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目录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笔记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2. 天体系统:宇宙中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天体组成层次结构。

3.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其生命存在条件包括适宜的距离、稳定的太阳辐射和液态水等。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

1. 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2. 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周期为365天。

3.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度。

4.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第三章 自然地理要素

1. 气候:包括温度、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2. 地形:地表形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

3. 土壤:母质、气候、地形和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自然体。

4. 水文: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差异性:由于地球表面各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差异。

3. 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布的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等。

4.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工业生产等对环境的影响。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笔记还需要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整理,可以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进行完善。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笔记整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 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 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

高一地理知识点具体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目录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笔记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2. 天体系统:宇宙中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的天体组成层次结构。

3.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其生命存在条件包括适宜的距离、稳定的太阳辐射和液态水等。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

1. 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2. 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周期为365天。

3.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度。

4.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第三章 自然地理要素

1. 气候:包括温度、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2. 地形:地表形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

3. 土壤:母质、气候、地形和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自然体。

4. 水文: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差异性:由于地球表面各地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差异。

3. 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布的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等。

4.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工业生产等对环境的影响。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笔记还需要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整理,可以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进行完善。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笔记整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 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 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

高一地理知识点具体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一、考试内容分析: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整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把考试的重点和重要的内容告诉我就好了,不要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