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压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压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 方法 ,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现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抽水机的原理,对大气压的利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教学工具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具、挂衣钩、弹簧测力计、气压计、鸡蛋、广口瓶、水位保持装置、火柴、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根据想想议议提问: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压强呢?

若有大气压强,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2.引导学生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提供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用具。

提问:

将里面的空气抽干后,里面还有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大气压的测量

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存在着大气压,它的大小如何,我们根据自己前面学过的压强知识能不能测量一下呢?

A.提供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挂衣钩、刻度尺。

B.实验原理?

2.选取某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在全班交流。

说明:这只是粗略地计算大气压值。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大气压的精确数值:看实验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A. 为什么松开手指后,水银柱不完全下落?想一想吸汽水时,大气压为什么会托起液体?这个实验中,形成液柱的原因是否和吸汽水一个道理?

B.根据大气托起的液柱高度,怎样计算大气压值呢?

C.原理依据:

p=F/S

F=G

G=ρVg

V=Sh

如何利用这些公式?

D.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无论管子如何倾斜,只要管口不离开液面,水银柱总保持76 cm。

4.选择一组学生来介绍他们的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应用:计算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上承受了多大的大气压力。

压强计

1. 讲述: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可作为测量气压的气压计,但是携带不方便。常用的是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通过书上的图,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在一些与气压有关的物品上,是不是有金属盒气压计?

抽水机

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们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

四、 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 体操 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 渠道 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

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

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

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向不同方向松开手后又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与液体压强实验作比: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大气压强与液体中的压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提问:(1)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氮和氧)

(2)它们受重力作用吗?(受)

(3)空气能流动吗?(能)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师 总结 :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那么大气压强的值是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3、做覆水杯实验。

提问:(1)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硬纸片没有掉下); (2)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装满水的杯中排出了空气,盖上硬纸片并倒置过来后,它们的周围只有空气,很明显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向各个方向转动覆水杯,观察到硬纸片没有下落,再一次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用硬纸片托住的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然后抽出纸片。

4、提问:(1)观察现象;(2)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投影仪打出图2)

分析:此时试管中的水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大气压作用在水槽中的水面上。

5、提问:如果换用2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来做此实验,结果会如何?

实验结果表明,2米长的水柱也能被大气压所支持。

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师:历史上曾经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来做过此实验,结果水管中仍充满了水。看来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柱是大于10米的。

6、提问:下面我们假设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是h米,请同学们讨论能否用水柱产生的压强间接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可能,应用什么公式?

学生:能、p=ρ液gh水

师:用大于十米高的水柱来做此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如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此实验;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等。

7、提问: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我手中的这根1米长的玻璃管来完成测出大气压强值的任务呢?请同学们思考。(师:启发学生由P=ρgh考虑问题。)

学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第一个想到用水银代替水来测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其实托里拆利像你们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用水银来做实验的,他是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才想到用液体密度最大的水银来做实验,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这一实验称为托里拆利实验。

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8、提问:玻璃管内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没有,已被灌满的水银全部排出)

师:对,这个空间是真空。

9、提问:请大家观察实验装置,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请同学读出此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是多少厘米?

若测量结果不完全等于76厘米,则简单介绍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不同,76厘米高是托里拆利在海平面的高度测出的值。一般我们把大气压的值取为76厘米汞柱。

板书:“大气压强=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帕)”

10、提问:⑴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使玻璃管倾斜插入水银槽中,会影响实验结果吗?

⑵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⑶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打破了玻璃管的上端,会有什么结果?

(用2米长的水柱做此实验,得出水银会下降到与水槽内水银 面相 平的位置)

11、例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我们测得的水银柱高为76 厘米,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帕?

若用水代替水银做此实验,则大气压支持的水柱有多高?

