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笔记手写(八年级物理笔记手写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笔记手写(八年级物理笔记手写人教版)

【高分】初三的物理笔记

力和运动总复习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2)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重力不等于吸引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 4、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质量大,惯性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质量小,惯性小,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弱。

 5、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6、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 7、摩擦力:F摩 (N)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趋势。

二、公式:

 1.G=mg

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方向相同:F合=F1+F2

(F合跟F1或F2的方向相同,是最大值)

方向相反:F合=F1-F2

(F1>F2 ,F合跟F1的方向相同,是最小值)

 3、合力范围:

三、定律规律

 1、力的作用效果:

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运动方向。

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 3.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4.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 强调:

(1)“牛一”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大量事实、经验、现象经过概括、归纳、总结而得到。

(5)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5、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 7、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1)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2)减小压力;

(3)滚动代替滑动;

(4)脱离接触。

四、数据:

 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N

五、实验:

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 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 其次看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 第三看最小分度

 2.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就叫做力的图示

 作图方法:

(1)用方块表示物体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并用字母表示(最好在线段的起点)

(5)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中附上标度,指出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3、惯性现象:锤子,拌跤(看书)

 4、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看书)

仪器:光木板、小车、棉布、毛巾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六、技巧

 1、惯性说法:“前无受,后无力、作用”,只能说“具有”、 “有”。

不许说:受惯性、惯性力、惯性作用

许说:具有惯性、有惯性

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F合为0

 3、弹簧测力计读数问题:弹簧测力计读数读一侧

 4、力:必须有两个物体及以上,一个物体没有力;必须有作用。例:踢出去的足球:

无踢的力

 5、光滑=F摩为0

 6、静摩擦力: F静=F外(静止,力平衡)

F静由F外决定

滑动静摩擦力: F滑=μN

μ :动摩擦因数。反映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 μ越大

N:压力。压力越大,F滑越大

F滑与F外无关

浮力总复习

一、概念

 1、浮力F浮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 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产生原因: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 2、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F浮=G排=G船

m排=m船

二、公式

 1、F浮=F向上–F向下(产生原因)

 2、F浮=G物–F拉 (弹簧测力计)

 3、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

 4、F浮=ρ液gV物浸(V物浸: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5、F浮=G物(漂浮或悬浮)

 6、F浮=0N(沉底,物体的底面与容器底密合)

 7、F浮=G物–F支(沉底)

 8、G物=ρ物gV物

 9、V物=V露+V物浸

 10、V物浸=V排

三、定律规律

 1、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3)推广: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 2.物体的浮沉条件规律:

ρ液>ρ物 F浮>G物 上浮→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F浮=G物 悬浮

ρ液<ρ物 F浮

四、实验

 1.物体浮沉条件规律:上浮,下沉,悬浮 (教材)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改变自身重,上浮或下潜

 3.密度计:

(1)作用:测定液体密度仪器

(2)使用要求:漂浮

(3)刻度特点: a.上疏下密,上小下大;b.刻度不均匀且无单位,是水密度的倍数。

 4.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阿基米德实验 (教材)

(1)仪器:弹簧测力计、固体、小桶、溢水杯、水

(2)测量:G物、F拉、G桶+水、G桶

(3)处理: F浮=G物–F拉 (弹簧测力计)

G排= G桶+水-G桶

∴F浮= G排

五、技巧

 1、浸没:V物=V排= V物浸,V露=0

浸在:?

浸入:?

 2、 V露:漂浮

 3、解题思想:

(1)先判断状态:漂、悬、沉

(2)在找工具:弹簧测力计

(3)看V物浸(V排)

(4)确定浮力公式

 4、题型:

(1)物态变化(冰化水),液面变化:m不变

冰+盐水→冰化水→液面上升

冰+水 →冰化水→液面不变

冰+酒精→冰化水→液面下降

(2)拿物入液,液面变化:

(物+盆)漂浮→拿物入液→ρ物>ρ液沉底:液面下降

ρ物=ρ液悬浮:液面不变

ρ物<ρ液漂浮:液面不变

(3)无状态浮力问题:

 特点:

一球、两种液 对比,无状态

两球、一种液 求密度,或物在液中所

两球、两种液 处状态

 解题思路:

A.六种可能状态:全漂、全悬、全沉

一漂一悬、一漂一沉、一悬一沉

B.解题步骤:

否定三个:全漂、全悬、一漂一悬

与已知矛盾

否定两个:全沉、一悬一沉

与已知矛盾

肯定一个:一漂一沉

假设法或直接判断

C.露排比、露总比问题:

漂浮

D.浮力力学综合题:

