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教案(初中正弦函数教案)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教案(初中正弦函数教案)

高一数学,

必修5

教案: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

3.4基本不等式

上面就是必修5的目录,是我从我的教案里面截取出来的。

必修5的内容十分重要,解三角形 数列 和不等式基本都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其中解三角形是主观题第一题的常考内容,属于必须拿分的题目,所以内容重要性相当高,但整体而言难度不大

不等式的内容比较少,相对于前几年的高考而言,难度下降了不少,但是仍然是高考中一个难点所在,经常出现在后三到主观题的第二或三问上,属于难度较高的内容

数列则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几乎每张试卷上都占据相当的分数比例,而且经常出现在压轴题中,难度较高。

当然上面的分析师针对高三而言的,对你而言,刚开始学的时候都不会很难,但是一定要在必修五打好基础啊,它绝对是你整个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

在高考中,这三章内容通常会出现3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2.5道主观题

如果这样算的话,高考150分钟将占到55--60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

3.4基本不等式

上面就是必修5的目录,是我从我的教案里面截取出来的。

必修5的内容十分重要,解三角形 数列 和不等式基本都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其中解三角形是主观题第一题的常考内容,属于必须拿分的题目,所以内容重要性相当高,但整体而言难度不大

不等式的内容比较少,相对于前几年的高考而言,难度下降了不少,但是仍然是高考中一个难点所在,经常出现在后三到主观题的第二或三问上,属于难度较高的内容

数列则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几乎每张试卷上都占据相当的分数比例,而且经常出现在压轴题中,难度较高。

当然上面的分析师针对高三而言的,对你而言,刚开始学的时候都不会很难,但是一定要在必修五打好基础啊,它绝对是你整个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

在高考中,这三章内容通常会出现3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2.5道主观题

如果这样算的话,高考150分钟将占到55--60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关于“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论文

正余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冯春香

教材:新课标教材----必修5

课题:正余弦定理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现代数学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学习观指导下的“情境 .问题.反思.应用”教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重点,解决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因此所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正余弦定理”具有一定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情境。

[关键词]: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数学情境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

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怪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很重要,但很难;学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学,我们才不会去理会,况且将来用数学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不会自学,不敢提问题,也不知如何提问题。这说明了学生一是不会学数学,二是对数学有恐惧感,没有信心,这样的心态怎能对数学有所创新呢?即使有所创新那与学生们所花代价也不成比例,其间扼杀了他们太多的快乐和个性特长。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多数学习应与具体情境有关,只有在解决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问题中,所建构的知识才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易于迁移。我们在 2003级进行了“创设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多数同学已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平时能主动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和想法,从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过渡到主动探究、索取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正余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的第一章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正弦定理、正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二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余弦定理,在课型上属于“定理教学课”。布鲁纳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因此,做好“正余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为此我们根据“情境 --问题”教学模式,沿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这条主线,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形成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互引发携手并进的“情境--问题”学习链,使学生真正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根据上述精神,做出了如下设计:①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作为提出问题的背景;②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逐步将现实问题转化、抽象成过渡性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使用正余弦定理,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并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数学实质,引伸成一般的数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③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通过作边BC的垂线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得出正余弦定理的表达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证明时,关键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一是证明的起点

二是如何将向量关系转化成数量关系。④由学生独立使用已证明的结论去解决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类型一:解三角形和与之相关的问题

1.⑴在 中,如果 , , ,那么 , 的面积为 .

变式:若已知 ,可否求出其他三个元素?

例1.已知 中, 求 及 。

变式:(小题训练4)在 中,已知 则边长 。

例2. (原例4.) 中三个内角 的对边分别是 ,已知 ,且 ,求角 的大小。

变式:(小题训练3)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等于 。

类型二: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

2.在 中,若 ,则 是 (形状)。

例3.在 ,若 ,试判断 的形状。

学生练习:

1. 已知 中,若 ,则 。

2. 在 中,若 ,则 的形状是 (形状)。

3. 在 中,已知 ,则 。

4.在 中,已知 ,解三角形。

三、教学反思

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 .问题.反思.应用”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从应用需要出发,创设认知冲突型数学情境,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正余弦定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故本课中从应用需要出发创设了教学中所使用的数学情境。该情境源于教材第一章 1.3正弦、正余弦定理应用的例1。实践说明,这种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作为素材改造加工成情境,是创设情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只要教师能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便不难发现教材中有不少可用的素材。

“情境 .问题.反思.应用”教学模式主张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能否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受其数学基础、生活经历、学习方式等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所处的环境、教师对提问的态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具有“问题”的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而且要真正转变对学生提问的态度,提高引导水平,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是否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过程.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教与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

初中正弦函数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新教材《数学》第一册(下)§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图象的画法.为今后学习正弦型函数 y=Asin (ωx+φ)的图象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正弦曲线在生活中的实例

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建筑和工程:在建筑和工程中,三角函数用于测量和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斜坡的倾斜度以及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等。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而余弦函数可以用于测量斜坡的倾斜度。

2.天文学:三角函数在天文学中被广泛应用。它们用于计算行星、恒星和其他天体的位置、轨道和运动。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可以计算出日食和月食的时间和位置。

3.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角函数在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用于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和高度角。这些信息对于航海、航空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至关重要。

4.电子学:三角函数在电子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路分析和信号处理中,三角函数用于描述和分析交流信号的频率、相位和振幅。

5.物理学: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波动、振动和旋转等问题的研究。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可以描述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而余弦函数可以用于计算旋转物体的转角。

总之,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建筑、工程、天文学、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它们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一数学,

