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经典题型及解析(高中物理典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经典题型及解析(高中物理典型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介绍分享

物理都被称之为最难得学科,一度使很多同学想要放弃。那么关于高考物理题型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选择题类型分为五种

1.定性判断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而设定。同学们要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规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规律有关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规律、概念、模型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比较,形成合理、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同学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喽。

2.函数图象型

高一物理必修一题型及解析是什么?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2)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扩展资料:

电能:

W:电流做的功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公式:W=UQW=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高中物理典型题及解析

一、知识要点

1、路程为 ,速度为 ,时间为 ,则 = =

2、速度单位:千米/时(km/h) 米/秒(m/s)

3、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

(1)直线型 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 追及时间

(2)曲线型 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曲线的周长

追及问题: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3)顺水逆水问题:顺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逆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二、典例分析

(一)直线型相遇、追及问题

例1 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30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3)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快车才能追上慢车?

(1) 分析: 慢车行驶的路程+快车行驶的路程=450

设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x小时相遇,依题意得:

+ = 450

(2)分析: 慢车行驶的路程+快车行驶的路程=450

设慢车经过y小时两车相遇,依题意得:

+ = 450

(3)分析: 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450

设快车经过 小时才能追上慢车,依题意得:

- = 450

跟踪练习:

1、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60千米,一列火车从B地

出发,每小时走6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由条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后两车相距620米,由条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

(3)慢车先开1小时,同向而行,快车开出x小时后追上慢车,则由条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

(二)、曲线型相遇、追及问题:

例2 一条环形跑道长8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500米,乙练习赛跑,平均每分钟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出发.

(1)若两人背向而行,他们经过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2)若两人同向而行,他们经过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分析:假设可以将环行跑道拉成线段,则“背向而行”是直线型相遇问题,“同向而行”是直线型追及问题

(1)设两人背向而行,他们经过x分钟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

+ =800

x=

答:

(2) 两人同向而行,他们经过y分钟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

- =800

y=

答:

跟踪练习:

1、甲乙两人在10千米的环行公路上跑步.甲每分钟跑230米,乙每分钟跑170米、

(1)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2)若两人同时同地反相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3)若甲先跑10分钟,乙再从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4)若甲先跑10分钟,乙再从同地反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三)、顺水逆水问题

例3 一船由甲港开往乙港,顺水航行需要4h,逆水航行需要5h,已知船在静水中的

速度是16km/h,求水流的速度.

分析:顺水行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逆水行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设水流速度为xkm/h, 依题意得:

跟踪练习:

1、用两种方法列方程求一架飞机在A、B两城市之间飞行,由A到B用5.5时,

由B到A用6时,已知风速是24千米/时.求AB两地间距离和飞机的速度.

三、基础训练

1、甲骑摩托车速度为40千米/时,乙骑自行车速度为20千米/时,他们从相距140千米

的A、B两地同向出发(两个答案)

(1)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距20千米?

(2)同向而行,几小时后相距20千米?

2、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360米/分,乙的速度

是240米/分.

(1)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问第一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跑了几圈?

(2)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问几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3、在一条长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由A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要立即返回到C执行公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7.5千米/时,水流速度是2.5千米/时,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千米,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4小时,问乙船从B地到达C地甲船驶离B地多远?

四、知识延伸:

1、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王明从队列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

速度赶到队伍排头后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列的长.

2、某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过完桥共用60秒,而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4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五、拓展提高:

1、如图,某人沿着边长90米的正方形,按A B C D A…方向,甲从A以

65米/分的速度,乙从B以72米/分的速度行走,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

A、AB边上 B、DA边上 甲A C

C、BC边上 D、CD边上

乙 D

六、课堂检测:

1、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按一下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设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X米,由题意得,

2、小刚同学以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火车站.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上了速度是20km/h的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小时到达火车站.求他家距火车站多远?,5,

高中物理重点题型

考生想要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得到高分,需要掌握各种题型及其相对应的解题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一)

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 热点 ,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

(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二)

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

(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

7、机车的启动问题

题型概述:

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

思维模板:

(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

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

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

思维模板:

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三)

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

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

思维模板:

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

10、电容器问题

题型概述: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

思维模板:

(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

(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

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思维模板:

(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

(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

思维模板:

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图所示).