象这样通过求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间接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是一 种间接测量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会用到它。

12、例2:若桌面的面积为1平方米,上题中的大气压强作用在此桌面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大?它相当于多少个成年人的体重?(成年人体重约500牛)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桌子压塌呢?(利用此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桌面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强,同时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两者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不会塌。人为什么没有被大气压压瘪也有与此类似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或()。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力作用且具有()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够证明()的存在。

4、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测出了()的值。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从竖直到倾斜放置,则( )。

⑴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增加;

⑵水银柱的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⑶水银柱的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⑷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6、做“杯呑蛋”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同学解释此现象?

7、(机动)塑料吸盘的使用和理论上的解释?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的第2题,习题部分的第1、3小题。

2、课外讨论:“想想议议”。

六、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覆水杯实验

p=ρ液gh水

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 反思

通过课后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学生回答问题较少,有赶进度的嫌疑。知识内容的排列上可以分为两课时,这样时间比较充裕。课堂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分组联系,节约一定的时间。板书的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当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三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结合今年 魔术 明星刘谦大红大紫现象引题,让四组学生以四个有关大气压强的简单、神奇、有趣的魔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课题。

二、实验导航,手脑并用、新课讲授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现象说明

2、实验分析大气压强的方向

3、结合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4、老师把魔术之一做为示例讲解后,引导学生解释其他三个魔术现象

5、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动画,并让学生用吸盘模拟做实验,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有所认识。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器材如吸盘、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等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理解其中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2、介绍准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托里拆利实验,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过程方法、注意事项、会进行现象分析和结果讨论,知道大压强的准确数值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了解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该实验的原因。在这个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步步深入,循序善诱,让学生学会了用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以此达到对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会随着高度和天气的变化而改变。

2、结合初二知识回顾让学生学会联系沸点和气压的关系,知道大气层压强对沸点的影响。

3、简单认识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4、大气压强的测量仪器: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四)大气压的应用

1、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联系生活中大气压的相关应用

2、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大气压应用的理解

3、通过老师的引导指点能准确解释大气压应用相关知识。

4、课外拓展:抽水机(辅助视频分析讲解)

三、讲练结合,有机拓展、回归生活

课堂练习设计:

1、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A、橡皮管有吸力

B、弹簧片有吸力

C、大气压的作用

D、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3、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 )

A、外界大气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的粗细

C、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自来水笔吸黑水 B、抽水机抽水

C、用吸盘搬运玻璃 D、高压锅煮饭

5、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6、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 牛顿

C、托里拆利 D、奥托格里克

7、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度为740mmHg,其原因是 ( )

A 、管子内径太小 B、 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C、 管子太长 D、 管子倾斜了

8、把充满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底露出水面的部分将( )

A、充满水

B、瓶内外水面始终保持相平

C、酒瓶中无水

D、有水但不满

四、回顾小结,活动迁移、课后研讨

(一)先组织学生回顾小结,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二)设定两个课后活动:

1、怎样将底部有小孔的饮料瓶灌满水?“(灌满水,盖上盖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安排学生进行用吸管搬运 乒乓球 比赛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不允许用手接触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运即可)。这个游戏寓教于乐,活跃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也增进了学生竞争合作关系。

(三)设计两个课后研究问题:

1、收集和了解身边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应用。

2、撰写小论文:《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学生可任选其一。这样设计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四)课后巩固练习

猜你喜欢:

1. 人教版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2.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3. 物理压强浮力练习题及答案

4. 物理压强单元测试题

5. 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压力、压强,压强的应用留到第二课时再讲。本节课我用动画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同时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一、 说教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②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及课件。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一些简单介绍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

下面我就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动画开始的:“胸口碎大石”,通过这段动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到钉子多少对这个现象的影响。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泡沫板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码按压,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2、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对于这两个重点概念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压力的概念我是这样建立的,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上的两幅图的作图,实物投影,学生纠错,总结出共同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得到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

另外,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

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学生自纠。

五、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到位,环节与环节过度不够自然,需要进行一些细化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对《压强》这一课时的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评委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板书设计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

2、作用效果大小的影响因素:①压力的大小 ②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

3. 计算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是 pa 1pa=1n/㎡

三、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s减小,p增大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f减小,p减小

