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你是最棒的,祝你考试成功!学习就像爬坡,同样的高度,基础好的人爬的是很短的坡。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测试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2分)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8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

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为即将到来的 八年级 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能力测试,同学们要准备哪些试卷练习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下列 成语 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出新裁 葱笼 社稷 B、不毛之地 学籍 轩敞

C、目酣神醉 妄肆 闾左 D、防不胜防 突兀 忿恚

3、对下面 句子 的主干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军切断铁路线>

B、炽热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炮火映红了天空>

C、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死尸堆>

D、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似世界一大奇迹。<水稻培育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5、说话得体的是( )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6、选出能与“四面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 )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万家忧乐在心头 D.千锤万凿出深山

7、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  )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8、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1)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2)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2)(4)(1)(3) B(1)(3)(2)(4)

C、(1)(4)(2)(3) D(4)(2)(3)(1)

9、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3分)

原句: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餐馆一 广告 为:“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推敲一下,这样说仍显得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没有足够的把握。请对这一广告稍作改动(不改变字数),使其更显自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0分)

[甲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 雕刻 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乙文]我们吸收前人的 经验 ,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桥宽约8米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1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 方法 。(2分)

1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桥——卢沟桥。(2分)

1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___之情。

(2分)

15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6—20题。(18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 国画 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6、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2分)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2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9、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 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 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 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4分)

20、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人能与鸟比翼齐飞吗》完成21-25题(9分)

①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据《后汉书》记载,我国在1900多年前就有人用在鸟的羽毛制造成翅膀试验过飞行。直到17世纪,欧洲还有人试图这样模仿鸟类飞行,但都未以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②经过长期研究,人类终于弄明白:人的肌肉能量与鸟类比较,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因此靠双臂来扇动翅膀,是无法克服自身重量进行有效飞行的。扑翼飞行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人类的探索。1783年,人们利用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气球,第一次升上了天空。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又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方面探索,开始也进行过扑翼机的研究,但是由于鸟类飞行时翅膀的运动十分复杂,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还不能提供轻而坚固的材料和高效率的动力,这种尝试仍未成功。后来,还是鸟类的翱翔(不需扇动翅膀)和风筝的飞行给人以启示,终于采用固定机翼的形式,于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载人飞机,实现了飞行的理想。

③从那以后,航空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今天,千姿百态的飞机飞向蓝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乘坐飞机已成为极普通的事了。不过,人们感到乘坐飞机并不能享受在蓝天自由飞翔的乐趣。于是,许多航空 爱好 者们绞尽脑汁进行扑翼飞行的研究。不久前,科学家们制成一种“机械鸟”,它以一台小电动机为动力,扇动两只3米长的涤纶薄膜翅膀,便可轻盈地飞上天空。这种扑翼机可用于体育

运动,也可用于军事侦察和通讯联络,引起各国航空界的极大关注。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能实现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

21文中表明当今飞机种类众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研制扑翼飞行器并不容易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文中②提到了两种飞行方式。其中飞机的飞行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机械鸟”的飞行应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2分)

23 文章 结尾处与开头“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回答不少于3种)(2分)

2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四)阅读《难忘的一课》完成22-25题(7分)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26、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2分)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 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7、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2分)

A. 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 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28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29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C 8、A

9学校收到了出版社送来的许多图书

10好吃,您告诉我们;不好吃,您告诉大家。

11、A 12、举例子 作比较。 13、结构特点 观赏晓月 14、形式优美 赞美

15、晓月圆 距离近 光度亮

16、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丙:繁茂交错,莽苍深邃。17、(乙文突出)幽静典雅;(丙文突出)庄严肃穆。18、B.19、逻辑;空间;总分;分总。20、此题开放性强,答案不求统一,不论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21、千姿百态 绞尽脑汁 22、翱翔 扑翼飞行

23、“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能实现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 作用:提示和突出文章的中心

2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25、时间顺序

26. C 27. D 28. 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语文的学习应该怎样学才学的有效果,学得有成绩?下面梳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初中期末语文试卷

多少次挑灯夜读,相信辛勤耕耘终会有回报,祝你初二语文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2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

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芳草萎萋,

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

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

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2分)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⑤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恰当的顺序是:

5、填空。(8分)

(1)、《随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名句是

, 。

(2)、人们常喜欢用“ , ”(《爱莲说》中二名句)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3)、《石壕吏》诗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 。”

