁的长江水,短时间内,湖水质量明显改善。但清淤两个月后,随着水温升高,藻类又大量滋生。

④化学净化法是向污染水体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快速杀死藻类。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化学净化法不仅治理费用较高,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⑤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能够氧化并分解有机物,和藻类争夺水体中的营养,使水中的藻类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无法继续生长繁殖。生物净化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这一功能,人工创造更有利干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提高污染水体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效率,逐渐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只是这种方法要取得成效,历时较长。

⑥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原理.通过人工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来降解污染物的方法。高等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和重金属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组织,从而减少水体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物还可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它们的降解作用。另外,高等水生植物是大量摄取营养物质的植物,它能很好地抑制藻类的生长。自然净化法更适合大面积水体的净化。

⑦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希望人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为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做出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4月,有改动)

14.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答案:目前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工程技术。

解析:主要对象是“富营养化水体”,关于其的问题处理,“……净化的工程技术”,时间、范围为“目前国内外”。

15.本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分类别。把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工程技术根据水处理原理的不同进行分类,使下文能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说明本文的内容。

解析:明晰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并指出其作用。

16.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短期内”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删。“短期内”表示时间范围,起限制作用,说明时间不长。用在文本中说明该类方法只在不长时间内处理效果明显。去掉后不能准确说明时间的长短,与原意不符,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文为说明文,一个词的删留,重要体现的是语言准确性。要解释争议词“短期内”,然后指出去掉前后区别,最后得出结论。

17.生活中,我们能够为保护水资源具体做些什么?请至少居处一例说明。(3分)

答案: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树立环保意识,不向大自然水体中乱弃杂物,保护水资源。

解析:针对“保护水资源”进行保护,“生活中”我们怎么做,不要谈空话,要具体、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如自身提高意识、以及影响身边人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雨中

王玉昆

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

②看来,和我一样悲剧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热气的快餐大块朵颐着。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临时披在身上的。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把垃圾清理完毕。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

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就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一声:“爸爸!”

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

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已经剥过皮了。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

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这雨中的父子深情,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我想,我也已找到了落泪的真正原因。

⑩上车的时候,我深情地冲着这对父子,这对教会我道理的“老师”挥了挥手,他们看着我,我们都笑了。

(摘自《做人与处世》)

18.请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答案:“我”在车站等车,看到了雨中一对清洁工父子互相关爱的场景,深受感动,由此感悟到不论身份尊卑,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我们生活的世界纯洁无暇。

解析:简洁概括,“主体(对象)”+“干了什么”+“结果”,本文相应的为“我”+“看到了……”+“感悟、体会了……”

19.说说第③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这是一处人物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及他来的匆忙,为下文写他儿子来给他送雨衣做铺垫,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关心。

解析:文中句子作用一般为: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等。第③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同时又是外貌描写句,也要指出并进行内容概括。

2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动作描写,“撑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急着给父亲送雨衣和饭而顾不上自己被雨水溅湿的情态,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关心。

解析: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要弄清分类,并细致指出为动作描写,将动作词写出,然后写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什么情感。

21.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答案:深化主题,升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让他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父子的感激之情。

解析: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为升华情感、突出中心、总结全文等。要具体选择适当的词,同时要把突出的中心、表达的具体情感指出来,而不是空谈抒发情感、升华主题等。

2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即120字,包括标点符号)(7分)

答案:略。

解析:对于文本的感悟,即围绕文章中心——对人间真情的感动和赞美。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则赞美,无真情则通过对比文章写感悟。注意例子不要太多描述,要言简意赅,叙述清楚明了即可,重感悟体会。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变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宇,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2)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生病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④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 所给字格;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答案:(1)题目:变。定题,虽然题目不可改变,但是内涵却很大,可以尽情书写,要求是记叙文,不要写错题材,一般可写“变”带来的好处等影响。

(2)以“温暖”为话题。范围更广,可以用身边事儿来构建记叙文,也可以举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文。

解析:

从三方面评判分数,因此,为文时也要根据这样标准去构架文章。

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

语言:语言顺畅没有语病

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另:

1.漏写题目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字迹工整的加1─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4.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

5.凡认为有严重错误的答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30分。1~5小题,每题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wǎn( )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10月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致使余姚城区大面积受淹,电水道路全部中断,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也给该地区生活的人们造成了不可企及的伤害。

B. 城东区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C. 小林望着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志愿者,热情地赞美道:“你们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D. 我们的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 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奖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 宋朝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B.《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C.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采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表现出真挚的父爱。

