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电磁铁教案(六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电磁铁教案(六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长短关系的研究计划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能量”单元中的第4课。本单元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本课是上一课“电磁铁(一)”的继续,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教材分三个部分:

第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这个活动由教师给学生准备几组不同的材料,让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检验。过程与上一课相同,也要求填写研究计划表和实验记录表。最后,学生准备发言汇报。完成了这个活动,小组检验了两个假设,全班检验了3~5个假设,就基本上包括了学生所提到的那些假设。

第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这部分通过小组汇报,总结出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教师再补充讲解,给学生一个更完整的认识。为下一个活动“做强力电磁铁”打下基础。

第三,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做一个强磁力电磁铁,肯定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探究活动以学生成功制作出强力电磁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结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比较实验。

(三)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组一:3节电池和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

组二:直径不同的3个线圈管、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

组三:长短不同、粗细相同的3个铁螺栓,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

组四: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3个铁螺栓,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

为全班准备:较大铁螺栓、螺帽、垫圈,4米以上多股绝缘导线(做强力电磁铁用)。

教师自己准备:演示用的磁力很强的大磁铁。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电磁铁磁力小。

板书:线圈圈数多 磁力大 线圈圈数少 磁力小

(2)引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和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课题:电磁铁(二)

(设计意图:本课是上一课“电磁铁(一)”的继续,在上一课中,学生已经就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圈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在本课一始,让学生简单回顾上一课的探究内容,激发记忆,使学生能马上进入探究状态。)

2、小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1)引导:小组讨论一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有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你们小组准备研究哪个方面?准备怎么研究?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导语: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

重点交流:A、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B、准备怎么来研究?

C、需要哪些材料?

D、哪几种因素适合我们进行探究?

预设形成:A、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重点研究)

B、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粗细有关

C、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长短有关

(根据课堂情况鼓励学生研究其它相关因素)

板书:电池的数量 线圈的粗细 铁芯的粗细长短

(4)制定研究计划

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想法都很有道理,那就把你们的想法写一写,来制定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

出示科学文件夹:

科学文件夹

第( )小组

我们小组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和( )有关。

我们的研究计划:

实验记录:

(5)交流设计方案。

导语: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设计?其它小组可以在他们介绍完了以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6)修改确定研究方案。

导语: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想一定对你又有了一些启发了吧!那就每个小组再花上1、2分钟时间,再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完善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围绕“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有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交流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完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3、验证实验

(1)出示材料

导语:有了方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方案,来领取你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

(2)分组自由选择相关材料。

(3)分组验证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导语:那个小组来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交流重点:当检验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不一致时,要明确指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数据不能说明什么也是研究的成果。二是实验的操作可能有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可再做一次,或几个小组同时做这个实验。

(5)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引导总结:我们对几种假设进行了实验检验,现在我们知道了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是怎样影响的。(简要补充讲解没有实验检验的其他因素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学生每个人都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激情,因为学生可以在亲历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提醒学生细心操作,注意安全。)

4、制作强力电磁铁

(1)导语: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这些因素有关,那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学生分组制作“强力磁铁”。

(3)“强力磁铁”大比拼

导语:做好了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电磁铁磁力最强?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强力电磁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并引导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5、巩固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能吊起孩子的电磁铁。

(2)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想研究的电磁铁问题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关于电磁铁的什么新的问题呢?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学生和老师在经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师生的思维决不会因课堂的结束而停止。相反,师生通过课堂上的激烈争辩,又会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因而,老师在真正结束一堂课之前,应为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让学生理请一下思绪,看看是否能挖掘出更具创新价值的问题。) 固定两个量变一个,然后再固定两个变一个。这样三个就都检测实验了。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怎样制作一个电磁铁?

