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小学生一年级数学下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小学生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数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主题图和练习七第2题制成课件。学生准备皮筋10条,数数用的小棒(或花生、糖块、棋子、方木块等)100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图   1.加深理解20有多少。   教师将第31页主题图制成动态课件(或动态挂图):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小精灵聪聪和3个小朋友在玩耍,这时从不同方向跑来两群小羊,令小精灵和3个小朋友高兴无比。小精灵聪聪问:“来了多少只羊?”3位小朋友兴致勃勃地数起来。他们数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一只一只数,得出共20只羊;有的一群一群数(每群10只),也得出共20只羊。   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画面上以较快的速度陆续出现8群羊(每群10只),3位小朋友和小精灵惊喜雀跃,小精灵问:“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全班学生和图中3位小朋友一道参与估数活动。学生估测后得出的答案也许很多,有说80多的,有说90多的,也有如图中小朋友说的“比20只多得多”、“大概有100只”等等。   3.引入新课。   老师参与估数活动,也认为“大概有100只”。然后质疑:“是100只吗?你们会数吗?”由此揭示课题:数100以内各数。   二、教学例1   1.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方木块等)。   让学生两人一组,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一人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进行。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中不同的数法,如有一根一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有10根10根数的。同时注意提示学生“手口”一致:口中念的数应与手中实际拿的小棒根数(或花生颗数)一致。   2.展示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的过程。   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正确的学生,然后请一位用小棒数数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数的过程。学生数数时,教师在一边指导:先1根1根数,每数10根捆一捆,数到100;再10根10根地数,数到100时,将10小捆捆成一大捆。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让每个学生再数一遍小棒或花生。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或每数10颗放在一堆),一直数到100。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花生),同桌的互相述说: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使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4.数100只小羊。   让学生回过头来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提示学生每数10只就用笔把它圈一圈,然后10只10只地数,看看图中是不是有100只小羊,与自己刚才估计的数目对比一下,估对了没有。   三、教学例2   1.摆出三十五根小棒。   让每个学生摆出三十五根小棒,边摆边思考:怎样摆,就能一下看出是35根?摆好后同桌的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也为例3的学习做准备。   2.接着让学生独立地边摆边从35数到42,并轻声说出来。当数到三十九时,问:“下一个数是多少?”让学生理解数到39根时,是3捆9根,再添上1根,就有10个单根,将10根捆成一捆,就是4捆,也就是40根,所以39下一个数应是40。   3.学生从42(根)接着数到51(根)。教师巡视,指导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理解数到49时,下一个数应是50。   4.学生完成“做一做”。先拿出56根小棒,接着数到63,再接着数到72。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数数的过程。   5.学生脱离小棒,从八十八数到一百。同桌的两人为一组,一人数,一人听,然后交换进行。教师巡视时,掌握学生数数的情况,最后点名请两名学生上台用对口令的形式数数,一生说“八十九”,另一生说:“九十”;一生说:“九十一”,另一生说:“九十二”,一直说到100。   6.抢“100”游戏。   用上面这种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例3   1.让学生摆出35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35根?”(3捆、5个单根)再问:“3捆中有几个十?5个单根中有几个一?”(3个十和5个一)让学生看着摆出的35根小棒,轻声说: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2.教师再摆出57根小棒。   问:有多少根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   3.练习数的组成游戏。   学生2~4人一组,一人任意摆出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小棒,其他同学轮流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   4.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左图,说一说有几盒,每盒有几枝,盒外有几枝,然后再在括号里填数。填完后说一说:4个十和6个一是46。右图的练习过程与左图同。   五、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七第2题。   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想想怎样估比较准确?”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色彩或每行的方格数来估测。   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提问:“怎样数比较快?”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出数得快的方法,并与同伴交流,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如,学生会说红色球有5组,每组10个球,蓝色球也是5组,每组10个,一共10组球,每组10个,10个十是100个;又如,学生会说每行有10个皮球;一共有10行,10个十是一百。   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与准确数之间的差距。   2.做练习七第3题。可组织学生三人一组完成该题。如,一位学生先说“二十六”,另一位学生则接着说后面5个数,第3位学生当评判员,然后轮换进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2】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1-20各数。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补充练习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数学启蒙基础:数量概念的建构。

我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分别是关于数数的误区,如何进行数量表征,学加减前必备的六个数学概念。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给孩子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就是数数。的确,数数是孩子正式开始抽象思维启蒙的第一步。

