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老师应该制定好相应的 教学计划 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二、教材简析: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

3、加强发展空间观念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5篇

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

《五下|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片版》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wk7iZ7B62wr7gL5pUt8Cg

五下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片版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e246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e246

五下|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片版)|青岛版5年级数学下册(五年制)教案课件|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df|回顾整理——总复习|第07单元: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第06单元:快乐足球——比例尺|第05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第04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第03单元:欢乐农家游——百分数(二)|第02单元:体检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一)|第01单元:完美的图形——圆|4 回顾整理|3 圆的面积|2 圆的周长 http://wenku.baidu.com/view/3ba8651459eef8c75fbfb3d1.html

这个是百度文库里面的,还可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 、 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 个位上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老师应该制定好相应的 教学计划 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二、教材简析: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

3、加强发展空间观念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5篇

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

《五下|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片版》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wk7iZ7B62wr7gL5pUt8Cg

五下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片版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e246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e246

五下|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图片版)|青岛版5年级数学下册(五年制)教案课件|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df|回顾整理——总复习|第07单元: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第06单元:快乐足球——比例尺|第05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第04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第03单元:欢乐农家游——百分数(二)|第02单元:体检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一)|第01单元:完美的图形——圆|4 回顾整理|3 圆的面积|2 圆的周长 http://wenku.baidu.com/view/3ba8651459eef8c75fbfb3d1.html

这个是百度文库里面的,还可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