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窦桂梅(简单又好看的美丽小兴安岭怎么画)
美丽的小兴安岭窦桂梅(简单又好看的美丽小兴安岭怎么画)

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

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中小学生几千个课时学习语文,结果却不会读写,岂非绌绌怪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根源在于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静听”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活动的余地。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注意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仔细分析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还有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

(1)无指导。任由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师很少引导、点拨。

(2)无价值。对于一些可以传授的知识也一味叫学生自主探究。

(3)无准备。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必要的课程资源支撑。

(4)无评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缺少及时的评价,或者评价跟不上。

以上种种,一方面说明在小学课堂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自主探究学习还有许多值得研讨的地方。

一、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要善于设计情景、巧妙引导、点拨,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削弱教师的指导,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善于精心设计情景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桥梁。

(二)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如适当地让学生画一画(《詹天佑》)、做一做(《捞铁牛》)等,让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可以走到一起,共商计策。其次,在现场辩论中,教师只做中间人的角色,不偏向任何一个立场。学生在这样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完全放开了,思想的火花不断产生碰撞,有的说:“人不能这么好面子,我们应该做一个象花生那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也有的说:“其实我觉得先把自己的海口夸出来,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逼着自己去努力,也是一个自我激励的好方法”,学生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的平台。

(三)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由学生各自提出问题,梳理出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而后所有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间起好沟通作用,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

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如教师应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结合,指定组长负责该小组讨论学习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人先后发言,也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默读课文,请你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并提出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四人小组讨论时,由组长主持。组员依次读出所画句子并提出问题。

3、组员筛选几个有学习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好记录。

4、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的问题、讨论的结果。

这样引导,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和秩序,又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整个过程在问、想、议、悟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能携手解决自主学习中所碰到的难点。

(四)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有效。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为了仅仅告诉学生一种方法而引导,重点要在引导过程中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生字学习中,一些字形的识记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形象地记忆。如《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乌”和“鸟”是这样记忆的:“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就是一文本对话的形式。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的是“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教师可以通过美丽的南国景色的录像展示等课程资源的利用,设计情景,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同学。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的家乡所深深地感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近。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等。

(五)及时激励,增强学习欲望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营造自主的学习方式,更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课外阅读指导点滴谈] 窦桂梅课外阅读指导课

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他们的视界,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了使学生真正进入引人入胜的文学殿堂,我以“情智”为纽带。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真情播下“爱读”的种子。

学生的爱读,只能以老师的爱读来激发。每天午饭后的“读更多书”时间里,我能以“柔软”的童心和学生一起投入到阅读中来。读着读着,我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收获了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所有学生都和我一样陶然自醉,教室里静极了,却可以感觉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束束美丽的浪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生心灵深处“爱读”的火花被擦燃,便迅速燃烧成熊熊烈火,且有燎原之势。一学生在《我找到了读书的快乐》一文中这样写道:“我把家里所有的文学名著都搜罗了出来,一篇一篇仔细地阅读。‘人,应该学会善待自己,就像吃糖葫芦,山楂已经够酸了,而在山楂外面涂上一层冰糖,再尝尝,就会别有风味呢……’像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我都没有轻易让他们像灯光一样闪过,而是细细地品酌,直到悟懂悟透为止。我像春雨中的小草一样拼命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汲取知识的营养。我完全沉醉了,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生活空虚无比。”

老师和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许多家长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书,以下是一学生写的《亲子共读的感觉真好》(片段)

当东面天上飘浮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时,我和妈妈总坐在床上,轻声读着一些文字,床头的小白灯散着清幽的光,轻轻柔柔地笼罩着我们。今日的文章是《十朵小雏菊》,题目富有诗意,又透着一股神秘。我和妈妈,一人读一段。房里一会儿回响着略显深沉的声音,一会儿回响着稚嫩清脆的童音。“亲子共读”,既可以使我记住一些优美词句,又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在轻柔的灯光下,与妈妈共读、共品一篇文章的感觉真好!

