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35届物理竞赛初赛解析)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35届物理竞赛初赛解析)

物理竞赛试题

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一、(23分)有一竖直放置、两端封闭的长玻璃管,管内为真空,管内有一小球自某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零),落到玻璃管底部时与底部发生弹性碰撞.以后小球将在玻璃管内不停地上下跳动。现用支架固定一照相机,用以拍摄小球在空间的位置。每隔一相等的确定的时间间隔T拍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从所拍到的照片发现,每张照片上小球都处于同一位置。求小球开始下落处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用H表示)的可能值以及与各H值相应的照片中小球位置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的可能值。二、(25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可以忽略的细杆,长为2 ,两端和中心处分别固连着质量为 的小球B、D和C,开始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桌面上另有一质量为 的小球A,以一给定速度 沿垂直于杆DB的方间与右端小球B作弹性碰撞。求刚碰后小球A,B,C,D的速度,并详细讨论以后可能发生的运动情况。三、(23分)有一带活塞的气缸,如图1所示。缸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缸内还有一可随轴转动的叶片,转轴伸到气缸外,外界可使轴和叶片一起转动,叶片和轴以及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它们的热容量都不计。轴穿过气缸处不漏气。 如果叶片和轴不转动,而令活塞缓慢移动,则在这种过程中,由实验测得,气体的压强 和体积 遵从以下的过程方程式 图1 其中 , 均为常量, >1(其值已知)。可以由上式导出,在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 式中 和 ,分别表示末态和初态的体积。如果保持活塞固定不动,而使叶片以角速度 做匀角速转动,已知在这种过程中,气体的压强的改变量 和经过的时间 遵从以 图2下的关系式 式中 为气体的体积, 表示气体对叶片阻力的力矩的大小。 上面并没有说气体是理想气体,现要求你不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知识,求出图2中气体原来所处的状态 与另一已知状态 之间的内能之差(结果要用状态 、 的压强 、 和体积 、 及常量 表示)四、(25分)图1所示的电路具有把输人的交变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并加以升压、输出的功能,称为整流倍压电路。图中 图1和 是理想的、点接触型二极管(不考虑二极管的电容),和 是理想电容器,它们的电容都为C,初始时都不带电,G点接地。现在A、G间接上一交变电源,其电压 ,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试分别在图3和图4中准确地画出D点的电压 和B点的电压 在t=0到t=2T时间间隔内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T为交变电压 的周期。图2 图3 图4五、(25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运载工具。它具有两个重要系统。一是悬浮系统,利用磁力(可由超导电磁铁提供)使车体在导轨上悬浮起来与轨道脱离接触。另一是驱动系统,在沿轨道上安装的三相绕组(线圈)中,通上三相交流电,产生随时间、空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磁场与固连在车体下端的感应金属板相互作用,使车体获得牵引力。 为了有助于了解磁悬浮列车的牵引力的来由,我们求解下面的问题。 设有一与轨道平面垂直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和空间位置x变化规律为 式中 、 、 均为已知常量,坐标轴x与轨道平行。在任一时刻t,轨道平面上磁场沿x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图所示。图中Oxy平面代表轨道平面,“×”表示磁场的方向垂直Oxy平面指向纸里,“· ”表示磁场的方向垂直Oxy平面指向纸外。规定指向纸外时B取正值。“×”和“· ”的疏密程度表示沿着x轴B的大小分布。一与轨道平面平行的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矩形框MNPQ处在该磁场中,已知与轨道垂直的金属框边MN的长度为 ,与轨道平行的金属框边MQ的长度为d,金属框的电阻为R,不计金属框的电感。1.试求在时刻t,当金属框的MN边位于x处时磁场作用于金属框的安培力,设此时刻金属框沿x轴正方向移动的速度为 。2.试讨论安培力的大小与金属框几何尺寸的关系。六、(23分)有一种被称为直视分光镜的光谱学仪器。所有光学元件均放在一直长圆筒内。筒内有:三个焦距分别为 、 和 的透镜 , , , ;观察屏P,它是一块带有刻度的玻璃片;由三块形状相同的等腰棱镜构成的 图1分光元件(如图1所示),棱镜分别用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制成,两侧棱镜的质料相同,中间棱镜则与它们不同,棱镜底面与圆筒轴平行。圆筒的一端有一与圆筒轴垂直的狭缝,它与圆筒轴的交点为S,缝平行于棱镜的底面.当有狭缝的一端对准筒外的光源时,位于圆筒另一端的人眼可观察到屏上的光谱。 已知:当光源是钠光源时,它的黄色谱线(波长为589.3 nm,称为D线)位于圆筒轴与观察屏相交处。制作棱镜所用的玻璃,一种为冕牌玻璃,它对钠D线的折射率 =1.5170;另一种为火石玻璃,它对钠D线的折射率 =1.7200。 1.试在图2中绘出圆筒内诸光学元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并说出各元件的作用。2.试论证三块棱镜各应由何种玻璃制成并求出三棱镜的顶角 的数值。 图2七、(16分)串列静电 加速器是加速质子、重离子进行核物理基础研究以及核技术应用研究的设备,右图是其构造示意图。S是产生负离子的装置,称为离子源;中间部分N为充有氮气的管道,通过高压装置H使其对地有 V的高压。现将氢气通人离子源S,S的作用是使氢分子变为氢原子,并使氢原子粘附上一个电子,成为带有一个电子电量的氢负离子。氢负离子(其初速度为0)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形成高速运动的氢负离子束流,氢负离子束射入管道N后将与氮气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大部分的氢负离子失去粘附在它们上面的多余的电子而成为氢原子,又可能进一步剥离掉氢原子的电子使它成为质子。已知氮气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粒子的速度。质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由N飞向串列静电加速器的终端靶子T。试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情况下,求质子到达T时的速度 。 电子电荷量 C,质子的静止质量 kg。 为什么不去书店找找,现在的竞赛题资料很丰富,去大一点的书店一定找得到的。祝你顺利~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七题解释