关于数数,存在3个误区:孩子只口头背数,缺少点数,没有和”数量“联系起来,甚至提早教孩子数大数。孩子数的都是看得见的物体,难以建立广泛的数量概念。孩子会数数后马上教加减运算。

实际上呢,孩子数数一般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

笼统感知阶段:确认物体数量受感觉的影响。如你拿一把糖果,孩子会拿看起来和你一样多的糖果。孩子可能会数到100,但不理解数字的含义。

一一对应阶段:比如让孩子给桌子上的每个人拿个苹果,孩子就会给每个人跟前放一个苹果。

点数阶段:用手指逐一点数,按顺序说数,最后的数字作为总数。

现在4-6岁的孩子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

那怎么让孩子有效的数数呢?在《如何培养学生数感》一书中写道掌握计数本领需要许多技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这些数字关系不能直接交给孩子们,必须让他们通过体验真实的数字世界才能掌握。

实际上,对于儿童,数学不是那么容易,哪怕是简单的计数、运算,大脑也经过了非常复杂的加工过程。而我们成人在给孩子启蒙时却简化了许多概念。比如简单地把数量概念理解为5代表5只猫、5个苹果等。我们都希望小朋友能够理解知识活学活用。所以基本概念要扎实,要想基本概念扎实,就要对基本概念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象经验多了,有一天孩子会顿悟“哦,原来是这样”。进而孩子会抽象出本质,发展他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们刚才提到的具象经验就是我们即将要说的表征。数学这儿的表征,我们分为“数量表征”、“符号表征”、“算式表征”。这三者一环扣一环,也就是说前一环是后一环的基础,今天们主要讲第一步如何进行数量表征。数量表征是学习数概念的基础。什么是数量表征:就是个体头脑内部对数量刺激的解释、表达与操作的过程。举个例子看到数字3,你会想到什么。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五种数量表征方式:物件表征、动作表征、语言文字表征、时间表征、事件表征。那现在我具体讲下这几种表征方式和具体的例子。

1、物件表征:可以分离的物体:如一把椅子、一个苹果、一个碗。连续的物体如:一杯牛奶、一片云、一杯水、2滴醋。动态的:一阵雨、一阵风、一场雪。对一个物群计数:如一双靴子、一双筷子,一排纽扣、一勺盐等。大家看到没,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动作表征:顾名思义就是具体的行为动作:这块儿一定要场景化孩子会更愿意参与。比如:进入楼里,可以和孩子商量,今天我们不做电梯了,爬楼,怎样?边爬边数:一级台阶、两级台阶、三级台阶。

到家门口,可以对孩子说,我们看看敲几下门,爸爸会给我们开门,一边敲,一边数:一下、两下、三下。吃完晚饭,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擦桌子:一下、两下、三下。吃冰淇淋时,哇,好好吃,口水快要流下来了,你先吃4勺,我再吃4勺,好吗?孩子吃的时候,你可以演示数数:一勺、两勺、三勺、四勺。你已经吃了4勺了,轮到我吃了。还有给孩子一把玩具刀,把香蕉切成5块。把苹果切成4块。孩子特别喜欢厨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妈妈剥三瓣蒜,剥一根葱,拿一个西红柿,两个辣椒。

3、语言文字表征:“我爱你”游戏:睡前亲吻孩子,说“我爱你”,然后俏皮地说“3个字呦”。第二天早上你一边伸手指,一边放慢语速说“我太爱你”,今天4个字呦。到了晚上,尝试问孩子3个字,看孩子是否会说我爱你。孩子会说的话,看来是理解了。如果孩子没反应,可以再演示一次。

进阶:字数可以上升到4、5。字熟练了,可以上升到词语和句子。经常这样说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无形中页渗透了数量概念。

4、]时间表征:刷牙需要几分钟,吃早餐需要多长时间?(借助手机秒表)还有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不要干等,“我们数一数,看数多少下,红灯会变绿,哇30下,1下是1秒,30下就是30秒。”还可以是我的牛奶热2分钟,你的牛奶热3分钟。还有,我们来观察看大米从硬硬的米粒儿变成松软的米饭,需要多长时间。还有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记录时间,看从某地到某地需要多长时间。种子需要多少天才会发芽?我们来观察记录下。

