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第一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一等奖)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第一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一等奖)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感受毛泽东凡人的真挚情感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引入,激情释题

1.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幻灯1)

2.说说课题的意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幻灯2)

1.自读课文,读通读准。(反馈交流)

指名读词语:(幻灯3)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用一个词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悲痛、敬佩等)

三、精读课文,感受平凡父亲的悲痛

1.电报引出悲痛

所有的悲痛得从这一封电报说起,再读电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幻灯4)

(1)正是这一句话让一位父亲陷入了深深的悲痛。(板书:父亲)

齐读这句话:(幻灯5)

(2)理解:志司殉职

2.细读体会悲痛

面对失去爱子这样的事情,全天下哪一位父亲能接受,哪一位父亲不悲痛欲绝呢?再次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毛主席深深的悲痛,请做上记号,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

反馈:

句子一:

(1)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主席的悲伤?(整整一天、热了好几次、原封不动等)能抓重点的词语进行体会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①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虽然未曾撕心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

②“一支又一支”:主席想用吸烟来掩盖什么?儿子牺牲了,作为父亲,当然难过、悲伤,而主席却把这份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你能读出压在心里的悲痛吗?

③原封不动的饭菜: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说感受。)

④引读: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

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

句子二:

在这整整的一天里,主席没说一句话,没吃一口饭,他想起了什么?(自己和岸英的一次次分离。)指名读句子。出示:

(1)怎么会怎样?谁能说说主席不愿说出的话是什么?

(2)是啊,这整整的一整天里,主席正是像这样的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指名学生读。齐读。

句子三:

(1)说说你的体会。

(2)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你能把主席的喃喃读出来吗?

(3)从这一个“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了主席深深的悲伤。你还能从这个“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什么?(深深的怀念)读出你的感受。

儿子仿佛就在眼前,这个噩耗怎能令人接受?主席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

句子四:

(1)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神态)

(2)主席在眷恋什么呢?出示资料:

此时的毛泽东已年近60,老来痛失爱子,他怎能不悲痛欲绝,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无数次地在心中问起:

作为父亲,毛主席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面对失去儿子的噩耗悲痛欲绝。他虽然是一国的主席,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板书:平凡)

四、再读课文,体会伟大领袖的抉择

1.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出示文中其他两封电报。从电报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封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

2.你能帮毛主席做出选择吗?

(1)将遗体运回祖国:

作为一位父亲,看儿子最后一眼,是人之常情。

主席是让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领袖,(板书:伟大领袖)他的儿子也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这一要求并不过分。

所以,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2)将遗体安葬朝鲜:

毛主席觉得自己的儿子在朝鲜牺牲,埋葬在朝鲜也是可以的。(葬在朝鲜,也是对朝鲜人民的尊重。)

毛主席觉得自己的儿子和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儿子一样。(主席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想到了谁? 千千万万百姓的儿子。)

所以,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3.朗读感悟。

(1)踌躇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心理很矛盾,也很痛楚。)

(2)同学们,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秘书让主席签字时――

(3)生齐读句子。

五、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

1.理解批示的含义

在痛苦地抉择中,在矛盾地挣扎中,毛泽东挥笔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何须马革裹尸还。)

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吗?(青山连绵,哪里都是安葬革命者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把尸体运会家乡呢?)

2.落下这样的诗句,意味着什么呢?(岸英将葬在异国,意味着父子今生不能相见。)这是多么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啊!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

3.就在第二天早上,秘书发现了什么?

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去的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拿出本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写。

4.交流。

5.拓展延伸,出示资料:9年后,岸英的妻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

6.总结: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更多地装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责编 张翼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分为一、二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收到爱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不已。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毛岸英遗体安葬问题,毛主席艰难抉择,最后忍痛做出将毛岸英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怀。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导入环节

在本课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背景资料导入法。我和同学们一起读了抗美援朝的资料,并出示了位于朝鲜的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图片。我告诉同学们在抗美援朝中,我国千千万万人民志愿军牺牲在朝鲜,安葬在朝鲜,其中就包括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然后,我出示了毛岸英的资料,同学们简单了解后,我吟出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而引出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在导入环节,我首先把自己带入情境中,低缓的语调让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也带动了学生情绪。资料的了解让同学们理解课文做了前期铺垫。

二、生字词环节

生字词环节虽然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效果不佳。一些环节设置缺乏实效性。比如,在认读生字环节,我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提问学友,一人读一个词语。这样的方式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真正检测学习效果。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一人读一行,提问2——4个同学即可。

学习会写生字时,指名一人一行读生字并组词,然后自由读。应该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读,然后再进行提问检测。易错生字由同学们指出后,我只是让同学们自行书空一遍。看到一部分同学在桌子上胡乱比划,我就意识到这一环节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高年级生字还是应该让学生课下自己学习,课上直接听写检测,提高效率,让课堂环节真正发挥效用。