1.

设物为P,经透镜成像Q1,再经面镜成像Q2,最后经透镜成像Q3与P重合

由于像Q3也在P点,由光路可逆,最后的像对应的物Q2的位置正是P点的物对透镜成的像Q1的位置,即Q1、Q2重合,即面镜的物像重合。对于面镜而言需要成像光线通过其曲率中心(注意不是顶点),以使光线在球面上反射后原方向返回。

即对于凹面镜光线通过F'左侧R处,即像距为f-R,

由1/u+1/(f-R)=1/f可解得物距

对于凸面镜光线通过F'右侧R处,即像距为f+R,

由1/u+1/(f+R)=1/f可解得物距

2.

由于面镜的物距像距相等,放大率绝对值为1,对透镜而言前后两次的成像物像距之比互为倒数,因此将三次成像的物像距之比连乘后可得,放大率绝对值均为1,且题中无需考虑正倒。

3.

按上面的分析可作光路图,略 f(R-f)/R

f(R-f)/R

35届物理竞赛初赛解析

初中物理竞赛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RuD5cWWPYARejzGmaf_Xw

初中物理竞赛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wfq6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wfq6 提取码: wfq6 初中物理竞赛|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义|87—18年上海市大同杯初中物理竞赛试题|07-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全套打包)|专题22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21 信息的传递-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20 生活用电-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9 电与磁-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8 电功率-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7 欧姆定律-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6 电压与电阻-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5 电流与电路-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4 内能的利用 热机-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3 热和能-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最初理论部分140分,实验部分60分,后改为理论部分160分,实验部分40分。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

现在决赛一等奖30~40名,二等奖60~80名,三等奖100名左右。

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享受高考加分并获得保送资格及自主招生考试优惠;另据教育部11月19日公告,在2011年9月1日高中入学的一届学生以及其之后,省一等奖取消高考加分及保送资格,全国奖取消保送资格,只有全国一等奖可以拥有保送资格。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

(1991年2月12日经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1997年2月17日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国中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正式批准。

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 全国中学生物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翱扩展。

第三条 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竞赛者主要是在物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搞层层选拔,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 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竞赛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和副主任 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委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如下:

1.参加竞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1人;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3 人;

3.由中国物理学会根据需要聘请若干人任特邀委员.