制作一个电磁铁的方法:

一、制作材料:一根铁棒、一些涂上绝缘漆的铜线(可以把小电机上的铜线拆下来,不要划破绝缘漆)、两节电池

二、制作步骤:

1、把铜线的两端的绝缘漆刮掉

2、从铁棒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密密地绕上铜线(单股铜线),绕到铁棒的另一端。绕上线以后的样子像弹簧一样。

3、在铜线的两端接上两节电池,接通直流电。 一根细电线。

(注意,小铁钉就被吸上来了。

先用电线缠绕大铁钉10至20圈。所以电池正负极就会很烫。把电池正负极分别放在缠绕好的电线两端,电线不能接触太久,一盒小铁钉:因为整个过程中,电池会造成短路现象,一节大电池。用大铁钉尖部接触小铁钉找一根较长的铁钉

六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展示、交流、讨论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搜集、获取知识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设计依据

本课以“新课标”指导,以“基于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相关理论来设计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充分体现出“概念建构”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结构特点,力争打造一种学生能自主建构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呈现的概念有:

(10.)核心概念:磁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核心概念下的具体概念:

10.1 某些物质具有磁性

10.2 磁的作用力可以对物体产生作用

10.3 磁体总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2.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三单元《电和磁》的第4课,与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电磁铁》紧密相连。所以本课学生概念的建构和发展,直接就关系到学生建构“电磁铁”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来考虑本课的重要性,并为后面“电磁铁”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主要概念磁铁的“磁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磁铁的另外两个性质,一是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两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二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忽略或略化本课中的附属概念:各种形状的磁铁、磁化现象等。

(2)教材分析: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探究活动来承载和监控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概念:

活动1: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礼盒(装有一个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四块糖),让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自主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隔着纸、空气也有磁性。

活动2:在前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磁铁越发感兴趣,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看到“磁针”的两端吸铁钉多,中间不吸,学生就会在吸多吸少的现象中建立起“磁性强弱”的概念,学生对“磁极”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教师的主导作用(追问)就显示出价值所在,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把磁针悬在桌面上,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水浮法、悬挂法等),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然后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磁针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这一概念的建构。

活动3:学生再用一块标有“S和N”的条形磁铁,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会发现同一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会不停地旋转;不同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不会旋转,进而学生就会建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

活动4: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二个礼物: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有关于磁铁性质的概念应用:隔着物体能吸铁;同极相斥),学生在虚拟的动画情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有趣,又能监控到学生所学概念能否学以致用。

三、学生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

对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磁铁,学生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学生继续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对磁铁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尽管学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但是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再次对磁铁性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样的一个“研究磁铁”性质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模糊认识不在模糊和迷惑,充分利用先前科学课学到的探究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探究磁铁性质的能力,形成和建构更为科学地“磁铁性质”的概念。

(3)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

学生对磁铁的名称称谓不规范,常常叫做“吸铁石”、“ 磁铁石”;磁铁的两极会误认为正负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的科学概念学生不知道。

四、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铁钉、指南针等。

五、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出磁铁的一些性质;

● 能想办法测出磁铁磁性的强弱;

● 能够对磁铁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 知道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些测量方法;

● 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 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 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六、教学重点

磁铁的三个基本性质

七、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游戏),发现磁铁的性质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猜物)

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你们想了解老师最想了解什么?

2、 教师出示(课件):革镇堡中心小学全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副图片就是我工作的学校,革镇堡中心小学,我的名字叫崔昆。大家记住了吗?现在能否让我和在座的老师听到你们欢迎的掌声?)

3、 点拨:今天这节课老师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件礼物。

4、 教师出示:每个小组一个礼盒,你们猜猜看,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5、 教师点拨:怎么才能知道礼盒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

二 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磁铁有磁性。

⑴ 学生观察:礼盒里有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几块糖。

⑵ 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礼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做两个小活动好吗?