八年级物理压强计算题

质量为200t的大型设备,用质量为13t的大型平板车在水平公路运送。已知平板车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是140平方厘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1。5*10的6次方Pa,那么这平板车至少要要有多少个轮子?(g取10N/kg)

答案:

200t = 200000kg 13t=13000kg 140cm2=1.4乘10的-2次方

F=G=mg=(200000kg 13000kg)*10N/kg=2.13*16六次方N

设至少有x个轮子,据题意,得

2.13*10的6六次方除以(1.4乘10的-2次方 * x) 小于等于 1。5*10的6次方Pa

x大于等于102(要用进一法)

一物体为正方体,宽10CM,厚1CM,里住入水满。在一次航海中丢入100M深水中,求方体个各表面的压强.

求压力:有一斜度为30度的光滑斜面高1M,有一 小物块10M没秒的速度从斜面底冲上斜面,问到达中心高度时物体对斜面的 压力。

初二物理压强计算题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质量是158g的铁块,若将铁块完全浸没在截面积是200㎡的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求:

<1>铁块所受的浮力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由于铁块的放入,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值。(ρ铁=7.9×10�0�6kg/m�0�6,g=10N/kg)

要过程,谢谢了。

上题答案:

1)铁块体积V=0.158÷7900=2*10(-5)m�0�6

浮力F=ρ水gV=1000*10*2*10(-5)=0.2N

2)读数=拉力N=G-F=0.158*10-0.2=1.38N

3)水对铁块的浮力=铁块对水的压力

容器增加的压力=铁块对水的压力

所以增加的压强=F/S=0.2/200=0.001Pa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对于物理教师而言,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下面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教(学)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等。

学生用: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实验引入 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红墨水注入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你是否能让里面的水不流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

(1)用手堵住上面的管口,水不倒流下来。

(2)用手堵住任一管口,玻璃管横放,水不倒流下来。

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它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在各个方向上产生压强)

(二)探究实验

1.分组进行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动手设计、操作,进行实验探究。

各组发放不同的实验器材: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

2.学生上台实验展示:

(1)塑料杯装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

(2)用吸管吸牛奶,吸完后牛奶包装盒变瘪。

(3)吸盘挂钩能吸附在玻璃板上。

(4)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倒流出来。

(5)用嘴贴着塑料杯吸气,塑料杯能吸附着不掉下来。

(6)两个吸盘挂钩相互挤压后再拉开很费力。

3.让学生自主提出有关大气压强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照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

再看覆杯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 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

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4、小结: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覆杯实验的启示,我们将盛满水的可口可乐瓶去盖倒插在水槽中,发现瓶中的水仍不下落,把水改变成水银,瓶子用试管代替,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用此实验可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2、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边讲边做演示,完毕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提示水银柱上方是真空)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学生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由P=ρgh,算出得:P=105帕。(教师板书这个值),简要说明不同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4、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

三、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拉动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处(想想为什么?)。再将注射器倒置过来后,在活塞上挂3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这又是为什么?

2、演示:将细玻璃管插入烧瓶的软大塞小孔中,用两用气筒抽去烧瓶中的空气后,迅速把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会看到烧瓶中有小喷泉出现。讨论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解释此现象的要点。

3.学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常见的大气压强现象。

四、课外作业

用刻度尺测你手掌的长和宽,粗略计算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本课小结

这是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了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特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本案例中教师在提供实验器材后,并没有指导学生应用何种器材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组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变革,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其次,课堂探究带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教师所提供的器材,在精心设计的导向作用下,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融为一体,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如果对于大气压强的知识,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几个演示实验,就失去了让学生感知、操作和语言交流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失去了学生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

此外,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最基本学习形式。而探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能让学生在充满对求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的前提下,在不断的探究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在利于独立探究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建造一个活的小型藏书库。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探究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的交互学习(对话、协商与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从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看了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2.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3.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4. 初中物理教案

5.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6.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表现形式,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来支撑课堂实践的理论基础。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 方法 ,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产生的现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抽水机的原理,对大气压的利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

教学工具

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具、挂衣钩、弹簧测力计、气压计、鸡蛋、广口瓶、水位保持装置、火柴、棉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根据想想议议提问:我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压强呢?

