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北师大第九单元第一节长颈鹿与小鸟教案怎样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t 故事内容:介绍一个小朋友,他有很多的苹果,然后他决定给一些苹果分给他的朋友。

2. 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再由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以及减法的含义。

t 加法教学:例如,如果一个小朋友有5个苹果,然后他又得到3个苹果,那么他现在总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来解释加法的含义。

t 减法教学:如果一个小朋友有8个苹果,然后他吃了2个苹果,那么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来解释减法的含义。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t 学生分组,每组分一些小棒或图形,让他们自己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教师补充完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他们在家中继续练习加减法。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学用具:准备一些小棒、图形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课外资源:推荐一些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或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数学素养。

七、结论

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

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

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

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

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

〖课堂实录〗

(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

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北师大第九单元第一节长颈鹿与小鸟教案怎样写

在让学生自由想像会飞来几只小鸟,要安排几间房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设置让学生进行“猜想―计算”的活动,使学生感到计算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领悟到计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起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

重视学生个性的想法和算法,教学中重要的是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将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

最后设置一个有余数的除法推理,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推到高潮,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切实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到好处地促进他们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小学数学《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归宿,同时通过用数学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开放题的设计,围绕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中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作用。

在这里,通过合作思考、动手摆队形的数学活动,有效地巩固了本节计算课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适时地渗透了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品质。

最后,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需要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发表一些数学课以外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数学“活”起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北师大第九单元第一节长颈鹿与小鸟教案怎样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t 故事内容:介绍一个小朋友,他有很多的苹果,然后他决定给一些苹果分给他的朋友。

2. 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再由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以及减法的含义。

t 加法教学:例如,如果一个小朋友有5个苹果,然后他又得到3个苹果,那么他现在总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来解释加法的含义。

t 减法教学:如果一个小朋友有8个苹果,然后他吃了2个苹果,那么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来解释减法的含义。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t 学生分组,每组分一些小棒或图形,让他们自己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教师补充完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他们在家中继续练习加减法。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 教学用具:准备一些小棒、图形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课外资源:推荐一些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或在线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数学素养。

七、结论

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

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回家后好好验证一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记录时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1.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

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

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

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

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

〖课堂实录〗

(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

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北师大第九单元第一节长颈鹿与小鸟教案怎样写

在让学生自由想像会飞来几只小鸟,要安排几间房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设置让学生进行“猜想―计算”的活动,使学生感到计算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领悟到计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起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

重视学生个性的想法和算法,教学中重要的是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将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

最后设置一个有余数的除法推理,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推到高潮,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切实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到好处地促进他们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小学数学《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归宿,同时通过用数学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开放题的设计,围绕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中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作用。

在这里,通过合作思考、动手摆队形的数学活动,有效地巩固了本节计算课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适时地渗透了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品质。

最后,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需要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发表一些数学课以外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数学“活”起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