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下册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下册面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平面图形知识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应用。计算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时可以有多种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让学生加强练习以外,还应教绐他们一定的解题技巧。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历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下册面积

面积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P71-74页、练习十八第1、2题

第2课时P74-75页例1、练习十八第3、4题

第3课时P77-78页例2、3;练习十九第1-4题

第4课时练习课P80-81页;练习十九第5-11题

第5课时P82-83页

第6课时P84-85页

第7课时P86-87页(整理与复习)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仍就面积单位的学习来说,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好。但也有些内容,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本单元的内容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0~76页)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1.主题图。

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2.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观察比较的对象,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哪个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比较数学课本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从中还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此外,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比较的平面部分内进行拼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课本第71页上的两个长方形就可以借助间接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其大小。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入面积的概念。

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

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

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3.面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由第70页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其次,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可能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

接下去,教材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百度云

《Scratch+小学数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ihBs6aU2YRiVgTLsAg4xQ

Scratch+小学数学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4fcs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4fcs

Scratch+小学数学|柱状图统计|折线图|找余数|圆的计算|寻找质数|扇形统计及比例|认识直尺|认识圆与分数|认识时钟|认识人民币|认识量角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平均数与小数比较|九九乘法表 《小学数学1年级R(上)》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69nm9BsVNfaCnChyUiUkQ

小学数学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rpsw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rpsw

小学数学1年级R(上)|按课时压缩文件|按单元压缩文件|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期中期末卷.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7单元 认识钟表.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2单元 位置.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1单元 准备课.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期中期末卷|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7单元 认识钟表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三篇

【 #教案# 导语】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平面图形知识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应用。计算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有时可以有多种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让学生加强练习以外,还应教绐他们一定的解题技巧。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历了数学教学工作,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下册面积

面积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好本单元,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测量、估算、概括、推理等技能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收集、分析、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35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学案例: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

面积计算公式。

3.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及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4.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5.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五、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P71-74页、练习十八第1、2题

第2课时P74-75页例1、练习十八第3、4题

第3课时P77-78页例2、3;练习十九第1-4题

第4课时练习课P80-81页;练习十九第5-11题

第5课时P82-83页

第6课时P84-85页

第7课时P86-87页(整理与复习)

六、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仍就面积单位的学习来说,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有些内容,如有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好。但也有些内容,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本单元的内容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0~76页)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1.主题图。

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另有两个同学正在布置墙报。这样,在实际生活背景下呈现有关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加以理解。

2.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可以从主题图中找到观察比较的对象,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哪个大,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比较数学课本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从中还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此外,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某种统一的图形作为标准,在被比较的平面部分内进行拼摆,数一数,各有几个这样的图形。课本第71页上的两个长方形就可以借助间接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其大小。这一安排,为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教学时,可以按以下步骤引入面积的概念。

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

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

猜一猜,两个长方形,哪个大?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再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举例比一比,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3.面积单位。

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由第70页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首先,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其次,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可能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也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对此,学生一般会从便于拼摆、测量的角度,选择正方形。这当然是合理的,也符合现实规定。但教师应当明白,将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纯属人为规定。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形状,比如正三角形,也是可以的。

接下去,教材介绍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百度云

《Scratch+小学数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ihBs6aU2YRiVgTLsAg4xQ

Scratch+小学数学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4fcs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4fcs

Scratch+小学数学|柱状图统计|折线图|找余数|圆的计算|寻找质数|扇形统计及比例|认识直尺|认识圆与分数|认识时钟|认识人民币|认识量角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平均数与小数比较|九九乘法表 《小学数学1年级R(上)》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69nm9BsVNfaCnChyUiUkQ

小学数学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rpsw

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rpsw

小学数学1年级R(上)|按课时压缩文件|按单元压缩文件|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期中期末卷.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7单元 认识钟表.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4单元 认识图形(一).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2单元 位置.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1单元 准备课.zip|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期中期末卷|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件(2017秋,上册):1数人教版 第7单元 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下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