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初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第二章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第 1 节 获取图像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化图像的获取方法,选择适当的方式获取图像。

2、了解常用的绘画软件,并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3、初步学习利用 POHTOSHOP 进行图像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 本节通过让学生介绍从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数字化 图像的经历入手,让学生理解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是多样的,当然也可以利用 计算机自己来绘制图像。基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软件的绘图功能各有侧 重,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绘图软件。通过制作奥运五环实例 的操作,初步学习一种绘图软件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选择适当的获取数字化图像的方式。 能够根据绘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绘图软件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相应的绘图软件绘制图像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获取图像的方式及 PHOTOSHOP 操作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像,首先就要获取图像。那么生活中包括我们以前 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得到数字化图像呢?(生:可以通过网络下 载、可以用画图软件来画,还可以通过相机拍照……) 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知道这么多获取图像的方法。很多同学都能够 想到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绘制图像。

(二)你知道用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的绘图相比有哪些优势吗? (学生讨论,可以节省大量的绘画材料;更方便修改、复制;色彩的选择范围 广泛; 绘画工具种类繁多; 不需要具备很高的绘画技能, 也可以绘制出好的图像。) 用计算机绘图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绘图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 种适合我们需要的绘图软件。因为研究者为了满足不同操作水平、不同层次需要 的人群而开发了大量的绘图软件。我们如何从这些软件中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 呢?当然要对这些绘图软件有所了解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生活阅历及以往的学习经验,使其理解 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通过对计算机绘图和传统用纸绘图的比较, 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绘图的优势。

二、了解软件功能

(一)下面我们就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来了解以下觉的 绘图软件的功能优势,以便我们在使用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1、画图,

2、金山画王,

3、PHOTOSHOP,

要求:了解这些软件的主要功能,说出适用人群。

(二)小组交流各种绘图软件的功能优势 “画图” 我们在小学时就学习的软件, 简单易学, 可以用它创建简单的图画, 适用于初学者。 “金山画王”是专为少年儿童准备的绘画工具,软件本身带有很多素材。 “PHOTOSHOP”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适用面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绘图软件的功能,从 而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绘图软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集思广 益,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小组交流,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注重学生操作的评价。 2、注重小组使用效果的评价。 3、注重学生海报设计的版面结构、色彩搭配等的评价。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过程的评价。 5、注重学生解说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评价。

三、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了解到获取数字化图像的方法有多种,而直接的方法,就是 根据我们自己的表达意图,利用绘图软件在计算机中绘制。因为各种绘图软件的 功能各有侧重,所以我们在绘图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软件。 当然绘制图像的一些技巧与技能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操作中慢慢积累。 我相信在 以后的应用中你会对获取图像、绘制图像有着更多、更深的理解与体会,也希望 你能把这些理解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没有局限于教材,用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展 开自主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施展,教师扮演到 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角色。任务设置合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注重情感 目标的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学生学科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本课预计的教学难点,也就是图像处理软件的认识和简单使用上,学生表现出来的 差异较大,但我相信,有了兴趣就是好的开始,在以后的学习中那些面对一个新 软件不敢下手的孩子一定会成长起来。

第二节 我图像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主要涉及到图像的我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选取、裁剪、修补、亮度对比度 调整等操作。 初一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图像处理操作,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会感到比较新奇,能 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 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 对图像进行几种最基本的我处 理,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过程,感受数字图像处理的优势。 掌握图像裁剪的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规则和不规则区域的选择方法。 学习使用图章、模糊等操作对图像进行修补润色。 学习减淡、加深、画笔等修改技术。 了解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的调整功能。 通过图像处理,了解数字化图像我的常用方法。 通过处理自已的相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 Photoshop 中图像我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淡化、去除图像中的干扰像素,改善图像的质量。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问题解决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对 自己的照片进行加工润色,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我图像的基本操作,并体验应用 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硬件资源 网络教室 教 教师活动 学 软件资源 photoshop 过 学生活动 程 设计意图 教学素材 课前把学生相片扫描成图像文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两张图像文件,一张是老师的生活照,人 物较小、有污点、色彩暗淡,另一张处理过的照 片画面整洁、色彩艳鲜、人物大小适中。请学生 观察两张相片,讨论他们在图像质量方面有何不 两张照片引起了他们 的兴 趣, 展开讨论, 并举手回答。 同? 根据学生回答,师指出第二张照片做了裁剪、 修补、模糊等操作并调整了亮度对比度等。指出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学习使用这些我操作来完善 自己的相片。