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一种状态一张图:标明液面位置

对研究对象即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标V物浸

列方程:力的平衡方程

几何尺度关系式

例: V物浸=S∙∆h

(S:容器的底面积, ∆h :液面上升的高度)

公式展开,代入数据单位,运算得出结果;或通过解方程组得出结果。

简单机械、功和能总复习

一、概念

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4、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 5、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6、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7、滑轮:周边有小槽,能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 8、功W(焦耳J):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垂直不做功)

 9、功率P(瓦特W):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

 10、机械效率h: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特别注意h总小于1。

 11、有用功W有(焦耳J):无论采用哪种运法都必须做的功。

 12、额外功W额(焦耳J):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 13、总功W总(焦耳J):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

二、公式

 1、W=Fs(s:沿力方向的距离)

 2、P= =Fv(v: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3、W有=G物h(竖放)

 4、W总=Fs

 5、W总= W有+ W额

 6、 h= ´100%

 7、滑轮组:

s=nh(s:绳子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h:物体上升的高度,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VF=nV物(VF:绳子自由端所移动的速度, V物:物体移动的速度)

G物=nF(摩擦力、动滑轮自重忽略不计)默认: h=100%

G物+G动=nF (摩擦力不计) h<1

 说明:h与n、F、s、h、定滑轮无关。

 8、杠杆平衡公式:F1∙L1=F2∙L2

三、定律、规律

 1、滑轮实质、特点:

(1). 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L1=L2 F1=F2

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 L1=2L2 F1= F2

不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 2、杠杆分类及其特点:

省力杠杆:L1>L2 F1

实例:撬棒、铡刀、瓶盖起子

费力杠杆;L1F2 费力省距离

实例:铁锨、钓鱼竿、缝纫机踏板

等臂杠杆:L1=L2 F1=F2 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实例:天平、跷跷板、定滑轮

 3、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 结论:垂直不做功

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质量和密度总复习

一、概念

 1、质量:m (kg)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1t = 10³ kg

1kg = 10³g

1g = 10³mg

1mg = 10³μg

 2、密度 : ρ千克/米³ kg/m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密度。

二、公式

ρ与m、V无关,

ρ与t、物质、物态有关

三、定律规律:

 1、ρ是物质的特性:

ρ与m、V无关,

ρ与t、物质、物态有关。

 2、密度知识中的三种比例关系:

⑴同种物质:ρ1=ρ2,则: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⑵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V1=V2,则: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⑶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m1=m2,则: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 注意:不是ρ与谁成正比或反比

 3、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实:理论,物:已知)

⑴比较密度: ρ物< ρ实,为空心

ρ物= ρ实,为实心

ρ物> ρ实,为加心

⑵比较质量: m物< m实,为空心

m物= m实,为实心

m物> m实,为加心

⑶比较体积: V物>V实,为空心

V物= V实,为实心

V物< V实,为加心

 4、ρ与t有关:

t↑,热胀:V↑ m不变, ρ↓

t↓,冷缩:V↓ m不变, ρ↑

四、数据:物理意义:先分母后分子

1g/cm³=10³kg/m³=1kg/L=1kg/dm³=1t/m³

ρ铅=11.3×10³kg/m³

例:体积是1m³的铅质量是11.3×10³kg

ρ铜=8.9×10³kg/m³

ρ铁=7.9×10³kg/m³

ρ铝=2.7×10³kg/m³

ρ冰=0.9×10³kg/m³

ρ木=0.6×10³kg/m³

ρ水银=13.6×10³kg/m³

ρ硫酸=1.8×10³kg/m³

ρ海水=1.03×10³kg/m³

ρ水=1.0×10³kg/m³

ρ煤油=0.8×10³kg/m³

ρ酒精=0.8×10³kg/m³

ρ汽油=0.75×10³kg/m³

ρ空气=1.29kg/m³

五、实验:

 1 、仪器: 天平

(1)使用:清零、调平、左物右码

(2)游码:读左不读右

 2 、仪器: 量筒

(1) 1ml=1cm³

(2)量杯: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疏

 3 、测ρ实验步骤:

(1)原理:

(2)步骤:

用天平测m

用量筒测V

记录数据

处理数据

六、技巧

 1 、换装问题: V容=V液=不变

 2 、合金问题: (混合物问题)

 3 、倍数问题:只进不舍

 4 、物态变化问题:m不变

 5 、空心、实心问题:一般情况:已知所给的V不可靠

 6 、比例问题:

⑴同种物质:ρ1=ρ2,则: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⑵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V1=V2,则: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⑶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m1=m2,则: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 注意:不是ρ与谁成正比或反比

 7 、测ρ方法:

(1)测液体ρ:

A 仪器:天平、烧杯、水、液体、无量筒

B 操作注意:装满

C 测量:m杯、 m杯+水、 m杯+液

D 方法: (换装法)

(2)测固体ρ:

A 仪器:天平、烧杯、水、固体、无量筒

B 操作注意:装满

C 测量:m物、 m杯+水、 m杯+物+余

D 方法: (溢出法)

(3)测固体ρ: (可变形)

A 仪器:量筒、水、固体、无天平

B 操作注意:未装满

C 测量:V水、 V水+浸、 V水+物

D 方法: (漂浮法)

(4)测固体ρ: (石块、金属块)

A 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 、水、

固体、无天平、量筒

B 操作注意:浸没

C 测量:G物、 F拉

D 方法: (弹簧测力计法)

(5)测液体ρ:

A 仪器:粗细均匀一端开口平底薄壁

玻璃管、大烧杯、水、液体、刻

度尺 、无天平、量筒

B 操作注意:未装满、漂浮

C 测量:h杯、h液、h杯+液

D 方法: (漂浮法)

(6)测固体ρ: (石块、金属块)

A 仪器:筷子、烧杯 、水、两个固体、

刻度尺、棉线 、无天平、量筒

B 操作注意:浸没

C 测量:L甲、 L乙(固定不变)、L甲’

D 方法: (杠杆平衡法)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2)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重力不等于吸引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 4、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质量大,惯性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质量小,惯性小,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弱。

 5、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6、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 7、摩擦力:F摩 (N)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趋势。

初中生如何做物理笔记

1、记好提纲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

2、记录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

3、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

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4、记录注意、说明和要思考的内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

5、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除了以上几点外,同学们还应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八年级物理笔记手写人教版

初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我整理了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学霸是怎么记笔记的吧。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初二物理笔记学霸手写

初中生学习物理要注意笔记的整理,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八年级上物理 学霸笔记 ,仅供大家参考。

学霸物理笔记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分】初三的物理笔记

力和运动总复习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2)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重力不等于吸引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 4、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质量大,惯性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质量小,惯性小,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弱。

 5、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6、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 7、摩擦力:F摩 (N)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趋势。

二、公式:

 1.G=mg

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方向相同:F合=F1+F2

(F合跟F1或F2的方向相同,是最大值)

方向相反:F合=F1-F2

(F1>F2 ,F合跟F1的方向相同,是最小值)

 3、合力范围:

三、定律规律

 1、力的作用效果:

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运动方向。

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 3.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4.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 强调:

(1)“牛一”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大量事实、经验、现象经过概括、归纳、总结而得到。

(5)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5、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 7、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1)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2)减小压力;

(3)滚动代替滑动;

(4)脱离接触。

四、数据:

 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N

五、实验:

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 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 其次看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 第三看最小分度

 2.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就叫做力的图示

 作图方法:

(1)用方块表示物体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并用字母表示(最好在线段的起点)

(5)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中附上标度,指出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3、惯性现象:锤子,拌跤(看书)

 4、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看书)

仪器:光木板、小车、棉布、毛巾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六、技巧

 1、惯性说法:“前无受,后无力、作用”,只能说“具有”、 “有”。

不许说:受惯性、惯性力、惯性作用

许说:具有惯性、有惯性

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F合为0

 3、弹簧测力计读数问题:弹簧测力计读数读一侧

 4、力:必须有两个物体及以上,一个物体没有力;必须有作用。例:踢出去的足球:

无踢的力

 5、光滑=F摩为0

 6、静摩擦力: F静=F外(静止,力平衡)

F静由F外决定

滑动静摩擦力: F滑=μN

μ :动摩擦因数。反映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 μ越大

N:压力。压力越大,F滑越大

F滑与F外无关

浮力总复习

一、概念

 1、浮力F浮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 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产生原因: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 2、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F浮=G排=G船

m排=m船

二、公式

 1、F浮=F向上–F向下(产生原因)

 2、F浮=G物–F拉 (弹簧测力计)

 3、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

 4、F浮=ρ液gV物浸(V物浸: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5、F浮=G物(漂浮或悬浮)

 6、F浮=0N(沉底,物体的底面与容器底密合)

 7、F浮=G物–F支(沉底)

 8、G物=ρ物gV物

 9、V物=V露+V物浸

 10、V物浸=V排

三、定律规律

 1、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3)推广: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 2.物体的浮沉条件规律:

ρ液>ρ物 F浮>G物 上浮→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F浮=G物 悬浮

ρ液<ρ物 F浮

四、实验

 1.物体浮沉条件规律:上浮,下沉,悬浮 (教材)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改变自身重,上浮或下潜

 3.密度计:

(1)作用:测定液体密度仪器

(2)使用要求:漂浮

(3)刻度特点: a.上疏下密,上小下大;b.刻度不均匀且无单位,是水密度的倍数。

 4.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阿基米德实验 (教材)

(1)仪器:弹簧测力计、固体、小桶、溢水杯、水

(2)测量:G物、F拉、G桶+水、G桶

(3)处理: F浮=G物–F拉 (弹簧测力计)

G排= G桶+水-G桶

∴F浮= G排

五、技巧

 1、浸没:V物=V排= V物浸,V露=0

浸在:?