若有大气压强,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2.引导学生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提供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用具。

提问:

将里面的空气抽干后,里面还有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大气压的测量

1.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存在着大气压,它的大小如何,我们根据自己前面学过的压强知识能不能测量一下呢?

A.提供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挂衣钩、刻度尺。

B.实验原理?

2.选取某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在全班交流。

说明:这只是粗略地计算大气压值。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大气压的精确数值:看实验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A. 为什么松开手指后,水银柱不完全下落?想一想吸汽水时,大气压为什么会托起液体?这个实验中,形成液柱的原因是否和吸汽水一个道理?

B.根据大气托起的液柱高度,怎样计算大气压值呢?

C.原理依据:

p=F/S

F=G

G=ρVg

V=Sh

如何利用这些公式?

D.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无论管子如何倾斜,只要管口不离开液面,水银柱总保持76 cm。

4.选择一组学生来介绍他们的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应用:计算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上承受了多大的大气压力。

压强计

1. 讲述: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可作为测量气压的气压计,但是携带不方便。常用的是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通过书上的图,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

在一些与气压有关的物品上,是不是有金属盒气压计?

抽水机

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们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

四、 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 体操 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 渠道 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

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

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

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向不同方向松开手后又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与液体压强实验作比: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大气压强与液体中的压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提问:(1)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氮和氧)

(2)它们受重力作用吗?(受)

(3)空气能流动吗?(能)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师 总结 :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那么大气压强的值是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3、做覆水杯实验。

提问:(1)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硬纸片没有掉下); (2)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装满水的杯中排出了空气,盖上硬纸片并倒置过来后,它们的周围只有空气,很明显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向各个方向转动覆水杯,观察到硬纸片没有下落,再一次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用硬纸片托住的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然后抽出纸片。

4、提问:(1)观察现象;(2)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投影仪打出图2)

分析:此时试管中的水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大气压作用在水槽中的水面上。

5、提问:如果换用2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来做此实验,结果会如何?

实验结果表明,2米长的水柱也能被大气压所支持。

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师:历史上曾经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来做过此实验,结果水管中仍充满了水。看来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柱是大于10米的。

6、提问:下面我们假设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是h米,请同学们讨论能否用水柱产生的压强间接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可能,应用什么公式?

学生:能、p=ρ液gh水

师:用大于十米高的水柱来做此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如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此实验;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等。

7、提问: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我手中的这根1米长的玻璃管来完成测出大气压强值的任务呢?请同学们思考。(师:启发学生由P=ρgh考虑问题。)

学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第一个想到用水银代替水来测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其实托里拆利像你们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用水银来做实验的,他是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才想到用液体密度最大的水银来做实验,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这一实验称为托里拆利实验。

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8、提问:玻璃管内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没有,已被灌满的水银全部排出)

师:对,这个空间是真空。

9、提问:请大家观察实验装置,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请同学读出此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是多少厘米?

若测量结果不完全等于76厘米,则简单介绍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不同,76厘米高是托里拆利在海平面的高度测出的值。一般我们把大气压的值取为76厘米汞柱。

板书:“大气压强=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帕)”

10、提问:⑴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使玻璃管倾斜插入水银槽中,会影响实验结果吗?

⑵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⑶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打破了玻璃管的上端,会有什么结果?

(用2米长的水柱做此实验,得出水银会下降到与水槽内水银 面相 平的位置)

11、例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我们测得的水银柱高为76 厘米,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帕?

若用水代替水银做此实验,则大气压支持的水柱有多高?

象这样通过求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间接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是一 种间接测量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会用到它。

12、例2:若桌面的面积为1平方米,上题中的大气压强作用在此桌面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大?它相当于多少个成年人的体重?(成年人体重约500牛)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桌子压塌呢?(利用此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桌面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强,同时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两者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不会塌。人为什么没有被大气压压瘪也有与此类似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或()。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力作用且具有()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够证明()的存在。

4、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测出了()的值。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从竖直到倾斜放置,则( )。

⑴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增加;

⑵水银柱的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⑶水银柱的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⑷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6、做“杯呑蛋”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同学解释此现象?