⑶ 教师指导:如果你用磁针去接近这些铁钉,注意接近和接触有什么区别,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⑷ 学生分组活动

⑸ 学生汇报:磁针可以吸铁。

⑹ 教师点拨: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磁铁能吸铁,说明它有磁性

⑺ 教师提问:你能利用磁铁让一个铁钉在纸袋上自由活动吗?

⑻ 学生操作

⑼ 教师提问:你们还发现磁铁有什么特点?(板书:隔着物体吸铁)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如何引入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因此,我创设一个“猜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这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和开始。在这一环节我利用了礼盒里面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看到小磁针后,有的学生不认识,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它,教师借机就会了解到学生的前概念,并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然后引导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再用磁针控制铁钉,学生在两个自主操作的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磁性”的有趣现象,学生自然会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 )

活动2:探究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形状

⑴ 谈话:如果我们现在用这块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去接近铁钉,还会有什么发现呢?又说明了什么?

⑵ 分组活动

⑶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⑷ 教师讲解:板书:磁极,磁极磁性最强。如果现在让你把这块磁铁悬在桌面上,你们会想到哪些办法?

⑸ 学生汇报:水浮法和悬挂法等

⑹ 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⑺ 学生汇报:磁铁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板书:S和N)

⑻ 教师提问:磁铁为什么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学生思考)

⑼ 教师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磁体的作用。

⑽ 教师谈话: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需要,把磁铁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活动3: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⑴ 谈话:现在我们看到桌面上的这块磁铁很不稳定,你能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条形磁铁,在不接触磁针的情况下,让它转动和不转动吗?

⑵ 学生分组活动

⑶ 教师提问:在这个活动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⑷ 教师点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

⑸ 小结:磁铁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和我们有别的。他们不靠教师语言抽象地描绘,而必须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的操作,才能理解科学概念中的内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科学概念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化学生思维,学生才能理解和内化形成科学概念。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心向”,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观察磁针能指示南北方向;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完成对“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些具体科学概念的建构。这两个分组活动又恰恰帮助学生加深和内化了“磁铁性质”科学概念的理解。)

活动4:探究磁铁性质的应用

⑴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好吗?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礼物:《猫和老鼠的故事》思考:动画片中,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我们这课学过的科学知识?

⑵学生汇报

⑶师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⑷小练习:有关磁铁性质方面(课件)

(设计意图:运用已形成的科学概念解决问题,是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情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更是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暴露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上的缺陷,以便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个活动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磁铁性质”的概念,又能帮助教师反思在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成功与不足。)

三 整理学习材料

⑴提问:怎样把铁钉装到礼盒里最快,最方便?

⑵学生汇报:用磁铁吸

⑶学生活动

四作业: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五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性 隔着……吸铁

磁极 指示南北 南极“S ” 北极“N”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完整版

【设计】 电磁铁具有一般磁铁的共性:有磁性;有两极。电磁铁还有它的特性: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磁极随电流方向变化而变化;磁性强弱随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制做电磁铁,检验自制电磁铁的磁性、磁极,可以使他们了解电磁铁的各种性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制做技能和分析、概括能力。

【器材】 大铁钉(课前将它在火上烧红、冷却)、漆包线或带塑料外皮的细导线、电池、指南针、曲别针、胶布、剪刀。

【步骤】

1.将漆包线按照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钉子上,成为线圈,线圈两端各富余导线5~10厘米,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线圈两端用胶布固定,以免松散。

2.将线圈两端导线分别连结在一节电池的正负极上,用钉尖和钉帽分别接近曲别针,可以观察到曲别针被吸起,这说明制成的电磁铁已具有磁性。切断电源,可以观察到曲别针立即落下,这说明电磁铁的磁性消失了。

3.接通电流,用钉尖和钉帽分别接近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发现钉尖和钉帽与指南针的南极有不同的作用,钉尖若与南极相吸引,钉帽则与南极相排斥;钉尖若与南极相排斥,钉帽则与南极相吸引。这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记住这时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