二、学习新课 1、图像裁剪 利用 photoshop 的裁切功能,可以去掉杂乱景 物,更好地地突出主题。

任务一:打开老师的相片,去掉多余部分。 (参考课本内容)

通过两张照片的 对比,让学生感受 到图像我技术 的优势,引起学生 的学习愿望。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让学 运行 photoshop,打开相片, 生直接我自己参考课本,自已尝试对相片 的相片,而是先从 进行裁切。 我老师的相片开始。

老师规范操作步骤,并提问除课本介绍的方 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提醒学生“工具箱”中有 很多工具,可以在这里找找。 照片处理好后,建议学生将文件换名另存。 2、修补画面 扫描成图像文件的相片中经常会有折痕、污 点,这些都可以通过修补技术来处理。

任务二: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共同 探讨怎样清除、修补相片上的污点。

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探讨,并注意以下问题: ⑴使用什么工具进行修补较为合适。 ⑵如果使用的是图章工具,选取样点时要按住 Alt 键。 ⑶样点要选择污点的附近。 ⑷多次提取样点,让修复效果逼真。 ⑸适当放大图像,便于图像的修改。 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及规范,总结“图 章”工具的用法。 有时,修补的部分有明显的修补感,这时需要 使用“模糊”工具对其进一步润色。指导学生选 择“模糊”工具,移动鼠标到修补处,来回涂抹, 直到满意为止。 3、探索其他修改技术 任务三:对相片中过黑的面部区域进行减淡, 对眉毛进行加深,增加瞳孔亮度。 教师提示: 根据前面的操作可以看出, photoshop 的“工具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我工具,同 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找到适当的工具进行减淡、 加深等操作。 老师总结: “减淡”和“加深”工具可以局部区 域进行减淡与加深,选择画笔工具,使用灰白色 增加瞳孔亮度。

三、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共同探讨,对老师的相片进行了美 化,下面大家赶快打开自己的相片,尝试用所学 知识美化自己的相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结合课本加油部分的内 容,研究不规则区域的选取方法及调整图像的亮 度、对比度等操作,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相片。 把美化后的相片换名存盘,对比修改前后的相 片,感受创作的喜悦。

有能力的学生可在老 师的 指导下使用“工具箱”中的 “裁切”工具进行裁切。

相片的比较,学生对裁剪有了一 个直观的认识,操 作起来相对容易 一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 本内容,合作探究,共同找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 式,让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考虑到学 生会遇到一些困 难,所以向学生提 供了一些需注意 的问题。

使用“模糊”工具,对修补 的画面进行润色。

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课本 内容探索减淡、加深操作及 如何增加瞳孔亮度。

提出的任务比较 明确,有助于学生 带着明确的目的 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操作,发挥才能编 辑自已的相片。

有了修改教师照 片的基础,再来修 改自己的照片基 本没有难度了,而 且由于修改的照 片是学生本人的, 学习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得到进一 步的调动。

四、作品评价 对本节课的作品,以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 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五、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会了哪些操作。 老师总结:photoshop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图像 处理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只是其中几 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我操作,希望这节课同学们 不仅学会了这几个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 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回想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交 流一下学会了哪些操作。

五、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内容稍微紧凑了一点,每一个工具的使用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做深入的 探究,加油部分的内容没有对全部学生做要求。时间的限制,作品的评价环节不太到位。 学完这节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我图像的技术,但足以让学生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并 且也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也影响到了部分同学课外自学探索的兴趣。