在全国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任和副主任组成 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竞赛委员会职权。

第六条 在全国竞赛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命题小组、组织委 员会和竞赛办公室等工作机构。

命题小组成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聘请专家和高等院校教师 担任。

组织委员会由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与有 关方面协商组成,负责决赛期间各项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组织委员会主任兼任本届全国竞赛委员会副主任。

竞赛办公室是全国竞赛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处理 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在地方科协领导下 与各有关方面协商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 会(以下简称地方竞赛委员会),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省、自治区、 直辖市有关竞赛的各项活动。地方竞赛委员会受全国竞赛委员会指导,但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在决定有关预赛和复赛的各项工作安排时,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三章 竞赛程序

第八条 凡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均在地方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各地方竞赛委员会组织赛场和评定成绩。竞赛时间为3小时。

第九条 预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参加复赛;复赛的笔试题由全国竞委会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满分为160分,笔试时间为3小时。复赛实验由地方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定成绩,满分为40分,实验时间为3小时,复赛实验的日期、地点和组织办法由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参加复赛的人数不得少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决赛人数的5倍。[1]

第十条 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学生复赛的总成绩,择优推荐3名学生参加决赛。对于在上届竞赛中成绩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予奖励名额,凡有1名学生获一等奖,就奖励1名.在当年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凡有1名学生获奖,也奖励1名。一省所得奖励名额总数以4名为限。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决赛的名额可增加3名。

地方竞赛委员会如认为有必要,可在复赛之后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加试,以复赛和加试的总成绩作为推荐的依据。加试满分不超过30分,加试人数不得超越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推荐人数的2倍。决定进行加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加试办法应经地方竞赛委员会讨论通过,上报全国竞赛委员会备案,并在复赛前向全体参赛学生明确公布。若参加决赛的最后一个名额有两名以上的学生成绩相同,则地方竞委会可对他们采取临时加试,选取成绩最好的1名。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定成绩。决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竞赛时间各3小时。理论笔试满分为140分,实验满分为60分。在评定一等奖时,可对部分学生增加口试,口试满分为40分。在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时,口试成绩不计入总分。

第四章 命题原则

第十一条 竞赛命题要从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但题目的内容不必拘泥于现行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竞赛题目既包括理论笔试题,也包括实验操作题;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以利于促进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物理。

第十二条 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均以全国竞赛委员会制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为依据。

第五章 报名手续

第十三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在校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第十四条 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按全国竞赛委员会的要求书面向全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集体报名。

第六章 奖励办法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只评选个人奖,不搞省、地、市、县或学校之间的评比。根据决赛成绩,每届评选出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给予奖励。在举行决赛的城市召开授奖大会,颁发全国中学 生物理竞赛获奖证书、奖章和奖品。

第十六条 对于在预赛和复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全国竞赛委员会设立赛区(以省、市、区为单位)一、二、三等奖,委托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奖励名额根据参加预赛的人数按全国竞委会规定的比例确定。赛区一、二等奖的评定应以复赛成绩为准,对于赛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均颁发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署名盖章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获奖证书“。

地、市、区、县及学校,对在预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表扬,以资鼓励;也可以颁发有纪念意义的奖品。

第十七条 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要适当,不宜过多。

第十八条 对在决赛中获奖和获赛区一、二等奖的学生的指导教师,由各地方竞赛委员会确定名单,以全国竞委会名义给予表彰,发给荣誉证书。

第七章 经费

第十九条 学生参加预赛和复赛所需食、宿、交通费用原则 上由学生自理。有条件的地、市、区、县或学校,对参加复赛的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给予补助;

参加决赛的学生的食、宿、交通费用,由地方竞赛委员会与有关方面协商给予补助。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竞赛活动所需经费由地方竞赛委员会、教委(教育厅、局)、地方科协及有关方面协商解决。报名费收入全部由地方竞赛委员会留用,预赛和复赛试卷费及组织预赛和复赛所需经费由地方竞赛委员会负担。

第二十一条 复赛实验以外的命题费用及组织决赛活动所需经费由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筹措,全国竞赛委员会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二条 经费开支应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经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施行。本章程的个性权及解释权属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

从第2届开始,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中选出我国准备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集训队。经过短期培训,从中选出正式参赛的代表队。1986年7月,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第1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3名选手全部获奖。在以后的历届国际竞赛中,我国每年选派5名学生参赛,至今共派出68人,全部获奖。共获金牌39块、银牌16块、铜牌9块、表扬奖2名,位居参赛各国前列.

