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父与子最后怎么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父与子最后怎么了)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四(2)班升上来的,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整个班级学习风气良好,同学之间能相互团结互助,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扎实。但有个别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习作方面还不错,能大胆想像,自主作文,本学期将继续努力,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全册包括“导读”、“课文”、“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

本册要求学会160个字,会认70个字,共230个字。每课要求会的字排在方格里;要求会认的字排在横条里。

第一组

本组教材有四篇课文。《海上日出》、《夕照》、《古诗三首》是讲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是阅读课文,还有一组“积累·运用一”的实践题。

本组课文均是描写景物的。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体会,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方法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夕阳晚照的秀丽,天安门、庐山万千的雄姿,张家界景色的迷人。

第二组

本组围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一训练重点,编排了三篇课文。《挑山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讲读课文,《高粱情》是阅读课文。这些课文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样做人的道理。

第三组

本组编排了讲读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四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人和事,反映了浓浓的人间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

第四组

本组编排了两篇讲读课文《草原》、《威尼斯的小艇》和一篇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这些课文有的赞美了草原的景和人的美,有的描述了异国独特的风光,有的描写了长江三峡秋天的山光水色。

第五组

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狼牙山五壮士》、《军神》(讲读课文)和《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阅读课文),还有一则读写例话和积累·运用五。

四篇课文均四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但因时间和空间距离较远,因此,对时代背景必须介绍,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

第六组

本组共有3篇课文:《古诗三首》、《少年闰土》、《一件运动衫》。

在教学时,要继续联系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要多朗读,多体会,有的还要求背下来。

第七组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鲸》、《蟋蟀的住宅》是讲读课文,《海豚救人》、《珍珠鸟》是阅读课文。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联系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在练笔中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第八组

本组安排了三篇课文,其中《可爱的草塘》、《蛇与庄稼》是讲读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是阅读课文。

教学时要继续提高阅读速度,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与此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深入教学中。

3.师生之间和睦相处,老师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

4.钻研教材,备好学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5.要与学生联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开展好课外活动。 百度上有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父与子最后怎么了

《父与子》结局是:父亲和儿子手牵手一起走向了天空,最终父亲变成了月亮的笑脸,而儿子成为了月亮旁边的星星,父亲儿子一起陪伴对方直到永远。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整本漫画无不洋溢着卜劳恩对克里斯蒂安的疼爱与呵护,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父与子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由于一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现象,使得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

《父与子》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后,立即被厂家或商家所利用。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父与子”形象造型的玩具、巧克力、瓷器等商品。塑料玩具厂曾生产过一种能在桌面上跳舞的“父与子”乐师。印有“父与子”形象的餐巾、胸针、烟灰缸、饼干筒到处都能看到。在一次柏林大汇演中,《父与子》还被改编成喜剧,在舞台上出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父与子》创作背景解析

1934年春,德国《柏林画报》准备开辟一个新的连环漫画专栏,埃·奥·卜劳恩被邀请试画这个专栏的草图,于是他创作了漫画《父与子》,1934年12月13日,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

《父与子》人物介绍

父亲:秃头的大胡子的爸爸,童心未泯,慈祥、和蔼、幽默。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孩子的好友。

儿子: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四岁,调皮、聪明、可爱。

埃·奥·卜劳恩(E.O.Plauen,1903年3月18日—1944年4月6日),原名埃里希·奥塞尔(ErichOhser)。德国漫画家、艺术巨匠。1934年-1937年间,在《柏林画报》上连载漫画《父与子》,后结集出版风靡全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1944年4月6日因受而自杀于狱中,遗书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地震课文小学

汶川八级地震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6课,这篇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四川绵竹东汽中学上班,在14:28地震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用年仅51岁的生命换取了四个孩子的命,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以及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课文深深地记载了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四(2)班升上来的,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整个班级学习风气良好,同学之间能相互团结互助,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扎实。但有个别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习作方面还不错,能大胆想像,自主作文,本学期将继续努力,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全册包括“导读”、“课文”、“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

本册要求学会160个字,会认70个字,共230个字。每课要求会的字排在方格里;要求会认的字排在横条里。

第一组

本组教材有四篇课文。《海上日出》、《夕照》、《古诗三首》是讲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是阅读课文,还有一组“积累·运用一”的实践题。

本组课文均是描写景物的。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体会,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方法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夕阳晚照的秀丽,天安门、庐山万千的雄姿,张家界景色的迷人。

第二组

本组围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一训练重点,编排了三篇课文。《挑山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讲读课文,《高粱情》是阅读课文。这些课文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样做人的道理。

第三组

本组编排了讲读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四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人和事,反映了浓浓的人间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

第四组

本组编排了两篇讲读课文《草原》、《威尼斯的小艇》和一篇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这些课文有的赞美了草原的景和人的美,有的描述了异国独特的风光,有的描写了长江三峡秋天的山光水色。

第五组

这一组教材有四篇课文,即《狼牙山五壮士》、《军神》(讲读课文)和《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阅读课文),还有一则读写例话和积累·运用五。

四篇课文均四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材料,但因时间和空间距离较远,因此,对时代背景必须介绍,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好好珍惜。

第六组

本组共有3篇课文:《古诗三首》、《少年闰土》、《一件运动衫》。

在教学时,要继续联系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要多朗读,多体会,有的还要求背下来。

第七组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鲸》、《蟋蟀的住宅》是讲读课文,《海豚救人》、《珍珠鸟》是阅读课文。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联系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在练笔中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第八组

本组安排了三篇课文,其中《可爱的草塘》、《蛇与庄稼》是讲读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是阅读课文。

教学时要继续提高阅读速度,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与此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四、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深入教学中。

3.师生之间和睦相处,老师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

4.钻研教材,备好学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5.要与学生联系,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开展好课外活动。 百度上有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慈母情深》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父与子最后怎么了

《父与子》结局是:父亲和儿子手牵手一起走向了天空,最终父亲变成了月亮的笑脸,而儿子成为了月亮旁边的星星,父亲儿子一起陪伴对方直到永远。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整本漫画无不洋溢着卜劳恩对克里斯蒂安的疼爱与呵护,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父与子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由于一部分内容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现象,使得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

《父与子》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后,立即被厂家或商家所利用。市场上很快出现了“父与子”形象造型的玩具、巧克力、瓷器等商品。塑料玩具厂曾生产过一种能在桌面上跳舞的“父与子”乐师。印有“父与子”形象的餐巾、胸针、烟灰缸、饼干筒到处都能看到。在一次柏林大汇演中,《父与子》还被改编成喜剧,在舞台上出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父与子》创作背景解析

1934年春,德国《柏林画报》准备开辟一个新的连环漫画专栏,埃·奥·卜劳恩被邀请试画这个专栏的草图,于是他创作了漫画《父与子》,1934年12月13日,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在《柏林画报》刊载问世。

《父与子》人物介绍

父亲:秃头的大胡子的爸爸,童心未泯,慈祥、和蔼、幽默。他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孩子的好友。

儿子: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四岁,调皮、聪明、可爱。

埃·奥·卜劳恩(E.O.Plauen,1903年3月18日—1944年4月6日),原名埃里希·奥塞尔(ErichOhser)。德国漫画家、艺术巨匠。1934年-1937年间,在《柏林画报》上连载漫画《父与子》,后结集出版风靡全球,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1944年4月6日因受而自杀于狱中,遗书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地震课文小学

汶川八级地震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6课,这篇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四川绵竹东汽中学上班,在14:28地震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用年仅51岁的生命换取了四个孩子的命,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以及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课文深深地记载了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父与子最后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