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高中化学的必背的知识点

【 #高二# 导语】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其中有很多是高考的考点,下面 考 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的必背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正确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正确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正确,均为10-100nm

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确,4OH--4e-=2H2O+O2↑

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

正确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错误,乙烯不水解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2-为2:1,没有O-,石英中存在杂质

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

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

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

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错误,胶体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错误,没有说明体积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正确

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有12个

38.用1L1mol•L-1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1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1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核心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知识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

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

②单线桥法

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

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

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

如:2H2+O2 2H2O Zn+2HCl H2↑+ZnCl2等

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

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

如: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

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

如:Cl2+2NaOH NaCl+NaClO+H2O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

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

氧化还原型

三、离子方程式

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

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

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

(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

(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

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

(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

(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

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

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核心知识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

③实例 燃烧:C+O2 CO2 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Zn+2HCl ZnCl2+H2↑ CaO+H2O Ca(OH)2等为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实例:C+CO2 2CO H2+CuO Cu+H2O Ba(OH)2??8H2O+2NH4Cl BaCl2+8NH3↑+10H2O等

2.燃烧

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

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

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碱金属知识点

一、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知识网:

核心知识

一、钠原子结构

结构特点: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

二、性质

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

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

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

与S反应:碾磨爆炸.

与水反应:剧烈.

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

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

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钠的存在与保存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

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

2.保存:

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四、钠的用途

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2O2.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五、重点难点解析

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剖析

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生成Na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潮解) →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 →最后成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

4Na+O2 2Na2O Na2O+H2O 2NaOH

2Na+2H2O 2NaOH+H2↑ 2NaOH+CO2 Na2CO3+H2O

注意不可将碳酸钠的生成用下式表示:

Na2O+CO2 Na2CO3,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氧化钠与水结合的能力比跟二氧化碳反应的能力强得多.

2.钠与水反应现象

可概括为五个字:熔、浮、游、鸣、红.

熔——是指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浮——是指钠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

游——是指由于反应剧烈放出的气体使“钠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鸣——一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发出“咝咝”的声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气体点燃有爆鸣声即反应放出H2.

红——是指溶液加酚酞呈红色,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H2↑

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中电离出来的H+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 2Na++2OH-+H2↑

3.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是过量的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大于水中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与水反应剧烈,以至发生燃烧或轻微爆炸.

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溶液中的溶剂——水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中的某些金属阳离子或NH4+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2FeCl3+6Na+6H2O=2Fe(OH)3↓+6NaCl+3H2↑

2NH4Cl+2Na+2H2O=2NH3??H2O+2NaOH+H2↑

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典型例题

例1 学生甲和乙,对金属钠的色泽发生了争议.甲说书本上讲钠是银白色的,乙说他亲眼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学生丙听到他们的争论后,从实验室取了一小块钠,用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并解释了通常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原因.丙怎样进行实验证明和解释的?

解析 学生丙将取出一小块钠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两人观察,看到确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钠切开,里面的钠是银白色的.丙解释: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外面的钠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得8g无水晶体.

(1)通过计算判断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R和R2O的质量各是多少克?

解析 本题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即①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②假设5.4g全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围,R的实际原子量应介于二者之间,从而推出该元素的名称.

(1)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据(R的原子量设为a1)

2R+2H2O 2ROH+H2↑

2a1 2(a1+17)

5.4g 8g a1=35.3

假设5.4g全为氧化物 据(R的原子量设为a2)

R2O+H2O 2ROH

2a2+16 2(a2+17) a2=10.7

5.4g 8g

查表知R为钠 R2O为Na2O

(2)据

2Na+2H2O 2NaOH+H2↑ Na2O+H2O 2NaOH

46 80 62 80

m(Na) m(Na2O)

得 m(Na)+m(Na2O)=5.4g m(Na)=2.3g

m(Na)+ m(Na2O)=8g m(Na2O)=3.1g

评析 ①通过计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确定是什么元素;②极端假设是解混合物计算题常用的方法.

例3 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后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些时候又转变成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粉末.写出以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 金属钠为活泼金属,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所以表面逐渐变暗且无光泽.氧化钠在空气中溶于水,表面变潮湿而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即含有10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再过一段时间,含有结晶水的晶体风化失水,变成粉末状物质.