D.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诚实无欺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散文《信客》就是在为这样的人树碑立传。

6. 填空。(11分。每空1分)

(1)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4)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句“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阐释大道内涵的句子是 , , 。

(6)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从本学期学过古诗中摘出连续的两句: , 。

7.名著阅读。(4分)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 A 》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 B ,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文段节选自鲁迅著的原名为《 》 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这部名著的内容或特色: 。(2分)

(2)根据文段内容,结合你阅读的经验在横线上填篇名人名: A、 B、 (2分)

8. 综合性学习。(5分)

当地(德国法兰克福)时间9月20日下午,宁波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文化领事邓卫幸、黑森州政府国际合作司司长鲍斯曼博士等150余名德国政界、工商界、教育文化界人士出席推介会。

此次文化旅游推介会通过传统瓯乐青瓷演奏,泥金彩漆、金银彩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及摄影图片展等形式,介绍宁波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况,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宁波,进一步推动宁波与德国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3欧洲•宁波周期间,以传统瓯乐青瓷演奏为主的宁波文化旅游推介会还将走进德国亚琛和法国鲁昂。

(1)用一句简洁的话给这则新闻拟个标题 。(2分)

(2)班级墙报也将切合这次文化旅游的主题出个专栏,分为四个板块,其中已开辟两个,请你再开辟两个,并拟好名称。(2分)

板块一:品宁波美食美味 板块二:听宁波古调古韵

板块三: 板块四:

(3)请你们给宁波某一处的文化旅游景点写句广告宣传语。(举例如天一阁,河姆渡,招宝山、达蓬山、上林湖等)(1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9—17题。

(一)老王(节选)(11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9.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0.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2分)

12.课文结尾的句子说“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3.读下面的句子,用“也许……也许……反正……”仿写一句话。(2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二)我为白菜狂的日子(12分)

莫 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14.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3分)

15.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16.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结合有关内容试做分析。(4分)

17.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分)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8—27题。

(一)即事(4分)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8.诗中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的两个词是“ ”“ ”。(2分)

19.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0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新 -课-标 -第-一- 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2)其两膝相比者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

(三)(9分)

韩魏公知①北都,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知北都: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

24. 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2)之 (  )(3)俱( )(4)罪( )

25. 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非故也,何罪之有?

26.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7.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2分)

五、写作(40分)

28.读下面这几行诗,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30分)

1.hài 曦 宛 piē 2. D 3. C 4.A 5.C 6.(1)焜黄华叶衰(2)荡胸生曾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1)《旧事重提》 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或简洁有创意,言之成理即可)。(2)A《二十四孝图》 B.阿长 8.(1)宁波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 (2)略 (3)略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9.(2分)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以及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10. (3分)外貌(肖像)描写。(1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11.(2分)示例:我想:多么善良的一个人!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我们,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我们该怎么样来帮助他呢?(能想象出“我”当时的“感激、同情、辛酸”等心理活动,描写准确细腻即可)

12. (2分)—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思接近即可)

13.(2分)略

(二)14.(3分)“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 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15.(3分)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2分),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2分,大意正确即可,但没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扣1分)

16.(4分)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一点1分)

17.(2分)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任答对2点即可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23分)

(一)(2分)18.“鸣”“吠” 19.(2分)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典故1分,“源”写错不得分;情感1分)

(二)20. (2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1.(2分)(1)高高的 (2)靠近

22.(2分)(佛印和尚)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23.(4分)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三)24.(4分)①说 ②代词,它,指玉盏 ③都 ④惩罚

25. (2分)(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26. (1分)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27.(2分)待下宽厚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子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近了,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这是我整理的初二语文下册苏教版期末测试卷,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语文下册苏教版期末测试题

(总分130分 考试时间130分钟)

一(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 )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静谧午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 )迫、破落的家。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忽然,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黑暗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hè( )然呈现在我面前,憔cuì( )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觑(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2、课文默写。(10分)

①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

②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

⑤白居易《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与无奈的句子是 , 。

⑥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

3、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B.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治乳剂疫苗。

D.由于原始人类还处在蒙昧和没有开化的阶段,所以当他们编制各种美丽的神话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艺术创作。

4、某中学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开展纪念、庆祝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

①请撰写一则宣传标语。(1分)

②学校发展一批新团员,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举行入团仪式,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5、优秀小说《水浒传》是在民间故事流传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整理,才变成了流传至今的文本,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水浒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这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2分)