6、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分别从螃蟹和青蛙的角度写出寓意或启示(4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样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从螃蟹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青蛙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8分)

结合“汉字”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有着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独特魅力,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运用汉字元素设计的,主图案由北京的“京”字变形而成。右面的图片足某体育项目的会标,请你说出它的妙处。(2分)

(2)班级要组织字谜游戏。你的任务是仿照教材中“甜咸苦辣各味皆备”(谜底:口)的方式,从“木”“心”“二”“人”中选一个字为谜底,用“××××××都有”的句式,设计一个谜面。(3分)

谜底:_________________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 (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3分)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想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 战争 景点 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

题目:武松 交响曲 张艺谋 夏完淳(答案两个字)——( )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尝不是想这么说。)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重点词语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拏一小船 拏:

上下一白 一白: 雾凇沆砀 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及下船 及:

9、重点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1、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二)阅读《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完成第12---16题(13分)

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①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

②故事发生在一条山道上,一辆大巴正在山道上前行。车上拉满了乘客,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司机却是一个女司机,因为长得青春美丽,车上的三个流氓突然起了歹心,他们拿着刀,贴在她的脸上,让她把车停下,下车去陪他们玩一玩,否则就把她的脸划伤。为了一车人的安全,女司机把车停下了,但她不肯下车,她看着流氓身后的一车人,希望他们起来帮她,一车人如果都起来帮她,那三个流氓肯定是不敢下手的……可是,就像人们时常听到的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不低头的就让眼光穿过玻璃望到了车外,像是没有看到车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了起来,这人个子不大,但声音很硬,他告诉那三个流氓不得如此无礼。他让他们把她放了。但那三个流氓没有放手,他们两三拳就把他打倒在了车里,然后把女司机拉下了车去,把女司机给强暴了。回到车上的时候,女司机却不肯开车。她指着那个曾站起来帮她的人,让他下车。

③她说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④那个人却不肯下去。他觉得他那是为了她,她不能因此反而让他下去。他不下。他不下车,她便不肯开车,于是一车的人都愤怒起来了——他们终于愤怒了!在他们应该愤怒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缩着头,都没有吭声,但这个时候,似乎不需要他们愤怒的时候,他们全都愤怒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要继续赶路。他们于是把他轰下去,他不下去,他们就把他的行李从车窗扔出去……那人看到自己的行李被丢到车外,于是急了起来,然而,就在他急急下车去捡回自己的行李时,大巴轰的一声,开走了。

⑤那个人就这样被丢下了。

⑥他拿着行李追着却怎么也追不上。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朝着往前开去的大巴呐喊着:为什么把我丢下……我错了吗?……然而,他的声音还在山道的上空回响着。突然,他惊呆了——那辆大巴突然在前边的拐弯处没有拐弯,而是直直地往前边的悬崖飞身而去……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一车人,一个不留地坠下悬崖……

⑦那个人突然明白了。

⑧我们当然也明白了。

12.“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放在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2分)

13.品味语言:(4分)

(1)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类什么样的人?)

(2)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14、“那个人突然明白了”,“我们当然也明白了”请写出“那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又明白了什么?(2分)

15、你对女司机的最后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为什么?(2分)

16、阅读下面三个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材料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宗旨;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宣传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研讨见义勇为理论问题,推动见义勇为立法等为主要任务。

材料三:近期,广东发生了几件“见义勇为”却证人难寻的事件:湖南打工仔王敏捉贼牺牲却难寻证人;广州市民谢斌驾车追擒摩托扒手,飞贼慌乱撞死,是见义勇为是交通事故引发争议;蒋廷珍为救在铁道上玩耍的顽童,被火车撞飞身亡,却遭遇顽童和家长杳无踪影、众多目击居民不愿出面作证,(摘自广东视线)

(三)中国皮影戏

易 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17.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2分)

18.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19.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2分)

20.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3分)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

(四)风筝中的科学

窦光宇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a href="/" target="_blank">登山陈嘲嗑驮?ldquo;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12分)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期,有删改)

21.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2.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2分)

23.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4分)

24.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本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4分)

三、作文(50分)

25.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参考答案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2、C 3、B 4.A 5.③①④②⑤

6、(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1)没有正确的方向,就很难到达目的地(把握好方向,“横着爬”是无法实现理想的)

(2)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指导别人要具体、耐心)