第三节 滤镜效果

一、展示分层任务 基础任务:完成“波光粼粼”背景的制作 进阶任务:完成图象合成和放大镜效果的制作 创作任务: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用其它滤镜进一步美化自己的作品

二、分析基础任务的制作原理 背景的制作,主要是依靠滤镜来完成。Photoshop 本身就提供了 不少功能强大的滤镜,应用滤镜,我们可以快速地制作出具有各种特 殊效果的图象,下面我们对这个波光粼粼的背景分析一下,看看应如 何实现该种效果 首先分析颜色:图中的颜色有哪些?——蓝和白 ∴前景色和背 景色应设为这两种颜色 其次分析颜色的分布:颜色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类似于我们的 蓝天白云,∴首先应用云彩效果

第三,我们看到湖面闪闪发光,∴要应用玻璃效果

第四,近望远眺,湖面应该有近大远小的效果,∴要应用透视

第五,太阳普照,湖面的亮度应该很高,而且有太阳照射的位置 和没照射到亮度应该反差很大,∴调整亮度/对比度

第六,微波荡漾,∴添加水波效果 最后,为了是图象更贴近现实,∴加上光晕效果 三、演示基础任务的完成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photoshop 滤镜的魅力,看看在它的 魔力之下, 我们如何实现从 0 开始, “波光粼粼” 到 图象制作的完毕。 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当然,忘记了也不要紧,因为我们的 学习网站会帮助大家完成任务。 在使用滤镜的过程中,不同参数的设置对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 响,老师在网站上提供的仅仅是较好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大家应该依据预览图所示,设置合适的参数。 四、分析进阶任务的完成要点 好了,利用滤镜,我们不消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波光粼粼图 的制作,∴滤镜的使用是十分简单的,难就难在我们能想出,原来这 样的组合,就可以制作出如此效果而已。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尝 试积累经验才能掌握这个技能,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程来学习,也是 一个好办法,下面老师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教程供大家深入学习,完 成该任务后,大家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更美 的作品出来。 这是一个模拟放大镜效果的制作。首先我们要应用上节课学习的 图象合成的技术把这两条小鱼添加到我们制作好的背景中, 然后再加 上文字,后面就是关键步骤了。由于滤镜的应用仅对当前图层有效, 而我们这里几个图层都希望能有被放大的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合三为 一,拼合图层,然后再新建图层绘制放大镜,最后,在背景层放大镜 内部区域的地方,利用“球面化”滤镜,实现被放大的效果

好,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教程所示,看看谁最先领会教程的精髓,做出这个放大镜的效果。

五、中期指导

六、小结: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1、滤镜—>扭曲—>玻璃、水波、球面化 2、滤镜—>渲染—>云彩、镜头光晕 3、我—>变换—>透视:获取近大远小的效果 4、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提高图象的亮度和增加各颜色 间的反差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制作的优秀作品。

七、教学反思:优秀作品展示 正如之前我们所说,要灵活运用滤镜来进行创作,特别是滤镜的 参数如何设置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积累经验 才能掌握,因此大家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四节 图像合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photoshop软件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堂对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图像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引出图层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像合成的整体化效果,通过图层的前后关系调整,来实现图像合成中的层次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以及简单的软件操作技巧。通过前几节课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学生对photoshop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创作欲望。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创建不同的图层,引入合成图像。②调整图层的前后关系,合理地排列图像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打比方的方式介绍图层定义;联系以前知识我图层,引出新知,形成图像合成的整体化效果;通过图层的前后关系调整,来实现图像合成中层次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成图像中,体验不同图层信息相互补充、共同增强主题表达的优势,并且由此带来的与传统审美的融合与冲突的时代特点。同时增强合成图像中遵守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意识。

3、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演示了一组我在世界各地的留影照片(用photoshop合成的),请同学们欣赏,发现图片的制作原理。