②青面兽杨志押运生辰纲被晁盖、吴用等设计夺走,此前他曾在押运

时在黄河遭风翻船失陷。《水浒传》与他相关的情节还有

等。(2分)

二(60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6~7题。(7分)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2)缄:包藏。(3)斗:北斗星 (4)河:银河。

6、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4分)

7、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3分)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8~11题(15分)

宋代藏书

(宋)沈括

前世藏书分散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①。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这。嘉祐②中,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馆书③,给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校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崇文院:中国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②嘉祐:1056年9月—1063年,宋仁宗赵祯第九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用此年号共八年。嘉祐八年宋英宗即位沿用。③杂雠(chóu)四馆书:指以崇文院总领的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之书相互校雠。后又以诸阁书供校雠。雠,校对文字。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盖防水火散亡也___________ (2)凡四处藏书___________

(3)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___ (4)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调素琴 B.不以木为之者

C.策之不以其道 D.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前代和宋代分别是怎样藏书的?(2分)

(2)是什么措施使得私人不敢私自藏书了?(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19分)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2、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4分)

13、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6分)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4、第⑦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15、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2题(19分)

远 行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24期)

16、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3分)

17、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4分)

不愿上学 ---- ----- 畏惧前行 ----

----决定上学

18、请你按照右栏中的提示为下列选段作批注。(4分)

19、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0、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4分)

三(4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1、幸福的感觉并不难以把握,春天上学路上与一朵无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饭后与父母牵手散步是幸福,给困难中的朋友送去一声鼓励也会收获幸福……

请以“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题目:

初二语文下册苏教版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1、Nèn 窘 赫 悴 qù 2、略 3、A

4、(1)示例:勤奋学习,善于创造,奉献青春;弘扬“五四”精神,尽展青春风采;高举“五四”火炬,争当青年先锋。

(2)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首先我代表校团委向新团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祝贺你们从此成为一名关荣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你们的加入使我们学校的团组织壮大了力量,为我们的团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活力……

5、①元末民初 施耐庵 ②花石纲 杨志卖刀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写对一个即可)

6、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7、 示例: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更是以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8、散失、丢失 共 大规模 平 9、B

10、(1)其中的官府图书,大多被人盗窃,士大夫家常常得到这些书。(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1、(1)前代藏书,分别放在几个地方;现在藏书分别藏于三馆、秘阁,共有四处。(2)嘉佑年间,朝廷设置了8名编校官,集中校勘4个馆中的书籍,供给100个差吏。校勘好的书籍都用黄纸装订成大册子抄录,从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

文言文翻译:前代藏书,分别放在几个地方,大概是为了防止水火等灾害引起的书籍散失。现在三馆、秘阁,共有四处藏书,但都在崇文院中。其中的官府图书,大多被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找得到这些书。嘉佑年间,朝廷设置了8名编校官,集中校勘4个馆中的书籍,供给100个差吏。校勘好的书籍都用黄纸装订成大册子抄录,从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校勘了好多年,也仅仅校完昭文馆中的书籍就作罢了。

12、引出说明对象微博和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情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3、(1)不能删,“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划线部分不写出也可),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作比较,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14、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15、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与第⑤节的顺序对应。(或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传播形态”;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用户体验”。)

16、父亲通过带我赶场卖猪崽改变了“我”不想上学的想法。

17、宁可卖猪 反省觉悟

18、(1) “僵”和“柔”两个动词非常传神(造型感极强、进行人物特写);贴切地反映出父亲(由想“打”到想用事实教育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渲染了清冷、静谧的气氛,烘托父亲内心的不平静;也使父亲“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这一刻画更真实。

19、这儿作者用繁笔(重复啰嗦的对话),是为了突出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他用事实告诉儿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的,更好地表现文中父亲睿智;为儿子的转变做充分的铺垫,使儿子的转变显得合情合理。

20、①照应了前文的情节;②使情节有波澜(富有戏剧性);③戛然而止,余味隽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八上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为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咎( ) 连翘( ) 荷锄( ) 琐屑( )

2.依据拼音写汉字。

惟妙惟xiào( ) 销声nì( )迹 荒miù( ) 污huì( )

3.解释加点词的原义和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

(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列句式仿写一句话。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中重读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第6、7小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5分)

6.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②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老木苍波无限悲。

⑥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7.解释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

②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_________

③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________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_________

8.将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答题(以下两道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为准)。

①简答题

《三峡》一文中描写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的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赏析题

