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教学设计(方寸之间美术教案)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方寸之间美术教案)

...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像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课文内容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方寸之间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编写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两课都是从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形式上与第二课《黑白世界》具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即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

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教材版面在呈现印章品类的位置编排秩序上与这个内在的编写线索可能有一点阅读习惯上的差异。

在教材引入部分,安排的是欣赏三方印章审美意境的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优先考虑让学生动手尝试肖形印的刻制,在对篆刻工具性能有所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欣赏这三方篆刻作品,这样可以增强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感受,同时也为“活动一”动手临刻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体验篆刻的工具特性,并掌握篆刻治印与钤印基本步骤及其技术要领。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比较清楚,教材呈现了几组直接体现每个步骤技术要领的演示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对照模仿,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艺术,教材列举了四组有代表性的章法知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可以作为欣赏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摹本。

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活动二”,侧重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篆刻工具性能及步骤要领的掌握程度。

教材设置了欣赏分析作品、临摹、识篆、做印稿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尝试和知识理解中了解、认识、体验篆刻艺术。以格言、警句、成语或姓名为内容的治印作业为教学提出了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的较高要求。

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倡重点从对知识的综合了解与灵活运用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是本课教学评价的核心,不可偏废。

“资料库”介绍了有关篆刻的历史及材质使用方面的知识,并提供常见篆刻字典的参考书目。

“学习大空间”就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三、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

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治印时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在刻制肖形印的环节可强化治印基本步骤的知识。

教材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

本课时的男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第二课时在章法举例的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感受不同章法的虚实疏密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上。根据教材归类,体会章法变化的规律。用讲解和提问的方法,借助优劣作品的直观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印面的布局原则。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

“活动二”的开展有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学生独立查找格言、警句、成语或者姓名的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具书籍不易准备不讲,查找枯燥艰深不讲,许多字在一般的篆刻工具书中还不易查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规定学生根据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修改教材上篆刻作品的文字布局,这样就免去了临时查找篆字的麻烦,甚至可以只提供一两个篆刻文字统一作为学生课堂练习使用的参考篆字,同样也能达到“活动二”的设置目的。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四、教学选择

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或邀请当地篆刻名家来学校表演和讲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方向的把握与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二”对教学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成的难度较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理解活动设置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降低难度的处理。

篆刻的文字内容以姓名或成语为主,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所需的篆字,或推荐有关字典,利用课外时间查找,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字演化的过程与变化的魅力。由于篆刻艺术与传统的书法艺术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篆刻艺术的学习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建议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欣赏活动为主体,穿插识篆、写印稿的练习,以及进行不同刀法刻石效果的尝试体验。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刀法刻石效果的尝试体验,再穿插欣赏活动,进行识篆、写印稿的练习,再进行篆刻作品临刻的实践活动。

治印材料应以方便刻印为原则,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刻制肖形印时,建议先使用比石材更加易于雕刻的材料,比如石膏、粉笔、黏泥或者橡皮等。这样可以增加安全性,降低技术难度,材料的来源更便利,材料成本也更低。

在学习冲刀与切刀的镌刻方法时,提倡优先选择学习切刀的方法。首先因为切刀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镌刻表现方法,另外,切刀的用力方式比起冲刀而言更加便于控制,不易出现滑刀的现象,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即使学生对切刀的使用有所体会后再学习冲刀技法。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用力技巧与辅助方式,强调安全问题。

尝试篆刻工具刻石活动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因为没有教师的技法指导,锋利的篆刻刀具在小小的硬质石材上刻画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方寸之间》教案

作者:徐哲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了解篆刻的艺术特点

2.能够运用一种方法进行篆刻的制作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

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

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多样的刀法:切刀法、冲刀法、切冲结合

6.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④印

7.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8.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艺术性的体现)

9.学生作品赏析

三.小结

课 题∶ 方寸之间 课时: 3课时

授课班级:八年级 授课者:王建朝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大体了解与篆刻相关的相关理论知识。

②能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遵守篆刻章法变化的确基础上给自己设计名章,并能按照治印的基本步骤刻简单的印章。

③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确动手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

篆刻理论知识和如何治印。

教学难点:

在工具和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治印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

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的示范作品、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课本、纸张、铅笔、橡皮、三角板(有条件的学生准备刻刀、印石等篆刻工具)。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激情导入:伴随着逐渐升温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加之金银价格的一路狂飙,各商家推陈出新掀起一次又一次的促销狂潮如∶CCTV2的《鉴保》栏目里珍藏艺术品鉴别;电视、刊物等媒体上的金银版艺术品收藏广告,如∶黄金版《清明上河图》;黄金宣纸《圆明园四十景》作品有十层楼房高、价值38800元;银版《兰亭序》;金银纪念币、品如;《鸟巢》等,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展示讨论∶这件艺术品的种类、内容、价值意义],点题∶什么是篆刻?怎么刻呢?这将是我们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新课∶ 方寸之间 第一节 篆刻(板书)

一.篆刻(通过篆刻知识的简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① 什么是篆刻?