5、事件表征;睡觉前我们要完成哪几件事啊,孩子可能会说刷牙、洗脸、洗脚。“哇,宝贝的生活习惯很不错嘛,刷牙、洗脸、睡觉,我们一共要完成3件事。”宝贝今天看看妈妈炒一盘菜要做哪些事?孩子可能会说一些,最后总结洗菜-切菜-炒菜,要完成3件事才能出来这么一盘香喷喷的菜啊。还可以和孩子约定看动画片的事情,比如我和我女儿约定每天看2集动画片。当她遵守我们的约定时,我会说谢谢你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今天看了2集动画片。还有我们一天我们要吃几顿饭,?早饭、午饭、晚饭,3顿饭。

好了,到这里我已经给大家分享了五种表征方式及相应的例子,我相信大家还会有更丰富的方式和场景。

为什么要通过如此丰富的领域,去锻炼孩子的数数能力呢?

我们从课程一开始就说了数数时抽象思维启蒙的第一步。

在《如何培养学生数感》书中提到:由于学校的教学局限于静止物体的集合上,因此,有些孩子不具备用数字进行有效运算所必须的抽象水平。什么抽象?抽象是从大量具体物体总结出的共性。为什么孩子抽象水平没有达到,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具体的例子,丰富的例子,使得孩子在理解”本质”上产生了偏差。

那数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基本判定孩子真正会数数了呢?有5大原则。具体是一一对应、固定顺序、基数原则、次序无关、抽象原则。

我具体说下刚刚提到的5个原则:一一对应就是给每个物体分配一个且只有一个数字。固定顺序原则,指的是数字的顺序,数数的时候,要确定孩子是否按照1,2,3,4,5,6这样一定的顺序去数。而不是1,3,5,4这样混乱的顺序。基数原则: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总数。这个原则父母经常忽略。要跟孩子确认最后一个数代表刚才数的全部,而不是最后一个物体。那怎么确认呢?孩子数了6个积木,你可以说:“6个积木在哪儿啊?你可以给妈妈指一指吗?”次序无关原则。数数时与物体摆放的顺序无关。抽象原则:不仅可以数看的见的物体,还可以针对动作、事件以及看不见的事物进行数数。

孩子会数了之后,可以直接教孩子加减运算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孩子加减运算前必备的六个数学概念:表征、顺序、守恒性、集合、抽象、结构。

1.表征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数量表征外,还有符号表征和算式表征。符号表征比如加和减。

2.顺序:除了前面提到的5大原则里面的顺序外,我们还要让孩子发现数字递增1,递减1的规律,这个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我们会在以后的讲座涉及。

3.守恒性:主要指数量守恒和质量守恒。数量守恒这块儿,比如一些糖果,不管是聚在一起摆成一堆,还是分散开摆,总数都是不变的。

质量守恒:一根完整的豆角,和把它切成几段后的豆角,质量都是一样的。家里有烘焙称的妈妈,可以和孩子做这个实验,这会让孩子更加理解质量守恒。实验时不要让豆角沾水,否则误差会比较大。

4.集合:在数数时,比如数积木,数到最后的数字代表这堆积木的集合。如果孩子没有把4和4个物体这个集合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不能理解4+3,是在4的基础上接着数。他的思维就没有升级。

5.抽象:当你带着孩子经常玩表征游戏的时候,孩子最终会明白5不仅可以代表5个可见的物体,还可以代表不可见的物体,这些具象经验让孩子抽象出即使这些5个苹果,5杯水,5件事,这些物体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他们都可以用5这个数字来表示。

6.结构:前面我们谈到集合概念,当孩子知道4不仅可以是数4个物体,4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集合的时候,他已经就在规划“数的结构”了。后面我们的运算还涉及到空间结构。

数学不是一门关于数字的学问,而是关于数量的学问。对数的理解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在数学启蒙过程中,我们希望给孩子举例,提出问题推动他们思考,与他们对话。在教育上“以慢为快”夯实基础,认真地实践我们今天讲的数量表征,我相信孩子对“数量”会有更深地理解。

以上内容是我学习《大陆博士教你学数学》微课时整理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 #一年级# 导语】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无不以数学息息相关。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内容: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下册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x单元第x页例题x, 练习x第x、x题。