谈谈诗歌《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

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

13.举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

效果。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

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1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 9.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20.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

21.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

22.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

23.“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

24.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

五、作文(50分)

走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即将迈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你一定有许多感悟和憧憬。请你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期末检测题(答案)

一、l.jiù qiáo hè xiè 2.肖 匿 谬 秽3.(1)移民:原义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这里指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2)孕育:原义指怀胎生育。这里指植物生长发育。 4.不要求统一答案,但须把握整体结构,意思明确。 5.文明人野蛮人文明野蛮

二、6.①虽乘奔御风②四时俱备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⑥烽火连三月 7.①全②连接着天③参与,这里指欣赏④逆流而上⑤以……为亲⑥雕刻8.①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②在万丈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些来显示他们的技能。 ③他们紧*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④(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9.①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只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如来往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 ②这两句诗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而流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作者以花鸟拟人,它们竞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

三、l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1.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①段是总说,第②③④⑤是分说,每一段分别照应第①段中的四个“讲究”的内容。 l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写树木高低错落、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取树木花草的自然之趣。 1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打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 l4.假山的堆叠,首先必须有一定技术,但仅有技术是低层次的,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四、(一)15.振风塔庄严挺拔、气宇非凡16.……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 空间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 17.不可以。因为“余”字准确说明振风塔中的砖雕佛像有六百出头,如果去掉“余”字,则变成六百整了,与实际不符。 18.打比方、列数字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塔影横江,,的壮美景色。 l9.过了安庆不看塔。 (二)20.本文以“读山就是读父亲”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我”一生的教育和影响,赞美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 21.父亲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卷,具有山一样的宽广的胸怀,教养“我”长大成人。“读山,就是读父亲”就是理解和感念父亲山一样的胸怀。(大意正确即可。) 22.一方面表现父亲禁不住寒冷的情态,另一方面表现父亲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校园和同学老师面前不自然的窘态。 23.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爱。 24.例如“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表现父亲辛苦劳作、坚忍乐观的性格。在感念父亲恩德方面,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可从不同角度理解作答,答案不求统一。)

五、作文(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二语文上期末考试卷|初二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做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的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这是我整理的初二语文上期末考试卷,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四大题 ,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石破天惊 刚毅不屈

答案:石破天惊 刚毅不屈

解析:字迹工整、楷书、不要超出田字格、不可连笔。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羸弱 (2)阴霾 (3)正(jīn)危坐 (4)抑扬顿(cuò)

答案:léi mái 襟 挫

解析:平时语言文字基础的积累。

3.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4分)

①人生是无法回头再来的,然而做每件事都要小心翼翼。②有时,也许就是因为一个不留神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一个遗憾。③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对小事就掉以轻心,希望你稳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然而”改为“所以(因此)” 。

(2)第②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把“一个”调到“无法”前 。

(3)第③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错误,它是 珍重 ,应改为 慎重 。

答案:①“然而”改为“所以(因此)” ②把“一个”调到“无法”前③珍重 慎重

解析:①连词错误,不是转折而是因果关系。②语序不当。③词语意思理解。“珍重”为重视爱惜、保重之意;“慎重”为谨慎持重之意。

4.默写填空。(12分)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木兰诗》)

(4)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优而优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6)在王安石的《登飞来锋》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解析:识记积累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把握。

5.名著阅读。(6分)

(1)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4分)

成语:

人物及故事: ;

(2)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今年来自己所读名著做的一个总结序语,请根据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答案:(1)示例一: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示例二: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示例三: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2)例如:读《格列佛游记》,我们能了解到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解析: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人物的掌握、成语积累及(2)题中语言整理格式要统一。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a href="/" target="_blank">事迹迫找曰埂L?a href="/" target="_blank">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中文加点的词。(3分)

(1)走送之 (2)人多以书假余 (3)尝趋百里外

答案:(1)它,代指书。 (2)借。 (3)曾经

解析:课内文言文字词积累。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答案:手指冻得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懈怠抄书(读书)。

解析:弗:不;怠:懈怠;之:代抄书、读书。

8.文段中宋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2分)

答案: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辞辛苦;求师不畏艰难。

解析:课内文言文掌握。首先文段事件概括,讲述了宋濂借书、抄书、求师三件事,然后关注“创造条件读书”的概括:不失信、不怕苦、不畏艰难。

(二)

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②,诏狱逮徙系③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④。妾愿没入⑤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除肉刑。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

