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知识(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简短)
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知识(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简短)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1、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Aa,Bb等。

显性基因——在等位基因中,占主导地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在等位基因中,不能得到表现,会被掩盖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成对基因可能都是显性基因(AA),也可是等位基因(Aa)。

八上生物知识点有哪些?

第一章

一、各种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

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简短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问题是什么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作为 八年级 的学生,做好生物知识点的学习,会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一

一、生物圈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环境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二

一、植物 体的结构层次

1.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单位,叫做器官 。

2.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 植物类 群,其植物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四个层次。

2.动物体各个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三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

2.抗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四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

9、传粉和受精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看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归纳

2.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3.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4.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6.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一.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1、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Aa,Bb等。

显性基因——在等位基因中,占主导地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在等位基因中,不能得到表现,会被掩盖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成对基因可能都是显性基因(AA),也可是等位基因(Aa)。

八上生物知识点有哪些?

第一章

一、各种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

3.线性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缢蛏、石鳖、蜗牛、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7.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9.爬行类:体表常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有肺呼吸,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10.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1.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简短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问题是什么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作为 八年级 的学生,做好生物知识点的学习,会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一

一、生物圈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环境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二

一、植物 体的结构层次

1.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单位,叫做器官 。

2.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 植物类 群,其植物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四个层次。

2.动物体各个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三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

2.抗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四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

9、传粉和受精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看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归纳

2.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3.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4.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6.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知识(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