8. (1)这是划船比赛项目的会标,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划船人的正在进行比赛的姿态设计成一个“比”字,既形象地表明了体育项目的内容,又突出“比赛”的意思。(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杨柳樟槐村村都有 (3)答案示例:瘦西湖畔柳如烟

二、阅读理解(49分)

绝:消失 拏:撑船 一白:全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哪能 更:还 及:等到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八、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③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16.总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抓住读者阅读的兴趣。

17.(1)见义勇为,伸张正义,不畏强暴。(2)哭自己不被众人理解,尤其是不被女司机理解,反而恩将仇报。缺乏公德意思,世风日下,世人明哲保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18.“那个人明白了:这一车里的人都不是好人呀,她要让这些们去死,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不能死,我应该活着。我们明白了:女司机的做法是要与一些没有良知的人们同归于尽,要让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长命百岁。(言之有理即可)

19、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0、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人们思想意上很不重视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对这种做法要持批评的态度,要发动社会人们一起连手抵制恶势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9悠久历史 皮影表演

10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11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12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12.介绍如何利用风筝来发电(或:介绍利用风筝发电的一些新方法)。(2分。意近即可。)

13.①发电成本低;②能源可再生。(2分。意近即可。)

14.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少答一种扣1分,扣完2分为止。) 打比方如“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风筝在空中排列的情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作比较如“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具体地说明了风筝伸展后的大小。(或答“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具体地说明了牵扯风筝的绳索之粗。) 举例子如以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是怎样的。(2分。任选其中一种方法举一例来分析即可。举出例子1分,答出效果1分。)

15.答案示例:利用风筝架设深谷、大河之间的电线;利用风筝进行商业广告宣传或商业炒作等。(4分。从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面来酌情评分。)

三、作文(50分)

25.按中考评分标准评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多少次挑灯夜读,相信辛勤耕耘终会有回报,祝你初二语文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2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

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芳草萎萋,

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

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

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2分)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⑤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恰当的顺序是:

5、填空。(8分)

(1)、《随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名句是

, 。

(2)、人们常喜欢用“ , ”(《爱莲说》中二名句)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3)、《石壕吏》诗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 。”

6、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分别从螃蟹和青蛙的角度写出寓意或启示(4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样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从螃蟹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青蛙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8分)

结合“汉字”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有着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独特魅力,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运用汉字元素设计的,主图案由北京的“京”字变形而成。右面的图片足某体育项目的会标,请你说出它的妙处。(2分)

(2)班级要组织字谜游戏。你的任务是仿照教材中“甜咸苦辣各味皆备”(谜底:口)的方式,从“木”“心”“二”“人”中选一个字为谜底,用“××××××都有”的句式,设计一个谜面。(3分)

谜底:_________________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 (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3分)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想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 战争 景点 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

题目:武松 交响曲 张艺谋 夏完淳(答案两个字)——( )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尝不是想这么说。)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重点词语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拏一小船 拏:

上下一白 一白: 雾凇沆砀 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及下船 及:

9、重点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1、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二)阅读《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完成第12---16题(13分)

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①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

②故事发生在一条山道上,一辆大巴正在山道上前行。车上拉满了乘客,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司机却是一个女司机,因为长得青春美丽,车上的三个流氓突然起了歹心,他们拿着刀,贴在她的脸上,让她把车停下,下车去陪他们玩一玩,否则就把她的脸划伤。为了一车人的安全,女司机把车停下了,但她不肯下车,她看着流氓身后的一车人,希望他们起来帮她,一车人如果都起来帮她,那三个流氓肯定是不敢下手的……可是,就像人们时常听到的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不低头的就让眼光穿过玻璃望到了车外,像是没有看到车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了起来,这人个子不大,但声音很硬,他告诉那三个流氓不得如此无礼。他让他们把她放了。但那三个流氓没有放手,他们两三拳就把他打倒在了车里,然后把女司机拉下了车去,把女司机给强暴了。回到车上的时候,女司机却不肯开车。她指着那个曾站起来帮她的人,让他下车。

③她说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④那个人却不肯下去。他觉得他那是为了她,她不能因此反而让他下去。他不下。他不下车,她便不肯开车,于是一车的人都愤怒起来了——他们终于愤怒了!在他们应该愤怒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缩着头,都没有吭声,但这个时候,似乎不需要他们愤怒的时候,他们全都愤怒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要继续赶路。他们于是把他轰下去,他不下去,他们就把他的行李从车窗扔出去……那人看到自己的行李被丢到车外,于是急了起来,然而,就在他急急下车去捡回自己的行李时,大巴轰的一声,开走了。