【注释】①淳于公:姓淳于,名意, 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②刑:刑罚。这里指受肉刑。③狱:狱官。逮:逮捕。系:囚禁。缓急:偏义复词,指紧急情况。④其道无由:指无法走向改过自新的道路。⑤没入:指被收进官府。

9.下列句中的“为”,与“妾父为吏”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妾愿没入为官婢(《缇萦救父》)

B.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核舟记》)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

答案:A

解析:A“为”译为“做、当”;B“为”动词,做,这里可以引申为雕刻之意。;C“为”译为“是”;D“为”译为“是”。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答案: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解析;“虽”“其”作为断句标志,“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句式一样可作为断句参考,最后根据断句翻译通顺一下检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答案:他(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为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随着父亲一起西去长安。

解析:“其”代齐太仓令淳于意;“少女”古今异义,是小女儿之意;“伤”:对……感到伤感;“乃”:于是,就。最后整理句序成答案。

12.从文中可以看出缇萦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案:缇萦是一个有孝心,有胆识,勇敢的人。

解析:有孝心:因父亲的话而伤感,并决定代父受罚;有胆识、勇敢:小小年纪上书明理,替父受罚。

(三)野 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描绘了一幅……的……的山水画。”通过翻译和全文把握可以概括出。抒发了悠闲、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水体富营养化

①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由干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从而引起的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一种现象。调查表明,全球有30%-40%的湖泊和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的影响。如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②根据水处理原理的不同,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工程技术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和自然净化法。

③物理净化法是通过引水稀释、机械打捞、污水过滤或疏浚底泥对污染水体进行人工净化的方法。这类方法技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短期内处理效果十分明显。南京玄武湖曾出现水质恶化、污染物大量淤积的现象,后来完成清淤,并灌入相对清洁的长江水,短时间内,湖水质量明显改善。但清淤两个月后,随着水温升高,藻类又大量滋生。

④化学净化法是向污染水体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药剂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快速杀死藻类。由于需要投加化学药剂,化学净化法不仅治理费用较高,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⑤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能够氧化并分解有机物,和藻类争夺水体中的营养,使水中的藻类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无法继续生长繁殖。生物净化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这一功能,人工创造更有利干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从而提高污染水体有机物的氧化降解效率,逐渐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只是这种方法要取得成效,历时较长。

⑥自然净化法是根据仿生学原理.通过人工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来降解污染物的方法。高等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和重金属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组织,从而减少水体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物还可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它们的降解作用。另外,高等水生植物是大量摄取营养物质的植物,它能很好地抑制藻类的生长。自然净化法更适合大面积水体的净化。

⑦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希望人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新方法和新技术,为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做出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4月,有改动)

14.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答案:目前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工程技术。

解析:主要对象是“富营养化水体”,关于其的问题处理,“……净化的工程技术”,时间、范围为“目前国内外”。

15.本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分类别。把目前国内外用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工程技术根据水处理原理的不同进行分类,使下文能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说明本文的内容。

解析:明晰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并指出其作用。

16.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短期内”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删。“短期内”表示时间范围,起限制作用,说明时间不长。用在文本中说明该类方法只在不长时间内处理效果明显。去掉后不能准确说明时间的长短,与原意不符,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文为说明文,一个词的删留,重要体现的是语言准确性。要解释争议词“短期内”,然后指出去掉前后区别,最后得出结论。

17.生活中,我们能够为保护水资源具体做些什么?请至少居处一例说明。(3分)

答案: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树立环保意识,不向大自然水体中乱弃杂物,保护水资源。

解析:针对“保护水资源”进行保护,“生活中”我们怎么做,不要谈空话,要具体、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如自身提高意识、以及影响身边人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雨中

王玉昆

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

②看来,和我一样悲剧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热气的快餐大块朵颐着。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临时披在身上的。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把垃圾清理完毕。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

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就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一声:“爸爸!”