物理竞赛题目

问题1:水坝必然会受到水的压力,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水坝开裂之类的危险。我们这里所说的合理,也就是考虑它受到的压力的影响。本题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力的分解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题目。

答案A的形状,受力均匀,但是显然,垂直大坝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不存在其它方向上的分力,大坝比较容易开裂之类的。

答案C以及D,其实基本上是同一种大坝。他们受到水的压力之后,会沿大坝的形状上产生分力,也就是说这两种大坝,最后的压力都几乎会集中到大坝的中间段。而一旦中间段受到的力非常大的时候,结果肯定是大坝裂开!这是最危险的两种大坝。

答案B的大坝,受力后也沿大坝的形状上产生分力,分力会分在大坝的两端。而且,一般来说大坝的两端都是靠山之类的,能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说,答案B是最合理的。

问题二:先说一下理想下宽上窄的锥形瓶的体积的计算公式。

V=0.5(S0+S1)h,S0为锥形瓶的底部表面积,S1为h高度时的液面面积,h为液面的高度。根据上述公式得到h=2V/(S0+S1)。

把m=ρV带入,最后算得P=ρgh=2mg/(S0+S1)。

显然,液面越高S1越小。当密度变大的时候,液面是降低的,S1也就是增大的;当密度变小的时候,液面升高,S1也会变小。在上面的P=ρgh=2mg/(S0+S1)里面,S1变大时,P减小。S1减小时,P变大。所以答案是 压强先变小后变大。

问题三:本题比较简单,画一个图容易分析的。

在未加那个C点的力之前,系统是平衡的。不用计算这个时候的各种力,完全没必要。但是必须理解,A支点的力是向上的,B支点的力是向下的,相信这个容易理解吧。

在C点加一个力△FC之后,就相当于一个挑担的人A的一端加了一个力△FC,另一端也加一个力△FB,才能保持平衡。而明显的,A的△FA是变大了,它的两端都多了向下的力,B点的力△FB也是变大的。而A点的△FA是等于B、C两点所加力的总和的,所以有△FA>△FB 。

问题四:简单的排除法就可以解决。在1/24秒内,如果是转动了60乘以n的,n为自然数,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会有在原处的错觉。如果不是的,必然就会有前进或者后退了的感觉,所以D是错误的,那个时候应该是感觉得到动的。

分析的话,A、C必对,不论了。B答案,1/24秒转过355度,我们在1/24秒后看到的将是辐条逆时针转过了5度,再1/24秒,又是逆时针转动5度……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看到辐条在逆时针旋转,也就是说车轮在倒转。同理可分析365度的情况是车轮在顺时针转动。

问题5:(本题我不敢肯定是否正确,你可以参考一下,有错请多包涵,多多指教啊)。

(多谢指教,修改如下)。

AB物体水平传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右边成像。右边的焦点之前成正立的实像AB,焦点之后成倒立的实像BA。

AB物体都先经过焦点,再通过透镜,便会水平传播,在15cm处会被镜子反射,形成一个像,倒立的虚像BA。

所以本题答案选D。 问题5:物体AB在透镜左侧10厘米即2倍焦距处经过凸透镜后,在右边2倍焦距处(10厘米)成等倒立的实像BA。这个像相对于在15cm处的平面镜相当于物体,会被镜子反射在20cm处生成虚像BA,虚像BA相对于凸透镜相当于物体,位于凸透镜左边2倍焦距以外,经镜子反射的光再经过凸透镜在右边成BA的倒立实像AB。这就是题目所说的“一个正立实像AB”