答 ①4Na+O2 2Na2O

②Na2O+H2O 2NaOH

③2NaOH+CO2+9H2O Na2CO3??10H2O

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

评析 该题要求写出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际考查的是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钠的化合物

引入:在初中学过 ,在这再学习 。

本节教学目标:

1.掌握Na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本节教学的重点:

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

与 的反应。

钠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有关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

核心知识

一、钠的氧化物

比较

项目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化合价 钠+1、氧-2 钠+1、氧-1

色、态 白色固体 浅黄色固体

类 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稳定性 Na2O

漂白性 / 有

转化 2Na2O+O2 2Na2O2

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二、钠的碳酸盐

比较

项目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水中) 易溶 可溶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易分解

与NaOH 不反应 反应:HCO3-+OH-=CO32-+H2O

与澄清石灰水 Ca2++CO32-=CaCO3↓ Ca2++OH-+HCO3-=CaCO3↓+H2O (少量)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过量)

与CO2及水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较快CO32-+2H+=CO2↑+H2O 很快HCO3-+H+=CO2↑+H2O

与CaCl2或

BaCl2溶液 Ca2++CO32-=CaCO3↓或Ba2++CO32-=BaCO3↓ 不反应(当再加氨水或NaOH溶液时,则有沉淀生成)

相互转化

用 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剂 发酵剂、灭火剂、医用

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均放出CO2气体,前者放出气体的速度较慢.

(1)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发生分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1)

NaHCO3+HCl=NaCl+CO2↑+H2O…………(2)

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开始时盐酸过量,则发生反应(1)、(2),即

Na2CO3+2HCl=2NaCl+H2O+CO2↑,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若将盐酸滴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只发生反应(1)

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体,只有在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才有气体放出.故这一实验常用于不需外加试剂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注:(1)Na2CO3和NaOH共存时,滴加HCl(或H+),HCl与NaOH完全中和后再与Na2CO3反应.

(2)NaHCO3与HCl的反应比Na2CO3与HCl的反应剧烈:因为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一步放出CO2,而Na2CO3则需两步(泡沫灭火器中,用NaHCO3和Al2(SO4)3作原料).

(3)Na2CO3和NaHCO3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固体中:NaOH+NaHCO3 Na2CO3+H2O

2NaHCO3 Na2CO3+CO2↑+H2O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点多,具有繁、乱、难的特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要求学生既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要有理解记忆能力,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学好高中化学的三大法宝是兴趣、方法和自信。 一、培养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对化学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预习,心中有数 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避免越学学乱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大脑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避免出现越学越乱。例如学完同分异构体后,复习时就与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进行对比,找出四个概念的区别,这样才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 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适量做题、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做题是理解消化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应以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为目标,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技巧达到举一反三。例如,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技巧有:特征物理性质切入法、尝试法、计算推理法、逻辑推理法、高频信息切入法。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等。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 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以知识点为线索,形成知识网络。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可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 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 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如盐类的水解,可编成口诀,“无弱不水解,有弱就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烷烃系统命名可编成口诀“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对于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编成口诀“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心到边;碳(原子)均满足四键;不要重复多算。”学会巧记,就会事半功倍。

10.阅读教材及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化学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课后必须看书,通过看书掌握概念,熟记性质,另外至少要有一本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书知识归纳规律总结详细,有助于我们构建知识网络,掌握规律,同时有典例剖析,有助于我们自学,扩大知识面,但参考书不必太多,有1-2本就可以了,因为各类书都差不多,再者书太多我们也没时间看。 三、自信是学好化学的保障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难解问题,都要持乐观态度,信任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我能行。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战胜难题,找到解题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丰富多彩的实验更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只要我们喜欢化学,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信,一定能学好化学。

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离骚》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粒??粒?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1、错:?粒?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鳎?tún)郁邑余?鳎?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1、长:

1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2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2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1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2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1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美好)

2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3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5、虽:

1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惟,只是)

2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1、?Z羁: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1古义:荒唐。2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1古义:善于投机取巧。2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粒?miǎn)规矩而改错(1古义:改变措施。2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古义:处境困窘。2今义:经济困难)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精神”。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的必背的知识点

【 #高二# 导语】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其中有很多是高考的考点,下面 考 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的必背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正确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

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错误,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正确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正确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正确,均为10-100nm

20.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确,4OH--4e-=2H2O+O2↑

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2.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1

正确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错误,乙烯不水解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2-为2:1,没有O-,石英中存在杂质

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

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

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

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错误,胶体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错误,没有说明体积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正确

33.NH3、Cl2、SO2等皆为非电解质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有12个

38.用1L1mol•L-1FeCl3溶液完全水解制胶体,生成NA个胶体微粒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1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1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核心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知识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

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

②单线桥法

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

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

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

如:2H2+O2 2H2O Zn+2HCl H2↑+ZnCl2等

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

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

如: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

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

如:Cl2+2NaOH NaCl+NaClO+H2O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

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

氧化还原型

三、离子方程式

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

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

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

(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

(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

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

(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

(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

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

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核心知识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

③实例 燃烧:C+O2 CO2 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Zn+2HCl ZnCl2+H2↑ CaO+H2O Ca(OH)2等为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实例:C+CO2 2CO H2+CuO Cu+H2O Ba(OH)2??8H2O+2NH4Cl BaCl2+8NH3↑+10H2O等

2.燃烧

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

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

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碱金属知识点

一、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知识网:

核心知识

一、钠原子结构

结构特点: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

二、性质

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

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

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

与S反应:碾磨爆炸.

