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组成教学反思(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岩石的组成教学反思(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第二节,我带领学生在录播室上了一节科学课。这是一节实验课,反思如下:

一、课前准备

第一节课我上着数学,我打算提前带学生去录播室。结果一打铃,我才意识到忘记时间了。带队上去学生按组坐好后,发完标本,已经过上课时间了。

学生带的石头都很丰富,唯独一个小组只有一个人一带了石头。看看没带的学生,是平时千叮万嘱也不一定听见的主。

二、实验过程

学生从没独立做过实验,尽管动手之前做了引导,学生在探究石头硬度时还是不着边际,每组指导浪费了很多时间。评课时反思可先示范一下,再让学生操作。

三、知识点

任务单小组成员在结构一栏普遍完成不好。结构在学生认知上是“形状”,所以还是以一种岩石为例先共同探讨后再让学生独立研究更好。

四、我的局限

还是不够相信学生,因为用到标本,我怕万弄坏,让学生只看不动。其实孩子们很想摸一摸的。使用小刀时,各组我都分发了。事先我就规定只能组长操作,也是以防万一。但看起来,孩子们对石头,对科学是很有探究欲望的,他们也是有能力的。因为他们很投入,也会合作。

如果科学实验课能真正上起来该多好!

现状却是最后上成了背题课!也没有人专门教科学,而是数学老师兼任,苦不堪言啊!

《3、岩石的组成》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三种岩石进行了细致观察,学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也知道一些观察岩石需要的特殊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手电光的反光程度、划刻表面硬度等。但对于学生而言,矿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矿物,也听说过常见矿物的名称。但是,他们并不了解矿物是岩石的组成部分,也没有对矿物进行过观察,甚至会出现“岩石都是单一的物质,岩石和矿物是没有关联的”误区。

因此本节课中,老师应强调从岩石组成的角度来加深学生对岩石的认识。通过对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的观察,引出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的观察、比较与描述,让学生知道这三种矿物的特性,初步学会岩石矿物的观察方法,并了解到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在他们的眼中,科学具有无穷的奥秘,科学和实验在一起,科学是很好玩的事情,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纸巾、抹布。

教学过程

一、汇入新课

1、谈话: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花园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装在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烧杯里。关于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反思:告诉学生土壤样品的来源地,以明确观察的目标性,增强真实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反思: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反思:在科学新课程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些言语的鼓励、启发、课堂组织策略的应用等,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隐性指导,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和谐、有效的环境。〕

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6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学生阅读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数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7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反思: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数,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进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进一步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三、课后拓展指导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这儿的土壤是什么型别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的就是土壤。在《了解土壤》这一课首先是利用图片资源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方不同环境的土壤以及土壤的不同作用。紧接着利用校园现有的环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地点主要选取了学校的芳菲苑以及操场的沙坑,两种土壤对比性比较强,方便学生进行客观的比较。芳菲苑主要是壤土,土壤中的动植物相对丰富,加之上学期观察过校园里的动植物,所以对于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而言,显得稍显简单。主要的是教会学生记录,利用现有的科学习作册附录的表格,教会学生对观察之后的准确记录是本次观察的一个重点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在教室利用配套器材,对土壤样本进行细致观察。给每一小组同学发放少量土壤,学生一开始觉得什么也没有,慢慢的细心的小朋友会在这些土壤中发现很多小东西,比如小树枝、头发、石子、虫卵等等,在这个观察实验中,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观察器材,同时也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实验过程中,不停的强调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是依靠整个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记录单上图文并茂的记录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接着利用观察完的土壤做土壤成分的实验,将土壤全部倒在纸巾上,用纸巾包住土壤,感受纸巾的变化,学生们会说纸巾变软了,潮了,冰凉的,再次引导,学生便能自己思考出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这个实验在八个班中做的都很成功,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效果比好。

第三课时的了解土壤,主要是演示实验。一、将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生成,得出结论:土壤中有水分。二、搅拌土壤,静置,观察现象,由于时间较长,这个时间做了第三个实验,将土壤在火上烧一烧,这里主要是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利用视讯以及现场演示,教会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像酒精灯这样比较危险的实验器材。然后进行实验,学生发现试管壁出现水滴,得出土壤中有水分,发现土壤变硬变干,知道陶瓷之类的制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临近下课时,让学生观察静置之后的烧杯,学生发现土壤分层了,知道壤土中含有沙土和粘土两种物质。

本次课一共用了三个课时,时间相对比较长,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却很大,因为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内容,在老师的不同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以及观看都能得出正确答案,这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科学课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中药的是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思考。

由于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还有很多地方考虑的不够充分,比如带领学生外出观察,学生的纪律参差不起,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影响较大:演示实验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二不是教师空洞的讲解和讲台上的演示,这样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充分考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一样的岩石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寻石、观石、玩石等活动,激发幼儿了解石头的兴趣,并在探究中发现各种石头的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1、搜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2、通过制作标本活动,学生既学会了制作方法,又增强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知。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认识岩石》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第二节,我带领学生在录播室上了一节科学课。这是一节实验课,反思如下:

一、课前准备

第一节课我上着数学,我打算提前带学生去录播室。结果一打铃,我才意识到忘记时间了。带队上去学生按组坐好后,发完标本,已经过上课时间了。

学生带的石头都很丰富,唯独一个小组只有一个人一带了石头。看看没带的学生,是平时千叮万嘱也不一定听见的主。

二、实验过程

学生从没独立做过实验,尽管动手之前做了引导,学生在探究石头硬度时还是不着边际,每组指导浪费了很多时间。评课时反思可先示范一下,再让学生操作。

三、知识点

任务单小组成员在结构一栏普遍完成不好。结构在学生认知上是“形状”,所以还是以一种岩石为例先共同探讨后再让学生独立研究更好。

四、我的局限

还是不够相信学生,因为用到标本,我怕万弄坏,让学生只看不动。其实孩子们很想摸一摸的。使用小刀时,各组我都分发了。事先我就规定只能组长操作,也是以防万一。但看起来,孩子们对石头,对科学是很有探究欲望的,他们也是有能力的。因为他们很投入,也会合作。

如果科学实验课能真正上起来该多好!

现状却是最后上成了背题课!也没有人专门教科学,而是数学老师兼任,苦不堪言啊!

《3、岩石的组成》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三种岩石进行了细致观察,学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也知道一些观察岩石需要的特殊观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手电光的反光程度、划刻表面硬度等。但对于学生而言,矿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矿物,也听说过常见矿物的名称。但是,他们并不了解矿物是岩石的组成部分,也没有对矿物进行过观察,甚至会出现“岩石都是单一的物质,岩石和矿物是没有关联的”误区。

因此本节课中,老师应强调从岩石组成的角度来加深学生对岩石的认识。通过对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的观察,引出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进而通过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的观察、比较与描述,让学生知道这三种矿物的特性,初步学会岩石矿物的观察方法,并了解到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在他们的眼中,科学具有无穷的奥秘,科学和实验在一起,科学是很好玩的事情,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纸巾、抹布。

教学过程

一、汇入新课

1、谈话: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花园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装在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烧杯里。关于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反思:告诉学生土壤样品的来源地,以明确观察的目标性,增强真实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反思: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反思:在科学新课程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些言语的鼓励、启发、课堂组织策略的应用等,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隐性指导,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和谐、有效的环境。〕

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6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学生阅读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数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7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反思: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数,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进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进一步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三、课后拓展指导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这儿的土壤是什么型别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的就是土壤。在《了解土壤》这一课首先是利用图片资源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地方不同环境的土壤以及土壤的不同作用。紧接着利用校园现有的环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地点主要选取了学校的芳菲苑以及操场的沙坑,两种土壤对比性比较强,方便学生进行客观的比较。芳菲苑主要是壤土,土壤中的动植物相对丰富,加之上学期观察过校园里的动植物,所以对于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动植物而言,显得稍显简单。主要的是教会学生记录,利用现有的科学习作册附录的表格,教会学生对观察之后的准确记录是本次观察的一个重点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在教室利用配套器材,对土壤样本进行细致观察。给每一小组同学发放少量土壤,学生一开始觉得什么也没有,慢慢的细心的小朋友会在这些土壤中发现很多小东西,比如小树枝、头发、石子、虫卵等等,在这个观察实验中,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观察器材,同时也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实验过程中,不停的强调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明白一个实验的成功是依靠整个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记录单上图文并茂的记录了自己的观察结果。

接着利用观察完的土壤做土壤成分的实验,将土壤全部倒在纸巾上,用纸巾包住土壤,感受纸巾的变化,学生们会说纸巾变软了,潮了,冰凉的,再次引导,学生便能自己思考出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这个实验在八个班中做的都很成功,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效果比好。

第三课时的了解土壤,主要是演示实验。一、将硬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生成,得出结论:土壤中有水分。二、搅拌土壤,静置,观察现象,由于时间较长,这个时间做了第三个实验,将土壤在火上烧一烧,这里主要是教会学生使用酒精灯,利用视讯以及现场演示,教会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注意事项,尤其是像酒精灯这样比较危险的实验器材。然后进行实验,学生发现试管壁出现水滴,得出土壤中有水分,发现土壤变硬变干,知道陶瓷之类的制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临近下课时,让学生观察静置之后的烧杯,学生发现土壤分层了,知道壤土中含有沙土和粘土两种物质。

本次课一共用了三个课时,时间相对比较长,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却很大,因为每一节课都是不同的内容,在老师的不同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以及观看都能得出正确答案,这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科学课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中药的是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思考。

由于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还有很多地方考虑的不够充分,比如带领学生外出观察,学生的纪律参差不起,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影响较大:演示实验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二不是教师空洞的讲解和讲台上的演示,这样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充分考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一样的岩石 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科学活动奇妙的石头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寻石、观石、玩石等活动,激发幼儿了解石头的兴趣,并在探究中发现各种石头的特点。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1、搜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2、通过制作标本活动,学生既学会了制作方法,又增强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与兴趣,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知。

岩石的组成教学反思(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