多音字环节,忘掉了题目中的多音字“埋”。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就可以指出多音字“埋”。

三、整体感知环节

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概括能力,应该让学生先概括,然后再出示框架填空。课堂上过早出示框架填空似乎剥夺了孩子训练概括的机会。

概括完两部分内容,我让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再次概括。我提示同学们运用第4课提到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提炼关键信息。我已经听到有几个同学小声说自己的想法,由于没有人主动举手,我也没有再次引导,直接带领同学们从主要内容中提炼信息,并写出了小标题。概括小标题还是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针对性指导。不能直接说出自己准备好的答案。

反思课堂,因为课堂不够紧凑,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导致生字环节时间较长,有头重脚轻之感。设计的课堂训练环节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演练也没有时间进行。如果生字词在课下让学生自行学习,课上直接检测,也可以替代课堂演练环节,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能力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教学。一是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主席的内心。二是通过朗读,体会情感,体会人物内心,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三是小练笔“哀痛的一夜”。

复习导入后,我便直奔主题。第一部分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一部分同学可以很好地找到句子,也能说出自己的体会。但是因为小组状态不佳,所以我很快结束了讨论。虽说让小组分享结果,但是其实还是小组内积极分子回答问题。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内心的无比悲痛。

在朗读环节,我先让同学们自由读刚才交流过的句子,再次体会人物内心,读出情感。然后创设情景师生共读。在这一环节,女生读得很到位,可以用低沉的语气读出人物悲痛的内心。但是男生读得比较随意,即使我一再用低缓的语调引导,依然没有把男生带入情境。如果这一环节插入指名读,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仿写环节,我特别害怕同学们不敢于尝试。因为每一次课堂上设置的仿写都放在最后留作了作业。这一次,不少同学们都写好了小片段,从打湿的枕巾入手,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主席那一晚思念爱子,无比悲痛的内心。

反思第二课时,环节设置比较清晰,但是课堂时间依然没有把握好。朗读环节缺乏个人读环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控课堂节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我极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一等奖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通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二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通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感受毛泽东凡人的真挚情感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引入,激情释题

1.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幻灯1)

2.说说课题的意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幻灯2)

1.自读课文,读通读准。(反馈交流)

指名读词语:(幻灯3)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用一个词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悲痛、敬佩等)

三、精读课文,感受平凡父亲的悲痛

1.电报引出悲痛

所有的悲痛得从这一封电报说起,再读电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幻灯4)

(1)正是这一句话让一位父亲陷入了深深的悲痛。(板书:父亲)

齐读这句话:(幻灯5)

(2)理解:志司殉职

2.细读体会悲痛

面对失去爱子这样的事情,全天下哪一位父亲能接受,哪一位父亲不悲痛欲绝呢?再次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毛主席深深的悲痛,请做上记号,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

反馈:

句子一:

(1)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主席的悲伤?(整整一天、热了好几次、原封不动等)能抓重点的词语进行体会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①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虽然未曾撕心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

②“一支又一支”:主席想用吸烟来掩盖什么?儿子牺牲了,作为父亲,当然难过、悲伤,而主席却把这份悲痛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你能读出压在心里的悲痛吗?

③原封不动的饭菜: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说感受。)

④引读:一个独坐的老人,不断点燃的香烟,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所以他――

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心似刀割的那份痛,所以他――

句子二:

在这整整的一天里,主席没说一句话,没吃一口饭,他想起了什么?(自己和岸英的一次次分离。)指名读句子。出示:

(1)怎么会怎样?谁能说说主席不愿说出的话是什么?

(2)是啊,这整整的一整天里,主席正是像这样的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

指名学生读。齐读。

句子三:

(1)说说你的体会。

(2)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你能把主席的喃喃读出来吗?

(3)从这一个“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了主席深深的悲伤。你还能从这个“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什么?(深深的怀念)读出你的感受。

儿子仿佛就在眼前,这个噩耗怎能令人接受?主席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

句子四:

(1)这是对主席的什么描写?(神态)

(2)主席在眷恋什么呢?出示资料:

此时的毛泽东已年近60,老来痛失爱子,他怎能不悲痛欲绝,怎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无数次地在心中问起:

作为父亲,毛主席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面对失去儿子的噩耗悲痛欲绝。他虽然是一国的主席,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板书:平凡)

四、再读课文,体会伟大领袖的抉择

1.人死不能复生,沉浸在悲痛中的主席又要面对怎样的抉择?出示文中其他两封电报。从电报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封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

2.你能帮毛主席做出选择吗?