4.将线圈两端导线连结电池的正负极交换一下(使线圈内电流方向发生变化),再用钉尖和钉帽分别去接近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发现这时电磁铁的南北极位置与前次实验时刚好相反,说明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只要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了(即电流方向变化了),磁极就会跟着发生变化。

5.观察记录电源为一节电池、两节电池(串联)、三节电池(串联)时,电磁铁能够吸起曲别针的个数。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变化的,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越多,即磁性越强。

6.将电磁铁的线圈拆开,重新缠绕。观察记录当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为10、20、40时,电磁铁能够吸起曲别针的个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吸起的曲别针越多,即磁性越强。

【注意】

1.作为电磁铁的铁心的钉子一定要预先用火烧过,否则制成的电磁铁在切断电流之后,依然具有磁性。

2.学生制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会一致,因为电磁铁的南北极既与导线两端连结电池的正负极有关,也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例如有从钉帽一端开始缠绕的,有从钉尖一端开始缠绕的;有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也有按逆时针方向缠绕的。这些都会使制成的电磁铁线圈内电流的方向不同,因而引起磁极的不同。制作时不必做统一要求,制作的电磁铁有上述不同,反而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问 为什么在电磁铁内部, 磁感线是由S到N呢?

N [<----] S

因为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曲线,你可以这样想,以北极上一点为起点,沿着磁感线走到南极时,它并不是就停在那里阿,他还要继续走,可他必须仍顺着刚才走的方向,这样的话,在电磁铁的内部,磁感线就从s到n了,总之你就将磁感线的起点和终点想着是重合的就行了,反正这也是不存在的线

一般不会错的

我物理可好了 呵呵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长短关系的研究计划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能量”单元中的第4课。本单元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本课是上一课“电磁铁(一)”的继续,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教材分三个部分:

第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这个活动由教师给学生准备几组不同的材料,让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检验。过程与上一课相同,也要求填写研究计划表和实验记录表。最后,学生准备发言汇报。完成了这个活动,小组检验了两个假设,全班检验了3~5个假设,就基本上包括了学生所提到的那些假设。

第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这部分通过小组汇报,总结出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教师再补充讲解,给学生一个更完整的认识。为下一个活动“做强力电磁铁”打下基础。

第三,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做一个强磁力电磁铁,肯定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探究活动以学生成功制作出强力电磁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结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比较实验。

(三)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组一:3节电池和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

组二:直径不同的3个线圈管、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

组三:长短不同、粗细相同的3个铁螺栓,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

组四: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3个铁螺栓,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导线。

为全班准备:较大铁螺栓、螺帽、垫圈,4米以上多股绝缘导线(做强力电磁铁用)。

教师自己准备:演示用的磁力很强的大磁铁。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电磁铁磁力小。

板书:线圈圈数多 磁力大 线圈圈数少 磁力小

(2)引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和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课题:电磁铁(二)

(设计意图:本课是上一课“电磁铁(一)”的继续,在上一课中,学生已经就电磁铁的磁力和线圈圈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因此,在本课一始,让学生简单回顾上一课的探究内容,激发记忆,使学生能马上进入探究状态。)

2、小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1)引导:小组讨论一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有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你们小组准备研究哪个方面?准备怎么研究?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导语: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

重点交流:A、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B、准备怎么来研究?

C、需要哪些材料?

D、哪几种因素适合我们进行探究?