与水反应:剧烈.

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

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

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钠的存在与保存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

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

2.保存:

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四、钠的用途

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2O2.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五、重点难点解析

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剖析

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生成Na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潮解) →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 →最后成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

4Na+O2 2Na2O Na2O+H2O 2NaOH

2Na+2H2O 2NaOH+H2↑ 2NaOH+CO2 Na2CO3+H2O

注意不可将碳酸钠的生成用下式表示:

Na2O+CO2 Na2CO3,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氧化钠与水结合的能力比跟二氧化碳反应的能力强得多.

2.钠与水反应现象

可概括为五个字:熔、浮、游、鸣、红.

熔——是指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浮——是指钠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

游——是指由于反应剧烈放出的气体使“钠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鸣——一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发出“咝咝”的声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气体点燃有爆鸣声即反应放出H2.

红——是指溶液加酚酞呈红色,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H2↑

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中电离出来的H+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 2Na++2OH-+H2↑

3.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是过量的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大于水中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与水反应剧烈,以至发生燃烧或轻微爆炸.

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溶液中的溶剂——水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中的某些金属阳离子或NH4+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2FeCl3+6Na+6H2O=2Fe(OH)3↓+6NaCl+3H2↑

2NH4Cl+2Na+2H2O=2NH3??H2O+2NaOH+H2↑

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典型例题

例1 学生甲和乙,对金属钠的色泽发生了争议.甲说书本上讲钠是银白色的,乙说他亲眼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学生丙听到他们的争论后,从实验室取了一小块钠,用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并解释了通常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原因.丙怎样进行实验证明和解释的?

解析 学生丙将取出一小块钠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两人观察,看到确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钠切开,里面的钠是银白色的.丙解释: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外面的钠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得8g无水晶体.

(1)通过计算判断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R和R2O的质量各是多少克?

解析 本题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即①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②假设5.4g全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围,R的实际原子量应介于二者之间,从而推出该元素的名称.

(1)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据(R的原子量设为a1)

2R+2H2O 2ROH+H2↑

2a1 2(a1+17)

5.4g 8g a1=35.3

假设5.4g全为氧化物 据(R的原子量设为a2)

R2O+H2O 2ROH

2a2+16 2(a2+17) a2=10.7

5.4g 8g

查表知R为钠 R2O为Na2O

(2)据

2Na+2H2O 2NaOH+H2↑ Na2O+H2O 2NaOH

46 80 62 80

m(Na) m(Na2O)

得 m(Na)+m(Na2O)=5.4g m(Na)=2.3g

m(Na)+ m(Na2O)=8g m(Na2O)=3.1g

评析 ①通过计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确定是什么元素;②极端假设是解混合物计算题常用的方法.

例3 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后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些时候又转变成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粉末.写出以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 金属钠为活泼金属,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所以表面逐渐变暗且无光泽.氧化钠在空气中溶于水,表面变潮湿而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即含有10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再过一段时间,含有结晶水的晶体风化失水,变成粉末状物质.

答 ①4Na+O2 2Na2O

②Na2O+H2O 2NaOH

③2NaOH+CO2+9H2O Na2CO3??10H2O

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

评析 该题要求写出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际考查的是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钠的化合物

引入:在初中学过 ,在这再学习 。

本节教学目标:

1.掌握Na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本节教学的重点:

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

与 的反应。

钠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有关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

核心知识

一、钠的氧化物

比较

项目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化合价 钠+1、氧-2 钠+1、氧-1

色、态 白色固体 浅黄色固体

类 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稳定性 Na2O

漂白性 / 有

转化 2Na2O+O2 2Na2O2

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二、钠的碳酸盐

比较

项目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水中) 易溶 可溶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易分解

与NaOH 不反应 反应:HCO3-+OH-=CO32-+H2O

与澄清石灰水 Ca2++CO32-=CaCO3↓ Ca2++OH-+HCO3-=CaCO3↓+H2O (少量)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过量)

与CO2及水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较快CO32-+2H+=CO2↑+H2O 很快HCO3-+H+=CO2↑+H2O

与CaCl2或

BaCl2溶液 Ca2++CO32-=CaCO3↓或Ba2++CO32-=BaCO3↓ 不反应(当再加氨水或NaOH溶液时,则有沉淀生成)

相互转化

用 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剂 发酵剂、灭火剂、医用

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均放出CO2气体,前者放出气体的速度较慢.