然后,大屏幕显示教师自画像以及姓名等资料做自我介绍,利用问题“这是我用photoshop合成的留影照片,大家想不想去这些美丽的地方留影呢?”,学生回答“愿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图像合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世界各地的风景及景观大多同学都没有去过,我自己的图象和这些景观结合到一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仔细观察发现老师在这些地方的图象都是一个姿态,因此,对照片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最后发现是老师PS的,引出本节课课题,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感知体验。

首先,我们启动photoshop,打开老师在北京天安门的图片,接着打开上课前采集学生的一张照片,选择“磁性套索工具”仔细地将图片中的学生选中,选择“移动工具”将学生拖动到老师的这张照片上来,放在老师的身边,将两个图像离得远一点,大小也不均一,让学生发现,老师按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整,可怎么移动调整,可移动的对象始终是学生的图像,让学生产生疑问。

然后,利用生动的比喻介绍了图层的概念,以及图层面板的打开,图层的新建、复制、删除等操作,让学生对新知识整体体验。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老师介绍的内容或浏览课本,带领小组多人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留影,学生操作完后集体解决不足,让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实现对新知的深层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用photoshop打开图像并用“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图像并拖动简单合成,对旧知进行复习,也对新知识整体感知。通过比喻介绍图层的概念,直观形象。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并且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回归生活

首先,给出贴近生活的四个任务:①任务一,你(或你同学)在最向往的地方的留影图片;②任务二,制作一张你(或你同学)和所喜欢的明星的合影图片;③任务三,装饰一下自己。(例如:给图片上的自己或同学的衣服换图案);④任务四,在老师提供的“合成素材”文件夹中任选图片,自定主题,合成有创意的作品。),从这四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操作,学生互帮互助,提醒学生保存。

然后,让每组同学推荐一幅作品进行展示,集体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最后,了解“.psd”和 “.jpg”文件格式的不同,根据需要进行保存。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全体。既可以对本课教学进行巩固,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通过作品交流,引导观察、启发,培养创作兴趣与动机。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讲解存储格式意义,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5、自我反思

本课《图像的合成》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photoshop软件打开、我、滤镜等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本课“图像的合成”这一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以自己的图像在世界各地(ps的)进行展示导入,让学生看出其中问题,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后又以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思路,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图层的概念及我,后又以小组合作,学生演示等方式巩固练习,最后对学生提出期望,让学生自学。使得本课的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在导入新课教学之后,我设计了立体图形的教学形式开展认识图层概念,利用老师讲解图层的操作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并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巩固。但是,在小组合作时,由于有一些学生的操作不熟练,未能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欠缺,可以让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一对一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完成的质量非常高。此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地与前几节课学习内容有机结合,不但对旧知进行合理的复习,而且完善了本节课,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纵观整堂课,我在教学设计环节设计上还算比较合理,让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今后自己要对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把握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进行加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我整理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臵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臵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 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目录的制作,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对WORD运用较为熟练,因此,本节课学习难度不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xx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 “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 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 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 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 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 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 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 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 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电子表格》教案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电子表格》教案一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操作和PP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初一信息课主要学什么

初一信息课主要学习如下:

1.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一信息课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功能和用途。课程中还会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此外,还涉及到鼠标、键盘、常用外设等硬件设备的应用,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操作系统:

在办公软件方面,初一信息课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制作软件。这些软件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3.办公软件:

学习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制作等。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第二章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第 1 节 获取图像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化图像的获取方法,选择适当的方式获取图像。

2、了解常用的绘画软件,并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3、初步学习利用 POHTOSHOP 进行图像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 本节通过让学生介绍从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数字化 图像的经历入手,让学生理解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是多样的,当然也可以利用 计算机自己来绘制图像。基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软件的绘图功能各有侧 重,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绘图软件。通过制作奥运五环实例 的操作,初步学习一种绘图软件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选择适当的获取数字化图像的方式。 能够根据绘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绘图软件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相应的绘图软件绘制图像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获取图像的方式及 PHOTOSHOP 操作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像,首先就要获取图像。那么生活中包括我们以前 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得到数字化图像呢?(生:可以通过网络下 载、可以用画图软件来画,还可以通过相机拍照……) 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知道这么多获取图像的方法。很多同学都能够 想到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绘制图像。