预设形成:A、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重点研究)

B、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粗细有关

C、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粗细长短有关

(根据课堂情况鼓励学生研究其它相关因素)

板书:电池的数量 线圈的粗细 铁芯的粗细长短

(4)制定研究计划

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想法都很有道理,那就把你们的想法写一写,来制定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

出示科学文件夹:

科学文件夹

第( )小组

我们小组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和( )有关。

我们的研究计划:

实验记录:

(5)交流设计方案。

导语: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设计?其它小组可以在他们介绍完了以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6)修改确定研究方案。

导语: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想一定对你又有了一些启发了吧!那就每个小组再花上1、2分钟时间,再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完善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围绕“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还有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交流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完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3、验证实验

(1)出示材料

导语:有了方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方案,来领取你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

(2)分组自由选择相关材料。

(3)分组验证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导语:那个小组来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交流重点:当检验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不一致时,要明确指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数据不能说明什么也是研究的成果。二是实验的操作可能有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可再做一次,或几个小组同时做这个实验。

(5)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引导总结:我们对几种假设进行了实验检验,现在我们知道了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是怎样影响的。(简要补充讲解没有实验检验的其他因素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学生每个人都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激情,因为学生可以在亲历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提醒学生细心操作,注意安全。)

4、制作强力电磁铁

(1)导语: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这些因素有关,那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学生分组制作“强力磁铁”。

(3)“强力磁铁”大比拼

导语:做好了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电磁铁磁力最强?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强力电磁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并引导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5、巩固延伸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能吊起孩子的电磁铁。

(2)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想研究的电磁铁问题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关于电磁铁的什么新的问题呢?需要老师提供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学生和老师在经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师生的思维决不会因课堂的结束而停止。相反,师生通过课堂上的激烈争辩,又会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因而,老师在真正结束一堂课之前,应为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让学生理请一下思绪,看看是否能挖掘出更具创新价值的问题。) 固定两个量变一个,然后再固定两个变一个。这样三个就都检测实验了。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怎样制作一个电磁铁?

制作一个电磁铁的方法:

一、制作材料:一根铁棒、一些涂上绝缘漆的铜线(可以把小电机上的铜线拆下来,不要划破绝缘漆)、两节电池

二、制作步骤:

1、把铜线的两端的绝缘漆刮掉

2、从铁棒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密密地绕上铜线(单股铜线),绕到铁棒的另一端。绕上线以后的样子像弹簧一样。

3、在铜线的两端接上两节电池,接通直流电。 一根细电线。

(注意,小铁钉就被吸上来了。

先用电线缠绕大铁钉10至20圈。所以电池正负极就会很烫。把电池正负极分别放在缠绕好的电线两端,电线不能接触太久,一盒小铁钉:因为整个过程中,电池会造成短路现象,一节大电池。用大铁钉尖部接触小铁钉找一根较长的铁钉

六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展示、交流、讨论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搜集、获取知识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答疑解惑,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设计依据

本课以“新课标”指导,以“基于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相关理论来设计本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充分体现出“概念建构”课堂教学的本质和结构特点,力争打造一种学生能自主建构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呈现的概念有:

(10.)核心概念:磁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核心概念下的具体概念:

10.1 某些物质具有磁性

10.2 磁的作用力可以对物体产生作用

10.3 磁体总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2.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三单元《电和磁》的第4课,与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电磁铁》紧密相连。所以本课学生概念的建构和发展,直接就关系到学生建构“电磁铁”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来考虑本课的重要性,并为后面“电磁铁”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主要概念磁铁的“磁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磁铁的另外两个性质,一是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两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二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忽略或略化本课中的附属概念:各种形状的磁铁、磁化现象等。

(2)教材分析: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探究活动来承载和监控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概念:

活动1: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礼盒(装有一个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四块糖),让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自主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隔着纸、空气也有磁性。

活动2:在前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磁铁越发感兴趣,教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实践,看到“磁针”的两端吸铁钉多,中间不吸,学生就会在吸多吸少的现象中建立起“磁性强弱”的概念,学生对“磁极”概念的建构水到渠成。此时,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教师的主导作用(追问)就显示出价值所在,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把磁针悬在桌面上,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水浮法、悬挂法等),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然后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磁针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这一概念的建构。

活动3:学生再用一块标有“S和N”的条形磁铁,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会发现同一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会不停地旋转;不同颜色的两极相互接近磁针不会旋转,进而学生就会建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