浸入:?

 2、 V露:漂浮

 3、解题思想:

(1)先判断状态:漂、悬、沉

(2)在找工具:弹簧测力计

(3)看V物浸(V排)

(4)确定浮力公式

 4、题型:

(1)物态变化(冰化水),液面变化:m不变

冰+盐水→冰化水→液面上升

冰+水 →冰化水→液面不变

冰+酒精→冰化水→液面下降

(2)拿物入液,液面变化:

(物+盆)漂浮→拿物入液→ρ物>ρ液沉底:液面下降

ρ物=ρ液悬浮:液面不变

ρ物<ρ液漂浮:液面不变

(3)无状态浮力问题:

 特点:

一球、两种液 对比,无状态

两球、一种液 求密度,或物在液中所

两球、两种液 处状态

 解题思路:

A.六种可能状态:全漂、全悬、全沉

一漂一悬、一漂一沉、一悬一沉

B.解题步骤:

否定三个:全漂、全悬、一漂一悬

与已知矛盾

否定两个:全沉、一悬一沉

与已知矛盾

肯定一个:一漂一沉

假设法或直接判断

C.露排比、露总比问题:

漂浮

D.浮力力学综合题:

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一种状态一张图:标明液面位置

对研究对象即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标V物浸

列方程:力的平衡方程

几何尺度关系式

例: V物浸=S∙∆h

(S:容器的底面积, ∆h :液面上升的高度)

公式展开,代入数据单位,运算得出结果;或通过解方程组得出结果。

简单机械、功和能总复习

一、概念

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4、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 5、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6、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7、滑轮:周边有小槽,能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 8、功W(焦耳J):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垂直不做功)

 9、功率P(瓦特W):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

 10、机械效率h: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特别注意h总小于1。

 11、有用功W有(焦耳J):无论采用哪种运法都必须做的功。

 12、额外功W额(焦耳J):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 13、总功W总(焦耳J):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

二、公式

 1、W=Fs(s:沿力方向的距离)

 2、P= =Fv(v: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3、W有=G物h(竖放)

 4、W总=Fs

 5、W总= W有+ W额

 6、 h= ´100%

 7、滑轮组:

s=nh(s:绳子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h:物体上升的高度,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VF=nV物(VF:绳子自由端所移动的速度, V物:物体移动的速度)

G物=nF(摩擦力、动滑轮自重忽略不计)默认: h=100%

G物+G动=nF (摩擦力不计) h<1

 说明:h与n、F、s、h、定滑轮无关。

 8、杠杆平衡公式:F1∙L1=F2∙L2

三、定律、规律

 1、滑轮实质、特点:

(1). 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L1=L2 F1=F2

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2).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 L1=2L2 F1= F2

不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 2、杠杆分类及其特点:

省力杠杆:L1>L2 F1

实例:撬棒、铡刀、瓶盖起子

费力杠杆;L1F2 费力省距离

实例:铁锨、钓鱼竿、缝纫机踏板

等臂杠杆:L1=L2 F1=F2 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实例:天平、跷跷板、定滑轮

 3、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 结论:垂直不做功

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质量和密度总复习

一、概念

 1、质量:m (kg)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1t = 10³ kg

1kg = 10³g

1g = 10³mg

1mg = 10³μg

 2、密度 : ρ千克/米³ kg/m³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密度。

二、公式

ρ与m、V无关,

ρ与t、物质、物态有关

三、定律规律:

 1、ρ是物质的特性:

ρ与m、V无关,

ρ与t、物质、物态有关。

 2、密度知识中的三种比例关系:

⑴同种物质:ρ1=ρ2,则: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⑵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V1=V2,则: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⑶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m1=m2,则: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 注意:不是ρ与谁成正比或反比

 3、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实:理论,物:已知)

