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一 一、背景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主要识字量为12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看图说一说,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齐声)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认识生字,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齐声)是!

师:现在,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

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

三星:能够书写汉字;

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难度越大,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鼓掌),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分析课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我们来阅读课文,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小组代表):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所以“白费力气”,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小组代表):通过绘画,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小组代表):通过表演,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力气无法集中,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可以发现,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才能拉动大车,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快快乐乐生活。

三、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接受团结合作教育,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教学思想,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探究逐步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二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王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 qiézi”、“qiézí”、“quézi”,王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ézi”读成“quézi”。王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ézi \',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ézi\',全班齐读。”

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

“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王老师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学生纷纷举手。

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王老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

“我刚才摸到了黄瓜身上有刺。”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 !”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

【评析】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莱就是卷心莱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课堂,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三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

巩固学过的字;

渗透性识字;

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

“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 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 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课例进行了一个“摘果子,作拼盘”的拼句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智慧树”上的“词语果子”:“我”、“小鱼”、“鸟儿”、“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书”、“游”、“飞”、“坐”摘下来后,放在盘子里,做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学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书。”、“我(爸爸)在河里游。”、“爸爸在小小的船里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句子。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来说,一定要在课前准备好小学 一年级语文 教学案例的设计。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1

《雨点儿》

教育 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雨水 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B、过程和 方法 :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课前预热:看词学声、做动作。(课件)

青蛙 唱歌 、天上有彩虹、数星星、种子睡觉、种子喝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草、花儿开放、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

一、呼唤雨点儿,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课件:播放小雨的声音)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

(课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你看、你看、这是一个大雨点儿,我们快叫叫他,这是一个小雨点儿,快也招呼他一下,又来了一个大雨点儿„„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 句子 )。

读一读。注意:、“云彩”、“下来”读轻声。

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课件)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悄悄话呢。读课文2、3、4节,画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些什么,并练一练该怎么读。

(课件:对话部分变色)引导学生明确哪些是大雨点说的话,哪些是小雨点说的话,哪些是 提示语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儿,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你呢?”读得真好听,把问号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我听明白了,原来是你们在问我( )

我们来换一换好不好?继续读。

(课件:雨点儿对话的动画)为动画片配音。(头饰)

(实物投影)练习: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大雨点儿要去、1、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2、有花有草的地方

说说 :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图画出示:这就是有花有草的地方,这就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雨落下后的变化。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课件:出示

第5段)读一读课文。

要是能把这些变化换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画下来一定也挺不错,想试一试吗?好,希望自己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的同学拿好课本和水彩笔到这边集中,大雨点儿们请都飘落到这边。不久,小雨点儿飘落的地方,大雨点儿飘落的地方、然后拿出水彩笔画一画。(配乐)

画好了吗?好请展示你们的作品。请你说一说:我是,我去过的地方,(雨水冲洗了灰尘,颜色更清、更艳;有不少草从地下钻出来,不少花开放了;喝饱了水,挺起了身子更有精神了„„)(适时进行句式训练:从来。)雨点儿看着这些变化,心情怎样?读一读句子。

有个小朋友在电脑中也画了,想看看吗?(课件:播放动画)

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谁能帮他们把感谢的话说出来。(带头饰表演说)

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练习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五、复习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新朋友搬进了新家,现在他们正在举行联欢晚会,欢迎你也参加,你想去吗?行,进门总该和他们打个招呼,要是叫错了他们的名字可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我们先来准备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同伴求教。(开小火车)(课件:一个一个出示新词)

聚会结束了,新老朋友排着队和我们道别,我们再和他们打个招呼,说声再见。(读下面的儿歌)

从天空里

飘落下来

像好吃的果汁

树儿花儿都喜爱

都张开嘴巴在喝它

这样才能快快长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2

一年级语文下册《看电视》

当今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新课标》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视频《看电视 范读》听课文范读,并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三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这次表现好的同学奖品是小红星哦,比比谁奖得多)一提到要奖励学生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

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组的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多’,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个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学 生们积极踊跃。 有的说:“我同意应该用‘换’字,因为我平时不想看一个节目时,通常都是换频道选另外的节目看。”有的说:“我也同意,因为当时给奶奶看喜欢的频道,一转换就行了,根本不用先关掉。”有的说:“我认为用‘关’字比较好,因为在一节诗里同时出现两个‘换’字,读起来就没有这么好听。”

一年级的学生能这样的看法真不容易。)有同学紧跟着说:“我反对,在这一小节之后的两个小节中都有‘换’字,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换’字好”。有发言,有补充,有 辩论 。尤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学竟说道:“正是因为后两节有‘换’字了,所以我认为在前面才应该用‘关’字。”听完学生的汇报,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拍手叫好同时把奖品依次送到刚才发言的同学手中。掌声之后教师课件出示“关”字书写笔顺接着让同学们书空“关”字并认识了“换”字。

一个“关”字问题的提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增强了个体学习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3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 童谣 ,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四、十、三

七、课后 反思 :

猜你喜欢:

1.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6篇

2.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3. 语文散文教学案例

4. 一年级心理健康案例分析3篇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6. 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案例

7. 一年级教育叙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 #教案# 导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篇

语文案例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篇1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典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一 一、背景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主要识字量为12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看图说一说,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齐声)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认识生字,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齐声)是!

