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图)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图)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对于高考理科生来说,不仅物理难学,化学也是。那么高考化学有哪些必考知识点和化学实验体题型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高考化学吧!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精选汇总

又是一年高考季,历年高考有哪些必考知识点?高考化学实验该如何解答?我给各位高考学子做了简单的汇总,一起来看看化学知识点汇总吧。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图

高考非同小可,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是理科综合里面,比较容易提高成绩的,那么在备考期间,我们的考生需要对哪些化学知识加强复习呢?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三必备化学知识点

1.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XX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高三化学考前必看知识点

【一】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二】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Degreeofunsaturation),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对于高考理科生来说,不仅物理难学,化学也是。那么高考化学有哪些必考知识点和化学实验体题型呢?跟着我来了解一下高考化学吧!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精选汇总

又是一年高考季,历年高考有哪些必考知识点?高考化学实验该如何解答?我给各位高考学子做了简单的汇总,一起来看看化学知识点汇总吧。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图

高考非同小可,对于理科生来说,化学是理科综合里面,比较容易提高成绩的,那么在备考期间,我们的考生需要对哪些化学知识加强复习呢?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三必备化学知识点

1.高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XX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高三化学考前必看知识点

【一】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二】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Degreeofunsaturation),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