教学目标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数数数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主题图和练习七第2题制成课件。学生准备皮筋10条,数数用的小棒(或花生、糖块、棋子、方木块等)100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图   1.加深理解20有多少。   教师将第31页主题图制成动态课件(或动态挂图):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小精灵聪聪和3个小朋友在玩耍,这时从不同方向跑来两群小羊,令小精灵和3个小朋友高兴无比。小精灵聪聪问:“来了多少只羊?”3位小朋友兴致勃勃地数起来。他们数的方法不一样,有的一只一只数,得出共20只羊;有的一群一群数(每群10只),也得出共20只羊。   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画面上以较快的速度陆续出现8群羊(每群10只),3位小朋友和小精灵惊喜雀跃,小精灵问:“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全班学生和图中3位小朋友一道参与估数活动。学生估测后得出的答案也许很多,有说80多的,有说90多的,也有如图中小朋友说的“比20只多得多”、“大概有100只”等等。   3.引入新课。   老师参与估数活动,也认为“大概有100只”。然后质疑:“是100只吗?你们会数吗?”由此揭示课题:数100以内各数。   二、教学例1   1.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方木块等)。   让学生两人一组,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一人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进行。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中不同的数法,如有一根一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有10根10根数的。同时注意提示学生“手口”一致:口中念的数应与手中实际拿的小棒根数(或花生颗数)一致。   2.展示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的过程。   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正确的学生,然后请一位用小棒数数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数的过程。学生数数时,教师在一边指导:先1根1根数,每数10根捆一捆,数到100;再10根10根地数,数到100时,将10小捆捆成一大捆。   3.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让每个学生再数一遍小棒或花生。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或每数10颗放在一堆),一直数到100。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花生),同桌的互相述说: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使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4.数100只小羊。   让学生回过头来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提示学生每数10只就用笔把它圈一圈,然后10只10只地数,看看图中是不是有100只小羊,与自己刚才估计的数目对比一下,估对了没有。   三、教学例2   1.摆出三十五根小棒。   让每个学生摆出三十五根小棒,边摆边思考:怎样摆,就能一下看出是35根?摆好后同桌的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也为例3的学习做准备。   2.接着让学生独立地边摆边从35数到42,并轻声说出来。当数到三十九时,问:“下一个数是多少?”让学生理解数到39根时,是3捆9根,再添上1根,就有10个单根,将10根捆成一捆,就是4捆,也就是40根,所以39下一个数应是40。   3.学生从42(根)接着数到51(根)。教师巡视,指导部分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理解数到49时,下一个数应是50。   4.学生完成“做一做”。先拿出56根小棒,接着数到63,再接着数到72。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数数的过程。   5.学生脱离小棒,从八十八数到一百。同桌的两人为一组,一人数,一人听,然后交换进行。教师巡视时,掌握学生数数的情况,最后点名请两名学生上台用对口令的形式数数,一生说“八十九”,另一生说:“九十”;一生说:“九十一”,另一生说:“九十二”,一直说到100。   6.抢“100”游戏。   用上面这种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例3   1.让学生摆出35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35根?”(3捆、5个单根)再问:“3捆中有几个十?5个单根中有几个一?”(3个十和5个一)让学生看着摆出的35根小棒,轻声说: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2.教师再摆出57根小棒。   问:有多少根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   3.练习数的组成游戏。   学生2~4人一组,一人任意摆出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小棒,其他同学轮流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   4.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左图,说一说有几盒,每盒有几枝,盒外有几枝,然后再在括号里填数。填完后说一说:4个十和6个一是46。右图的练习过程与左图同。   五、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七第2题。   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想想怎样估比较准确?”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色彩或每行的方格数来估测。   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提问:“怎样数比较快?”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出数得快的方法,并与同伴交流,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如,学生会说红色球有5组,每组10个球,蓝色球也是5组,每组10个,一共10组球,每组10个,10个十是100个;又如,学生会说每行有10个皮球;一共有10行,10个十是一百。   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与准确数之间的差距。   2.做练习七第3题。可组织学生三人一组完成该题。如,一位学生先说“二十六”,另一位学生则接着说后面5个数,第3位学生当评判员,然后轮换进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2】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    教学教具:   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1-20各数。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45、70、98),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我圈出来的是10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你对100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 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教师:对,他请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这是1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再添上1是多少,40里有几个十;39、49、79、99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再添1就是多少?   教师:对,99再添1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   教师:10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10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里有几个20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100里有几个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100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100根,你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100根小棒中拿出大约50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里有几个50?   5、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   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70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跟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教师(出示第2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个10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2、补充练习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呈现下图)大象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呈现下图):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100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10个十就是100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 数学启蒙基础:数量概念的建构。