师:现在,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

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

三星:能够书写汉字;

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难度越大,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鼓掌),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分析课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我们来阅读课文,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小组代表):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所以“白费力气”,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小组代表):通过绘画,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小组代表):通过表演,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力气无法集中,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可以发现,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才能拉动大车,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快快乐乐生活。

三、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接受团结合作教育,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教学思想,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探究逐步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二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王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 qiézi”、“qiézí”、“quézi”,王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ézi”读成“quézi”。王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ézi \',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ézi\',全班齐读。”

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

“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王老师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

学生纷纷举手。

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王老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

“我刚才摸到了黄瓜身上有刺。”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 !”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

【评析】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莱就是卷心莱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课堂,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三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识字——12个;

巩固学过的字;

渗透性识字;

初步接触多音字。

3. 写字——6个;

“小”作偏旁的变形。

4. 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 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 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 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 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 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 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 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

多音字:只

3. 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识字:月

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

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后记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识字教学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在进行认的活动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本课例进行了一个“摘果子,作拼盘”的拼句游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智慧树”上的“词语果子”:“我”、“小鱼”、“鸟儿”、“爸爸”、“在家里”、“在小小的船里”、“在河里”、“在天上”、“看书”、“游”、“飞”、“坐”摘下来后,放在盘子里,做成“谁在哪里干什么”的水果拼盘。学生拼出了“我在家里看书。”、“我(爸爸)在河里游。”、“爸爸在小小的船里坐。”、“我(小鱼、爸爸)在天上飞。”、“小鱼(鸟儿)在家里看书。”等充满了想象力的句子。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来说,一定要在课前准备好小学 一年级语文 教学案例的设计。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1

《雨点儿》

教育 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雨水 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B、过程和 方法 :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课前预热:看词学声、做动作。(课件)

青蛙 唱歌 、天上有彩虹、数星星、种子睡觉、种子喝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草、花儿开放、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

一、呼唤雨点儿,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课件:播放小雨的声音)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

(课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你看、你看、这是一个大雨点儿,我们快叫叫他,这是一个小雨点儿,快也招呼他一下,又来了一个大雨点儿„„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 句子 )。

读一读。注意:、“云彩”、“下来”读轻声。

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课件)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悄悄话呢。读课文2、3、4节,画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些什么,并练一练该怎么读。

(课件:对话部分变色)引导学生明确哪些是大雨点说的话,哪些是小雨点说的话,哪些是 提示语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儿,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你呢?”读得真好听,把问号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我听明白了,原来是你们在问我( )

我们来换一换好不好?继续读。

(课件:雨点儿对话的动画)为动画片配音。(头饰)

(实物投影)练习: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大雨点儿要去、1、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2、有花有草的地方

说说 :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图画出示:这就是有花有草的地方,这就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雨落下后的变化。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课件:出示

第5段)读一读课文。

要是能把这些变化换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画下来一定也挺不错,想试一试吗?好,希望自己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的同学拿好课本和水彩笔到这边集中,大雨点儿们请都飘落到这边。不久,小雨点儿飘落的地方,大雨点儿飘落的地方、然后拿出水彩笔画一画。(配乐)

画好了吗?好请展示你们的作品。请你说一说:我是,我去过的地方,(雨水冲洗了灰尘,颜色更清、更艳;有不少草从地下钻出来,不少花开放了;喝饱了水,挺起了身子更有精神了„„)(适时进行句式训练:从来。)雨点儿看着这些变化,心情怎样?读一读句子。

有个小朋友在电脑中也画了,想看看吗?(课件:播放动画)

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谁能帮他们把感谢的话说出来。(带头饰表演说)

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练习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五、复习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新朋友搬进了新家,现在他们正在举行联欢晚会,欢迎你也参加,你想去吗?行,进门总该和他们打个招呼,要是叫错了他们的名字可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我们先来准备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同伴求教。(开小火车)(课件:一个一个出示新词)

聚会结束了,新老朋友排着队和我们道别,我们再和他们打个招呼,说声再见。(读下面的儿歌)

从天空里

飘落下来

像好吃的果汁

树儿花儿都喜爱

都张开嘴巴在喝它

这样才能快快长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2

一年级语文下册《看电视》

当今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新课标》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视频《看电视 范读》听课文范读,并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三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这次表现好的同学奖品是小红星哦,比比谁奖得多)一提到要奖励学生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

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组的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多’,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个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学 生们积极踊跃。 有的说:“我同意应该用‘换’字,因为我平时不想看一个节目时,通常都是换频道选另外的节目看。”有的说:“我也同意,因为当时给奶奶看喜欢的频道,一转换就行了,根本不用先关掉。”有的说:“我认为用‘关’字比较好,因为在一节诗里同时出现两个‘换’字,读起来就没有这么好听。”

一年级的学生能这样的看法真不容易。)有同学紧跟着说:“我反对,在这一小节之后的两个小节中都有‘换’字,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换’字好”。有发言,有补充,有 辩论 。尤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学竟说道:“正是因为后两节有‘换’字了,所以我认为在前面才应该用‘关’字。”听完学生的汇报,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拍手叫好同时把奖品依次送到刚才发言的同学手中。掌声之后教师课件出示“关”字书写笔顺接着让同学们书空“关”字并认识了“换”字。

一个“关”字问题的提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增强了个体学习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3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 童谣 ,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五、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会认12个生字。

六、板书设计:四、十、三

七、课后 反思 :

猜你喜欢:

1.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6篇

2.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3. 语文散文教学案例

4. 一年级心理健康案例分析3篇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6. 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案例

7. 一年级教育叙事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 #教案# 导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篇

语文案例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篇1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