7、(机动)塑料吸盘的使用和理论上的解释?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的第2题,习题部分的第1、3小题。

2、课外讨论:“想想议议”。

六、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覆水杯实验

p=ρ液gh水

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 反思

通过课后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学生回答问题较少,有赶进度的嫌疑。知识内容的排列上可以分为两课时,这样时间比较充裕。课堂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分组联系,节约一定的时间。板书的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当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大气压强教案设计三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结合今年 魔术 明星刘谦大红大紫现象引题,让四组学生以四个有关大气压强的简单、神奇、有趣的魔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课题。

二、实验导航,手脑并用、新课讲授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现象说明

2、实验分析大气压强的方向

3、结合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4、老师把魔术之一做为示例讲解后,引导学生解释其他三个魔术现象

5、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动画,并让学生用吸盘模拟做实验,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有所认识。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器材如吸盘、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等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理解其中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2、介绍准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托里拆利实验,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过程方法、注意事项、会进行现象分析和结果讨论,知道大压强的准确数值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了解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该实验的原因。在这个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步步深入,循序善诱,让学生学会了用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以此达到对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会随着高度和天气的变化而改变。

2、结合初二知识回顾让学生学会联系沸点和气压的关系,知道大气层压强对沸点的影响。

3、简单认识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4、大气压强的测量仪器: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四)大气压的应用

1、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联系生活中大气压的相关应用

2、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大气压应用的理解

3、通过老师的引导指点能准确解释大气压应用相关知识。

4、课外拓展:抽水机(辅助视频分析讲解)

三、讲练结合,有机拓展、回归生活

课堂练习设计:

1、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A、橡皮管有吸力

B、弹簧片有吸力

C、大气压的作用

D、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3、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 )

A、外界大气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的粗细

C、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自来水笔吸黑水 B、抽水机抽水

C、用吸盘搬运玻璃 D、高压锅煮饭

5、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它有吸力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压的作用

6、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 牛顿

C、托里拆利 D、奥托格里克

7、在大气压等于760mmHg高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结果管内水银柱高度为740mmHg,其原因是 ( )

A 、管子内径太小 B、 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C、 管子太长 D、 管子倾斜了

8、把充满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离开水面之前,瓶底露出水面的部分将( )

A、充满水

B、瓶内外水面始终保持相平

C、酒瓶中无水

D、有水但不满

四、回顾小结,活动迁移、课后研讨

(一)先组织学生回顾小结,以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二)设定两个课后活动:

1、怎样将底部有小孔的饮料瓶灌满水?“(灌满水,盖上盖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安排学生进行用吸管搬运 乒乓球 比赛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不允许用手接触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运即可)。这个游戏寓教于乐,活跃了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也增进了学生竞争合作关系。

(三)设计两个课后研究问题:

1、收集和了解身边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应用。

2、撰写小论文:《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学生可任选其一。这样设计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四)课后巩固练习

猜你喜欢:

1. 人教版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2.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3. 物理压强浮力练习题及答案

4. 物理压强单元测试题

5. 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压力、压强,压强的应用留到第二课时再讲。本节课我用动画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同时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一、 说教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②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及课件。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一些简单介绍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

下面我就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动画开始的:“胸口碎大石”,通过这段动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到钉子多少对这个现象的影响。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泡沫板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泡沫板上加上砝码按压,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2、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对于这两个重点概念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压力的概念我是这样建立的,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上的两幅图的作图,实物投影,学生纠错,总结出共同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接触面上的力。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得到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

另外,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

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学生自纠。

五、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但有些细节方面的处理不够到位,环节与环节过度不够自然,需要进行一些细化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对《压强》这一课时的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由于经验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评委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板书设计

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

2、作用效果大小的影响因素:①压力的大小 ②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

3. 计算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是 pa 1pa=1n/㎡

三、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s减小,p增大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f减小,p减小