用篆书书写后再用刻刀在相关材料上刻治故称篆刻。早期的玺发现于商周,其功用与、器物的制作和铭记有关,后来印章经常用于国画和书法中直到今天,它既有艺术性(是国画、书法中章法的一部分);又具有实用价值(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

② 印章的分类;(结合课本示范作品讲解)

Ⅰ·朱文、白文

Ⅱ·肖形印;名章、闲章、起首章、腰章

二.如何治印

① 选择

A.工具材料;印石、橡皮、刻刀、印泥、印床、宣纸等(结合实物直观讲解)。

B.刻的内容;自己的名章、肖形印等。

②写印稿(实例讲解)

A.书写顺序

B.书写方法 a.直接反写 b.水印翻稿 c.涂黑划线

C.书写字体A

③镌刻(刀法及其它注意事项在下节课实践中讲解)

④修改(注意经营位置,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追求和谐)

⑤印

三.课堂活动给自己设计名章(学生动手,老师引导)

注意 ①安全、纪律、卫生

②名章中的排序、字体、书写方法

③变化统一、个性风格的展示

四.小结、作业、工具安排

① 本节课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篆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知道如何给自己设计名章,下节课我们再进行系统的实践活动。

② 课外作业:完成课堂未完成的名章的设计。

③ 下节课准备工具:印石、刻刀、印泥等篆刻工具。

谢谢各位,敬请批评指导!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教学预案

方 寸 之 间

(第一课时)

执教:桂阳县敖泉中学 范群山

教材分析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本课以临刻一方肖形章和学生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为主进行艺术尝试。

学情分析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学生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不过,学生刚学习了的第二课《黑白世界》与本课内容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方面。因此,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掌握篆刻刀具的基本运用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尝试刻印,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正确的艺术态度与良好的艺术素养。

重点难点

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刀技能。

临制肖形章等篆刻作品。

教具准备

师:篆刻工具材料、图片资料、课件等。

生:篆刻工具材料。

作业要求

能独立临刻一方生肖肖形印或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国画,你能看出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师:对,我们从题款和印章等方面知道中国书画作品的作者。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方寸之间》就是有关印章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观赏国画作品,通过看题款和印章明确作者姓名。 展示国画作品(古筝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垫感情。

二、导读文本,了解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师:篆刻的基础知识包括篆刻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其基本技能包括治印和钤印等。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找到答案了就请举手。(出示导读题“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学生观摩篆刻刀法示范录像。 1、看大屏幕,明确学习目标。

2、速读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3、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篆刻刀法。 展示“学习目标”和 “想一想、找一找”文字幻灯片。

点击进入课件“刀法”版块。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初步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欣赏激趣,尝试治印 1、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十二生肖的说法。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十二生肖的肖形章。

2、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肖形章与我们刚学过的第二课《黑白世界》的木刻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宋代著名词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属相的或者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肖形章,试试把它刻制下来。(下发学具)

3、师:好了,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肖形章的镌刻。下面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幅钤印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展析学生作品) 1、学生观赏十二生肖的肖形章。

2、学生临刻肖形章。(教师进行随堂辅导)

3、学生对照范图进行评价,指出主要问题:布局、刀法、形态 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十二生肖肖形章。(古筝音乐)

实物投影仪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意识。

四、深入探讨,感悟技法 1、师:刚刚同学们看出来了,大家的作品在布局、刀法、形态和钤印等方面有些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印方法。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一下。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说说你们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并说出理由和改进的方法。(让达成共识的小组选代表陈述本组意见)

2、师(小结):我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治印方法(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和正确的钤印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篆刻作品。 1、学生交流探讨后选代表陈述本组见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体悟篆刻的基本技法。

五、练习技法,临刻印章 1、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临刻一方你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刻制好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探讨,看相互之间有什么优点或存在什么问题。

2、展示学生练习成果。

3、教师简要评析。 1、学生临刻篆刻作品。(老师进行随堂辅导和鼓励)