活动4: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二个礼物: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有关于磁铁性质的概念应用:隔着物体能吸铁;同极相斥),学生在虚拟的动画情境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有趣,又能监控到学生所学概念能否学以致用。

三、学生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

对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磁铁,学生并不陌生。在本课中学生继续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对磁铁还是有一种亲切感,尽管学生对其认识不够全面,但是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再次对磁铁性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样的一个“研究磁铁”性质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模糊认识不在模糊和迷惑,充分利用先前科学课学到的探究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探究磁铁性质的能力,形成和建构更为科学地“磁铁性质”的概念。

(3)学生在建构概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

学生对磁铁的名称称谓不规范,常常叫做“吸铁石”、“ 磁铁石”;磁铁的两极会误认为正负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的科学概念学生不知道。

四、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铁钉、指南针等。

五、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出磁铁的一些性质;

● 能想办法测出磁铁磁性的强弱;

● 能够对磁铁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 知道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些测量方法;

● 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 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 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六、教学重点

磁铁的三个基本性质

七、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游戏),发现磁铁的性质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猜物)

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你们想了解老师最想了解什么?

2、 教师出示(课件):革镇堡中心小学全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副图片就是我工作的学校,革镇堡中心小学,我的名字叫崔昆。大家记住了吗?现在能否让我和在座的老师听到你们欢迎的掌声?)

3、 点拨:今天这节课老师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件礼物。

4、 教师出示:每个小组一个礼盒,你们猜猜看,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5、 教师点拨:怎么才能知道礼盒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

二 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磁铁有磁性。

⑴ 学生观察:礼盒里有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几块糖。

⑵ 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礼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做两个小活动好吗?

⑶ 教师指导:如果你用磁针去接近这些铁钉,注意接近和接触有什么区别,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⑷ 学生分组活动

⑸ 学生汇报:磁针可以吸铁。

⑹ 教师点拨: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磁铁能吸铁,说明它有磁性

⑺ 教师提问:你能利用磁铁让一个铁钉在纸袋上自由活动吗?

⑻ 学生操作

⑼ 教师提问:你们还发现磁铁有什么特点?(板书:隔着物体吸铁)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如何引入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因此,我创设一个“猜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这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和开始。在这一环节我利用了礼盒里面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看到小磁针后,有的学生不认识,有的学生可能认识它,教师借机就会了解到学生的前概念,并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然后引导学生用磁针去接近铁钉,再用磁针控制铁钉,学生在两个自主操作的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磁性”的有趣现象,学生自然会建构起本课的核心概念:磁铁有磁性。 )

活动2:探究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形状

⑴ 谈话:如果我们现在用这块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去接近铁钉,还会有什么发现呢?又说明了什么?

⑵ 分组活动

⑶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⑷ 教师讲解:板书:磁极,磁极磁性最强。如果现在让你把这块磁铁悬在桌面上,你们会想到哪些办法?

⑸ 学生汇报:水浮法和悬挂法等

⑹ 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⑺ 学生汇报:磁铁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板书:S和N)

⑻ 教师提问:磁铁为什么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学生思考)

⑼ 教师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磁体的作用。

⑽ 教师谈话: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需要,把磁铁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活动3: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⑴ 谈话:现在我们看到桌面上的这块磁铁很不稳定,你能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条形磁铁,在不接触磁针的情况下,让它转动和不转动吗?

⑵ 学生分组活动

⑶ 教师提问:在这个活动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⑷ 教师点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

⑸ 小结:磁铁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和我们有别的。他们不靠教师语言抽象地描绘,而必须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的操作,才能理解科学概念中的内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科学概念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抽象的结果。只有在概念引入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化学生思维,学生才能理解和内化形成科学概念。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心向”,用磁针的不同部位去接近铁钉;观察磁针能指示南北方向;控制磁针的“旋转”和“不旋转”的游戏,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完成对“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些具体科学概念的建构。这两个分组活动又恰恰帮助学生加深和内化了“磁铁性质”科学概念的理解。)

活动4:探究磁铁性质的应用

⑴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好吗?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礼物:《猫和老鼠的故事》思考:动画片中,在哪些地方应用了我们这课学过的科学知识?