所以本题答案选D。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物理竞赛试题

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一、(23分)有一竖直放置、两端封闭的长玻璃管,管内为真空,管内有一小球自某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零),落到玻璃管底部时与底部发生弹性碰撞.以后小球将在玻璃管内不停地上下跳动。现用支架固定一照相机,用以拍摄小球在空间的位置。每隔一相等的确定的时间间隔T拍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从所拍到的照片发现,每张照片上小球都处于同一位置。求小球开始下落处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用H表示)的可能值以及与各H值相应的照片中小球位置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的可能值。二、(25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可以忽略的细杆,长为2 ,两端和中心处分别固连着质量为 的小球B、D和C,开始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桌面上另有一质量为 的小球A,以一给定速度 沿垂直于杆DB的方间与右端小球B作弹性碰撞。求刚碰后小球A,B,C,D的速度,并详细讨论以后可能发生的运动情况。三、(23分)有一带活塞的气缸,如图1所示。缸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缸内还有一可随轴转动的叶片,转轴伸到气缸外,外界可使轴和叶片一起转动,叶片和轴以及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它们的热容量都不计。轴穿过气缸处不漏气。 如果叶片和轴不转动,而令活塞缓慢移动,则在这种过程中,由实验测得,气体的压强 和体积 遵从以下的过程方程式 图1 其中 , 均为常量, >1(其值已知)。可以由上式导出,在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 式中 和 ,分别表示末态和初态的体积。如果保持活塞固定不动,而使叶片以角速度 做匀角速转动,已知在这种过程中,气体的压强的改变量 和经过的时间 遵从以 图2下的关系式 式中 为气体的体积, 表示气体对叶片阻力的力矩的大小。 上面并没有说气体是理想气体,现要求你不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知识,求出图2中气体原来所处的状态 与另一已知状态 之间的内能之差(结果要用状态 、 的压强 、 和体积 、 及常量 表示)四、(25分)图1所示的电路具有把输人的交变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并加以升压、输出的功能,称为整流倍压电路。图中 图1和 是理想的、点接触型二极管(不考虑二极管的电容),和 是理想电容器,它们的电容都为C,初始时都不带电,G点接地。现在A、G间接上一交变电源,其电压 ,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试分别在图3和图4中准确地画出D点的电压 和B点的电压 在t=0到t=2T时间间隔内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T为交变电压 的周期。图2 图3 图4五、(25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运载工具。它具有两个重要系统。一是悬浮系统,利用磁力(可由超导电磁铁提供)使车体在导轨上悬浮起来与轨道脱离接触。另一是驱动系统,在沿轨道上安装的三相绕组(线圈)中,通上三相交流电,产生随时间、空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磁场与固连在车体下端的感应金属板相互作用,使车体获得牵引力。 为了有助于了解磁悬浮列车的牵引力的来由,我们求解下面的问题。 设有一与轨道平面垂直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和空间位置x变化规律为 式中 、 、 均为已知常量,坐标轴x与轨道平行。在任一时刻t,轨道平面上磁场沿x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图所示。图中Oxy平面代表轨道平面,“×”表示磁场的方向垂直Oxy平面指向纸里,“· ”表示磁场的方向垂直Oxy平面指向纸外。规定指向纸外时B取正值。“×”和“· ”的疏密程度表示沿着x轴B的大小分布。一与轨道平面平行的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矩形框MNPQ处在该磁场中,已知与轨道垂直的金属框边MN的长度为 ,与轨道平行的金属框边MQ的长度为d,金属框的电阻为R,不计金属框的电感。1.试求在时刻t,当金属框的MN边位于x处时磁场作用于金属框的安培力,设此时刻金属框沿x轴正方向移动的速度为 。2.试讨论安培力的大小与金属框几何尺寸的关系。六、(23分)有一种被称为直视分光镜的光谱学仪器。所有光学元件均放在一直长圆筒内。筒内有:三个焦距分别为 、 和 的透镜 , , , ;观察屏P,它是一块带有刻度的玻璃片;由三块形状相同的等腰棱镜构成的 图1分光元件(如图1所示),棱镜分别用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制成,两侧棱镜的质料相同,中间棱镜则与它们不同,棱镜底面与圆筒轴平行。圆筒的一端有一与圆筒轴垂直的狭缝,它与圆筒轴的交点为S,缝平行于棱镜的底面.当有狭缝的一端对准筒外的光源时,位于圆筒另一端的人眼可观察到屏上的光谱。 已知:当光源是钠光源时,它的黄色谱线(波长为589.3 nm,称为D线)位于圆筒轴与观察屏相交处。制作棱镜所用的玻璃,一种为冕牌玻璃,它对钠D线的折射率 =1.5170;另一种为火石玻璃,它对钠D线的折射率 =1.7200。 1.试在图2中绘出圆筒内诸光学元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并说出各元件的作用。2.试论证三块棱镜各应由何种玻璃制成并求出三棱镜的顶角 的数值。 图2七、(16分)串列静电 加速器是加速质子、重离子进行核物理基础研究以及核技术应用研究的设备,右图是其构造示意图。S是产生负离子的装置,称为离子源;中间部分N为充有氮气的管道,通过高压装置H使其对地有 V的高压。现将氢气通人离子源S,S的作用是使氢分子变为氢原子,并使氢原子粘附上一个电子,成为带有一个电子电量的氢负离子。氢负离子(其初速度为0)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形成高速运动的氢负离子束流,氢负离子束射入管道N后将与氮气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使大部分的氢负离子失去粘附在它们上面的多余的电子而成为氢原子,又可能进一步剥离掉氢原子的电子使它成为质子。已知氮气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粒子的速度。质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由N飞向串列静电加速器的终端靶子T。试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情况下,求质子到达T时的速度 。 电子电荷量 C,质子的静止质量 kg。 为什么不去书店找找,现在的竞赛题资料很丰富,去大一点的书店一定找得到的。祝你顺利~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七题解释