2、学生评价 古筝音乐 进一步掌握篆刻技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六、教学总结,提出展望 1、师: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谁来简要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简要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尝试篆刻实践,体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文化,并提供中国篆刻家网站网址: 学生自我“盘点”,小结本课所学内容。有时间可登陆“中国篆刻家网站”,浏览相关内容巩固所学,升华情感,培养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板书设计

方 寸 之 间

――篆刻艺术

基础知识:1、篆刻的定义

2、表现形式

3、工具材料

基本技能:1、治印(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

2、钤印

教学理念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和理论依据:

1、注重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资料、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图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3、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原则。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赏析、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方寸之间教案免费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十二属相的文化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设计有趣的属相邮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游戏、欣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属相知识时,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2、了解邮票的组合和表现形式,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设计有趣味性的属相邮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气氛,师生共同欣赏主题曲,在欢快的旋律下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中的这几个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墙上。仔细观察七彩光谱。

指导学生实验,帮助他们调整三棱镜角度,使七彩光谱达到最佳效果。

与自然学科结合,综合探究色的产生,引出课题。

活动2:

制造彩虹

(5分钟)

让全班学生走出教室,制造彩虹:(1)将平面镜斜插入装有水的水槽中,使平面镜和水面形成“三棱镜”折射、反射阳光,制造出新的彩虹;(2)用喷水壶喷出水雾,制造彩虹。让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生调整角度,成功完成实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感性认识彩虹,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为学生画彩虹做好铺垫。

活动3:

欣赏彩虹图片(2分钟)

交换欣赏学生搜寻带来的彩虹图片,讨论彩虹的成因。

引导学生欣赏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理性认识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欣赏图片,为学生的联想做好准备。

活动4:

画彩虹(5分钟)

在作业纸上按色彩排列规律画一条彩虹。

指导学生按色彩规律正确排列;指导着色。

练习。让学生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规律。

活动5:

关于彩虹的联想

(5分钟)

欣赏自己或同桌画的彩虹。讨论后,说说:你画的彩虹形状像什么?比如,像桥、滑梯……你准备在上面添加一个什么故事。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怎样组织画面。

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6:

添画故事

(20分钟)

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在自己的彩虹上添画出来。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练习。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导语】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像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课文内容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方寸之间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编写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两课都是从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形式上与第二课《黑白世界》具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即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

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教材版面在呈现印章品类的位置编排秩序上与这个内在的编写线索可能有一点阅读习惯上的差异。

在教材引入部分,安排的是欣赏三方印章审美意境的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优先考虑让学生动手尝试肖形印的刻制,在对篆刻工具性能有所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欣赏这三方篆刻作品,这样可以增强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感受,同时也为“活动一”动手临刻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一”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体验篆刻的工具特性,并掌握篆刻治印与钤印基本步骤及其技术要领。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比较清楚,教材呈现了几组直接体现每个步骤技术要领的演示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对照模仿,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篆刻艺术,教材列举了四组有代表性的章法知识——平正端倪、虚实相间、刚柔巧拙、穿插离合,可以作为欣赏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也可以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摹本。

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活动二”,侧重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篆刻工具性能及步骤要领的掌握程度。

教材设置了欣赏分析作品、临摹、识篆、做印稿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尝试和知识理解中了解、认识、体验篆刻艺术。以格言、警句、成语或姓名为内容的治印作业为教学提出了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的较高要求。

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倡重点从对知识的综合了解与灵活运用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是本课教学评价的核心,不可偏废。

“资料库”介绍了有关篆刻的历史及材质使用方面的知识,并提供常见篆刻字典的参考书目。

“学习大空间”就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三、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

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治印时感到枯燥无味,教学在刻制肖形印的环节可强化治印基本步骤的知识。

教材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

本课时的男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第二课时在章法举例的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感受不同章法的虚实疏密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上。根据教材归类,体会章法变化的规律。用讲解和提问的方法,借助优劣作品的直观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印面的布局原则。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

“活动二”的开展有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学生独立查找格言、警句、成语或者姓名的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具书籍不易准备不讲,查找枯燥艰深不讲,许多字在一般的篆刻工具书中还不易查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规定学生根据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修改教材上篆刻作品的文字布局,这样就免去了临时查找篆字的麻烦,甚至可以只提供一两个篆刻文字统一作为学生课堂练习使用的参考篆字,同样也能达到“活动二”的设置目的。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四、教学选择

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或邀请当地篆刻名家来学校表演和讲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方向的把握与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二”对教学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成的难度较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理解活动设置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降低难度的处理。