我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分别是关于数数的误区,如何进行数量表征,学加减前必备的六个数学概念。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给孩子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就是数数。的确,数数是孩子正式开始抽象思维启蒙的第一步。

关于数数,存在3个误区:孩子只口头背数,缺少点数,没有和”数量“联系起来,甚至提早教孩子数大数。孩子数的都是看得见的物体,难以建立广泛的数量概念。孩子会数数后马上教加减运算。

实际上呢,孩子数数一般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

笼统感知阶段:确认物体数量受感觉的影响。如你拿一把糖果,孩子会拿看起来和你一样多的糖果。孩子可能会数到100,但不理解数字的含义。

一一对应阶段:比如让孩子给桌子上的每个人拿个苹果,孩子就会给每个人跟前放一个苹果。

点数阶段:用手指逐一点数,按顺序说数,最后的数字作为总数。

现在4-6岁的孩子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

那怎么让孩子有效的数数呢?在《如何培养学生数感》一书中写道掌握计数本领需要许多技能,也需要更多地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这些数字关系不能直接交给孩子们,必须让他们通过体验真实的数字世界才能掌握。

实际上,对于儿童,数学不是那么容易,哪怕是简单的计数、运算,大脑也经过了非常复杂的加工过程。而我们成人在给孩子启蒙时却简化了许多概念。比如简单地把数量概念理解为5代表5只猫、5个苹果等。我们都希望小朋友能够理解知识活学活用。所以基本概念要扎实,要想基本概念扎实,就要对基本概念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象经验多了,有一天孩子会顿悟“哦,原来是这样”。进而孩子会抽象出本质,发展他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们刚才提到的具象经验就是我们即将要说的表征。数学这儿的表征,我们分为“数量表征”、“符号表征”、“算式表征”。这三者一环扣一环,也就是说前一环是后一环的基础,今天们主要讲第一步如何进行数量表征。数量表征是学习数概念的基础。什么是数量表征:就是个体头脑内部对数量刺激的解释、表达与操作的过程。举个例子看到数字3,你会想到什么。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五种数量表征方式:物件表征、动作表征、语言文字表征、时间表征、事件表征。那现在我具体讲下这几种表征方式和具体的例子。

1、物件表征:可以分离的物体:如一把椅子、一个苹果、一个碗。连续的物体如:一杯牛奶、一片云、一杯水、2滴醋。动态的:一阵雨、一阵风、一场雪。对一个物群计数:如一双靴子、一双筷子,一排纽扣、一勺盐等。大家看到没,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动作表征:顾名思义就是具体的行为动作:这块儿一定要场景化孩子会更愿意参与。比如:进入楼里,可以和孩子商量,今天我们不做电梯了,爬楼,怎样?边爬边数:一级台阶、两级台阶、三级台阶。

到家门口,可以对孩子说,我们看看敲几下门,爸爸会给我们开门,一边敲,一边数:一下、两下、三下。吃完晚饭,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擦桌子:一下、两下、三下。吃冰淇淋时,哇,好好吃,口水快要流下来了,你先吃4勺,我再吃4勺,好吗?孩子吃的时候,你可以演示数数:一勺、两勺、三勺、四勺。你已经吃了4勺了,轮到我吃了。还有给孩子一把玩具刀,把香蕉切成5块。把苹果切成4块。孩子特别喜欢厨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帮妈妈剥三瓣蒜,剥一根葱,拿一个西红柿,两个辣椒。

3、语言文字表征:“我爱你”游戏:睡前亲吻孩子,说“我爱你”,然后俏皮地说“3个字呦”。第二天早上你一边伸手指,一边放慢语速说“我太爱你”,今天4个字呦。到了晚上,尝试问孩子3个字,看孩子是否会说我爱你。孩子会说的话,看来是理解了。如果孩子没反应,可以再演示一次。

进阶:字数可以上升到4、5。字熟练了,可以上升到词语和句子。经常这样说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词汇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无形中页渗透了数量概念。

4、]时间表征:刷牙需要几分钟,吃早餐需要多长时间?(借助手机秒表)还有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不要干等,“我们数一数,看数多少下,红灯会变绿,哇30下,1下是1秒,30下就是30秒。”还可以是我的牛奶热2分钟,你的牛奶热3分钟。还有,我们来观察看大米从硬硬的米粒儿变成松软的米饭,需要多长时间。还有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记录时间,看从某地到某地需要多长时间。种子需要多少天才会发芽?我们来观察记录下。