⑤那个人就这样被丢下了。

⑥他拿着行李追着却怎么也追不上。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朝着往前开去的大巴呐喊着:为什么把我丢下……我错了吗?……然而,他的声音还在山道的上空回响着。突然,他惊呆了——那辆大巴突然在前边的拐弯处没有拐弯,而是直直地往前边的悬崖飞身而去……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一车人,一个不留地坠下悬崖……

⑦那个人突然明白了。

⑧我们当然也明白了。

12.“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放在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2分)

13.品味语言:(4分)

(1)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类什么样的人?)

(2)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14、“那个人突然明白了”,“我们当然也明白了”请写出“那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又明白了什么?(2分)

15、你对女司机的最后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为什么?(2分)

16、阅读下面三个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材料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宗旨;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宣传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研讨见义勇为理论问题,推动见义勇为立法等为主要任务。

材料三:近期,广东发生了几件“见义勇为”却证人难寻的事件:湖南打工仔王敏捉贼牺牲却难寻证人;广州市民谢斌驾车追擒摩托扒手,飞贼慌乱撞死,是见义勇为是交通事故引发争议;蒋廷珍为救在铁道上玩耍的顽童,被火车撞飞身亡,却遭遇顽童和家长杳无踪影、众多目击居民不愿出面作证,(摘自广东视线)

(三)中国皮影戏

易 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17.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2分)

18.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19.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2分)

20.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3分)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

(四)风筝中的科学

窦光宇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a href="/" target="_blank">登山陈嘲嗑驮?ldquo;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12分)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期,有删改)

21.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2.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2分)

23.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4分)

24.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本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4分)

三、作文(50分)

25.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参考答案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2、C 3、B 4.A 5.③①④②⑤

6、(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1)没有正确的方向,就很难到达目的地(把握好方向,“横着爬”是无法实现理想的)

(2)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指导别人要具体、耐心)

8. (1)这是划船比赛项目的会标,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划船人的正在进行比赛的姿态设计成一个“比”字,既形象地表明了体育项目的内容,又突出“比赛”的意思。(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杨柳樟槐村村都有 (3)答案示例:瘦西湖畔柳如烟

二、阅读理解(49分)

绝:消失 拏:撑船 一白:全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哪能 更:还 及:等到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八、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③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16.总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抓住读者阅读的兴趣。

17.(1)见义勇为,伸张正义,不畏强暴。(2)哭自己不被众人理解,尤其是不被女司机理解,反而恩将仇报。缺乏公德意思,世风日下,世人明哲保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18.“那个人明白了:这一车里的人都不是好人呀,她要让这些们去死,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不能死,我应该活着。我们明白了:女司机的做法是要与一些没有良知的人们同归于尽,要让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长命百岁。(言之有理即可)

19、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0、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人们思想意上很不重视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对这种做法要持批评的态度,要发动社会人们一起连手抵制恶势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9悠久历史 皮影表演

10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11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12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12.介绍如何利用风筝来发电(或:介绍利用风筝发电的一些新方法)。(2分。意近即可。)

13.①发电成本低;②能源可再生。(2分。意近即可。)

14.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少答一种扣1分,扣完2分为止。) 打比方如“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风筝在空中排列的情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作比较如“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具体地说明了风筝伸展后的大小。(或答“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具体地说明了牵扯风筝的绳索之粗。) 举例子如以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是怎样的。(2分。任选其中一种方法举一例来分析即可。举出例子1分,答出效果1分。)

15.答案示例:利用风筝架设深谷、大河之间的电线;利用风筝进行商业广告宣传或商业炒作等。(4分。从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面来酌情评分。)

三、作文(50分)

25.按中考评分标准评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你是最棒的,祝你考试成功!学习就像爬坡,同样的高度,基础好的人爬的是很短的坡。下面由我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测试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2分)

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8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

学在苦中求,勤中练,为即将到来的 八年级 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能力测试,同学们要准备哪些试卷练习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2分>

2、下列 成语 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出新裁 葱笼 社稷 B、不毛之地 学籍 轩敞