八年级物理压强计算题

质量为200t的大型设备,用质量为13t的大型平板车在水平公路运送。已知平板车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是140平方厘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1。5*10的6次方Pa,那么这平板车至少要要有多少个轮子?(g取10N/kg)

答案:

200t = 200000kg 13t=13000kg 140cm2=1.4乘10的-2次方

F=G=mg=(200000kg 13000kg)*10N/kg=2.13*16六次方N

设至少有x个轮子,据题意,得

2.13*10的6六次方除以(1.4乘10的-2次方 * x) 小于等于 1。5*10的6次方Pa

x大于等于102(要用进一法)

一物体为正方体,宽10CM,厚1CM,里住入水满。在一次航海中丢入100M深水中,求方体个各表面的压强.

求压力:有一斜度为30度的光滑斜面高1M,有一 小物块10M没秒的速度从斜面底冲上斜面,问到达中心高度时物体对斜面的 压力。

初二物理压强计算题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质量是158g的铁块,若将铁块完全浸没在截面积是200㎡的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求:

<1>铁块所受的浮力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由于铁块的放入,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值。(ρ铁=7.9×10�0�6kg/m�0�6,g=10N/kg)

要过程,谢谢了。

上题答案:

1)铁块体积V=0.158÷7900=2*10(-5)m�0�6

浮力F=ρ水gV=1000*10*2*10(-5)=0.2N

2)读数=拉力N=G-F=0.158*10-0.2=1.38N

3)水对铁块的浮力=铁块对水的压力

容器增加的压力=铁块对水的压力

所以增加的压强=F/S=0.2/200=0.001Pa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对于物理教师而言,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下面不妨和我一起来了解下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教(学)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等。

学生用: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实验引入 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红墨水注入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你是否能让里面的水不流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

(1)用手堵住上面的管口,水不倒流下来。

(2)用手堵住任一管口,玻璃管横放,水不倒流下来。

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它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在各个方向上产生压强)

(二)探究实验

1.分组进行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动手设计、操作,进行实验探究。

各组发放不同的实验器材: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

2.学生上台实验展示:

(1)塑料杯装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

(2)用吸管吸牛奶,吸完后牛奶包装盒变瘪。

(3)吸盘挂钩能吸附在玻璃板上。

(4)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倒流出来。

(5)用嘴贴着塑料杯吸气,塑料杯能吸附着不掉下来。

(6)两个吸盘挂钩相互挤压后再拉开很费力。

3.让学生自主提出有关大气压强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照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

再看覆杯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 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

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4、小结: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覆杯实验的启示,我们将盛满水的可口可乐瓶去盖倒插在水槽中,发现瓶中的水仍不下落,把水改变成水银,瓶子用试管代替,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用此实验可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2、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边讲边做演示,完毕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提示水银柱上方是真空)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学生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由P=ρgh,算出得:P=105帕。(教师板书这个值),简要说明不同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4、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

三、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拉动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处(想想为什么?)。再将注射器倒置过来后,在活塞上挂3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这又是为什么?

2、演示:将细玻璃管插入烧瓶的软大塞小孔中,用两用气筒抽去烧瓶中的空气后,迅速把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会看到烧瓶中有小喷泉出现。讨论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解释此现象的要点。

3.学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常见的大气压强现象。

四、课外作业

用刻度尺测你手掌的长和宽,粗略计算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本课小结

这是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了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特征。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本案例中教师在提供实验器材后,并没有指导学生应用何种器材进行实验,而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组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变革,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其次,课堂探究带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教师所提供的器材,在精心设计的导向作用下,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融为一体,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如果对于大气压强的知识,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几个演示实验,就失去了让学生感知、操作和语言交流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失去了学生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

此外,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最基本学习形式。而探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能让学生在充满对求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欲的前提下,在不断的探究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在利于独立探究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建造一个活的小型藏书库。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探究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的交互学习(对话、协商与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从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看了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2.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3.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4. 初中物理教案

5.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6. 2017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压强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