二、用智慧催开“会读”的花朵。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做摘抄的好习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为学生展示了五本“采蜜本”。当看到老师平时所摘录的一页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时,孩子们明亮透澈的眼睛里闪现着异常惊讶与激动的神采,这颗“会读”的种子已生根、发芽。为了防止学生阅读摘抄仅凭“三分钟热度”,我习惯在午间的读书时间里“散步”,轻轻地经过每个孩子的身边,贪婪地嗅着弥散在空气中的醉人的书香,在还未养成摘抄习惯的孩子身边作片刻的停留,俯身耳语:“不动笔墨不读书。”他们会立即拿起笔来把好词好句尽收囊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当了解到有的学生读书浅尝辄止时,我没有大声斥责,而是装糊涂,请他给我当小老师。那学生窘得满脸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我打发他下去求解。他回到座位上一阵忙乎后,胸有成竹地走过来述说一番。说完后,我给他一个浅浅的笑:“就应该这样把书读透。”而后,又给所有学生来了一段“温馨提示”:“孩子们,读书时,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用心感受精美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边读边在旁边做简单的标记,写写你读书时的心情或感受。”学生们专注地听着,双眸中闪烁着灵光。他们再欢埋首书海时比以往多了一份思考。这样的教育臻于无痕,却像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田,把整个阅读之旅浸得香香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有空余时间,就快乐地阅读,从满“树”摇曳的绿荫中摘下最美的“绿叶”。有的孩子一星期完成十多页摘记,有的孩子在每页的摘记上画了个“点评屋”,及时留下思考的痕迹。多数孩子每晚回去都主动阅读课外书,多则一个多小时,那份努力,那份执著,让我钦佩、更叫我感动。

为了使摘抄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变静态的作业为动态的作业,每天给学生交流摘抄的时间,并请同桌给予评价,让语言首先在他们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括起来,最后嵌入他们生命的历程,使他们成为有着言语智慧的血肉丰满的“人”。想不到学生都爱极了“每日交流”。交流时,言说的欲求像汹涌的浪潮,一波一波地击打着学生的心扉。交流如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搅活了学生的思维。当看刭学生们不经意间已学会“学以致用”时,我的心儿也在偷偷地乐。

吕叔湘先生说:“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让我们用真情和智慧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让课外阅读像“美丽的日出”一样,焕发出鲜活、夺目的生命力。

简单又好看的美丽小兴安岭怎么画

画小兴安岭的画怎么画如下:

首先画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画出两棵小树后,画出矮矮的山坡以及坡上的两棵树。在山坡后面画出层峦叠嶂的山峦,山顶的线条呈现出锯齿形状。将山坡整体用比较浅一些的绿颜色涂上,树木则涂成绿色和红色的。最后将乘乱叠嶂的山峰涂成灰色,小兴安岭的简笔画就完成了。

拓展知识

小兴安岭,亚洲东北部兴安岭山系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之一。是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山地,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中北部和嘉荫县的西南部交界处。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山脉西北接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张广才岭北端,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

地貌特征

美丽的小兴安岭小练笔

1. 写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作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随着四季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四季。

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吐出点点嫩芽,树叶在风中频频点头,好象在说欢迎来到小兴安岭,我们是树叶宝宝,河上的冰融化了,发出叮咚的声音,那应该是春天美妙的歌声吧。

夏天,树木已经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清晨,只要下起雨来,雾就会和森林交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碧绿的轻纱,只要风一吹就会变成一个摆动的绿尾巴。中午,森林里就会有一道金剑刺穿了森林,哦,原来太阳带给大地的滋润,让树木和小草长得更茂盛。在草地上摆着许多盆金花看上去一只金鸡,在阳光下就像一只黄凤在空中舒展着翅膀,还不时的摆动着前爪,还发出着金灿灿的光芒。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学习