1.

设物为P,经透镜成像Q1,再经面镜成像Q2,最后经透镜成像Q3与P重合

由于像Q3也在P点,由光路可逆,最后的像对应的物Q2的位置正是P点的物对透镜成的像Q1的位置,即Q1、Q2重合,即面镜的物像重合。对于面镜而言需要成像光线通过其曲率中心(注意不是顶点),以使光线在球面上反射后原方向返回。

即对于凹面镜光线通过F'左侧R处,即像距为f-R,

由1/u+1/(f-R)=1/f可解得物距

对于凸面镜光线通过F'右侧R处,即像距为f+R,

由1/u+1/(f+R)=1/f可解得物距

2.

由于面镜的物距像距相等,放大率绝对值为1,对透镜而言前后两次的成像物像距之比互为倒数,因此将三次成像的物像距之比连乘后可得,放大率绝对值均为1,且题中无需考虑正倒。

3.

按上面的分析可作光路图,略 f(R-f)/R

f(R-f)/R

35届物理竞赛初赛解析

初中物理竞赛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RuD5cWWPYARejzGmaf_Xw

初中物理竞赛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wfq6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wfq6 提取码: wfq6 初中物理竞赛|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义|87—18年上海市大同杯初中物理竞赛试题|07-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全套打包)|专题22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21 信息的传递-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20 生活用电-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9 电与磁-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8 电功率-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7 欧姆定律-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6 电压与电阻-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5 电流与电路-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4 内能的利用 热机-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3 热和能-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最初理论部分140分,实验部分60分,后改为理论部分160分,实验部分40分。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

现在决赛一等奖30~40名,二等奖60~80名,三等奖100名左右。

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享受高考加分并获得保送资格及自主招生考试优惠;另据教育部11月19日公告,在2011年9月1日高中入学的一届学生以及其之后,省一等奖取消高考加分及保送资格,全国奖取消保送资格,只有全国一等奖可以拥有保送资格。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

(1991年2月12日经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1997年2月17日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国中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正式批准。

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 全国中学生物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翱扩展。

第三条 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竞赛者主要是在物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搞层层选拔,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 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竞赛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和副主任 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委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如下:

1.参加竞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1人;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3 人;

3.由中国物理学会根据需要聘请若干人任特邀委员.