C、目酣神醉 妄肆 闾左 D、防不胜防 突兀 忿恚

3、对下面 句子 的主干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军切断铁路线>

B、炽热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炮火映红了天空>

C、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死尸堆>

D、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似世界一大奇迹。<水稻培育成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5、说话得体的是( )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6、选出能与“四面云山来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 )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万家忧乐在心头 D.千锤万凿出深山

7、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  )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8、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1)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2)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2)(4)(1)(3) B(1)(3)(2)(4)

C、(1)(4)(2)(3) D(4)(2)(3)(1)

9、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3分)

原句: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餐馆一 广告 为:“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推敲一下,这样说仍显得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没有足够的把握。请对这一广告稍作改动(不改变字数),使其更显自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0分)

[甲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 雕刻 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乙文]我们吸收前人的 经验 ,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桥宽约8米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1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 方法 。(2分)

1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桥——卢沟桥。(2分)

1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___之情。

(2分)

15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6—20题。(18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 国画 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6、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2分)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2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9、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 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 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 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4分)

20、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人能与鸟比翼齐飞吗》完成21-25题(9分)

①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据《后汉书》记载,我国在1900多年前就有人用在鸟的羽毛制造成翅膀试验过飞行。直到17世纪,欧洲还有人试图这样模仿鸟类飞行,但都未以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②经过长期研究,人类终于弄明白:人的肌肉能量与鸟类比较,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因此靠双臂来扇动翅膀,是无法克服自身重量进行有效飞行的。扑翼飞行的失败,并不能阻挡人类的探索。1783年,人们利用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气球,第一次升上了天空。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又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方面探索,开始也进行过扑翼机的研究,但是由于鸟类飞行时翅膀的运动十分复杂,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还不能提供轻而坚固的材料和高效率的动力,这种尝试仍未成功。后来,还是鸟类的翱翔(不需扇动翅膀)和风筝的飞行给人以启示,终于采用固定机翼的形式,于190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有动力的载人飞机,实现了飞行的理想。

③从那以后,航空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今天,千姿百态的飞机飞向蓝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乘坐飞机已成为极普通的事了。不过,人们感到乘坐飞机并不能享受在蓝天自由飞翔的乐趣。于是,许多航空 爱好 者们绞尽脑汁进行扑翼飞行的研究。不久前,科学家们制成一种“机械鸟”,它以一台小电动机为动力,扇动两只3米长的涤纶薄膜翅膀,便可轻盈地飞上天空。这种扑翼机可用于体育

运动,也可用于军事侦察和通讯联络,引起各国航空界的极大关注。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能实现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

21文中表明当今飞机种类众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研制扑翼飞行器并不容易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文中②提到了两种飞行方式。其中飞机的飞行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机械鸟”的飞行应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2分)

23 文章 结尾处与开头“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能像鸟一样在蓝天上翱翔”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回答不少于3种)(2分)

2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四)阅读《难忘的一课》完成22-25题(7分)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26、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2分)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 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7、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2分)

A. 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 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28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29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能力测试卷答案:

1、D 2、A 3、C 4、D 5、B 6、C 7、C 8、A

9学校收到了出版社送来的许多图书

10好吃,您告诉我们;不好吃,您告诉大家。

11、A 12、举例子 作比较。 13、结构特点 观赏晓月 14、形式优美 赞美

15、晓月圆 距离近 光度亮

16、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丙:繁茂交错,莽苍深邃。17、(乙文突出)幽静典雅;(丙文突出)庄严肃穆。18、B.19、逻辑;空间;总分;分总。20、此题开放性强,答案不求统一,不论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21、千姿百态 绞尽脑汁 22、翱翔 扑翼飞行

23、“我们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一定能实现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 作用:提示和突出文章的中心

2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25、时间顺序

26. C 27. D 28. 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语文的学习应该怎样学才学的有效果,学得有成绩?下面梳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初中期末语文试卷

多少次挑灯夜读,相信辛勤耕耘终会有回报,祝你初二语文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2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

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芳草萎萋,

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

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

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2分)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⑤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恰当的顺序是:

5、填空。(8分)

(1)、《随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名句是

, 。

(2)、人们常喜欢用“ , ”(《爱莲说》中二名句)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3)、《石壕吏》诗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 。”

6、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分别从螃蟹和青蛙的角度写出寓意或启示(4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样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从螃蟹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青蛙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8分)