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

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已经剥过皮了。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

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这雨中的父子深情,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我想,我也已找到了落泪的真正原因。

⑩上车的时候,我深情地冲着这对父子,这对教会我道理的“老师”挥了挥手,他们看着我,我们都笑了。

(摘自《做人与处世》)

18.请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答案:“我”在车站等车,看到了雨中一对清洁工父子互相关爱的场景,深受感动,由此感悟到不论身份尊卑,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我们生活的世界纯洁无暇。

解析:简洁概括,“主体(对象)”+“干了什么”+“结果”,本文相应的为“我”+“看到了……”+“感悟、体会了……”

19.说说第③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这是一处人物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及他来的匆忙,为下文写他儿子来给他送雨衣做铺垫,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关心。

解析:文中句子作用一般为: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承上启下等。第③段中画直线的句子,同时又是外貌描写句,也要指出并进行内容概括。

2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动作描写,“撑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急着给父亲送雨衣和饭而顾不上自己被雨水溅湿的情态,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关心。

解析: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要弄清分类,并细致指出为动作描写,将动作词写出,然后写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什么情感。

21.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答案:深化主题,升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让他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父子的感激之情。

解析: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为升华情感、突出中心、总结全文等。要具体选择适当的词,同时要把突出的中心、表达的具体情感指出来,而不是空谈抒发情感、升华主题等。

2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即120字,包括标点符号)(7分)

答案:略。

解析:对于文本的感悟,即围绕文章中心——对人间真情的感动和赞美。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则赞美,无真情则通过对比文章写感悟。注意例子不要太多描述,要言简意赅,叙述清楚明了即可,重感悟体会。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变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宇,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2)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生病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请你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④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 所给字格;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答案:(1)题目:变。定题,虽然题目不可改变,但是内涵却很大,可以尽情书写,要求是记叙文,不要写错题材,一般可写“变”带来的好处等影响。

(2)以“温暖”为话题。范围更广,可以用身边事儿来构建记叙文,也可以举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文。

解析:

从三方面评判分数,因此,为文时也要根据这样标准去构架文章。

内容: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

语言:语言顺畅没有语病

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另:

1.漏写题目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字迹工整的加1─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4.字数不足55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

5.凡认为有严重错误的答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30分。1~5小题,每题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wǎn( )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10月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致使余姚城区大面积受淹,电水道路全部中断,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也给该地区生活的人们造成了不可企及的伤害。

B. 城东区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C. 小林望着刚从下水道里干活出来的志愿者,热情地赞美道:“你们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啊!”

D. 我们的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 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奖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 宋朝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B.《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C.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采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表现出真挚的父爱。

D.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诚实无欺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散文《信客》就是在为这样的人树碑立传。

6. 填空。(11分。每空1分)

(1)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2)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4)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句“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阐释大道内涵的句子是 , , 。

(6)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从本学期学过古诗中摘出连续的两句: , 。

7.名著阅读。(4分)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 A 》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 B ,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文段节选自鲁迅著的原名为《 》 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这部名著的内容或特色: 。(2分)

(2)根据文段内容,结合你阅读的经验在横线上填篇名人名: A、 B、 (2分)

8. 综合性学习。(5分)

当地(德国法兰克福)时间9月20日下午,宁波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文化领事邓卫幸、黑森州政府国际合作司司长鲍斯曼博士等150余名德国政界、工商界、教育文化界人士出席推介会。

此次文化旅游推介会通过传统瓯乐青瓷演奏,泥金彩漆、金银彩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及摄影图片展等形式,介绍宁波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况,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宁波,进一步推动宁波与德国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3欧洲•宁波周期间,以传统瓯乐青瓷演奏为主的宁波文化旅游推介会还将走进德国亚琛和法国鲁昂。

(1)用一句简洁的话给这则新闻拟个标题 。(2分)

(2)班级墙报也将切合这次文化旅游的主题出个专栏,分为四个板块,其中已开辟两个,请你再开辟两个,并拟好名称。(2分)

板块一:品宁波美食美味 板块二:听宁波古调古韵

板块三: 板块四:

(3)请你们给宁波某一处的文化旅游景点写句广告宣传语。(举例如天一阁,河姆渡,招宝山、达蓬山、上林湖等)(1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9—17题。

(一)老王(节选)(11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9.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0.选文第一自然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请你发挥想象,补写出“我”接过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时的心理活动。(2分)

12.课文结尾的句子说“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3.读下面的句子,用“也许……也许……反正……”仿写一句话。(2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二)我为白菜狂的日子(12分)

莫 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14.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3分)

15.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16.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结合有关内容试做分析。(4分)

17.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分)

四、古诗文阅读(2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8—27题。

(一)即事(4分)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8.诗中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的两个词是“ ”“ ”。(2分)

19.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0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新 -课-标 -第-一- 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2)其两膝相比者 (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

(三)(9分)

韩魏公知①北都,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知北都: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

24. 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2)之 (  )(3)俱( )(4)罪( )

25. 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非故也,何罪之有?

