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 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

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

就是1000

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

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 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

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

长?确定10米

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

?测出100米

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

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

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

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

是多少米?1000米

也可以说是1千米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

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

=1000米

或1km

=1000m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

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吗?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

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范文格式2021

小学数学老师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范文一

教学资料

教材第7~8页的资料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视频三年级上册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 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

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

就是1000

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

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 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

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

长?确定10米

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

?测出100米

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

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

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

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

是多少米?1000米

也可以说是1千米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

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

=1000米

或1km

=1000m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

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吗?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

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00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范文格式2021

小学数学老师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范文一

教学资料

教材第7~8页的资料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视频三年级上册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