(1)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发生分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1)

NaHCO3+HCl=NaCl+CO2↑+H2O…………(2)

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开始时盐酸过量,则发生反应(1)、(2),即

Na2CO3+2HCl=2NaCl+H2O+CO2↑,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若将盐酸滴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只发生反应(1)

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体,只有在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才有气体放出.故这一实验常用于不需外加试剂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注:(1)Na2CO3和NaOH共存时,滴加HCl(或H+),HCl与NaOH完全中和后再与Na2CO3反应.

(2)NaHCO3与HCl的反应比Na2CO3与HCl的反应剧烈:因为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一步放出CO2,而Na2CO3则需两步(泡沫灭火器中,用NaHCO3和Al2(SO4)3作原料).

(3)Na2CO3和NaHCO3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固体中:NaOH+NaHCO3 Na2CO3+H2O

2NaHCO3 Na2CO3+CO2↑+H2O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点多,具有繁、乱、难的特点,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要求学生既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又要有理解记忆能力,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学好高中化学的三大法宝是兴趣、方法和自信。 一、培养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对化学的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做好预习,心中有数 每节课前都养成预习的习惯、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什么不懂、模糊不清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心中有数,课堂听课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听,盲目的记,只有认真预习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2.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如老师讲化学反应方程式,听老师分析反应过程,不能只记结果。老师做演示实验,细心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老师讲计算,要听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学会规范解题步骤,一时未听懂的暂时放下接着听,等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课堂记笔记很重要。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详细记。重点、难点、详细记。兼顾记笔记和听课,不能只听不记笔记,也不能只记笔记而忽略听讲,顾此失彼。 3.及时复习,避免越学学乱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大脑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通过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避免出现越学越乱。例如学完同分异构体后,复习时就与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进行对比,找出四个概念的区别,这样才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规范解题,保证作业质量 在写作业时,首先要先看书,整理好笔记,然后再写作业。作业要认真规范,按要求格式去做,不要马虎大意。做完后还要仔细检查有无错误,自觉严格要求,最后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类型,在解题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适量做题、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做题是理解消化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应以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为目标,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技巧达到举一反三。例如,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技巧有:特征物理性质切入法、尝试法、计算推理法、逻辑推理法、高频信息切入法。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关系式法等。 6.坚持归纳总结,形成习惯 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定期自我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总结的形式有章节知识总结、专题总结等。总结内容有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总结,易错点总结等。总结的方法是知识点网络化、解题方法技巧化、易错点明了化。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以知识点为线索,形成知识网络。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可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计算总结可以以解题方法为线索归纳解题技巧,常用方法有关系式法、守恒法、差量法、估算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这样坚持总结,形成习惯,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 7.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多种能力 化学实验分为四类: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实验习题。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的操作,后三类是学生动手进行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物质变化条件,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和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学生动手实验是学生独立的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要重视,在实验中多看、多动手、多思、多想、多问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建立题库,进行学习反思 把老师发的练习题,考试题都放在自备的习题袋中,以便查找方便,同时对做错的习题用红笔改正过来,对每一个错,要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还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不会应用,还是马虎,不能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对错误原因也用红笔写在错题旁边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如果知识点不准,则要强化记忆,如是马虎,以后要细心,如果不会应用,应多做些题,对做错的题,隔一段时间拿出来重做,经过这样一改一做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甚至不出此类错误。 9.学会巧记、事半功倍 化学要记的东西很多很杂,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即使暂时记住了,时间长了也会记忆模糊,因此巧妙地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常用的记忆方法有: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口诀记忆,比较记忆等。如盐类的水解,可编成口诀,“无弱不水解,有弱就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烷烃系统命名可编成口诀“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对于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编成口诀“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心到边;碳(原子)均满足四键;不要重复多算。”学会巧记,就会事半功倍。

10.阅读教材及课外书,扩大知识面 化学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课后必须看书,通过看书掌握概念,熟记性质,另外至少要有一本化学参考书。化学参考书知识归纳规律总结详细,有助于我们构建知识网络,掌握规律,同时有典例剖析,有助于我们自学,扩大知识面,但参考书不必太多,有1-2本就可以了,因为各类书都差不多,再者书太多我们也没时间看。 三、自信是学好化学的保障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难解问题,都要持乐观态度,信任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我能行。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战胜难题,找到解题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丰富多彩的实验更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只要我们喜欢化学,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信,一定能学好化学。

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

一、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离骚》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粒??粒?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1、错:?粒?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鳎?tún)郁邑余?鳎?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1、长:

1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2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2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1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2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1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美好)

2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3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5、虽:

1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惟,只是)

2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1、?Z羁:余虽好修??(kuā)以?Z(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1古义:荒唐。2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1古义:善于投机取巧。2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粒?miǎn)规矩而改错(1古义:改变措施。2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古义:处境困窘。2今义:经济困难)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精神”。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