结合“汉字”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有着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独特魅力,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运用汉字元素设计的,主图案由北京的“京”字变形而成。右面的图片足某体育项目的会标,请你说出它的妙处。(2分)

(2)班级要组织字谜游戏。你的任务是仿照教材中“甜咸苦辣各味皆备”(谜底:口)的方式,从“木”“心”“二”“人”中选一个字为谜底,用“××××××都有”的句式,设计一个谜面。(3分)

谜底:_________________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 (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3分)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想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 战争 景点 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

题目:武松 交响曲 张艺谋 夏完淳(答案两个字)——( )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尝不是想这么说。)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重点词语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拏一小船 拏:

上下一白 一白: 雾凇沆砀 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及下船 及:

9、重点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1、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二)阅读《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完成第12---16题(13分)

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①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

②故事发生在一条山道上,一辆大巴正在山道上前行。车上拉满了乘客,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司机却是一个女司机,因为长得青春美丽,车上的三个流氓突然起了歹心,他们拿着刀,贴在她的脸上,让她把车停下,下车去陪他们玩一玩,否则就把她的脸划伤。为了一车人的安全,女司机把车停下了,但她不肯下车,她看着流氓身后的一车人,希望他们起来帮她,一车人如果都起来帮她,那三个流氓肯定是不敢下手的……可是,就像人们时常听到的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不低头的就让眼光穿过玻璃望到了车外,像是没有看到车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了起来,这人个子不大,但声音很硬,他告诉那三个流氓不得如此无礼。他让他们把她放了。但那三个流氓没有放手,他们两三拳就把他打倒在了车里,然后把女司机拉下了车去,把女司机给强暴了。回到车上的时候,女司机却不肯开车。她指着那个曾站起来帮她的人,让他下车。

③她说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④那个人却不肯下去。他觉得他那是为了她,她不能因此反而让他下去。他不下。他不下车,她便不肯开车,于是一车的人都愤怒起来了——他们终于愤怒了!在他们应该愤怒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缩着头,都没有吭声,但这个时候,似乎不需要他们愤怒的时候,他们全都愤怒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要继续赶路。他们于是把他轰下去,他不下去,他们就把他的行李从车窗扔出去……那人看到自己的行李被丢到车外,于是急了起来,然而,就在他急急下车去捡回自己的行李时,大巴轰的一声,开走了。

⑤那个人就这样被丢下了。

⑥他拿着行李追着却怎么也追不上。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朝着往前开去的大巴呐喊着:为什么把我丢下……我错了吗?……然而,他的声音还在山道的上空回响着。突然,他惊呆了——那辆大巴突然在前边的拐弯处没有拐弯,而是直直地往前边的悬崖飞身而去……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一车人,一个不留地坠下悬崖……

⑦那个人突然明白了。

⑧我们当然也明白了。

12.“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放在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2分)

13.品味语言:(4分)

(1)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类什么样的人?)

(2)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14、“那个人突然明白了”,“我们当然也明白了”请写出“那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又明白了什么?(2分)

15、你对女司机的最后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为什么?(2分)

16、阅读下面三个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材料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宗旨;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宣传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研讨见义勇为理论问题,推动见义勇为立法等为主要任务。

材料三:近期,广东发生了几件“见义勇为”却证人难寻的事件:湖南打工仔王敏捉贼牺牲却难寻证人;广州市民谢斌驾车追擒摩托扒手,飞贼慌乱撞死,是见义勇为是交通事故引发争议;蒋廷珍为救在铁道上玩耍的顽童,被火车撞飞身亡,却遭遇顽童和家长杳无踪影、众多目击居民不愿出面作证,(摘自广东视线)

(三)中国皮影戏

易 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17.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2分)

18.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19.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2分)

20.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3分)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

(四)风筝中的科学

窦光宇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a href="/" target="_blank">登山陈嘲嗑驮?ldquo;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12分)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期,有删改)

21.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2.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2分)

23.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4分)

24.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本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4分)

三、作文(50分)

25.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参考答案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2、C 3、B 4.A 5.③①④②⑤

6、(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1)没有正确的方向,就很难到达目的地(把握好方向,“横着爬”是无法实现理想的)

(2)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指导别人要具体、耐心)

8. (1)这是划船比赛项目的会标,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划船人的正在进行比赛的姿态设计成一个“比”字,既形象地表明了体育项目的内容,又突出“比赛”的意思。(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杨柳樟槐村村都有 (3)答案示例:瘦西湖畔柳如烟