在全国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任和副主任组成 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竞赛委员会职权。

第六条 在全国竞赛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命题小组、组织委 员会和竞赛办公室等工作机构。

命题小组成员由全国竞赛委员会聘请专家和高等院校教师 担任。

组织委员会由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与有 关方面协商组成,负责决赛期间各项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组织委员会主任兼任本届全国竞赛委员会副主任。

竞赛办公室是全国竞赛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处理 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在地方科协领导下 与各有关方面协商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 会(以下简称地方竞赛委员会),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省、自治区、 直辖市有关竞赛的各项活动。地方竞赛委员会受全国竞赛委员会指导,但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情况,在决定有关预赛和复赛的各项工作安排时,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三章 竞赛程序

第八条 凡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均在地方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各地方竞赛委员会组织赛场和评定成绩。竞赛时间为3小时。

第九条 预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参加复赛;复赛的笔试题由全国竞委会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满分为160分,笔试时间为3小时。复赛实验由地方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定成绩,满分为40分,实验时间为3小时,复赛实验的日期、地点和组织办法由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参加复赛的人数不得少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决赛人数的5倍。[1]

第十条 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学生复赛的总成绩,择优推荐3名学生参加决赛。对于在上届竞赛中成绩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予奖励名额,凡有1名学生获一等奖,就奖励1名.在当年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凡有1名学生获奖,也奖励1名。一省所得奖励名额总数以4名为限。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决赛的名额可增加3名。

地方竞赛委员会如认为有必要,可在复赛之后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加试,以复赛和加试的总成绩作为推荐的依据。加试满分不超过30分,加试人数不得超越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推荐人数的2倍。决定进行加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加试办法应经地方竞赛委员会讨论通过,上报全国竞赛委员会备案,并在复赛前向全体参赛学生明确公布。若参加决赛的最后一个名额有两名以上的学生成绩相同,则地方竞委会可对他们采取临时加试,选取成绩最好的1名。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定成绩。决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竞赛时间各3小时。理论笔试满分为140分,实验满分为60分。在评定一等奖时,可对部分学生增加口试,口试满分为40分。在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时,口试成绩不计入总分。

第四章 命题原则

第十一条 竞赛命题要从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但题目的内容不必拘泥于现行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竞赛题目既包括理论笔试题,也包括实验操作题;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以利于促进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物理。

第十二条 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均以全国竞赛委员会制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为依据。

第五章 报名手续

第十三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在校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第十四条 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按全国竞赛委员会的要求书面向全国竞赛委员会办公室集体报名。

第六章 奖励办法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只评选个人奖,不搞省、地、市、县或学校之间的评比。根据决赛成绩,每届评选出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给予奖励。在举行决赛的城市召开授奖大会,颁发全国中学 生物理竞赛获奖证书、奖章和奖品。

第十六条 对于在预赛和复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全国竞赛委员会设立赛区(以省、市、区为单位)一、二、三等奖,委托各地方竞赛委员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奖励名额根据参加预赛的人数按全国竞委会规定的比例确定。赛区一、二等奖的评定应以复赛成绩为准,对于赛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均颁发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署名盖章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赛区获奖证书“。

地、市、区、县及学校,对在预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表扬,以资鼓励;也可以颁发有纪念意义的奖品。

第十七条 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要适当,不宜过多。

第十八条 对在决赛中获奖和获赛区一、二等奖的学生的指导教师,由各地方竞赛委员会确定名单,以全国竞委会名义给予表彰,发给荣誉证书。

第七章 经费

第十九条 学生参加预赛和复赛所需食、宿、交通费用原则 上由学生自理。有条件的地、市、区、县或学校,对参加复赛的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给予补助;

参加决赛的学生的食、宿、交通费用,由地方竞赛委员会与有关方面协商给予补助。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竞赛活动所需经费由地方竞赛委员会、教委(教育厅、局)、地方科协及有关方面协商解决。报名费收入全部由地方竞赛委员会留用,预赛和复赛试卷费及组织预赛和复赛所需经费由地方竞赛委员会负担。

第二十一条 复赛实验以外的命题费用及组织决赛活动所需经费由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筹措,全国竞赛委员会给予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二条 经费开支应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经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施行。本章程的个性权及解释权属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

从第2届开始,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中选出我国准备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集训队。经过短期培训,从中选出正式参赛的代表队。1986年7月,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第1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3名选手全部获奖。在以后的历届国际竞赛中,我国每年选派5名学生参赛,至今共派出68人,全部获奖。共获金牌39块、银牌16块、铜牌9块、表扬奖2名,位居参赛各国前列.