26.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7.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2分)

五、写作(40分)

28.读下面这几行诗,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30分)

1.hài 曦 宛 piē 2. D 3. C 4.A 5.C 6.(1)焜黄华叶衰(2)荡胸生曾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1)《旧事重提》 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或简洁有创意,言之成理即可)。(2)A《二十四孝图》 B.阿长 8.(1)宁波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 (2)略 (3)略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9.(2分)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以及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10. (3分)外貌(肖像)描写。(1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11.(2分)示例:我想:多么善良的一个人!都病成这样了还想着我们,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我们该怎么样来帮助他呢?(能想象出“我”当时的“感激、同情、辛酸”等心理活动,描写准确细腻即可)

12. (2分)—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思接近即可)

13.(2分)略

(二)14.(3分)“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 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15.(3分)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2分),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2分,大意正确即可,但没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扣1分)

16.(4分)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一点1分)

17.(2分)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任答对2点即可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23分)

(一)(2分)18.“鸣”“吠” 19.(2分)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典故1分,“源”写错不得分;情感1分)

(二)20. (2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1.(2分)(1)高高的 (2)靠近

22.(2分)(佛印和尚)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23.(4分)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三)24.(4分)①说 ②代词,它,指玉盏 ③都 ④惩罚

25. (2分)(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26. (1分)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27.(2分)待下宽厚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子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近了,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这是我整理的初二语文下册苏教版期末测试卷,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语文下册苏教版期末测试题

(总分130分 考试时间130分钟)

一(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 )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静谧午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 )迫、破落的家。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忽然,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黑暗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hè( )然呈现在我面前,憔cuì( )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觑( )……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2、课文默写。(10分)

①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

②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

⑤白居易《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与无奈的句子是 , 。

⑥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 。

3、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交流信息。

B.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治乳剂疫苗。

D.由于原始人类还处在蒙昧和没有开化的阶段,所以当他们编制各种美丽的神话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艺术创作。

4、某中学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开展纪念、庆祝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4分)

①请撰写一则宣传标语。(1分)

②学校发展一批新团员,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举行入团仪式,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5、优秀小说《水浒传》是在民间故事流传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整理,才变成了流传至今的文本,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水浒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这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2分)

②青面兽杨志押运生辰纲被晁盖、吴用等设计夺走,此前他曾在押运

时在黄河遭风翻船失陷。《水浒传》与他相关的情节还有

等。(2分)

二(60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6~7题。(7分)

早作

裘万顷(宋)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2)缄:包藏。(3)斗:北斗星 (4)河:银河。

6、诗中“井梧飞叶”与“ ”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 ”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4分)

7、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3分)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8~11题(15分)

宋代藏书

(宋)沈括

前世藏书分散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①。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这。嘉祐②中,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馆书③,给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校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崇文院:中国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②嘉祐:1056年9月—1063年,宋仁宗赵祯第九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用此年号共八年。嘉祐八年宋英宗即位沿用。③杂雠(chóu)四馆书:指以崇文院总领的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之书相互校雠。后又以诸阁书供校雠。雠,校对文字。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盖防水火散亡也___________ (2)凡四处藏书___________

(3)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___ (4)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调素琴 B.不以木为之者

C.策之不以其道 D.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前代和宋代分别是怎样藏书的?(2分)

(2)是什么措施使得私人不敢私自藏书了?(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19分)

从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2、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4分)

13、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6分)

(1)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4、第⑦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15、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22题(19分)

远 行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24期)

16、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3分)

17、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4分)

不愿上学 ---- ----- 畏惧前行 ----

----决定上学

18、请你按照右栏中的提示为下列选段作批注。(4分)

19、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嗦,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20、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4分)

三(4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1、幸福的感觉并不难以把握,春天上学路上与一朵无名小花的邂逅是幸福,晚饭后与父母牵手散步是幸福,给困难中的朋友送去一声鼓励也会收获幸福……

请以“幸福原来这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题目:

初二语文下册苏教版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1、Nèn 窘 赫 悴 qù 2、略 3、A

4、(1)示例:勤奋学习,善于创造,奉献青春;弘扬“五四”精神,尽展青春风采;高举“五四”火炬,争当青年先锋。

(2)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首先我代表校团委向新团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欢迎,祝贺你们从此成为一名关荣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你们的加入使我们学校的团组织壮大了力量,为我们的团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活力……

5、①元末民初 施耐庵 ②花石纲 杨志卖刀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写对一个即可)

6、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7、 示例: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更是以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8、散失、丢失 共 大规模 平 9、B