篆刻的文字内容以姓名或成语为主,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所需的篆字,或推荐有关字典,利用课外时间查找,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字演化的过程与变化的魅力。由于篆刻艺术与传统的书法艺术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篆刻艺术的学习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建议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欣赏活动为主体,穿插识篆、写印稿的练习,以及进行不同刀法刻石效果的尝试体验。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刀法刻石效果的尝试体验,再穿插欣赏活动,进行识篆、写印稿的练习,再进行篆刻作品临刻的实践活动。

治印材料应以方便刻印为原则,尽可能地就地取材。刻制肖形印时,建议先使用比石材更加易于雕刻的材料,比如石膏、粉笔、黏泥或者橡皮等。这样可以增加安全性,降低技术难度,材料的来源更便利,材料成本也更低。

在学习冲刀与切刀的镌刻方法时,提倡优先选择学习切刀的方法。首先因为切刀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镌刻表现方法,另外,切刀的用力方式比起冲刀而言更加便于控制,不易出现滑刀的现象,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即使学生对切刀的使用有所体会后再学习冲刀技法。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用力技巧与辅助方式,强调安全问题。

尝试篆刻工具刻石活动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因为没有教师的技法指导,锋利的篆刻刀具在小小的硬质石材上刻画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方寸之间》教案

作者:徐哲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了解篆刻的艺术特点

2.能够运用一种方法进行篆刻的制作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

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

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多样的刀法:切刀法、冲刀法、切冲结合

6.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④印

7.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8.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艺术性的体现)

9.学生作品赏析

三.小结

课 题∶ 方寸之间 课时: 3课时

授课班级:八年级 授课者:王建朝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大体了解与篆刻相关的相关理论知识。

②能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遵守篆刻章法变化的确基础上给自己设计名章,并能按照治印的基本步骤刻简单的印章。

③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确动手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

篆刻理论知识和如何治印。

教学难点:

在工具和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治印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

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的示范作品、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课本、纸张、铅笔、橡皮、三角板(有条件的学生准备刻刀、印石等篆刻工具)。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激情导入:伴随着逐渐升温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加之金银价格的一路狂飙,各商家推陈出新掀起一次又一次的促销狂潮如∶CCTV2的《鉴保》栏目里珍藏艺术品鉴别;电视、刊物等媒体上的金银版艺术品收藏广告,如∶黄金版《清明上河图》;黄金宣纸《圆明园四十景》作品有十层楼房高、价值38800元;银版《兰亭序》;金银纪念币、品如;《鸟巢》等,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意外的惊喜[展示讨论∶这件艺术品的种类、内容、价值意义],点题∶什么是篆刻?怎么刻呢?这将是我们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新课∶ 方寸之间 第一节 篆刻(板书)

一.篆刻(通过篆刻知识的简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① 什么是篆刻?

用篆书书写后再用刻刀在相关材料上刻治故称篆刻。早期的玺发现于商周,其功用与、器物的制作和铭记有关,后来印章经常用于国画和书法中直到今天,它既有艺术性(是国画、书法中章法的一部分);又具有实用价值(是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

② 印章的分类;(结合课本示范作品讲解)

Ⅰ·朱文、白文

Ⅱ·肖形印;名章、闲章、起首章、腰章

二.如何治印

① 选择

A.工具材料;印石、橡皮、刻刀、印泥、印床、宣纸等(结合实物直观讲解)。

B.刻的内容;自己的名章、肖形印等。

②写印稿(实例讲解)

A.书写顺序

B.书写方法 a.直接反写 b.水印翻稿 c.涂黑划线

C.书写字体A

③镌刻(刀法及其它注意事项在下节课实践中讲解)

④修改(注意经营位置,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追求和谐)

⑤印

三.课堂活动给自己设计名章(学生动手,老师引导)

注意 ①安全、纪律、卫生

②名章中的排序、字体、书写方法

③变化统一、个性风格的展示

四.小结、作业、工具安排

① 本节课我们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篆刻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知道如何给自己设计名章,下节课我们再进行系统的实践活动。

② 课外作业:完成课堂未完成的名章的设计。

③ 下节课准备工具:印石、刻刀、印泥等篆刻工具。

谢谢各位,敬请批评指导!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教学预案

方 寸 之 间

(第一课时)

执教:桂阳县敖泉中学 范群山

教材分析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本课以临刻一方肖形章和学生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为主进行艺术尝试。

学情分析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学生对篆刻这门传统艺术了解甚少,对在方寸之间的石质等材料上执刀刻印更是陌生,因而需要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逐步引导。不过,学生刚学习了的第二课《黑白世界》与本课内容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方面。因此,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掌握篆刻刀具的基本运用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尝试刻印,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正确的艺术态度与良好的艺术素养。