(1)将遗体运回祖国:

作为一位父亲,看儿子最后一眼,是人之常情。

主席是让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领袖,(板书:伟大领袖)他的儿子也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这一要求并不过分。

所以,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2)将遗体安葬朝鲜:

毛主席觉得自己的儿子在朝鲜牺牲,埋葬在朝鲜也是可以的。(葬在朝鲜,也是对朝鲜人民的尊重。)

毛主席觉得自己的儿子和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儿子一样。(主席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想到了谁? 千千万万百姓的儿子。)

所以,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3.朗读感悟。

(1)踌躇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心理很矛盾,也很痛楚。)

(2)同学们,为了革命,毛泽东主席先后有六位亲人为国捐躯,(播放课件)让我们深情地注视着他们的名字,对毛泽东主席及他的家人致以我们最深的敬意。想想啊,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无比痛心?可是,一次次,他都挺过来了。年近花甲,面对这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悲伤着,所以,秘书让主席签字时――

(3)生齐读句子。

五、空白补写,充实文本内涵

1.理解批示的含义

在痛苦地抉择中,在矛盾地挣扎中,毛泽东挥笔在电文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书:何须马革裹尸还。)

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吗?(青山连绵,哪里都是安葬革命者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把尸体运会家乡呢?)

2.落下这样的诗句,意味着什么呢?(岸英将葬在异国,意味着父子今生不能相见。)这是多么痛苦而艰难的选择啊!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为毛泽东伟人的胸怀而肃然起敬!

3.就在第二天早上,秘书发现了什么?

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过去的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拿出本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抓住主席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写。

4.交流。

5.拓展延伸,出示资料:9年后,岸英的妻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课件出示话语,音乐起)

6.总结: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更多地装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责编 张翼翔)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分为一、二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收到爱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悲痛不已。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毛岸英遗体安葬问题,毛主席艰难抉择,最后忍痛做出将毛岸英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怀。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导入环节

在本课导入环节,我采用了背景资料导入法。我和同学们一起读了抗美援朝的资料,并出示了位于朝鲜的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图片。我告诉同学们在抗美援朝中,我国千千万万人民志愿军牺牲在朝鲜,安葬在朝鲜,其中就包括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然后,我出示了毛岸英的资料,同学们简单了解后,我吟出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而引出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在导入环节,我首先把自己带入情境中,低缓的语调让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也带动了学生情绪。资料的了解让同学们理解课文做了前期铺垫。

二、生字词环节

生字词环节虽然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效果不佳。一些环节设置缺乏实效性。比如,在认读生字环节,我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提问学友,一人读一个词语。这样的方式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真正检测学习效果。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一人读一行,提问2——4个同学即可。

学习会写生字时,指名一人一行读生字并组词,然后自由读。应该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读,然后再进行提问检测。易错生字由同学们指出后,我只是让同学们自行书空一遍。看到一部分同学在桌子上胡乱比划,我就意识到这一环节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高年级生字还是应该让学生课下自己学习,课上直接听写检测,提高效率,让课堂环节真正发挥效用。

多音字环节,忘掉了题目中的多音字“埋”。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就可以指出多音字“埋”。

三、整体感知环节

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概括能力,应该让学生先概括,然后再出示框架填空。课堂上过早出示框架填空似乎剥夺了孩子训练概括的机会。

概括完两部分内容,我让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再次概括。我提示同学们运用第4课提到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提炼关键信息。我已经听到有几个同学小声说自己的想法,由于没有人主动举手,我也没有再次引导,直接带领同学们从主要内容中提炼信息,并写出了小标题。概括小标题还是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针对性指导。不能直接说出自己准备好的答案。

反思课堂,因为课堂不够紧凑,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导致生字环节时间较长,有头重脚轻之感。设计的课堂训练环节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课堂演练也没有时间进行。如果生字词在课下让学生自行学习,课上直接检测,也可以替代课堂演练环节,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能力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教学。一是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主席的内心。二是通过朗读,体会情感,体会人物内心,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三是小练笔“哀痛的一夜”。

复习导入后,我便直奔主题。第一部分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一部分同学可以很好地找到句子,也能说出自己的体会。但是因为小组状态不佳,所以我很快结束了讨论。虽说让小组分享结果,但是其实还是小组内积极分子回答问题。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内心的无比悲痛。

在朗读环节,我先让同学们自由读刚才交流过的句子,再次体会人物内心,读出情感。然后创设情景师生共读。在这一环节,女生读得很到位,可以用低沉的语气读出人物悲痛的内心。但是男生读得比较随意,即使我一再用低缓的语调引导,依然没有把男生带入情境。如果这一环节插入指名读,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仿写环节,我特别害怕同学们不敢于尝试。因为每一次课堂上设置的仿写都放在最后留作了作业。这一次,不少同学们都写好了小片段,从打湿的枕巾入手,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主席那一晚思念爱子,无比悲痛的内心。

反思第二课时,环节设置比较清晰,但是课堂时间依然没有把握好。朗读环节缺乏个人读环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控课堂节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我极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一等奖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通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案二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一、对传统课堂结构模式的分析

首先看一个课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通过一件事的具体记叙来表达中心的写法。掌握“履、勋、滥、尔、殉、锁、凑、眷、赴、瞬、裹、黯”等12个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第一课时(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