二、阅读理解(49分)

绝:消失 拏:撑船 一白:全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哪能 更:还 及:等到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八、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③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16.总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抓住读者阅读的兴趣。

17.(1)见义勇为,伸张正义,不畏强暴。(2)哭自己不被众人理解,尤其是不被女司机理解,反而恩将仇报。缺乏公德意思,世风日下,世人明哲保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18.“那个人明白了:这一车里的人都不是好人呀,她要让这些们去死,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不能死,我应该活着。我们明白了:女司机的做法是要与一些没有良知的人们同归于尽,要让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长命百岁。(言之有理即可)

19、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0、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人们思想意上很不重视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对这种做法要持批评的态度,要发动社会人们一起连手抵制恶势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9悠久历史 皮影表演

10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11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12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12.介绍如何利用风筝来发电(或:介绍利用风筝发电的一些新方法)。(2分。意近即可。)

13.①发电成本低;②能源可再生。(2分。意近即可。)

14.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少答一种扣1分,扣完2分为止。) 打比方如“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风筝在空中排列的情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作比较如“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具体地说明了风筝伸展后的大小。(或答“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具体地说明了牵扯风筝的绳索之粗。) 举例子如以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是怎样的。(2分。任选其中一种方法举一例来分析即可。举出例子1分,答出效果1分。)

15.答案示例:利用风筝架设深谷、大河之间的电线;利用风筝进行商业广告宣传或商业炒作等。(4分。从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面来酌情评分。)

三、作文(50分)

25.按中考评分标准评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多少次挑灯夜读,相信辛勤耕耘终会有回报,祝你初二语文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2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

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芳草萎萋,

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

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

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A.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 B.其实秋色、春景给人带来的是另一种感慨。 C.其实春景、秋色与人的心情无关。 D.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也应有同样的情怀。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2分)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⑤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恰当的顺序是:

5、填空。(8分)

(1)、《随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名句是

, 。

(2)、人们常喜欢用“ , ”(《爱莲说》中二名句)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

(3)、《石壕吏》诗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抒写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的诗句是:

“ , 。”

6、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分别从螃蟹和青蛙的角度写出寓意或启示(4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样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从螃蟹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青蛙的角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8分)

结合“汉字”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有着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独特魅力,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运用汉字元素设计的,主图案由北京的“京”字变形而成。右面的图片足某体育项目的会标,请你说出它的妙处。(2分)

(2)班级要组织字谜游戏。你的任务是仿照教材中“甜咸苦辣各味皆备”(谜底:口)的方式,从“木”“心”“二”“人”中选一个字为谜底,用“××××××都有”的句式,设计一个谜面。(3分)

谜底:_________________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一句。 (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3分)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想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 战争 景点 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

题目:武松 交响曲 张艺谋 夏完淳(答案两个字)——( )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尝不是想这么说。)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重点词语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拏一小船 拏:

上下一白 一白: 雾凇沆砀 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及下船 及:

9、重点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11、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二)阅读《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完成第12---16题(13分)

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①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

②故事发生在一条山道上,一辆大巴正在山道上前行。车上拉满了乘客,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司机却是一个女司机,因为长得青春美丽,车上的三个流氓突然起了歹心,他们拿着刀,贴在她的脸上,让她把车停下,下车去陪他们玩一玩,否则就把她的脸划伤。为了一车人的安全,女司机把车停下了,但她不肯下车,她看着流氓身后的一车人,希望他们起来帮她,一车人如果都起来帮她,那三个流氓肯定是不敢下手的……可是,就像人们时常听到的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不低头的就让眼光穿过玻璃望到了车外,像是没有看到车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了起来,这人个子不大,但声音很硬,他告诉那三个流氓不得如此无礼。他让他们把她放了。但那三个流氓没有放手,他们两三拳就把他打倒在了车里,然后把女司机拉下了车去,把女司机给强暴了。回到车上的时候,女司机却不肯开车。她指着那个曾站起来帮她的人,让他下车。

③她说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

④那个人却不肯下去。他觉得他那是为了她,她不能因此反而让他下去。他不下。他不下车,她便不肯开车,于是一车的人都愤怒起来了——他们终于愤怒了!在他们应该愤怒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缩着头,都没有吭声,但这个时候,似乎不需要他们愤怒的时候,他们全都愤怒了。他们的理由是他们要继续赶路。他们于是把他轰下去,他不下去,他们就把他的行李从车窗扔出去……那人看到自己的行李被丢到车外,于是急了起来,然而,就在他急急下车去捡回自己的行李时,大巴轰的一声,开走了。