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中小学生几千个课时学习语文,结果却不会读写,岂非绌绌怪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根源在于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静听”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活动的余地。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目前,大部分教师都注意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仔细分析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还有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

(1)无指导。任由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师很少引导、点拨。

(2)无价值。对于一些可以传授的知识也一味叫学生自主探究。

(3)无准备。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必要的课程资源支撑。

(4)无评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缺少及时的评价,或者评价跟不上。

以上种种,一方面说明在小学课堂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自主探究学习还有许多值得研讨的地方。

一、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要善于设计情景、巧妙引导、点拨,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削弱教师的指导,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善于精心设计情景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桥梁。

(二)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如适当地让学生画一画(《詹天佑》)、做一做(《捞铁牛》)等,让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可以走到一起,共商计策。其次,在现场辩论中,教师只做中间人的角色,不偏向任何一个立场。学生在这样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完全放开了,思想的火花不断产生碰撞,有的说:“人不能这么好面子,我们应该做一个象花生那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也有的说:“其实我觉得先把自己的海口夸出来,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逼着自己去努力,也是一个自我激励的好方法”,学生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的平台。

(三)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由学生各自提出问题,梳理出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而后所有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间起好沟通作用,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

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如教师应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结合,指定组长负责该小组讨论学习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人先后发言,也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默读课文,请你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并提出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四人小组讨论时,由组长主持。组员依次读出所画句子并提出问题。

3、组员筛选几个有学习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好记录。

4、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的问题、讨论的结果。

这样引导,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和秩序,又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整个过程在问、想、议、悟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能携手解决自主学习中所碰到的难点。

(四)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有效。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为了仅仅告诉学生一种方法而引导,重点要在引导过程中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生字学习中,一些字形的识记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形象地记忆。如《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乌”和“鸟”是这样记忆的:“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就是一文本对话的形式。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的是“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教师可以通过美丽的南国景色的录像展示等课程资源的利用,设计情景,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同学。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的家乡所深深地感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近。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等。

(五)及时激励,增强学习欲望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营造自主的学习方式,更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课外阅读指导点滴谈] 窦桂梅课外阅读指导课

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曾提到:“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他们的视界,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为了使学生真正进入引人入胜的文学殿堂,我以“情智”为纽带。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真情播下“爱读”的种子。

学生的爱读,只能以老师的爱读来激发。每天午饭后的“读更多书”时间里,我能以“柔软”的童心和学生一起投入到阅读中来。读着读着,我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收获了一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所有学生都和我一样陶然自醉,教室里静极了,却可以感觉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束束美丽的浪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学生心灵深处“爱读”的火花被擦燃,便迅速燃烧成熊熊烈火,且有燎原之势。一学生在《我找到了读书的快乐》一文中这样写道:“我把家里所有的文学名著都搜罗了出来,一篇一篇仔细地阅读。‘人,应该学会善待自己,就像吃糖葫芦,山楂已经够酸了,而在山楂外面涂上一层冰糖,再尝尝,就会别有风味呢……’像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我都没有轻易让他们像灯光一样闪过,而是细细地品酌,直到悟懂悟透为止。我像春雨中的小草一样拼命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汲取知识的营养。我完全沉醉了,一天不读书,我就觉得生活空虚无比。”

老师和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许多家长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书,以下是一学生写的《亲子共读的感觉真好》(片段)

当东面天上飘浮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时,我和妈妈总坐在床上,轻声读着一些文字,床头的小白灯散着清幽的光,轻轻柔柔地笼罩着我们。今日的文章是《十朵小雏菊》,题目富有诗意,又透着一股神秘。我和妈妈,一人读一段。房里一会儿回响着略显深沉的声音,一会儿回响着稚嫩清脆的童音。“亲子共读”,既可以使我记住一些优美词句,又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在轻柔的灯光下,与妈妈共读、共品一篇文章的感觉真好!