物理竞赛题目

问题1:水坝必然会受到水的压力,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水坝开裂之类的危险。我们这里所说的合理,也就是考虑它受到的压力的影响。本题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力的分解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题目。

答案A的形状,受力均匀,但是显然,垂直大坝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不存在其它方向上的分力,大坝比较容易开裂之类的。

答案C以及D,其实基本上是同一种大坝。他们受到水的压力之后,会沿大坝的形状上产生分力,也就是说这两种大坝,最后的压力都几乎会集中到大坝的中间段。而一旦中间段受到的力非常大的时候,结果肯定是大坝裂开!这是最危险的两种大坝。

答案B的大坝,受力后也沿大坝的形状上产生分力,分力会分在大坝的两端。而且,一般来说大坝的两端都是靠山之类的,能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所以说,答案B是最合理的。

问题二:先说一下理想下宽上窄的锥形瓶的体积的计算公式。

V=0.5(S0+S1)h,S0为锥形瓶的底部表面积,S1为h高度时的液面面积,h为液面的高度。根据上述公式得到h=2V/(S0+S1)。

把m=ρV带入,最后算得P=ρgh=2mg/(S0+S1)。

显然,液面越高S1越小。当密度变大的时候,液面是降低的,S1也就是增大的;当密度变小的时候,液面升高,S1也会变小。在上面的P=ρgh=2mg/(S0+S1)里面,S1变大时,P减小。S1减小时,P变大。所以答案是 压强先变小后变大。

问题三:本题比较简单,画一个图容易分析的。

在未加那个C点的力之前,系统是平衡的。不用计算这个时候的各种力,完全没必要。但是必须理解,A支点的力是向上的,B支点的力是向下的,相信这个容易理解吧。

在C点加一个力△FC之后,就相当于一个挑担的人A的一端加了一个力△FC,另一端也加一个力△FB,才能保持平衡。而明显的,A的△FA是变大了,它的两端都多了向下的力,B点的力△FB也是变大的。而A点的△FA是等于B、C两点所加力的总和的,所以有△FA>△FB 。

问题四:简单的排除法就可以解决。在1/24秒内,如果是转动了60乘以n的,n为自然数,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会有在原处的错觉。如果不是的,必然就会有前进或者后退了的感觉,所以D是错误的,那个时候应该是感觉得到动的。

分析的话,A、C必对,不论了。B答案,1/24秒转过355度,我们在1/24秒后看到的将是辐条逆时针转过了5度,再1/24秒,又是逆时针转动5度……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看到辐条在逆时针旋转,也就是说车轮在倒转。同理可分析365度的情况是车轮在顺时针转动。

问题5:(本题我不敢肯定是否正确,你可以参考一下,有错请多包涵,多多指教啊)。

(多谢指教,修改如下)。

AB物体水平传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右边成像。右边的焦点之前成正立的实像AB,焦点之后成倒立的实像BA。

AB物体都先经过焦点,再通过透镜,便会水平传播,在15cm处会被镜子反射,形成一个像,倒立的虚像BA。

所以本题答案选D。 问题5:物体AB在透镜左侧10厘米即2倍焦距处经过凸透镜后,在右边2倍焦距处(10厘米)成等倒立的实像BA。这个像相对于在15cm处的平面镜相当于物体,会被镜子反射在20cm处生成虚像BA,虚像BA相对于凸透镜相当于物体,位于凸透镜左边2倍焦距以外,经镜子反射的光再经过凸透镜在右边成BA的倒立实像AB。这就是题目所说的“一个正立实像AB”

所以本题答案选D。

2020年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35届物理竞赛初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