(二)你知道用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的绘图相比有哪些优势吗? (学生讨论,可以节省大量的绘画材料;更方便修改、复制;色彩的选择范围 广泛; 绘画工具种类繁多; 不需要具备很高的绘画技能, 也可以绘制出好的图像。) 用计算机绘图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绘图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 种适合我们需要的绘图软件。因为研究者为了满足不同操作水平、不同层次需要 的人群而开发了大量的绘图软件。我们如何从这些软件中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 呢?当然要对这些绘图软件有所了解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生活阅历及以往的学习经验,使其理解 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通过对计算机绘图和传统用纸绘图的比较, 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绘图的优势。

二、了解软件功能

(一)下面我们就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来了解以下觉的 绘图软件的功能优势,以便我们在使用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1、画图,

2、金山画王,

3、PHOTOSHOP,

要求:了解这些软件的主要功能,说出适用人群。

(二)小组交流各种绘图软件的功能优势 “画图” 我们在小学时就学习的软件, 简单易学, 可以用它创建简单的图画, 适用于初学者。 “金山画王”是专为少年儿童准备的绘画工具,软件本身带有很多素材。 “PHOTOSHOP”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适用面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绘图软件的功能,从 而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绘图软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集思广 益,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小组交流,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注重学生操作的评价。 2、注重小组使用效果的评价。 3、注重学生海报设计的版面结构、色彩搭配等的评价。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过程的评价。 5、注重学生解说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评价。

三、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了解到获取数字化图像的方法有多种,而直接的方法,就是 根据我们自己的表达意图,利用绘图软件在计算机中绘制。因为各种绘图软件的 功能各有侧重,所以我们在绘图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软件。 当然绘制图像的一些技巧与技能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操作中慢慢积累。 我相信在 以后的应用中你会对获取图像、绘制图像有着更多、更深的理解与体会,也希望 你能把这些理解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没有局限于教材,用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展 开自主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施展,教师扮演到 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角色。任务设置合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注重情感 目标的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学生学科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本课预计的教学难点,也就是图像处理软件的认识和简单使用上,学生表现出来的 差异较大,但我相信,有了兴趣就是好的开始,在以后的学习中那些面对一个新 软件不敢下手的孩子一定会成长起来。

第二节 我图像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主要涉及到图像的我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选取、裁剪、修补、亮度对比度 调整等操作。 初一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图像处理操作,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会感到比较新奇,能 够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 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 对图像进行几种最基本的我处 理,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过程,感受数字图像处理的优势。 掌握图像裁剪的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规则和不规则区域的选择方法。 学习使用图章、模糊等操作对图像进行修补润色。 学习减淡、加深、画笔等修改技术。 了解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的调整功能。 通过图像处理,了解数字化图像我的常用方法。 通过处理自已的相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 Photoshop 中图像我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淡化、去除图像中的干扰像素,改善图像的质量。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问题解决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对 自己的照片进行加工润色,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我图像的基本操作,并体验应用 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硬件资源 网络教室 教 教师活动 学 软件资源 photoshop 过 学生活动 程 设计意图 教学素材 课前把学生相片扫描成图像文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两张图像文件,一张是老师的生活照,人 物较小、有污点、色彩暗淡,另一张处理过的照 片画面整洁、色彩艳鲜、人物大小适中。请学生 观察两张相片,讨论他们在图像质量方面有何不 两张照片引起了他们 的兴 趣, 展开讨论, 并举手回答。 同? 根据学生回答,师指出第二张照片做了裁剪、 修补、模糊等操作并调整了亮度对比度等。指出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学习使用这些我操作来完善 自己的相片。

二、学习新课 1、图像裁剪 利用 photoshop 的裁切功能,可以去掉杂乱景 物,更好地地突出主题。

任务一:打开老师的相片,去掉多余部分。 (参考课本内容)