⑴比较密度: ρ物< ρ实,为空心

ρ物= ρ实,为实心

ρ物> ρ实,为加心

⑵比较质量: m物< m实,为空心

m物= m实,为实心

m物> m实,为加心

⑶比较体积: V物>V实,为空心

V物= V实,为实心

V物< V实,为加心

 4、ρ与t有关:

t↑,热胀:V↑ m不变, ρ↓

t↓,冷缩:V↓ m不变, ρ↑

四、数据:物理意义:先分母后分子

1g/cm³=10³kg/m³=1kg/L=1kg/dm³=1t/m³

ρ铅=11.3×10³kg/m³

例:体积是1m³的铅质量是11.3×10³kg

ρ铜=8.9×10³kg/m³

ρ铁=7.9×10³kg/m³

ρ铝=2.7×10³kg/m³

ρ冰=0.9×10³kg/m³

ρ木=0.6×10³kg/m³

ρ水银=13.6×10³kg/m³

ρ硫酸=1.8×10³kg/m³

ρ海水=1.03×10³kg/m³

ρ水=1.0×10³kg/m³

ρ煤油=0.8×10³kg/m³

ρ酒精=0.8×10³kg/m³

ρ汽油=0.75×10³kg/m³

ρ空气=1.29kg/m³

五、实验:

 1 、仪器: 天平

(1)使用:清零、调平、左物右码

(2)游码:读左不读右

 2 、仪器: 量筒

(1) 1ml=1cm³

(2)量杯: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疏

 3 、测ρ实验步骤:

(1)原理:

(2)步骤:

用天平测m

用量筒测V

记录数据

处理数据

六、技巧

 1 、换装问题: V容=V液=不变

 2 、合金问题: (混合物问题)

 3 、倍数问题:只进不舍

 4 、物态变化问题:m不变

 5 、空心、实心问题:一般情况:已知所给的V不可靠

 6 、比例问题:

⑴同种物质:ρ1=ρ2,则: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⑵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V1=V2,则: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⑶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m1=m2,则: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 注意:不是ρ与谁成正比或反比

 7 、测ρ方法:

(1)测液体ρ:

A 仪器:天平、烧杯、水、液体、无量筒

B 操作注意:装满

C 测量:m杯、 m杯+水、 m杯+液

D 方法: (换装法)

(2)测固体ρ:

A 仪器:天平、烧杯、水、固体、无量筒

B 操作注意:装满

C 测量:m物、 m杯+水、 m杯+物+余

D 方法: (溢出法)

(3)测固体ρ: (可变形)

A 仪器:量筒、水、固体、无天平

B 操作注意:未装满

C 测量:V水、 V水+浸、 V水+物

D 方法: (漂浮法)

(4)测固体ρ: (石块、金属块)

A 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 、水、

固体、无天平、量筒

B 操作注意:浸没

C 测量:G物、 F拉

D 方法: (弹簧测力计法)

(5)测液体ρ:

A 仪器:粗细均匀一端开口平底薄壁

玻璃管、大烧杯、水、液体、刻

度尺 、无天平、量筒

B 操作注意:未装满、漂浮

C 测量:h杯、h液、h杯+液

D 方法: (漂浮法)

(6)测固体ρ: (石块、金属块)

A 仪器:筷子、烧杯 、水、两个固体、

刻度尺、棉线 、无天平、量筒

B 操作注意:浸没

C 测量:L甲、 L乙(固定不变)、L甲’

D 方法: (杠杆平衡法)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2)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重力不等于吸引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 4、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质量大,惯性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质量小,惯性小,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弱。

 5、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6、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 7、摩擦力:F摩 (N)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趋势。

初中生如何做物理笔记

1、记好提纲

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那么多,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上课时又疲劳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其实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

2、记录实验现象及其本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因此,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迅速正确地理解物理规律。当然,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也不可忽视,它或许是你迸发灵感的基点。同时,力求认识现象的发生本质,沟通和理顺各现象间的联系,明确记录其实验结论。

3、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

每节物理课都有学习的侧重点、难点和疑点。因此,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4、记录注意、说明和要思考的内容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常会说“注意”,提醒学生易上当、易错、易误解和易产生错觉的问题,通常用“说明”二字交待特殊形式和现象、特定条件和结果、特别问题及原因,以及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的问题,这些都是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点。

5、记录思路、方法、小结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地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笔记时要侧重记下分析的关键依据和思路、解答的步骤,并归类掌握,使解题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总结各知识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思维网络化,这对综合复习、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除了以上几点外,同学们还应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写上批语,这对强化当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八年级物理笔记手写人教版

初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我整理了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学霸是怎么记笔记的吧。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初二物理笔记学霸手写

初中生学习物理要注意笔记的整理,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八年级上物理 学霸笔记 ,仅供大家参考。

学霸物理笔记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九年级物理笔记手写(八年级物理笔记手写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