⑤那个人就这样被丢下了。

⑥他拿着行李追着却怎么也追不上。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朝着往前开去的大巴呐喊着:为什么把我丢下……我错了吗?……然而,他的声音还在山道的上空回响着。突然,他惊呆了——那辆大巴突然在前边的拐弯处没有拐弯,而是直直地往前边的悬崖飞身而去……只听得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一车人,一个不留地坠下悬崖……

⑦那个人突然明白了。

⑧我们当然也明白了。

12.“这是一个震撼人的故事”,放在文章的开头有何作用?(2分)

13.品味语言:(4分)

(1)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类什么样的人?)

(2)他于是伤心地哭了。(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14、“那个人突然明白了”,“我们当然也明白了”请写出“那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又明白了什么?(2分)

15、你对女司机的最后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是反对还是赞成?为什么?(2分)

16、阅读下面三个材料,结合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材料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宗旨;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宣传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研讨见义勇为理论问题,推动见义勇为立法等为主要任务。

材料三:近期,广东发生了几件“见义勇为”却证人难寻的事件:湖南打工仔王敏捉贼牺牲却难寻证人;广州市民谢斌驾车追擒摩托扒手,飞贼慌乱撞死,是见义勇为是交通事故引发争议;蒋廷珍为救在铁道上玩耍的顽童,被火车撞飞身亡,却遭遇顽童和家长杳无踪影、众多目击居民不愿出面作证,(摘自广东视线)

(三)中国皮影戏

易 树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7年第2期 有删改)

17.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皮影制作——     ——广泛流传。(2分)

18.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          ,二是                       。(4分)

19.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2分)

20.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3分)

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

(四)风筝中的科学

窦光宇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a href="/" target="_blank">登山陈嘲嗑驮?ldquo;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12分)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期,有删改)

21.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2.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2分)

23.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4分)

24.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本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4分)

三、作文(50分)

25.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参考答案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1分)

2、C 3、B 4.A 5.③①④②⑤

6、(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1)没有正确的方向,就很难到达目的地(把握好方向,“横着爬”是无法实现理想的)

(2)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指导别人要具体、耐心)

8. (1)这是划船比赛项目的会标,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划船人的正在进行比赛的姿态设计成一个“比”字,既形象地表明了体育项目的内容,又突出“比赛”的意思。(意思对即可)(2)答案示例:杨柳樟槐村村都有 (3)答案示例:瘦西湖畔柳如烟

二、阅读理解(49分)

绝:消失 拏:撑船 一白:全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哪能 更:还 及:等到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两三粒而已。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八、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③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16.总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抓住读者阅读的兴趣。

17.(1)见义勇为,伸张正义,不畏强暴。(2)哭自己不被众人理解,尤其是不被女司机理解,反而恩将仇报。缺乏公德意思,世风日下,世人明哲保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18.“那个人明白了:这一车里的人都不是好人呀,她要让这些们去死,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不能死,我应该活着。我们明白了:女司机的做法是要与一些没有良知的人们同归于尽,要让好人一生平安,好人长命百岁。(言之有理即可)

19、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0、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人们思想意上很不重视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对这种做法要持批评的态度,要发动社会人们一起连手抵制恶势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9悠久历史 皮影表演

10一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

11传到国外的中国传统艺术很多,去掉“之一”显得绝对,表达就不准确了。

12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12.介绍如何利用风筝来发电(或:介绍利用风筝发电的一些新方法)。(2分。意近即可。)

13.①发电成本低;②能源可再生。(2分。意近即可。)

14.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少答一种扣1分,扣完2分为止。) 打比方如“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风筝在空中排列的情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作比较如“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具体地说明了风筝伸展后的大小。(或答“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具体地说明了牵扯风筝的绳索之粗。) 举例子如以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是怎样的。(2分。任选其中一种方法举一例来分析即可。举出例子1分,答出效果1分。)

15.答案示例:利用风筝架设深谷、大河之间的电线;利用风筝进行商业广告宣传或商业炒作等。(4分。从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面来酌情评分。)

三、作文(50分)

25.按中考评分标准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