通过两张照片的 对比,让学生感受 到图像我技术 的优势,引起学生 的学习愿望。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让学 运行 photoshop,打开相片, 生直接我自己参考课本,自已尝试对相片 的相片,而是先从 进行裁切。 我老师的相片开始。

老师规范操作步骤,并提问除课本介绍的方 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提醒学生“工具箱”中有 很多工具,可以在这里找找。 照片处理好后,建议学生将文件换名另存。 2、修补画面 扫描成图像文件的相片中经常会有折痕、污 点,这些都可以通过修补技术来处理。

任务二: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共同 探讨怎样清除、修补相片上的污点。

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探讨,并注意以下问题: ⑴使用什么工具进行修补较为合适。 ⑵如果使用的是图章工具,选取样点时要按住 Alt 键。 ⑶样点要选择污点的附近。 ⑷多次提取样点,让修复效果逼真。 ⑸适当放大图像,便于图像的修改。 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及规范,总结“图 章”工具的用法。 有时,修补的部分有明显的修补感,这时需要 使用“模糊”工具对其进一步润色。指导学生选 择“模糊”工具,移动鼠标到修补处,来回涂抹, 直到满意为止。 3、探索其他修改技术 任务三:对相片中过黑的面部区域进行减淡, 对眉毛进行加深,增加瞳孔亮度。 教师提示: 根据前面的操作可以看出, photoshop 的“工具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我工具,同 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找到适当的工具进行减淡、 加深等操作。 老师总结: “减淡”和“加深”工具可以局部区 域进行减淡与加深,选择画笔工具,使用灰白色 增加瞳孔亮度。

三、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共同探讨,对老师的相片进行了美 化,下面大家赶快打开自己的相片,尝试用所学 知识美化自己的相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结合课本加油部分的内 容,研究不规则区域的选取方法及调整图像的亮 度、对比度等操作,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相片。 把美化后的相片换名存盘,对比修改前后的相 片,感受创作的喜悦。

有能力的学生可在老 师的 指导下使用“工具箱”中的 “裁切”工具进行裁切。

相片的比较,学生对裁剪有了一 个直观的认识,操 作起来相对容易 一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 本内容,合作探究,共同找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 式,让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考虑到学 生会遇到一些困 难,所以向学生提 供了一些需注意 的问题。

使用“模糊”工具,对修补 的画面进行润色。

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课本 内容探索减淡、加深操作及 如何增加瞳孔亮度。

提出的任务比较 明确,有助于学生 带着明确的目的 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操作,发挥才能编 辑自已的相片。

有了修改教师照 片的基础,再来修 改自己的照片基 本没有难度了,而 且由于修改的照 片是学生本人的, 学习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得到进一 步的调动。

四、作品评价 对本节课的作品,以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 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五、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会了哪些操作。 老师总结:photoshop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图像 处理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只是其中几 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我操作,希望这节课同学们 不仅学会了这几个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 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回想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交 流一下学会了哪些操作。

五、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内容稍微紧凑了一点,每一个工具的使用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做深入的 探究,加油部分的内容没有对全部学生做要求。时间的限制,作品的评价环节不太到位。 学完这节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我图像的技术,但足以让学生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并 且也提升了他们的兴趣,也影响到了部分同学课外自学探索的兴趣。

第三节 滤镜效果

一、展示分层任务 基础任务:完成“波光粼粼”背景的制作 进阶任务:完成图象合成和放大镜效果的制作 创作任务: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用其它滤镜进一步美化自己的作品

二、分析基础任务的制作原理 背景的制作,主要是依靠滤镜来完成。Photoshop 本身就提供了 不少功能强大的滤镜,应用滤镜,我们可以快速地制作出具有各种特 殊效果的图象,下面我们对这个波光粼粼的背景分析一下,看看应如 何实现该种效果 首先分析颜色:图中的颜色有哪些?——蓝和白 ∴前景色和背 景色应设为这两种颜色 其次分析颜色的分布:颜色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类似于我们的 蓝天白云,∴首先应用云彩效果