二、用智慧催开“会读”的花朵。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做摘抄的好习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为学生展示了五本“采蜜本”。当看到老师平时所摘录的一页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时,孩子们明亮透澈的眼睛里闪现着异常惊讶与激动的神采,这颗“会读”的种子已生根、发芽。为了防止学生阅读摘抄仅凭“三分钟热度”,我习惯在午间的读书时间里“散步”,轻轻地经过每个孩子的身边,贪婪地嗅着弥散在空气中的醉人的书香,在还未养成摘抄习惯的孩子身边作片刻的停留,俯身耳语:“不动笔墨不读书。”他们会立即拿起笔来把好词好句尽收囊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当了解到有的学生读书浅尝辄止时,我没有大声斥责,而是装糊涂,请他给我当小老师。那学生窘得满脸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我打发他下去求解。他回到座位上一阵忙乎后,胸有成竹地走过来述说一番。说完后,我给他一个浅浅的笑:“就应该这样把书读透。”而后,又给所有学生来了一段“温馨提示”:“孩子们,读书时,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用心感受精美的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边读边在旁边做简单的标记,写写你读书时的心情或感受。”学生们专注地听着,双眸中闪烁着灵光。他们再欢埋首书海时比以往多了一份思考。这样的教育臻于无痕,却像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田,把整个阅读之旅浸得香香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有空余时间,就快乐地阅读,从满“树”摇曳的绿荫中摘下最美的“绿叶”。有的孩子一星期完成十多页摘记,有的孩子在每页的摘记上画了个“点评屋”,及时留下思考的痕迹。多数孩子每晚回去都主动阅读课外书,多则一个多小时,那份努力,那份执著,让我钦佩、更叫我感动。

为了使摘抄发挥它应有的效用,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变静态的作业为动态的作业,每天给学生交流摘抄的时间,并请同桌给予评价,让语言首先在他们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括起来,最后嵌入他们生命的历程,使他们成为有着言语智慧的血肉丰满的“人”。想不到学生都爱极了“每日交流”。交流时,言说的欲求像汹涌的浪潮,一波一波地击打着学生的心扉。交流如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搅活了学生的思维。当看刭学生们不经意间已学会“学以致用”时,我的心儿也在偷偷地乐。

吕叔湘先生说:“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让我们用真情和智慧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让课外阅读像“美丽的日出”一样,焕发出鲜活、夺目的生命力。

简单又好看的美丽小兴安岭怎么画

画小兴安岭的画怎么画如下:

首先画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画出两棵小树后,画出矮矮的山坡以及坡上的两棵树。在山坡后面画出层峦叠嶂的山峦,山顶的线条呈现出锯齿形状。将山坡整体用比较浅一些的绿颜色涂上,树木则涂成绿色和红色的。最后将乘乱叠嶂的山峰涂成灰色,小兴安岭的简笔画就完成了。

拓展知识

小兴安岭,亚洲东北部兴安岭山系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之一。是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山地,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中北部和嘉荫县的西南部交界处。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山脉西北接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张广才岭北端,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

地貌特征

美丽的小兴安岭小练笔

1. 写一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作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

随着四季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四季。

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吐出点点嫩芽,树叶在风中频频点头,好象在说欢迎来到小兴安岭,我们是树叶宝宝,河上的冰融化了,发出叮咚的声音,那应该是春天美妙的歌声吧。

夏天,树木已经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清晨,只要下起雨来,雾就会和森林交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碧绿的轻纱,只要风一吹就会变成一个摆动的绿尾巴。中午,森林里就会有一道金剑刺穿了森林,哦,原来太阳带给大地的滋润,让树木和小草长得更茂盛。在草地上摆着许多盆金花看上去一只金鸡,在阳光下就像一只黄凤在空中舒展着翅膀,还不时的摆动着前爪,还发出着金灿灿的光芒。

美丽的小兴安岭窦桂梅(简单又好看的美丽小兴安岭怎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