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三知识点笔记大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知识点笔记大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知识点笔记大全目录

九年级物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节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物理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梳理: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

2.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

3.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P= ,国际单位是:kg/m3(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103m,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5.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6.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7.力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 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8.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

9.惯性 (1)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0.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 毫克 (mg)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2、记住水的密度:1.0×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3、1h=60min=3600s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

初三物理节知识点梳理

  浙江版初三物理机械效率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2. 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表达式 。

  3. 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熟练掌握有关涉及机械效率的运算。

  三. 教学内容及知识提要

  1.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 机械效率的数学表达式: 。

由于 < ,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 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4. 额外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

它等于克服摩擦和机械自身重力所做的功。

  5.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即 ,因为有用功和额外功都是加在机械上的动力去完成,所以总功就是人们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实际做的功,即

  【典型例题】

  1. 有一台水泵,它每秒钟可把质量为m=80千克的水抽到h=10米高处,水泵的效率 80%,g取10牛/千克。

则水泵抽水时所需的功率为多少瓦?

  解:∵ ≈8000焦

  ∴

  点评:本题是简单的公式应用,同时也可以直接联立方程 来解。

  2. 沿着长L=5米。

高h=1米的斜面,把质量m=10 千克的物体拉到车上去。

(1)不考虑摩擦,所用拉力F是多大?(2)由于有摩擦,实际上用的拉力F’=2450牛。

斜面的机械效率 为多大?

  解:(1)有斜面公式得拉力

  (2)拉力做的有用功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物理初三知识点笔记大全目录

九年级物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节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物理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梳理: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

2.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

3.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P= ,国际单位是:kg/m3(3)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的快慢(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4.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②单位换算:1 km=103m,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5.时间(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6.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7.力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 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8.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

9.惯性 (1)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3)认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0.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表表十一: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的组成: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夸克)。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极小,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1、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2、1nm=10-9m ,一般分子直径只有0.3nm-0.4nm(纳米)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里通过的路程。

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 克(g) 、 毫克 (mg)3、测量工具(实验室):天平、量筒。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

2、 1 t=1000kg 1kg=1000 g 1 g=1000 mg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变形公式:m=ρV V=m/ρ3、单位: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 g/cm3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而改变(温度、压强、状态不变)2、记住水的密度:1.0×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 1、 原理:ρ= 2、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测量方法: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体积V,最后用公式ρ= 计算出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 1、鉴别物质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水的反常膨胀: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表十二: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不同。

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公式:v= 变形公式:s=vt t=s/v 速度的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时间测量用钟表。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尽量减小误差。

2、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1mm=103um 1um=103nm3、1h=60min=3600s力的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力的示意图。

2、力的单位:牛顿(N)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惯性是物体本

初三物理节知识点梳理

  浙江版初三物理机械效率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2. 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表达式 。

  3. 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熟练掌握有关涉及机械效率的运算。

  三. 教学内容及知识提要

  1.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 机械效率的数学表达式: 。

由于 < ,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 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4. 额外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没有用但不得不做的功。

它等于克服摩擦和机械自身重力所做的功。

  5.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即 ,因为有用功和额外功都是加在机械上的动力去完成,所以总功就是人们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实际做的功,即

  【典型例题】

  1. 有一台水泵,它每秒钟可把质量为m=80千克的水抽到h=10米高处,水泵的效率 80%,g取10牛/千克。

则水泵抽水时所需的功率为多少瓦?

  解:∵ ≈8000焦

  ∴

  点评:本题是简单的公式应用,同时也可以直接联立方程 来解。

  2. 沿着长L=5米。

高h=1米的斜面,把质量m=10 千克的物体拉到车上去。

(1)不考虑摩擦,所用拉力F是多大?(2)由于有摩擦,实际上用的拉力F’=2450牛。

斜面的机械效率 为多大?

  解:(1)有斜面公式得拉力

  (2)拉力做的有用功

物理初三知识点笔记大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