第三,我们看到湖面闪闪发光,∴要应用玻璃效果

第四,近望远眺,湖面应该有近大远小的效果,∴要应用透视

第五,太阳普照,湖面的亮度应该很高,而且有太阳照射的位置 和没照射到亮度应该反差很大,∴调整亮度/对比度

第六,微波荡漾,∴添加水波效果 最后,为了是图象更贴近现实,∴加上光晕效果 三、演示基础任务的完成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photoshop 滤镜的魅力,看看在它的 魔力之下, 我们如何实现从 0 开始, “波光粼粼” 到 图象制作的完毕。 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当然,忘记了也不要紧,因为我们的 学习网站会帮助大家完成任务。 在使用滤镜的过程中,不同参数的设置对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 响,老师在网站上提供的仅仅是较好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大家应该依据预览图所示,设置合适的参数。 四、分析进阶任务的完成要点 好了,利用滤镜,我们不消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波光粼粼图 的制作,∴滤镜的使用是十分简单的,难就难在我们能想出,原来这 样的组合,就可以制作出如此效果而已。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尝 试积累经验才能掌握这个技能,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程来学习,也是 一个好办法,下面老师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教程供大家深入学习,完 成该任务后,大家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更美 的作品出来。 这是一个模拟放大镜效果的制作。首先我们要应用上节课学习的 图象合成的技术把这两条小鱼添加到我们制作好的背景中, 然后再加 上文字,后面就是关键步骤了。由于滤镜的应用仅对当前图层有效, 而我们这里几个图层都希望能有被放大的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合三为 一,拼合图层,然后再新建图层绘制放大镜,最后,在背景层放大镜 内部区域的地方,利用“球面化”滤镜,实现被放大的效果

好,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教程所示,看看谁最先领会教程的精髓,做出这个放大镜的效果。

五、中期指导

六、小结: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1、滤镜—>扭曲—>玻璃、水波、球面化 2、滤镜—>渲染—>云彩、镜头光晕 3、我—>变换—>透视:获取近大远小的效果 4、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提高图象的亮度和增加各颜色 间的反差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制作的优秀作品。

七、教学反思:优秀作品展示 正如之前我们所说,要灵活运用滤镜来进行创作,特别是滤镜的 参数如何设置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积累经验 才能掌握,因此大家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四节 图像合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photoshop软件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堂对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图像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引出图层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像合成的整体化效果,通过图层的前后关系调整,来实现图像合成中的层次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以及简单的软件操作技巧。通过前几节课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学生对photoshop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创作欲望。

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创建不同的图层,引入合成图像。②调整图层的前后关系,合理地排列图像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打比方的方式介绍图层定义;联系以前知识我图层,引出新知,形成图像合成的整体化效果;通过图层的前后关系调整,来实现图像合成中层次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成图像中,体验不同图层信息相互补充、共同增强主题表达的优势,并且由此带来的与传统审美的融合与冲突的时代特点。同时增强合成图像中遵守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意识。

3、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演示了一组我在世界各地的留影照片(用photoshop合成的),请同学们欣赏,发现图片的制作原理。

然后,大屏幕显示教师自画像以及姓名等资料做自我介绍,利用问题“这是我用photoshop合成的留影照片,大家想不想去这些美丽的地方留影呢?”,学生回答“愿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图像合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世界各地的风景及景观大多同学都没有去过,我自己的图象和这些景观结合到一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仔细观察发现老师在这些地方的图象都是一个姿态,因此,对照片的真实性产生了疑问,最后发现是老师PS的,引出本节课课题,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感知体验。

首先,我们启动photoshop,打开老师在北京天安门的图片,接着打开上课前采集学生的一张照片,选择“磁性套索工具”仔细地将图片中的学生选中,选择“移动工具”将学生拖动到老师的这张照片上来,放在老师的身边,将两个图像离得远一点,大小也不均一,让学生发现,老师按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整,可怎么移动调整,可移动的对象始终是学生的图像,让学生产生疑问。