看大图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

(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介绍分享

物理都被称之为最难得学科,一度使很多同学想要放弃。那么关于高考物理题型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物理五种题型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选择题类型分为五种

1.定性判断型

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而设定。同学们要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规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的成立或适用条件、与规律有关的物理模型等方面把规律、概念、模型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物理规律之间作横向比较,形成合理、的解题模式。这就需要同学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等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喽。

2.函数图象型

高一物理必修一题型及解析是什么?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2)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扩展资料:

电能:

W:电流做的功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公式:W=UQW=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高中物理典型题及解析

一、知识要点

1、路程为 ,速度为 ,时间为 ,则 = =

2、速度单位:千米/时(km/h) 米/秒(m/s)

3、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

(1)直线型 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 追及时间

(2)曲线型 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曲线的周长

追及问题: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3)顺水逆水问题:顺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逆水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二、典例分析

(一)直线型相遇、追及问题

例1 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30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3)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快车才能追上慢车?

(1) 分析: 慢车行驶的路程+快车行驶的路程=450

设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x小时相遇,依题意得:

+ = 450

(2)分析: 慢车行驶的路程+快车行驶的路程=450

设慢车经过y小时两车相遇,依题意得:

+ = 450

(3)分析: 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450

设快车经过 小时才能追上慢车,依题意得:

- = 450

跟踪练习:

1、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60千米,一列火车从B地

出发,每小时走6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由条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后两车相距620米,由条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

(3)慢车先开1小时,同向而行,快车开出x小时后追上慢车,则由条件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

(二)、曲线型相遇、追及问题:

例2 一条环形跑道长8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500米,乙练习赛跑,平均每分钟200米,两人同时同地出发.

(1)若两人背向而行,他们经过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2)若两人同向而行,他们经过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分析:假设可以将环行跑道拉成线段,则“背向而行”是直线型相遇问题,“同向而行”是直线型追及问题

(1)设两人背向而行,他们经过x分钟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

+ =800

x=

答:

(2) 两人同向而行,他们经过y分钟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

- =800

y=

答:

跟踪练习:

1、甲乙两人在10千米的环行公路上跑步.甲每分钟跑230米,乙每分钟跑170米、

(1)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2)若两人同时同地反相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3)若甲先跑10分钟,乙再从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4)若甲先跑10分钟,乙再从同地反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三)、顺水逆水问题

例3 一船由甲港开往乙港,顺水航行需要4h,逆水航行需要5h,已知船在静水中的

速度是16km/h,求水流的速度.

分析:顺水行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逆水行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设水流速度为xkm/h, 依题意得:

跟踪练习:

1、用两种方法列方程求一架飞机在A、B两城市之间飞行,由A到B用5.5时,

由B到A用6时,已知风速是24千米/时.求AB两地间距离和飞机的速度.

三、基础训练

1、甲骑摩托车速度为40千米/时,乙骑自行车速度为20千米/时,他们从相距140千米

的A、B两地同向出发(两个答案)

(1)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距20千米?

(2)同向而行,几小时后相距20千米?

2、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360米/分,乙的速度

是240米/分.

(1)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跑,问第一次相遇时,两人一共跑了几圈?

(2)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跑,问几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

3、在一条长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由A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要立即返回到C执行公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7.5千米/时,水流速度是2.5千米/时,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千米,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4小时,问乙船从B地到达C地甲船驶离B地多远?

四、知识延伸:

1、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王明从队列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

速度赶到队伍排头后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列的长.

2、某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过完桥共用60秒,而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4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五、拓展提高:

1、如图,某人沿着边长90米的正方形,按A B C D A…方向,甲从A以

65米/分的速度,乙从B以72米/分的速度行走,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在正方形的( )

A、AB边上 B、DA边上 甲A C

C、BC边上 D、CD边上

乙 D

六、课堂检测:

1、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驾驶员按一下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设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X米,由题意得,

2、小刚同学以5km/h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从家到火车站.走了全程的1/3后,他搭上了速度是20km/h的汽车.因此比规定时间早2小时到达火车站.求他家距火车站多远?,5,

高中物理重点题型

考生想要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得到高分,需要掌握各种题型及其相对应的解题 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一)

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 热点 ,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

(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二)

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

(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

7、机车的启动问题

题型概述:

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

思维模板:

(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

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

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

思维模板:

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

高中物理题型及解题方法(三)

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

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

思维模板:

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

10、电容器问题

题型概述: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

思维模板:

(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

(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

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思维模板:

(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

(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

思维模板:

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如图所示).

看大图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

(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

高中物理经典题型及解析(高中物理典型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