5、事件表征;睡觉前我们要完成哪几件事啊,孩子可能会说刷牙、洗脸、洗脚。“哇,宝贝的生活习惯很不错嘛,刷牙、洗脸、睡觉,我们一共要完成3件事。”宝贝今天看看妈妈炒一盘菜要做哪些事?孩子可能会说一些,最后总结洗菜-切菜-炒菜,要完成3件事才能出来这么一盘香喷喷的菜啊。还可以和孩子约定看动画片的事情,比如我和我女儿约定每天看2集动画片。当她遵守我们的约定时,我会说谢谢你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今天看了2集动画片。还有我们一天我们要吃几顿饭,?早饭、午饭、晚饭,3顿饭。

好了,到这里我已经给大家分享了五种表征方式及相应的例子,我相信大家还会有更丰富的方式和场景。

为什么要通过如此丰富的领域,去锻炼孩子的数数能力呢?

我们从课程一开始就说了数数时抽象思维启蒙的第一步。

在《如何培养学生数感》书中提到:由于学校的教学局限于静止物体的集合上,因此,有些孩子不具备用数字进行有效运算所必须的抽象水平。什么抽象?抽象是从大量具体物体总结出的共性。为什么孩子抽象水平没有达到,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具体的例子,丰富的例子,使得孩子在理解”本质”上产生了偏差。

那数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基本判定孩子真正会数数了呢?有5大原则。具体是一一对应、固定顺序、基数原则、次序无关、抽象原则。

我具体说下刚刚提到的5个原则:一一对应就是给每个物体分配一个且只有一个数字。固定顺序原则,指的是数字的顺序,数数的时候,要确定孩子是否按照1,2,3,4,5,6这样一定的顺序去数。而不是1,3,5,4这样混乱的顺序。基数原则:最后一个数字代表总数。这个原则父母经常忽略。要跟孩子确认最后一个数代表刚才数的全部,而不是最后一个物体。那怎么确认呢?孩子数了6个积木,你可以说:“6个积木在哪儿啊?你可以给妈妈指一指吗?”次序无关原则。数数时与物体摆放的顺序无关。抽象原则:不仅可以数看的见的物体,还可以针对动作、事件以及看不见的事物进行数数。

孩子会数了之后,可以直接教孩子加减运算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孩子加减运算前必备的六个数学概念:表征、顺序、守恒性、集合、抽象、结构。

1.表征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数量表征外,还有符号表征和算式表征。符号表征比如加和减。

2.顺序:除了前面提到的5大原则里面的顺序外,我们还要让孩子发现数字递增1,递减1的规律,这个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我们会在以后的讲座涉及。

3.守恒性:主要指数量守恒和质量守恒。数量守恒这块儿,比如一些糖果,不管是聚在一起摆成一堆,还是分散开摆,总数都是不变的。

质量守恒:一根完整的豆角,和把它切成几段后的豆角,质量都是一样的。家里有烘焙称的妈妈,可以和孩子做这个实验,这会让孩子更加理解质量守恒。实验时不要让豆角沾水,否则误差会比较大。

4.集合:在数数时,比如数积木,数到最后的数字代表这堆积木的集合。如果孩子没有把4和4个物体这个集合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不能理解4+3,是在4的基础上接着数。他的思维就没有升级。

5.抽象:当你带着孩子经常玩表征游戏的时候,孩子最终会明白5不仅可以代表5个可见的物体,还可以代表不可见的物体,这些具象经验让孩子抽象出即使这些5个苹果,5杯水,5件事,这些物体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他们都可以用5这个数字来表示。

6.结构:前面我们谈到集合概念,当孩子知道4不仅可以是数4个物体,4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一个集合的时候,他已经就在规划“数的结构”了。后面我们的运算还涉及到空间结构。

数学不是一门关于数字的学问,而是关于数量的学问。对数的理解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在数学启蒙过程中,我们希望给孩子举例,提出问题推动他们思考,与他们对话。在教育上“以慢为快”夯实基础,认真地实践我们今天讲的数量表征,我相信孩子对“数量”会有更深地理解。

以上内容是我学习《大陆博士教你学数学》微课时整理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 #一年级# 导语】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无不以数学息息相关。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内容: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下册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x单元第x页例题x, 练习x第x、x题。

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小学生一年级数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