然后,利用生动的比喻介绍了图层的概念,以及图层面板的打开,图层的新建、复制、删除等操作,让学生对新知识整体体验。

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老师介绍的内容或浏览课本,带领小组多人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留影,学生操作完后集体解决不足,让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实现对新知的深层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用photoshop打开图像并用“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图像并拖动简单合成,对旧知进行复习,也对新知识整体感知。通过比喻介绍图层的概念,直观形象。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并且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回归生活

首先,给出贴近生活的四个任务:①任务一,你(或你同学)在最向往的地方的留影图片;②任务二,制作一张你(或你同学)和所喜欢的明星的合影图片;③任务三,装饰一下自己。(例如:给图片上的自己或同学的衣服换图案);④任务四,在老师提供的“合成素材”文件夹中任选图片,自定主题,合成有创意的作品。),从这四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操作,学生互帮互助,提醒学生保存。

然后,让每组同学推荐一幅作品进行展示,集体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最后,了解“.psd”和 “.jpg”文件格式的不同,根据需要进行保存。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同时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全体。既可以对本课教学进行巩固,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通过作品交流,引导观察、启发,培养创作兴趣与动机。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讲解存储格式意义,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5、自我反思

本课《图像的合成》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photoshop软件打开、我、滤镜等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本课“图像的合成”这一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以自己的图像在世界各地(ps的)进行展示导入,让学生看出其中问题,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后又以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思路,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图层的概念及我,后又以小组合作,学生演示等方式巩固练习,最后对学生提出期望,让学生自学。使得本课的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在导入新课教学之后,我设计了立体图形的教学形式开展认识图层概念,利用老师讲解图层的操作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并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巩固。但是,在小组合作时,由于有一些学生的操作不熟练,未能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欠缺,可以让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一对一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完成的质量非常高。此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地与前几节课学习内容有机结合,不但对旧知进行合理的复习,而且完善了本节课,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可谓一举多得。

纵观整堂课,我在教学设计环节设计上还算比较合理,让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今后自己要对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把握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进行加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我整理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制作封面和封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熟练我艺术字:移动、字符间距、删除、环绕、旋转

2、知道文本框的作用;会进行横、竖排文本框的插入;会进行文本框的我: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灵活设臵文本框格式:颜色和线条、边框与底纹设臵

3、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以达到用图来修饰和点缀整个版面

4、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制作目录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交流和欣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置艺术字格式、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

1、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

2、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

三、教学难点

设置文本框的属性。

四、教学手段

机房、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导入新课

1.用基本知识来考考大家:请问一本完整的图书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出示课题:制作目录

(三)讲解新课

1.初步了解目录:什么是目录?为什么要有目录?有什么作用?

2.感性认识目录:①展示各种目录样式 ②观察课本的目录和课本所给目录示例

③通过对比修饰与没有修饰过的目录,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四)动手制作目录

1.为了实现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文本框”。

方法一:插入——文本框——横排或竖排

方法二:调出绘图工具(视图——工具栏)

2、文字的“复制与粘贴”

选定——Ctrl+C(复制)——Ctrl+V(粘贴)

3、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

4、插入艺术字

5、插入图片

6、整体美化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习了作文选中目录的制作,主要学习了应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的使用,以及艺术字、图片等的插入,美化文本。

2.布置课下作业。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目录的制作,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对WORD运用较为熟练,因此,本节课学习难度不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xx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 “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 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 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 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 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 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 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 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 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电子表格》教案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制作电子表格》教案一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操作和PP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初一信息课主要学什么

初一信息课主要学习如下:

1.计算机基础知识:

初一信息课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功能和用途。课程中还会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此外,还涉及到鼠标、键盘、常用外设等硬件设备的应用,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操作系统:

在办公软件方面,初一信息课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制作软件。这些软件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3.办公软件:

学习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制作等。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