10、(1)其中的官府图书,大多被人盗窃,士大夫家常常得到这些书。(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1、(1)前代藏书,分别放在几个地方;现在藏书分别藏于三馆、秘阁,共有四处。(2)嘉佑年间,朝廷设置了8名编校官,集中校勘4个馆中的书籍,供给100个差吏。校勘好的书籍都用黄纸装订成大册子抄录,从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

文言文翻译:前代藏书,分别放在几个地方,大概是为了防止水火等灾害引起的书籍散失。现在三馆、秘阁,共有四处藏书,但都在崇文院中。其中的官府图书,大多被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找得到这些书。嘉佑年间,朝廷设置了8名编校官,集中校勘4个馆中的书籍,供给100个差吏。校勘好的书籍都用黄纸装订成大册子抄录,从此私人不敢擅自收藏。校勘了好多年,也仅仅校完昭文馆中的书籍就作罢了。

12、引出说明对象微博和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情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3、(1)不能删,“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划线部分不写出也可),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作比较,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14、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15、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与第⑤节的顺序对应。(或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传播形态”;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用户体验”。)

16、父亲通过带我赶场卖猪崽改变了“我”不想上学的想法。

17、宁可卖猪 反省觉悟

18、(1) “僵”和“柔”两个动词非常传神(造型感极强、进行人物特写);贴切地反映出父亲(由想“打”到想用事实教育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渲染了清冷、静谧的气氛,烘托父亲内心的不平静;也使父亲“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这一刻画更真实。

19、这儿作者用繁笔(重复啰嗦的对话),是为了突出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他用事实告诉儿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的,更好地表现文中父亲睿智;为儿子的转变做充分的铺垫,使儿子的转变显得合情合理。

20、①照应了前文的情节;②使情节有波澜(富有戏剧性);③戛然而止,余味隽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八上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为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咎( ) 连翘( ) 荷锄( ) 琐屑( )

2.依据拼音写汉字。

惟妙惟xiào( ) 销声nì( )迹 荒miù( ) 污huì( )

3.解释加点词的原义和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

(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列句式仿写一句话。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中重读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第6、7小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5分)

6.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②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老木苍波无限悲。

⑥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7.解释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

②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_________

③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________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_________

8.将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答题(以下两道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为准)。

①简答题

《三峡》一文中描写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的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赏析题

谈谈诗歌《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

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

13.举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

效果。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

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1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 9.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20.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

21.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

22.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

23.“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

24.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

五、作文(50分)

走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即将迈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你一定有许多感悟和憧憬。请你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期末检测题(答案)

一、l.jiù qiáo hè xiè 2.肖 匿 谬 秽3.(1)移民:原义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这里指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2)孕育:原义指怀胎生育。这里指植物生长发育。 4.不要求统一答案,但须把握整体结构,意思明确。 5.文明人野蛮人文明野蛮

二、6.①虽乘奔御风②四时俱备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⑥烽火连三月 7.①全②连接着天③参与,这里指欣赏④逆流而上⑤以……为亲⑥雕刻8.①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②在万丈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些来显示他们的技能。 ③他们紧*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④(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9.①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只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如来往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 ②这两句诗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而流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作者以花鸟拟人,它们竞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

三、l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1.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①段是总说,第②③④⑤是分说,每一段分别照应第①段中的四个“讲究”的内容。 l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写树木高低错落、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取树木花草的自然之趣。 1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打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 l4.假山的堆叠,首先必须有一定技术,但仅有技术是低层次的,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四、(一)15.振风塔庄严挺拔、气宇非凡16.……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 空间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 17.不可以。因为“余”字准确说明振风塔中的砖雕佛像有六百出头,如果去掉“余”字,则变成六百整了,与实际不符。 18.打比方、列数字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塔影横江,,的壮美景色。 l9.过了安庆不看塔。 (二)20.本文以“读山就是读父亲”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我”一生的教育和影响,赞美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 21.父亲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卷,具有山一样的宽广的胸怀,教养“我”长大成人。“读山,就是读父亲”就是理解和感念父亲山一样的胸怀。(大意正确即可。) 22.一方面表现父亲禁不住寒冷的情态,另一方面表现父亲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校园和同学老师面前不自然的窘态。 23.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爱。 24.例如“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表现父亲辛苦劳作、坚忍乐观的性格。在感念父亲恩德方面,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可从不同角度理解作答,答案不求统一。)

五、作文(略)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