重点难点

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刀技能。

临制肖形章等篆刻作品。

教具准备

师:篆刻工具材料、图片资料、课件等。

生:篆刻工具材料。

作业要求

能独立临刻一方生肖肖形印或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国画,你能看出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师:对,我们从题款和印章等方面知道中国书画作品的作者。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方寸之间》就是有关印章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观赏国画作品,通过看题款和印章明确作者姓名。 展示国画作品(古筝音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垫感情。

二、导读文本,了解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师:篆刻的基础知识包括篆刻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其基本技能包括治印和钤印等。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第10-11页的内容,找到答案了就请举手。(出示导读题“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学生观摩篆刻刀法示范录像。 1、看大屏幕,明确学习目标。

2、速读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3、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篆刻刀法。 展示“学习目标”和 “想一想、找一找”文字幻灯片。

点击进入课件“刀法”版块。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初步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欣赏激趣,尝试治印 1、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十二生肖的说法。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十二生肖的肖形章。

2、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肖形章与我们刚学过的第二课《黑白世界》的木刻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宋代著名词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属相的或者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肖形章,试试把它刻制下来。(下发学具)

3、师:好了,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肖形章的镌刻。下面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幅钤印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展析学生作品) 1、学生观赏十二生肖的肖形章。

2、学生临刻肖形章。(教师进行随堂辅导)

3、学生对照范图进行评价,指出主要问题:布局、刀法、形态 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十二生肖肖形章。(古筝音乐)

实物投影仪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意识。

四、深入探讨,感悟技法 1、师:刚刚同学们看出来了,大家的作品在布局、刀法、形态和钤印等方面有些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印方法。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一下。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说说你们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并说出理由和改进的方法。(让达成共识的小组选代表陈述本组意见)

2、师(小结):我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治印方法(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和正确的钤印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篆刻作品。 1、学生交流探讨后选代表陈述本组见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体悟篆刻的基本技法。

五、练习技法,临刻印章 1、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临刻一方你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刻制好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探讨,看相互之间有什么优点或存在什么问题。

2、展示学生练习成果。

3、教师简要评析。 1、学生临刻篆刻作品。(老师进行随堂辅导和鼓励)

2、学生评价 古筝音乐 进一步掌握篆刻技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六、教学总结,提出展望 1、师: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谁来简要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简要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尝试篆刻实践,体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文化,并提供中国篆刻家网站网址: 学生自我“盘点”,小结本课所学内容。有时间可登陆“中国篆刻家网站”,浏览相关内容巩固所学,升华情感,培养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板书设计

方 寸 之 间

――篆刻艺术

基础知识:1、篆刻的定义

2、表现形式

3、工具材料

基本技能:1、治印(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

2、钤印

教学理念

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和理论依据:

1、注重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资料、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图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3、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原则。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赏析、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方寸之间教案免费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十二属相的文化知识以及邮票的一般常识;设计有趣的属相邮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游戏、欣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属相知识时,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2、了解邮票的组合和表现形式,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设计有趣味性的属相邮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气氛,师生共同欣赏主题曲,在欢快的旋律下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中的这几个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墙上。仔细观察七彩光谱。

指导学生实验,帮助他们调整三棱镜角度,使七彩光谱达到最佳效果。

与自然学科结合,综合探究色的产生,引出课题。

活动2:

制造彩虹

(5分钟)

让全班学生走出教室,制造彩虹:(1)将平面镜斜插入装有水的水槽中,使平面镜和水面形成“三棱镜”折射、反射阳光,制造出新的彩虹;(2)用喷水壶喷出水雾,制造彩虹。让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生调整角度,成功完成实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感性认识彩虹,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为学生画彩虹做好铺垫。

活动3:

欣赏彩虹图片(2分钟)

交换欣赏学生搜寻带来的彩虹图片,讨论彩虹的成因。

引导学生欣赏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理性认识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欣赏图片,为学生的联想做好准备。

活动4:

画彩虹(5分钟)

在作业纸上按色彩排列规律画一条彩虹。

指导学生按色彩规律正确排列;指导着色。

练习。让学生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规律。

活动5:

关于彩虹的联想

(5分钟)

欣赏自己或同桌画的彩虹。讨论后,说说:你画的彩虹形状像什么?比如,像桥、滑梯……你准备在上面添加一个什么故事。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怎样组织画面。

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6:

添画故事

(20分钟)

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在自己的彩虹上添画出来。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练习。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方寸之间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