必修5

教案: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

3.4基本不等式

上面就是必修5的目录,是我从我的教案里面截取出来的。

必修5的内容十分重要,解三角形 数列 和不等式基本都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其中解三角形是主观题第一题的常考内容,属于必须拿分的题目,所以内容重要性相当高,但整体而言难度不大

不等式的内容比较少,相对于前几年的高考而言,难度下降了不少,但是仍然是高考中一个难点所在,经常出现在后三到主观题的第二或三问上,属于难度较高的内容

数列则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几乎每张试卷上都占据相当的分数比例,而且经常出现在压轴题中,难度较高。

当然上面的分析师针对高三而言的,对你而言,刚开始学的时候都不会很难,但是一定要在必修五打好基础啊,它绝对是你整个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

在高考中,这三章内容通常会出现3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2.5道主观题

如果这样算的话,高考150分钟将占到55--60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

3.4基本不等式

上面就是必修5的目录,是我从我的教案里面截取出来的。

必修5的内容十分重要,解三角形 数列 和不等式基本都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其中解三角形是主观题第一题的常考内容,属于必须拿分的题目,所以内容重要性相当高,但整体而言难度不大

不等式的内容比较少,相对于前几年的高考而言,难度下降了不少,但是仍然是高考中一个难点所在,经常出现在后三到主观题的第二或三问上,属于难度较高的内容

数列则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几乎每张试卷上都占据相当的分数比例,而且经常出现在压轴题中,难度较高。

当然上面的分析师针对高三而言的,对你而言,刚开始学的时候都不会很难,但是一定要在必修五打好基础啊,它绝对是你整个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一本书

在高考中,这三章内容通常会出现3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2.5道主观题

如果这样算的话,高考150分钟将占到55--60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关于“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论文

正余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冯春香

教材:新课标教材----必修5

课题:正余弦定理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现代数学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学习观指导下的“情境 .问题.反思.应用”教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重点,解决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因此所设情境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正余弦定理”具有一定广泛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情境。

[关键词]: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数学情境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

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怪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很重要,但很难;学得很苦、太抽象、太枯燥,要不是升学,我们才不会去理会,况且将来用数学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不会自学,不敢提问题,也不知如何提问题。这说明了学生一是不会学数学,二是对数学有恐惧感,没有信心,这样的心态怎能对数学有所创新呢?即使有所创新那与学生们所花代价也不成比例,其间扼杀了他们太多的快乐和个性特长。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式教学,认为多数学习应与具体情境有关,只有在解决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问题中,所建构的知识才将更丰富、更有效和易于迁移。我们在 2003级进行了“创设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多数同学已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平时能主动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和想法,从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过渡到主动探究、索取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分析

“正余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的第一章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正弦定理、正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二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余弦定理,在课型上属于“定理教学课”。布鲁纳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因此,做好“正余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而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为此我们根据“情境 --问题”教学模式,沿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应用”这条主线,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形成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互引发携手并进的“情境--问题”学习链,使学生真正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根据上述精神,做出了如下设计:①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作为提出问题的背景;②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逐步将现实问题转化、抽象成过渡性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使用正余弦定理,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并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数学实质,引伸成一般的数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③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通过作边BC的垂线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得出正余弦定理的表达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证明时,关键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明确以下两点:

一是证明的起点

二是如何将向量关系转化成数量关系。④由学生独立使用已证明的结论去解决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类型一:解三角形和与之相关的问题

1.⑴在 中,如果 , , ,那么 , 的面积为 .

变式:若已知 ,可否求出其他三个元素?

例1.已知 中, 求 及 。

变式:(小题训练4)在 中,已知 则边长 。

例2. (原例4.) 中三个内角 的对边分别是 ,已知 ,且 ,求角 的大小。

变式:(小题训练3)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等于 。

类型二: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

2.在 中,若 ,则 是 (形状)。

例3.在 ,若 ,试判断 的形状。

学生练习:

1. 已知 中,若 ,则 。

2. 在 中,若 ,则 的形状是 (形状)。

3. 在 中,已知 ,则 。

4.在 中,已知 ,解三角形。

三、教学反思

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 .问题.反思.应用”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从应用需要出发,创设认知冲突型数学情境,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正余弦定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故本课中从应用需要出发创设了教学中所使用的数学情境。该情境源于教材第一章 1.3正弦、正余弦定理应用的例1。实践说明,这种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作为素材改造加工成情境,是创设情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只要教师能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便不难发现教材中有不少可用的素材。

“情境 .问题.反思.应用”教学模式主张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能否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受其数学基础、生活经历、学习方式等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所处的环境、教师对提问的态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具有“问题”的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而且要真正转变对学生提问的态度,提高引导水平,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是否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过程.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教与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

初中正弦函数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新教材《数学》第一册(下)§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了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及其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图象的画法.为今后学习正弦型函数 y=Asin (ωx+φ)的图象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正、余弦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正弦曲线在生活中的实例

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建筑和工程:在建筑和工程中,三角函数用于测量和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斜坡的倾斜度以及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等。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而余弦函数可以用于测量斜坡的倾斜度。

2.天文学:三角函数在天文学中被广泛应用。它们用于计算行星、恒星和其他天体的位置、轨道和运动。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可以计算出日食和月食的时间和位置。

3.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角函数在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用于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和高度角。这些信息对于航海、航空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至关重要。

4.电子学:三角函数在电子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路分析和信号处理中,三角函数用于描述和分析交流信号的频率、相位和振幅。

5.物理学:三角函数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波动、振动和旋转等问题的研究。例如,利用正弦函数可以描述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而余弦函数可以用于计算旋转物体的转角。

总之,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建筑、工程、天文学、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它们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教案(初中正弦函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