⑵学生汇报

⑶师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⑷小练习:有关磁铁性质方面(课件)

(设计意图:运用已形成的科学概念解决问题,是学习科学概念的目的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情况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更是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暴露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上的缺陷,以便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这个活动设计,学生既巩固了“磁铁性质”的概念,又能帮助教师反思在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成功与不足。)

三 整理学习材料

⑴提问:怎样把铁钉装到礼盒里最快,最方便?

⑵学生汇报:用磁铁吸

⑶学生活动

四作业:在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五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性 隔着……吸铁

磁极 指示南北 南极“S ” 北极“N”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完整版

【设计】 电磁铁具有一般磁铁的共性:有磁性;有两极。电磁铁还有它的特性: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磁极随电流方向变化而变化;磁性强弱随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制做电磁铁,检验自制电磁铁的磁性、磁极,可以使他们了解电磁铁的各种性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制做技能和分析、概括能力。

【器材】 大铁钉(课前将它在火上烧红、冷却)、漆包线或带塑料外皮的细导线、电池、指南针、曲别针、胶布、剪刀。

【步骤】

1.将漆包线按照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钉子上,成为线圈,线圈两端各富余导线5~10厘米,作为连接电源的导线。线圈两端用胶布固定,以免松散。

2.将线圈两端导线分别连结在一节电池的正负极上,用钉尖和钉帽分别接近曲别针,可以观察到曲别针被吸起,这说明制成的电磁铁已具有磁性。切断电源,可以观察到曲别针立即落下,这说明电磁铁的磁性消失了。

3.接通电流,用钉尖和钉帽分别接近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发现钉尖和钉帽与指南针的南极有不同的作用,钉尖若与南极相吸引,钉帽则与南极相排斥;钉尖若与南极相排斥,钉帽则与南极相吸引。这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记住这时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

4.将线圈两端导线连结电池的正负极交换一下(使线圈内电流方向发生变化),再用钉尖和钉帽分别去接近指南针的南极,可以发现这时电磁铁的南北极位置与前次实验时刚好相反,说明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变化的——只要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了(即电流方向变化了),磁极就会跟着发生变化。

5.观察记录电源为一节电池、两节电池(串联)、三节电池(串联)时,电磁铁能够吸起曲别针的个数。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变化的,串联电池越多,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越多,即磁性越强。

6.将电磁铁的线圈拆开,重新缠绕。观察记录当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为10、20、40时,电磁铁能够吸起曲别针的个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吸起的曲别针越多,即磁性越强。

【注意】

1.作为电磁铁的铁心的钉子一定要预先用火烧过,否则制成的电磁铁在切断电流之后,依然具有磁性。

2.学生制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会一致,因为电磁铁的南北极既与导线两端连结电池的正负极有关,也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例如有从钉帽一端开始缠绕的,有从钉尖一端开始缠绕的;有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也有按逆时针方向缠绕的。这些都会使制成的电磁铁线圈内电流的方向不同,因而引起磁极的不同。制作时不必做统一要求,制作的电磁铁有上述不同,反而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问 为什么在电磁铁内部, 磁感线是由S到N呢?

N [<----] S

因为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曲线,你可以这样想,以北极上一点为起点,沿着磁感线走到南极时,它并不是就停在那里阿,他还要继续走,可他必须仍顺着刚才走的方向,这样的话,在电磁铁的内部,磁感线就从s到n了,总之你就将磁感线的起点和终点想着是重合的就行了,反正这也是不存在的线

一般不会错的

我物理可好了 呵呵

五年级科学电磁铁教案(六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